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修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2015年最新版 思修 第七章 树立法治理念 尊重法律权威
![2015年最新版 思修 第七章 树立法治理念 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8e333f2e5727a5e9856a6195.png)
中国的态度
正当程序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 方式加以实现。——法谚
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法谚 程序先于权利。——法谚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法谚
正当程序
中立性:底线标准 参与性:核心要素 公开性:重要特征 时限性:内在要求
正当程序
自然公平的第一个原则 是:必须给予诉讼当事 人各方充分的机会来陈 述本方的理由。这意味 着必须将诉讼程序告知 他们,并及时通知其任 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 便于他们行使权利。
思考:刘海洋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2002 年 2 月 24 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 分局依法对刘海洋实施了刑事拘留。 2002年3月26日,公安司法机关依照有 关法律规定,对刘海洋实施取保候审 。
审判结果
2003 年 4 月 21 日,备受关注的“刘海洋 硫酸泼熊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开庭宣判,法庭判决被告人刘海洋犯故 意毁坏财物罪,免予刑事处罚。
法治思维的含义
•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 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 、法律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是思维 方式。 体现了法律的特点:公平、公正、 规范、科学
法治思维及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依据上
区 别
方式上 价值上 标准上
清华大学大学生伤熊事件
刘海洋,男,1980年出生于北京海淀区, 共青团员,自幼在北京上学, 1998 年考入清华 大学电机系,学校保送研究生。曾于2002年1月 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 氧化钠 (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北 京动物园熊山上的黑熊、棕熊展区的黑熊和棕 熊进行投喂、倾倒,致使三只黑熊、两只棕熊( 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给北京动物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2015年版)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2015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ac5020b90d6c85ec3ac6cb.png)
米兰达规则
1963年3月3日凌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一名 18岁的剧场服务员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了 一个陌生人。那个陌生人把她拖进车里,然后驶往 一个沙漠地区强奸了她。后来,他将这个年轻女士 扔在她家附近。后来,警方根据受害人提供的线 索,将米兰达拘监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与道德的区别 ◆产生的方式不同:法律是自觉的、确定的、有 形的,并有特定机构制订;道德是自发的,有时 是无形的。
◆表现方式不同:法律以法典等成文方式表现出
来;道德是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 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行和内心信念表现出来。
△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 △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城管打人) △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无法可依时道德起作用)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法治思维的含义(p178)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 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 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 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P178—179)
◆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大众意志,人 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 ◆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 岭是在于最高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ff81ba7b561252d380eb6e7c.png)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 两者都强调了静态的法律制度以及将这种静态的法律制 度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 • 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法治 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 • 法制只是强调形式意义方面的内容,而法治既强调形式 意义的内容又强调实质意义的内容。法制更偏重于法律 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 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 序的稳定。这也正是法治的第一方面(形式意义的法治) 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 由此可见,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有法制, 也就谈不上法治。但另一方面,仅仅强调法律的形式化 方面,还并不能揭示法治(尤其是实质意义的法治)的 更深一层的内涵。
本制度保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 动指南。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 依法治国相统一 •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 •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 质要求。 •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 略。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 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 占有。
公平正义包括: 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 救济公平
4、人权保障
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关键环节 司法救济:最后防线
疑罪从无
• “疑罪”是指司法机关对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 行轻重难以确证的情况,是司法实践难以避免的常 见现象。“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 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即: 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 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疑罪从无” 折射出我国 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对法律价值的重新协调和平衡。 在关注保护社会之外,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 它是现代刑事司法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树立法制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树立法制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de159c5be45c3b3567ec8b8e.png)
大学生追问“表哥”工资,将提行政诉 讼
刘艳峰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诉陕西省安 监局在法定时限内对公民信息公开申请不予 回复,存在行政不作为;诉陕西省财政厅的 拒绝公开回复,未说明杨工资不属于政府信
息公开范围的理由,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
例》的规定。
因在“8〃26”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开口 笑”,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备受关注。他 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多块名表的“名表门”展开 调查。 杨达才被双规以后也受到关注。陕西省纪 2013年9月5日9时30分,杨达才受贿、 委立即对杨达才及其深陷接受调查,陕西安监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局长杨达才撤职后被双规,并传查出名表至少 一审公开宣判。杨达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 83徒刑 块;双规期间,纪委在杨达才个人账户发现 10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犯巨额财 存款超过 900万元,在杨家中和私人场所发现 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 6年,决定执 现金至少 700万元。共超 1600万元,而这还 行有期徒刑 14年。受贿赃款和巨额财产来 是打折后的保守估计。 源不明赃款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始末回顾
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陕西延安的特大 车祸举国震惊,然而,车祸现场竟然有一名 官员面带微笑。经网友核查,该官员是陕西 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然而,随着网友对杨 达才关注度的提高,网友们发现,杨在出席 不同的活动时,经常更换自己的手表,至少 有5块不同的表,而且这些手表大都价值不菲。 另有网友表示,他在一年前就曾关注杨达才, 他的表不止这几只。
案例:2002年8月18日晚11时许,延安市万花派出所 接到群众电话举报,称辖区内一居民家中正播放黄色 录像。派出所遂派4名民警前去调查。民警们来到该 居民家后窗户外,从窗户看进去发现,房间内的电视 机中正在播放淫秽录像。于是,民警找借口进入该居 民家中,并径直来到放录像的房间。 民警进门后发现,房间内有张某夫妻二人。民警 表明身份,并要求夫妻俩拿出“黄碟”,但该夫妻拒 绝警方的要求,拿起床上的碟片砸向民警。由此,双 方发生冲突。民警以妨碍警方执行公务为名将其带回 派出所。警方将从现场搜到的3张淫秽光碟,连同电 视机、影碟机作为证据一起带回要包括: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 救济公平。
思修题库第七章
![思修题库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a0e27298d4d8d15abe234efd.png)
8.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有哪些?
A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B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C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D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ABCD
9.法治思维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公平公正;D人权保障;E正当程序
ABCDE
10.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救济公平
ABCD
11.怎么理解权利公平?
A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不歧视”;B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C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ABC
4.怎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B要把握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C要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
2015年新版教材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2015年新版教材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8e5771ccb14e852458fb5798.png)
— 3—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人治”
两对到底怎么区别呢?
— 4—
(Legality Legalsystem)是国家的法 法制: 律和制度的简称,是整个法律上层建筑 系统,更多的是就静态意义上讲的。
(Rule Of Law)即法的统治,就是说法 法治:
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专治与人
20
2.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表现:
— 20 —
价值取向: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
规则意识: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
法治思维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公平正义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2.2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 21 —
绝望的主妇
现年37岁的韩群凤原是广东东苑一白领,13年来无微不至地照料2名双 胞胎脑瘫患儿,因不堪经济与精神上的负担,去年一番准备后亲手将他们溺 死在浴缸里。之后,检察机关对韩群凤涉嫌故意杀人一案提起公诉,东苑市 法院将于近期审理这个特殊的杀人犯。很多人为这个“绝望的主妇”求情, 法院表示慎重对待。
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
— 9—
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的理论指导,是中国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道德是自发的、无形的。
表现方式不同:法律以法典等成文方式表现出来。
道德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 人们的言行和内心信念表现出来。
新版树立法制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新版树立法制观念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dded136b5acfa1c7aa00ccbd.png)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介绍了三个大问题: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尊重社会 主义法律权威。 学习要求: 1、了解法治思维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 2、理解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3、能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能尊重法律权威并学会用法治 思维思考问题。
课后作业
观看电影《秋菊打官司》下次课用本次 课所学法律知识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和事 件
LOGO
Name of your presentation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它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 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 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2.特点(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比较)
人治思维的优势是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人的情感 需求,强调个性,特殊性,缺点是对主体的德行和能 力有较高的要求,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非理性。 法治思维的优点是它更注重一般性普遍性,主张 以一贯、稳定的法律制度来治理社会,强调集中社会 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判断,防止了人治中的专权和独 裁,强调个人意志服从群体意志。
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结局的思考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余杭县所在地余 杭镇发生一起命案,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知县刘锡 彤怀疑本县举人杨乃武诱奸葛品连之妻毕秀姑,毒毙葛品连, 对杨乃武与毕秀姑重刑逼供,断结为“谋夫夺妇”罪,上报 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杭州府与浙江省也照原拟断结,上报 刑部。后经杨乃武之姐杨淑英二次京控,惊动朝廷中一批主 持正义的官员,联名上诉。慈禧谕令彻查经办此案的原审各 官员,经过一系列严密查证,整个案情大致厘清,冤情渐渐浮出水 面,最终刑部奏结此案,推翻原判杨乃武、小白菜因奸合谋毒死 葛品连的不实之词,对原审各官提出处罚意见:刘锡彤革职发配 黑龙江,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葆成、嘉兴知县罗子森承 审此案,草率定案,着令革职,浙江巡抚杨昌浚、学政胡瑞澜革职。 没有株连,但也没有草草只处理一两个官员,而是该问责的就问 责,根据罪责大小,分类处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6a180ee4f705cc17552709e1.png)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 法治国相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一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共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 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
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 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现,是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 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 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陈寒宸| 第七章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 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 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 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 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
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理论)
没有科学的法治理论就不可能取得法治中国建设的成 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离不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将普 遍性的法治原理同中国具体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成 果,深刻揭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 和发展规律
2015版__第七章_树立法治观念_尊重法律权威
![2015版__第七章_树立法治观念_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bf9302c1b14e852458fb5753.png)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相统一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以宪治国
二
三 四
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
4、人权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 行政保护、司法保障。 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防止冤案错 案的发生提高司法的 公正性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与国际接轨 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时代进步的象征
念斌投毒案
念斌投毒案[1] ,2006年7月27日夜,福建省 平潭县澳前村17号两户居民家中多人出现中 毒症状,其中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经过 侦查,很快确定是人为投入氟乙酸盐鼠药所致, 认为其邻居念斌有重大作案嫌疑,被逮捕,提 起公诉。[2] 后该案历时8年10次开庭审判,4 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2010年10月最高法 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出不核准死刑 的裁定书,并撤销原判发回福建省高院重审。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性质、作用与目 标都是一致的,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它们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真凶”王书 金在一审被判 死刑后,于今 年4月向河北 高院提出上诉, 理由却是检察 院未诉其强奸 杀害康某的罪 行,导致无辜 者(聂树斌)蒙 冤。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a7756d5b0740be1e650e9acb.png)
第七章 知识结构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树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立 法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治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观
念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尊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重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 形同虚设。”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 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尊重法律 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 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 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尊重法律权威是 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 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 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 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一)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二)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三)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法
律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最新)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f2e0ee84daef5ef7ba0d3c2f.png)
• 背景事件:18世纪末,英国原始资本主义 “贫富两极分化”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一 些贫民甚至成为到处流浪的“流民”,有 的“流民”还以一些极端方式报复社会, 最后被政府抓起来变成了犯人。为了惩罚 制度选择: 第一种是采用“按照上船人数付费”的方式。结果:船长唯利是图,草 这些犯人,英国政府决定把他们发配到澳 菅人命——由普通商人变成了坏人。死亡率高达12%以上,甚至37%。 大利亚去。 第二种是采用道德教育的方式。结果:苍白无力,无济
• 由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李天一涉嫌强奸被刑 拘
法
刻章救妻案 弑母案
情
winner 法
(2)讲证据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
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
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
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
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
刑事诉讼证据
关于李天一的年龄问题
二、全市所有财政供给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今年内每人购买 6件金龙泉啤酒,金龙泉武穴分公司将负责提供优质优价(出厂价)“金龙 泉”系列啤酒。
三、
……。
四、各级各部门接到通知后,迅速研究落实方案。市委、市政府督查 室将对本次活动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向全市通报。 武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2014年8月,赣州市章 贡区沙河镇纪委发红头 文件,批评机关食堂饭 菜中肉少。文件称:“ 近期,不少干部反映机 关食堂饭菜放肉较少, 没有营养,尤其是8月8 日中午的杏鲍菇炒肉几 乎没有吃到肉。经研究 ,决定对食堂管理人员 进行通报批评并处以罚 金。”
深刻认识三:以法治成效凝聚中国力量 ——法治是当今社会凝聚人心的“最大 公约数”,能充分满足协调与平衡当下利益多 元化主体诉求的需要。对此,《决定》明确指 出通过依法治国运用好法治的方式,能够“更 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 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 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 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第七章树立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树立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1d995f1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8.png)
第七章树立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尊重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做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理论阐释,案例分析,启发互动等。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我国法律体系的始终。
只有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一个人的法制观念,是从事法制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全体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是维护和发展人民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强保证。
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就不可能建设好。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又领导人民通过各级国家机关执行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与法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当代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课堂教学:思修第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课堂教学:思修第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dee3c2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a.png)
课堂教学:思修第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引言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法治观念和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思修第章的内容为基础,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树立法治观念,促使学生尊重法律权威。
培养法治观念的重要性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和评价。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治观念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他们明白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法治观念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
最后,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树立法治观念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法治观念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1. 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法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具体了解法治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作用。
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2. 角色扮演与讨论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通过互动讨论和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法治的重要性和价值。
3. 法律知识与实践结合除了传授法律知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法院、法庭等法律机构,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法治的权威和公正,增强对法治的尊重和信任。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知识,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相关法律文献和案例资料,探索法治的深层次内涵和实践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对法治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尊重法律权威的教学方法尊重法律权威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