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研究
摘要: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对音乐课这类有趣味性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而据相关资料显示,由于教学内容单一、上课形式枯燥、教学方法少等原因,我国小学生音乐课质量普遍较差,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
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引进儿童音乐剧这类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使得我国小学音乐课程质量较差,这一现状对该方针有着严重影响。
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占课程主导地位的格局,由老师引导学生发挥其主动性,采用实践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儿童音乐剧的概念及特点
儿童音乐剧源于十九世纪末西方的一种新兴综合艺术表演形式——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文学、喜剧、表演、美术、化装、服饰等其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儿童音乐剧是以儿童为受众的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1]。
儿童音乐剧作为音乐剧的一种,由于受众主体的不同,使其从取材、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等方面都与一般的音乐剧存在一定的差异,决定了儿童音乐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受众主体明确
顾名思义,儿童音乐剧的受众主体是儿童,而儿童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儿童音乐剧的内容必须符合儿童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才能被儿
童所接受。
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剧,儿童音乐剧的题材多源于儿童所熟悉的故事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表演形式生动活泼
儿童音乐剧的受众主体决定了其表演形式生动活泼。
由于儿童天真好动,活泼可爱,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过于单一沉闷的表演形式容易让其对音乐剧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对音乐剧的兴趣。
因此,儿童音乐剧的表演形式需生动活泼,并且在情节设定和语言表现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理解认知能力,对情节内容生动活泼的表演则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能寓教于乐,在音乐中提高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这个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对故事情节中凶狠贪婪的老太婆、懦弱的老头以及善良的金鱼这几个角色生动形象地扮演,更能激起儿童对这个故事的兴趣,从人物的刻画到对情景的布置再到音乐的陪衬,儿童能从中学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不能贪婪的故事寓意。
(三)内容浅显易懂
儿童音乐剧的题材多源于儿童所熟悉的故事或他们身边的事例。
儿童好奇心强,但由于其年龄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儿童音乐剧的内容大多是从儿童熟悉的童话故事、寓言、课本故事和生活事例等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中取材,由于这些题材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浅显易懂,能使得他们更能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起到教育反思的作用[2]。
二、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不同于传统音乐课单一的弹唱教学模式,儿童音乐剧结合了表演、对白、唱歌、舞蹈等艺术形式,把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符合儿童喜欢唱歌跳舞的特点。
小学生富有表现力,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知欲,儿童音乐剧这一新鲜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同时儿童音乐剧表演的内容往往是童话故事或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让小学生在表演的同时理解故事更深层次的涵义,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也更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3]。
(二)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儿童音乐剧的教学模式跳出了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不再是由老师一人主导课堂,而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领略
音乐的趣味性。
儿童音乐剧的演出需要小学生对音乐剧的情节进行排练,而首先老师会在学生中挑选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特长选择喜欢的角色,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挑选,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例如有的学生擅长钢琴,可以配乐;有的学生声线比较好或者擅长演讲,可以做旁白;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可以演主人翁等等。
这样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表演欲,使他们在表演中提升自信和勇气,更能发挥他们自身的特长,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儿童音乐剧集音乐、舞蹈、文学、喜剧、表演、美术、化装、服饰等其他艺术于一体,小学生在观看或者扮演的过程中能对这些艺术形式有一定了解,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另外,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的性质不能准确定性,而儿童音乐剧的取材来多源于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及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4]。
比如排练《白雪公主》这部剧,学生首先得对这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剧中包含哪些情节,同时加上自己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把握,在音乐中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表演出来,感受其中的寓意。
在演出过程中,由于他们亲自准备道具,更能体会每个元素每个人物每个情景的重要性,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种锻炼。
结束语: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单一,老师占主导地位,使得小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致,音乐课教学质量偏低,阻碍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进程。
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其新奇的教育方式、活泼的教学特点更符合小学生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另外,由于儿童音乐剧的内容的故事性,能使学生寓教于乐,同时激发个人创造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5]。
参考文献:
[1] 郑锋.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儿童音乐剧[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8)
[2] 刘顺敏.寓教于乐学之以剧——对儿童音乐剧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究
[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张蓉蓉.让儿童音乐剧加入小学音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
学),2014(14)
[4] 张扬.深化小学音乐课堂,体验音乐剧的快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
[5] 刘继英.点燃音乐创新课堂的火花——儿童音乐剧综合教学模式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