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当中的混沌性
教学系统设计中的混沌观探析
![教学系统设计中的混沌观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ad16f4c8d376eeaeaa31a7.png)
1 混 沌 理论 与混 沌 特 性 …
混 沌学 是… 门关 于过 程 的科学 , 的基本 观点是 : 它 世界足确 定 的 、 必然 的、 有序 的 , 时 是 随机 的 、 偶 然的 、 无序 的 ; 有序运 动会 产 生无 序 , 序运动 叉 包含 着更 高层 次 的有 序 . 无 混沌 理 论 Iho t o ) d , ey tas h l 具有辩 证
从 长期 的历 史 变迁来 看仍会 发现 这 些 不规 则 的变化 还是 遵 循某 些 特 定 的 范 围 和形状 而进 行 的 , 引子 代 吸 表 系统 中 的这些 潜在 的准则 , 状 态变 化 范 围的控制 和限 制 体现 出三 种不 同 的吸 引子 : 对 吸引 不 动点 、 限 极
无 限 提 洪 _丰 的 理 沧 依 据 . 形 有 两 个 普 遍 特 征 : 一 , 们 自始 至 终 都 是 不 规 则 的 ; 二 , 不 同 尺 度 r lH 分 第 他 一在 上 , 规 则 程 度 却 屠 一 个常 致 . 不
收 稿 B期 :( 一0 2) ( 4一j 0
作 者 简 介 : 素贞 (9 2 , , 戈 16 一) 女 河北 沧 州 人 . 士 , 硕 副教 授 , 事 自动 化 专 业 的教 学 和 研 究 从
第 9期
戈 素 贞 : 学 系统 设 计 中 的 混 沌 观 探 析 教
l9 0
i3 吸 引 子 .
暇弓 是 系统 的收 敛表现 , 系统 最终 有一 个稳 定状 态 . 使 也就 是 说 , 尽管 世 间万物 的演 变是 混沌 的 , 但
第2 9卷 第 9 期
2 0 年 9月 09
混沌理论在高校教学模式优化中应用的探索
![混沌理论在高校教学模式优化中应用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89112e3fc4ffe473268abf2.png)
混沌理论在高校教学模式优化中应用的探索作者:张志颖,王思涵,刘春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2期混沌理论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产生的内在随机性的研究。
它是非线性系统的共同属性,而世界上非线性系统,小到原子世界,大到宇宙,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乃至人际关系,各种各样的非线性系统无不例外都存在着混沌特性,混沌理论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对教学领域的混沌现象研究备受教育工作者重视,它给传统的、线性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冲击。
实际上,教学过程恰恰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过程,所以混沌理论必然对其会产生影响。
从混沌的角度重新思考传统高校教学模式,对于我们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大力增强新时期教学工作方法的针对性和创造性,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混沌理论及基本特征混沌理论被称为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相提并论的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混沌理论打破了人们对于确定论式可预测性的传统观念,揭示了非线性系统演化的复杂过程。
混沌学将确定的与随机的、必然的与偶然的、有序的与无序的对立的方法论统一了起来[1]。
混沌学的任务就是对混沌现象中蕴含的“无序之中的有序性”的研究。
混沌理论已逐渐被视为一种崭新的、人们深入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混沌运动的几个明显的特征是内随机性、非周期性、遍历性、普适性、初值敏感性等[2]。
其中对初值的敏感性这一特点也被称为“蝴蝶效应”,它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蝴蝶效应”表现在非线性系统的长期演化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的性质,初值极小的变化将会引起系统演化的巨大差异,系统的将来不可预测。
所谓“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正是这一现象。
所有的混沌系统的发展必然受到混沌理论的指导。
二、混沌理论对传统线性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过程常被认为是线性的一维封闭过程。
教学单位往往事先预定一个或多个固定不变的目标,并以此制定教学方法。
运用混沌性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运用混沌性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220bf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4b.png)
运用混沌性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陈凌志
【期刊名称】《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6)004
【摘要】教学系统是混沌世界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混沌系统.它的运动过程必然要受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混沌系统规律的影响.为此就有序建构线性教学模式,解决教学系统中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重视混沌吸引子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3页(P433-435)
【作者】陈凌志
【作者单位】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J], 周丹
2.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J], 周丹;
3.“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七步走——学习进阶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J], 阮传志
4.遵循认知规律重视过程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J], 张林;何龙;
5.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课堂教学设计 [J], 黄津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混沌理论对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启示与应用
![混沌理论对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启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ceb904cb307e87101f696d6.png)
每个 学生 都能 在数 学上 取得 良好 的学 习效 果 。
在现 实 的高 等数 学 的教 学 中 , 由个 体 的 差 异 性 , 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呈 现 出各 种 独特 的个 性 和 学 独特 的发 展 可能性 , 就称 为我 们在 教学 中 的“ 这 混
沌 吸引子 ” 。
注重 学生 发展 的充分性 是 数学教 学 活动课 的 教学 目的 。要 使 学 生 真 正 获 得 自身可 能 的发 展 , 就必 须适 当地 在局 部 范 围内产 生对 教学 目标 的合
使 系统 呈现 平衡 一不平 衡 一新 的平 衡 。在 高等 数 学 教学 中 , 教学 的 目的 、 目标 、 总体 要求 , 以及使 学 生 掌握 高等 数学 的基 本 理 论 和 方 法 , 其 是 思 维 尤 方式, 掌握 知识 技能 的 同时发 展智 力 , 特别 是 发展 创 造能 力 , 这些 都属 于收 敛性 吸 引子 。因此 , 实现 学 习成 绩 的无分 化 状 态 ( 即允 许 成 绩 差 异 但 不 允
第 2 5卷第 5期
21 0 2年 9月
高 等 函授 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
J u na fH ih rCo r s o d n eEd c to Na u a ce c s o r lo g e re p n e c u ain( t r lS in e )
Vo . 5 No 5 12 .
中 图分 类 号 : 2 G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O 6 7 5 ( 0 2 0 —0 5 - 0 1O— 3321)5 01 3
高 等 数学 是高 校理 工科 专业 学生 的一 门重要
基 础课 程 , 是培 养学 生理 性思 维 的重 要载 体 , 的 它 学 习效 果 势必 会影 响学 生在 大学 期 间 的相 关课 程
《教学系统设计》名解
![《教学系统设计》名解](https://img.taocdn.com/s3/m/49f51544e45c3b3567ec8bac.png)
1 名词解释(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选出来的课件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到达的丙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意义的因素。
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广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人物,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即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时间的统称。
狭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混沌理论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混沌理论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d47068fbceb19e8b8f6ba9f.png)
准 的制定还要 因时而异 , 动态 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 的双
信息交换 , 并互相影响着 , 现 出一定 的关联 性。作为 每一 体 个有思维生命体 的评价 主体 , 都有对外界 的刺激 自我调适的
能力 , 思想认识和价值取 向等都会 随 时间而 变化 , 每个个 体
在认识上都具 有一 定的动态 性。研究 课堂 教学质 量评 价有 必要从复杂性 的视 角来 审视 。 2 .评价过程的随机性
的描述。非线性是指不按 比例 、 不成 直线 的关 系 , 代表不 规
则的运动和突变 。非线性关 系千 变万 化 , 相互 作用 , 使得 整 体不再是简单 的部 分之和 , 可能 出现不 同于 “ 性叠 加” 线 的 增 益或亏损 。非线性 系统 的运 动轨 迹是系 统 内随机 因素 作 用 的结果 , 即使 是确定性 系统 只要 内部存在 非线性 变 因, 就
关键 词 : 沌 ; 价 ; 杂性 ; 混 评 复 发展 性
中图分类号 : 44 2 G . .1 2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6 2 1 )9— O 4— 3 10 7 3 ( 02 0 04 0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是对课堂 教学活 动的效 果和影 响进
会 产 生 混 沌运 动 , 出现 预 料 不 到 的 结 果 。
作者简介 : (96 , , 蒋进 1 一)男 江苏泰兴人 , 师 , , 7 讲 硕士 从事教育技术研究 。
混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混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0444e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a.png)
混沌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混沌式教学(Chaos Teaching)是一种在给定范畴内混合开放式和关闭式教学方法,旨
在创造一种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
该方法源于混沌理论,其目的是使学习更加多样化,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学习到新知识。
在混沌式教学中,教师使用一种混合开放式和关闭式教学策略。
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
生更多的讨论机会和创新空间,而关闭式教学则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目标和期望,
同时具体的衡量他们的学习进度。
教师在将两种模式有机融合混合后,创造出具有挑战性
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迅速融入其中。
混沌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新信息中学习新知识,让他们通过多种方式理
解受到的信息,以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内容。
为此,教师中有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此外,他们会灵活改变活动的体系,让学生不断从中学习新知识。
混沌式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开放式环境能够让学生更自主的探究并独
立掌握知识,使其具有掌控未来的能力;其次,关闭式环境通过重视对课程的衡量,可以
保证学生能及时有效的完成任务;最后,混沌式教学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来的知识结构中,
使得学生能够更灵活掌握细节,构建出新的思维模式。
总而言之,混沌式教学是一种结合开放式和关闭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
生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并有效掌握知识。
通过混沌式教学,学生可以更有效的学习知识,
而教师也可以创造出更加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混沌的演示教学法_陆汝杰
![混沌的演示教学法_陆汝杰](https://img.taocdn.com/s3/m/b8d4031e6c175f0e7cd1376d.png)
混沌的演示教学法陆汝杰 吴於人 刘海兰(同济大学物理系,上海 200092)(收稿日期:2001-03-14)摘 要 混沌现象存在于绝大多数非线性系统中.物理教学有必要引入混沌.在高校工科物理混沌教学中我们利用三类混沌演示实验,进行了多种媒体的演示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混沌理论的同时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词 混沌;演示;教学;非线性DEMONSTRATION TEACHING METH OD OF CHA OSLu Rujie Wu Yuren Liu Hailan(Department of Physics Tongj 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A bstract Chaotic phenomena exist in most nonlinear sy stems.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chaos in physics.Making use of three kinds of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of chaos in engi-neering physics teaching,we have designed various multimedia demonstration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exploring the unknown world,and promo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method of analy sing and sloving different problems when study the chaos theo ry. Key Words chaos;demonstration;teaching;nonlinearity 早在19世纪30年代,已有人注意到了非线性现象.但是由于数学上求解的困难,人们并未悟出该现象的普遍启示及内在联系[1].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非线性研究中取得了两个令人鼓舞的成果:(1)孤立子理论的发展.该理论反映了物理保守系统中的内秉对称性.(2)耗散系统中一批奇怪吸引子和混沌运动的发现.该研究揭示了保守力学系统中随机运动的普遍性.时至今日,人们注意到混沌现象存在于绝大多数非线性系统中,其研究涉及物理之外的生物学、化学、宇宙学、工程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和冲击下,物理教学应当将反映物质运动本来面目,体现人类思维精华的非线性物理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一些经典混沌现象可以直观地演示,并可从学生熟悉的一些线性运动(如单摆的小角度摆动)引入,因而往往成为非线性物理教学的切入点.然而由于混沌表现的紊乱、类随机性,及其算法的高技巧性,导致对于工科及文科学生教学的困难.多媒体手段无疑是必要的,但演示实验的真实直观性、可操作性、可参与性,是计算机多媒体等平面视觉媒体所不及之处.因而,我们利用三类混沌演示实验,结合计算机和VCD,对高校工科物理混沌教学进行了多种媒体的演示教学设计,使高信息量、较为抽象的混沌教学表现得生动而有趣.不少学生课后讨论混沌,论文选题选择混沌.有的学生说,刚上课时,觉得脑中一片混沌;下课时,虽然还有些“混”,但印象很深;图书馆、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后,觉得混沌真有意思,真有用.下面介绍我们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混沌教学的尝试.所提及的有些演示实验装置,感兴趣的教师都可以自制或很方便地请人加工.混沌教学的演示实验就其教学功能可分为三类:1 初识混沌第一类是混沌现象明显有趣的实验,其功能为吸引学生,使其在盎然的兴趣中初识混沌.“混沌”一词译自英语“chaos ”,原意混乱、无序.让学生观看一系列貌似混乱、无序的运动,有助于打破学生由初中开始便形成的,由牛顿力学描绘的完全可逆的确定论的世界图景.这类有趣的实验很多,图1为上海交大、北方交大等学校拥有的大型三叉混沌摆,动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图2为网上美国人制作的双节混沌摆录象中的一个镜头.双节混沌摆制作较为简单,国内许多学校都自己制作了.我们制作的双节混沌摆下端安装了一个发光二极管,黑暗中动起来煞是好看.此外,网上还能下载制作混沌音乐的软件,听听自编的混沌音乐,很是有趣.图1 三叉混沌摆图2 双节混沌摆2 判断混沌第二类是能直接直观地记录混沌运动物体轨迹或相图的实验,其功能是让学生能初步判断一个运动是否是混沌,了解混沌运动也有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一个运动究竟是无周期还是长周期,对初始条件究竟是否敏感,是判断物体运动是不是混沌运动的重要条件.因而根据实验判断时,需要对运动过程有所记录.记录需要借助仪器,但如果是做定性或半定量分析,也可直接靠人脑存储信息.在上述双节混沌摆前,不妨设置一适当大小的透明量角器,可衡量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对于端点有光点的双节混沌摆,用摄象机摄下双节混沌摆的运动,可在计算机中将视频信号中光电的轨迹取出,从而观察混沌运动对于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图3为我们制作的磁混沌摆.A :摆锤.摆锤为磁棒,磁棒下吸一小铁块,铁块下连有图3 磁混沌摆一放电尖端.B :三个等间隔放置的电磁铁.C:带有角度刻度的圆盘.D:供放电的高压接线端,一端接至A,一端接至圆盘上的电记录纸.E:控制面板实验时,首先在圆盘上放置电记录纸,并与一高压接线接通,接线端的另一端与A连通(如图所示).然后将电磁铁通电,将摆拉至某刻度处,松手.摆在磁场中摆动的同时,按动放电开关,摆的轨迹便可在放电纸上记录下来.必要时可调节电磁铁的电压,以改变磁场强弱,以观察不同的初始条件对轨迹的影响.通过轨迹分析,可初步判断运动的混沌性.3 分析混沌第三类是能观察混沌现象的产生与演变的实验,其教学功能是引导学生分析混沌,使学生在学习混沌理论的同时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类实验中比较容易得到的是混沌振荡电路实验.由混沌振荡电路实验可知,混沌并不是绝对的无序,混沌也有其规律.除了对初始条件敏感之外,混沌在局部具有类随机性,而在整体上具有稳定性.如果我们能够对非线性系统的初始条件进行较为平稳、准确的调节,可能从输出电压的响应曲线上观察到系统从非混沌状态向混沌状态过渡的过程以及混沌中的周期性窗口.我们也可看到,输出电压的响应曲线会以自相似集合的形式出现,这集合称为奇怪吸引子.典型的过渡过程有倍周期分岔向混沌态的演化;有阵发混沌过程的发生;有准周期到混沌的变化等等.实验电路原理如图4(a)所示,图中R表示非线性电阻.实际电路中非线性电阻R由一些运算放大器和电阻联合组成,R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b)所示.图5(a)是4倍周期;图5(b)是单吸引子;图5(d)是双吸引子;图5 (c)是混沌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三周期窗口.混沌现象十分迷人。
混沌理论在高等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混沌理论在高等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7a5b81bcc7931b765ce15e3.png)
的随机 性态 既可 以来 自系统 外 部 的扰 动 , 可 以 由 也 系统 内生决 定 ; 近 的初 始 条件 导致 的未 来 长期 结 相 果 是显 著不 同的 , 著名 的 “ 蝶效 应 ” 即 蝴 。混 沌理 论
一
围、 程度 、 果 , 效 但都 认 为传 统 的教育理 论脱离 、 分离 甚 至背离 教育实践 , 至少 隐喻 式 的借 鉴混 沌 理论 是
混 沌 理 论 认 为 : 叉 是 系 统 由 简 单 走 向 复 杂 和 分 混 沌 的一 条道路 , 去 将 不会 得 到 “ 续 ” 过 延 ,如 果 系
统演化 到 了临近 分叉 的 结点 附近 , 无论 模 型 对历 史
数 据 拟合得 如何好 , 外推 总是不 可靠 的 ; 些 似乎强 有 烈 相关 的 因素之 间并 不存 在 任何 直 接 的 联 系 ; 系统
应 、 随 机性 、 沌 的 同 步 与控 制 、 内 混 自组 织 系统 等 , 析 了 高等 工 程 教 育 中 实 践 教 学 过 程 的 混 沌 特 征 , 示 了 混沌 理 论对 实 践 教 学 及 其 管理 的 分 揭
启 示 。 指 出 了实 践 教学 效 果 对 初 始 条 件 的 敏感 依 赖 性 和效 果 的 长 期 不 可 预测 性 。应 用 重 构 理 论 对 提 升 高 等 工 程 教 育 中实 践 教 学质 量 进行 了
混沌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设计的思考
![混沌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设计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33cc94aa8956bec0975e3cb.png)
化 学 教 学 问题 奠 定 了基 础 。由此可 见 , 线性 的化 学教 学设 计 非 具 有 更 强 的灵 活 性 , 仅 能 够适 应 系 统外 部 的 情境 变 化 . 不 而且
关 键 词 :混 沌 理 论
化 学教 学 设计 应 用
17 9 2年 混 沌 学 开 创 人 洛 伦 兹 提 出 一 个 貌 似荒 谬 的论 断 : 个 小 差 异也 是 系统 向着 理 想 状 态 转 化 的基 本 冈素 。此 特 征 说 明 , 始 条 件 的极 小 偏 差 , 会 引 起 结 果 的 极 大 差 异 。 随 后 初 将 混 沌 理 论 逐 步 渗 透 至 教 学 设 计 领 域 , 少 人 士认 为 教 学 过 程 不
最终 平衡 、 态 的 状 态 。在 实 际 中 , 种 封 闭 的系 统观 显 然无 静 这 法 说 明 人 的 行 为 中 的 创 造 性 与 平 衡 性 。混 沌 理 论 认 为 , 学 设 教
是 一个 混 沌 系 统 , 学 设 计 必 然 要 受 混 沌 理 论 的基 本 规律 影 教 响 。化学 教 学 设 计是 为 化 学 教 学 活 动 制定 蓝 图 的高 度 创 造 性 的 动态 活 动过 程 , 对 教 学 系 统 的 优 化 设 计 。它 规 定 了教 学 是
计是 一个 开放 系统 , 倡一 种 灵 活 的教 学设 计 模 式 。 提 它指 导 的 化学 教 学设 计 重 视 系 统 内部 各 要 素 之 间 的相 互 关 系 ,化 学教 学 内外各 个 因 素 之 间 的相 互 作 用 , 一 要素 发 生 变化 , 它要 某 其 素也 会跟 着 变 化 。 就是 说 , 种 开放 性 的 化学 教学 设 计模 式 也 这
混沌操作法学习心得
![混沌操作法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f384f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5.png)
混沌操作法学习心得混沌操作法,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以模糊、混乱的方式去逼迫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方法。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混沌操作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乐趣。
首先,混沌操作法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大不相同。
在传统教育方法中,老师总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屈从于老师的教导,只是简单地接受所教授的知识。
但是混沌操作法不同,它倡导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学习到知识,并且不断地总结和反思。
因为混沌操作法中,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灌输和接受知识,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领悟知识的本质。
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混沌操作法注重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最深的。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常常受到限制,因为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而很多任务对于学生来说都缺乏吸引力。
在混沌操作法中,学生从主观角度出发,自主地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并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探究和总结。
因为任务不再是明确而固定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所以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变得追求深入和探究,而非只是完成任务的表面式样而已。
除此之外,混沌操作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去解决问题,所以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探究。
在混沌操作法的实践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并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中深入掌握所学的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混沌操作法是一种高效、有趣、创新的学习方法。
我在混沌操作法的实践中体会到,它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和推广,更是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当然,混沌操作法也需要学生在使用中逐渐习得,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摸索,才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
实践课包混沌教学设计(3篇)
![实践课包混沌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301b6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3.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混沌系统的主要特征,如敏感性、不可预测性等;(3)能够运用混沌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混沌理论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混沌系统的主要特征;3. 混沌理论的应用案例;4. 混沌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混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讲授新课(1)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混沌系统的主要特征:敏感性、不可预测性、长期行为复杂等;(3)混沌理论的应用案例:天气预测、金融市场、生物系统等。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什么是混沌理论?②混沌系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③混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
4.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混沌实验操作步骤,包括:①设置混沌系统的参数;②观察混沌现象;③分析混沌现象;(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混沌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和创新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团队协作能力;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混沌理论及其应用》;2. 多媒体课件:介绍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案例;3. 混沌实验装置:用于观察混沌现象;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实验报告等。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混沌管理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混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cb10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1.png)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混沌管理【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混沌管理的问题。
在建立秩序化的课堂氛围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规则来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还可以有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的混沌管理对学生成绩提升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通过合理管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环境更加和谐和有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管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混沌管理、秩序化、规则、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科技手段、学生成绩、教师实践1. 引言1.1 探讨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物理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的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
物理知识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在于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我们应该重视高中物理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1.2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混沌管理现代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而课堂的管理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混沌管理进行浅议,探讨如何建立秩序化的课堂氛围,设立明确的课堂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混沌理论\复杂性与课程变革
![混沌理论\复杂性与课程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bed89e2b84254b35effd34d4.png)
混沌理论\复杂性与课程变革以生态学和伦理学为先导和特征的混沌理论和复杂性学说为当代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课程变革必须在理念上克服科学与道德、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分离,建立复杂的、联系的、跨学科的、隐喻的系统;在实践上展开与“人类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多维对话,与教师、学生周围社区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为大众、为教师和学生展示课程的有意义的生活愿景。
标签:混沌理论;复杂性;课程变革什么是混沌理论?被誉为“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混沌理论对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的冲击是什么?有哪些启发?为什么要用复杂性原理解释课程变革?混沌理论视域中课程变革的实然与应然应当作出怎样的分析?如何理解当代课程转型中的复杂对话?在混沌理论看来,课程的生活愿景和伦理学愿景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混沌理论及其复杂性视点1680年牛顿在伦敦皇家学会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以确定论为核心的人类现代科学的诞生,迄今已经历了300年。
在这300年中,现代科学完成了两次革命。
第一次是以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17世纪物质、力和运动的研究;第二次是20世纪的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放射性的发现。
混沌和分形的发现使现代科学进入了复杂性的新阶段。
该阶段的研究以与人类生活、生产更加息息相关的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为主要标志。
[1]混沌的发现给确定论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混沌理论的科学家们发现,今天的任何地方都不能看作秩序的逻辑对立面,因为那种严格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正是后现代科学在努力颠覆的。
正如普利高津和斯坦杰斯所宣称的:“确定性和绝对性的对偶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相应地,从混沌中产生的秩序的新形式,要比以前存在的秩序形式在自然本质上要更复杂、更难懂和更无规则。
”[2]“混沌”一词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乱状态。
美国贝尔实验室物理学家约克(Jim Yorke)认为,混沌是宇宙的自然状态,在混乱中,复杂系统可以被不断完善,秩序形成于混沌之中。
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矛盾:
![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7fea23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d.png)
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矛盾:第一篇: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矛盾: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矛盾:(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动力特征表现:(1)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2)教学过程的动力特征:方向性、动态性、转化性、强度性多样性、差异性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
答: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多地了解了最底下学校的工作及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结合这些经历,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一、加强过程性管理,加大督促随检力度在管理的过程中,谁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
对于级别越高的领导机关,他们不可能抓到过程,所以只有侧重于结果,即“我要的是葫芦”;但对于基层管理单位,大的结果不容易得到,所以,抓好过程不失为管理的一种好的措施。
而且,在惠阳淡水的时候,每次考核、检查结果下来,我们总是在最后一位,尽管,客观地说,我们也有努力了的地方,我们也在某些方面有了改进,但是,相对于全乡中优秀的学校,我们的确还差的很远,于是乎,所有人都开始泄气:干也是倒数第一,不干也是倒数第一,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永远抬不起头来。
其实,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条件的感知性。
任何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职位高低,他都需要上级的激励,就像现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一样。
那么,要激励这些薄弱学校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旅游景点、考试资料、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行业论文、店铺以及结合基层教学经历等内容。
教学:《平平搭积木》体会经过几个月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并结合用于实际教学中,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
当李俊铭说他记住了呢字,“口、尼→呢”时,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学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识字“门、日→ 间”;“此、二→些”;“人、主→住”。
混沌之美:突变进化的教案
![混沌之美:突变进化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4d7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8.png)
混沌之美:突变进化的教案混沌,无序,既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美丽。
在现代生命科学中,混沌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探究这种无序现象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我们在教育中也可以借鉴混沌之美,为学生提供一种突变进化的教学方法。
一、混沌之美与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中,混沌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突变和遗传。
突变是生物进化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它通过基因的随机突变,使物种形态和性发生变化。
这种突变本身是无序的,但恰恰是这种随机性造就了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在遗传方面,基因的组合也具有混沌特性,子代与父代的遗传基因组合是无序的,导致后代的性状和形态也是多样的。
二、突变进化的教学方法混沌之美对于现代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规范和制度,但这种教育模式也有着很大的限制。
在创新和独立思考方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不够。
而突变进化的教学方法,则可以通过引入随机性和无序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1.创造性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创造性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以帮助学生开拓想象力和创造力。
与传统的文字概念式思维相比,创造性思维导图更加灵活自由,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力,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创造性天赋,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2.拓展性思维模型拓展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型,它可以对概念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帮助学生发现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拓展性思维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甚至尝试寻找一些看似无意义的联系,这样可以创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思路和见解。
3.无限思维方法无限思维方法认为一切思维都应该是无限和创新的,它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范畴,尝试各种突破和突变。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无限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大胆创造,将传统教育的限制和束缚抛开,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三、混沌之美的启示混沌之美在生物进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生命并不是唯一的存在。
“烽火台”和“互联网”——混沌理论观照下两类教学理念解析
![“烽火台”和“互联网”——混沌理论观照下两类教学理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23da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1.png)
“烽火台”和“互联网”——混沌理论观照下两类教学理
念解析
混沌理论是一种研究复杂系统的数学和物理学理论,在教学理念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从混沌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教学理念分为两类,分别是“烽火台”和“互联网”。
“烽火台”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线性、单向的知识传授模式。
老师在教室里面布置好课程,学生被动地接收并记忆,缺少互动和探究的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学生无法主动探索知识,导致记忆单薄
2. 学生缺少思考和互动,影响综合素质的提升
3. 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需求,导致教学效果差
相对地,“互联网”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主动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知识,掌握更多实用性指导;
2.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得到丰富的线上资源,并能与其他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取长补短,增强综合素质;
3. 通过网络平台,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并进行及时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一种更加开放、自由、自主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趋势。
但是,“烽火台”教学模式也有它的优势,例如更加严谨、规范。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应对。
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905df3af45b307e97197cf.png)
教学系统的混沌性与教学设计黄津成(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1997.3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这一观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如果站在混沌科学的立场上,用混沌的观点来审视教学系统,从更确切的意义上来讲,教学系统是- -个混沌系统。
既然教学系统是一个混沌系统,那么它的运动过程必然要受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混沌系统规律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具备一些混沌科学的思想观点,自觉地遵循混沌系统的运动规律,以求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符合教学系统的运动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在混沌理论所揭示的混沌系统众多的运动规律中,有4个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具有非常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作为混沌系统的教学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系统是线性的,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呈清晰的因果线性关系,一定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一定的发展变化,知识、能力的简单累积会自然地导致学生的整体发展。
这样的观点常造成教师教学的简单化、刻板化,把学生的发展归结为点滴发展的机械累加。
课堂教学往往被设计为线性的一维过程,把预定的目标和步骤的顺序作为达到最终目标的途径,一经给定,就再无变化。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预定的教学方案强硬地塞给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者。
作为混沌系统的教学系统应该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从总体上来看,教学必然带来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呈线性因果关系。
但从局部来看,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而且它们之间结合成一个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课堂教学中这种非线性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其身心状况制约着教学,而教学又促进和调节着学生的发展与身心状况。
课堂中的任一偶发事件或对教学目标的微小偏离,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系统的巨大变化,这就是非线性系统所特有的初始条件敏感性。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特征,不能对教学作适时适当的调整,则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科教论丛
教学过程当中的混沌性
文⊙尹启天马立丽(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近半世纪以来,科学家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即使可化为单纯的数学公式,但是其行径却无法加以预测。
一九六零年,美国数学家St e p he n Sm al e 发现,某些物体的行径经过某种规则性的变化之后,随后的发展并无一定的轨迹可寻,呈现失序的混沌状态。
这就是早期发现的混沌现象。
混沌现象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是此一现象的最佳描述。
具体而言,混沌现象发生于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该物体在行动之初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也就是混沌状态。
但是此种混沌状态不同于一般杂乱无章的的混乱状况,此一混沌现象经过长期及完整分析之后,可以从中理出某种规则出来。
混沌现象虽然最先用于解释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之间相互牵引,混沌现象尤为多见。
如股票市场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复杂过程。
混沌理论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混沌理论(Ch a o s t he o r y )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如:人口移动、化学反应、气象变化、社会行为等)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
混沌理论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融入到各门科学,混沌理论在教育行政、课程与教学、教育研究、教育测验等方面已经有些许应用的例子。
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随时变动起伏的个体,而教育的过程基本上依循一定的准则,并历经长期的互动,因此,相当符合混沌理论的架构。
也因此,依据混沌理论,教育系统容易产生无法预期的结果,此结果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不论是正面或是负面的,重要的是,教育的成效或教育的研究除了短期的观察之外,更应该累积长期数据,从中分析出可能的脉络出来,以增加教育效果的可预测性,并运用其扩大教育效果。
那么教学中蕴涵着哪些混沌现象,掌握运用这些混沌现象对教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我们先来分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美感、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
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这个认知过程是对新事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知的混沌状态到有序的一个过程。
在学习一门新课程中,我们总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教师讲授的知识是一块一块的零散的知识块,我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是逐渐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最初,我们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逐块的学习课程,并不知道这些知识块之间的有机的联系,也不知道每个知识块在知识的整体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只是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知识,一个方面一个方面的罗列知识。
在这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的是各个部分的知识凌乱、无序,并且没有头绪,各部分知识交叉、相互渗透融合,使对整个知识的理解处于“混沌无序状态”,这种理解上的“无序”表面看起来是无序的、随机的,但是其中蕴涵着确定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理解上的完整性。
随着各个部分知识的积累,当达到某一个知识理解的界限,一个微小的知识的进入,使我们在对知识整体理解上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进展,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各块知识是有着深刻的联系的,是相互依托的,并且我们就能够清楚的看到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存在哪些方面或部分知识的不足,能够提出问题,并且能够看出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看出每个知识块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进一步的学习有目的性、有针对性。
从而使知识理解过程中的混沌状态进入了一个有序的确定的状态,知识的理解得到了新的提高。
在认知过程中存在这样的一个混沌的过程,把握好这个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的过程,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提高。
在把完整的知识理论系统分块进行学习的阶段,学生感到不同的知识分块毫无联系,无序混乱,学生的直接感觉就是老师讲解的知识块儿是孤立的,与其它部分无联系的,不能准确的理解知识的连贯性,而且断断续续,学生的认知能力被抑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直接导致认知能力和水平的下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阻碍。
学生在对知识体系中不同的分块知识学习,教师逐个知识部分的讲解,师生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与学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教学系统,学生在逐步的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的初期阶段,知识体系当中各个部分之间彼此是独立的、无关系的、凌乱的,但是各个知识部分之间从知识体系角度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又是确定的,这就是在学生学习当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一个学习理解的混沌阶段,为了克服这种教学系统中存在的混沌现象,教师就要注意知识体系中的局部与整体的结合讲解,知识体系中各个部分的关联与渗透的讲解,知识体系中的前因与结果的形成方法的讲解,注意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讲授的过程当中就会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混沌现象,让学生更有效、更扎实的学好知识。
在模拟电子线路的教学中就会体会到这一点,在学生学习模拟电子线路中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这一章时,由于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有很多部分组成,如输入级、偏置电路、中间级、输出级等几部分,其中每一部分根据实践的具体情况有很多种类的电路,如电流源就有,镜像电流源、比例电流源、微电流源等,同样,在输入级、输出级等部分也包含了很多种电路,当在逐一向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一种不理解的状态。
原因就是学生需要记忆很多种电路,每部分都有电流的流入流出,每个电路又有独自的功能,致使学生感觉到多种电路都是独立的、分散的、不交叉、不融合,是线性无关的、离散的,这种状态说明学生理解知识已经进入了混沌状态,但是知识的系统性说明,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是一个整体,它的各个部分的电路是按着设计好的指定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形成特定的功能,是完整的,是有着一个中心构成的,但是在学生的认识中,它们是看似凌乱的无序的,这就是我们上面所分析的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一种理解上的混沌现象,这种混沌现象直接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严重的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直接的阻碍了学生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看到了以上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混沌现象,教师要适时的把握好学生产生混沌的时间和具体的特点,把知识点面结合,前后照应,平衡难易,使学生能够更早的走出学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混沌误区,把知识深入理解,融会贯通,铭记在心,为我所用。
(上接235页)取出手机报,发送至M M SC ,并在数据库中将记录日志。
2、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取机制
系统在处理过程中设置完善的日志管理和完整的数据备份功能,以审查数据处理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和可以对数据进行复查。
建立完善的存取控制体系,有效地防止数据的窃取与泄漏,达到安全保密的目的。
四、结束语
基于以上通信机制的手机报辅助的研
究性学习平台有许多优势: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下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力地激发了学习者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习者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者获取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文所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平台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对于利用手机报辅助研究性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必将
进一步摸索出更好的模式,为以后的数字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04.11.
[2]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11期.
[3]郭学文.手机报:值得重视的新媒体[J ].青年记者,6,(3)[]吴闻莺手机报:优长、瓶颈及其前景展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6总第期2200.
4..200/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