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去势后引起腹壁疝的诊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去势后引起腹壁疝的诊治
王玉祥
【期刊名称】《云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0(000)001
【总页数】1页(P9)
【作者】王玉祥
【作者单位】永胜县畜牧局畜牧站,云南,永胜,67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712.9
母猪在去势的过程中,如切口位置不当、缝合不当或去势后激烈运动,则易引起肠管漏出,形成腹壁疝,2007年春节期间,笔者曾处理一例母猪因去势引起的腹壁疝,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7年 2月 23日,永胜县仁和镇良田村委会一农户饲养的 1头约 20kg重的母猪去势后发病。
该猪 3d前由村兽医进行了去势术,术后第 2天即在切口下方出现了乒乓球大小的肿块,并逐步增大,母猪开始时少量饮食,到第 3天时食欲废绝,少量饮水,常半侧卧于圈中,曾请村兽医来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萎靡,体温39.0℃,去势部位下方有一鹅蛋大小的肿块,用手触摸质地较硬,
四周界限明显,用手指按压母猪尖叫,试图将脱出物挤回腹腔却不能。
根据上述症状,可诊断为肠管漏出引起的腹壁疝。
3 治疗
术部脱毛,用 3%的来苏儿溶液清洗干净,涂予碘酊。
用左手将疝囊纵轴的皮肤捏成皱壁并提起,右手持手术刀小心切开疝囊,肠管漏出,用手指进行探查,疝轮处狭小并紧卡住漏出的肠管,部分肠管已发生粘连。
分别扩大疝囊切口和疝轮,小心钝性分离粘连的肠管,并将其拉出体外置于瓷盘中,经仔细检查发现部分肠管已出现青紫色。
在其上覆盖纱布,并不断冲淋温生理盐水,10min后,大部分肠管颜色恢复正常并出现蠕动,但坏死部分仍未恢复正常,考虑到此部分肠管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较小,于是决定将青紫色的肠段切除后再进行复位。
对母猪按每千克体重2mg肌注静松灵,10min后,母猪瞳孔放大,肌肉松弛,心跳变慢,呼吸慢而深,反射活动消失,可以确定进入麻醉期,于是开始进行肠管切除。
首先,用肠钳在坏死肠管两端预定切断处外 1~2cm处夹住肠管,并由一人固定好,再将预切除肠段内的肠系膜血管作结扎,然后用手术剪剪除坏死的肠段,并呈三角形剪除肠系膜即可。
肠管切除后,用温生理盐水将健康的肠管两断端彻底冲洗干净并用酒精消毒,然后将两断端肠管竖直并列靠拢固定好,用细缝衣针和细肠线螺旋形缝合两断端肠管黏膜层,一侧缝合完成后,翻转肠钳再缝合另一侧,黏膜层全部缝合完成后,将肠管抬成水平状并固定好,用水平内翻缝合法在距创缘0.5cm处缝合肠管浆膜层和肌肉层,最后再缝合肠系膜。
肠管全部缝合完成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肠管表面并涂上油性青霉素,将肠管还纳入腹腔并复位,最后向腹腔内注入 200~300mL青、链霉素(每毫升 500~1000IU)混合液,并分别缝合腹膜、腹肌和皮肤,整个手术过程结束。
4 术后护理
术后母猪单独圈养,圈舍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肌注青霉素 240万 IU,链霉素 30万IU,鱼腥草注射液 20mL,连续3d。
第 1天至第 3天只能饲喂流汁状易消化的饲料,
每天 3次,每次 500g左右,以后逐渐增加,7d后按正常饲喂。
小母猪经过上述处理后,预后良好,成功饲养至出栏。
5 小结
母猪去势后引起腹壁疝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引发的原因主要是:(1)去势切口位置不当,切口过于偏下(即偏向腹部)或切开切口时,进刀太深,切着肌肉或将肌肉层切开,使创缘太整齐,初学去势者易犯上述错误。
正确的切口位置应位于骼结节下方5~10cm,指压抵抗小的部位,切开切口时应先月牙形切开皮肤,再用食指戳破腹肌和腹膜。
(2)缝合不当,一些去势者在给小母猪做去势术时,往往只缝合皮肤而不缝合肌肉层和腹膜,这样如母猪在去势前后饲喂过饱或去势后激烈运动,则容易引起肠管漏出而形成腹壁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