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下限时集训1 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青岛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③④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第1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德国劳动力不廉价。
第2题,东北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答案】 1.A 2.B
(2017·江西检测)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
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地热能 D.风能、地热能
【解析】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
【答案】 A
4.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解析】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结合图示,回答5~7题。
5.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7.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解析】第5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使该乡镇的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就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使交通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6题,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故坑口电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
第7题,煤炭基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答案】 5.D 6.C 7.B
(2017·淮南质检)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公里,距青岛市107公里。
2015年9月12日,2号核岛主厂房基本完工,目前1号、2号核岛及相关机组进入移交调试阶段,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
据此回答8~9题。
8.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①核能资源丰富②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A.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B.投资成本低廉
C.技术先进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解析】第8题,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资源短缺。
第9题,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安全生产使用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污染很小。
【答案】 8.B 9.A
(2017·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五个能源基地中( )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主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11.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区域能源开发方向的差异。
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故A正确;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开采加工和东输为主,故B项错误;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水电开发、输电建设为主,故C项错误;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近,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故D项错误。
第11题,本题考查区域能源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将种植业转向恢复草地,实行放牧业,故A错误;新疆水资源短缺,应提高生产技术,发展节水技术,提高循环利用率,故B项错误;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故C 项正确;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控制畜牧业合理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10.A 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8分)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采。
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
和“疆煤外运”相比,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从题干可总结疆煤开发的储量、难易和成本;结合我国国情可知市场和运输条件。
第(2)题,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对比。
第(3)题,矿区往往存在采空塌陷、土地破坏和固体废弃物问题,措施要因“问题”制宜。
【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但是距离东部市场遥远,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2)输煤(疆煤东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对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略轻。
输电(疆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但加剧新疆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弃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山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13.(28分)(2017·厦门模拟)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结合“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资源的开采是该地区重点发展的工业。
为加强本地区能源的外运能力,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2)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3)要促进“乌金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煤炭的外送有输煤和输电两种形式,因而要加强运输线路和输电线路建设。
第(2)题,主要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水资源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主要从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加强铁路、公路等建设,增加运煤通道;在水源较丰富的地区建设坑口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向外输送电力。
(2)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偏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3)加强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矿区复垦,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