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树立法治理念 尊重法律权威(15版试题库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七章 自测练习题

第七章 自测练习题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遵重法律权威(自测练习题)编写说明:1.忠于大纲和教材。

绪论和各章习题严格按照“大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新版本教材编写,并将紧随教材的日后修订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

2.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习题几乎覆盖教材所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做到从多角度进行考查。

3.排列有序。

全部习题的排列以题型为单元,每种题型内的习题严格按照所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呈现,对于涉及多个知识点的,一般以最后出现的知识点为准,以便于练习。

4.难易结合,有一定区分度,考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注重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使用说明:1.可服务于训练、复习和考试。

本套习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步训练,也可以作为学生在准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考试的复习参考,又可以作为教师命制该课程期末考试试题的选择素材。

2.可服务于自测、巩固和提高。

学生在使用本套习题时,应首先学习和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测训练,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强化认识、提高能力,做到把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方式与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的历史使命?一、单项选择题1.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律自由意味着()。

A.废除人们的自由B.任意干涉人们的自由C.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D.任意限制人们的自由2.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理念上的必然反映是()。

A.服务大局B. 执法为民C. 党的领导D. 公平正义3、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B. 执法为民C. 党的领导D. 公平正义4.公平正义的起点是()。

A.立法公正B. 执法公正C. 司法公正D. 守法5.公平正义的保障是()。

A.立法公正B. 执法公正C. 司法公正D. 守法6.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树立法治思维_建设法治政府参考答案

树立法治思维_建设法治政府参考答案

1、在所有的国家权力中,最具有扩张性、最需要灵活性、最难控制的权力是( )。

A 、司法权B 、立法权C 、行政权D 、媒体权2、( )被业内寄希望于打造成为“中国未来法院样板”。

A 、横琴法院B 、前海法院C 、海淀法院D 、朝阳法院3、落实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

( )由省法院、省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

A 、新任法官B 、初任法官、检察官C 、委任法官、检察官D 、选任法官、检察官4、把( )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A 、经济建设B 、权责法定C 、法制建设D 、法治建设5、在我国历史上反腐败手段最为严厉的皇帝是( )。

A 、雍正B 、朱元璋C 、秦始皇D 、康熙6、最高人民法院在( )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A 、上海、深圳B 、深圳、沈阳C 、上海、重庆D 、武汉、沈阳7、抓住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 ),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A 、法治标准B 、政治标准C 、经济标准D 、制度标准1、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说法准确的是( )。

A 、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B 、国家公职人员的隐私权要受到合理限制C、国家公职人员的隐私权和普通公民一样受到同等程度保护,否则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D、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争议可提起行政诉讼2、法治政府应该是()。

A、民主型政府B、责任型政府C、服务型政府D、有限型政府E、透明型政府3、纪检监察队伍的要求是()。

A、忠诚B、干净C、高效D、担当4、关于法治思维说法准确的是()。

A、基准性思维B、弹性思维C、优先性思维D、柔性思维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E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6、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 )。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地方政府 D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社会组织D.公民7.法律适用是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人民群众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1.()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与政治安全12.()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律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七-八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七-八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主要表现的是( )的意志。

A.全民的 B.统治阶级的 C.政党的 D.整个社会的B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所决定的。

A.意志 B.思想 C.物质生活条件 D.上层建筑C3、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4、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B.检察机关 C.监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B5、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D6、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中央 B.广大人民群众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B7、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A.宪法和法律 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 D.风俗和礼仪A8、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统治阶级的意志 B.经济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C9、法存在于()。

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B10、下列行为中,只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而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A、故意杀人B、倒卖车票,数额巨大的C、对最亲密的朋友撒谎D、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他人C11下列选项中,行使我国国家立法权的是 ( )A.最高人民检察院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B12.法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是 ( )A.规范 B.原则C.概念 D.技术A13.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是 ( )A.法律解释 B.规范性文件的清理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B14.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这体现了法的( )A.预测作用 B.教育作用C.评价作用 D.制裁作用C1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正确表述是 ( )A.不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影响B.不受一定的法律文化和价值观所影响C.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个体所形成的法治理念完全相同C16.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A.权利义务相统一 B.重证据C.讲程序 D.情重于法C17.法是以( )为基础的。

法治理念主题教育题库及答案

法治理念主题教育题库及答案

江苏省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题库及答案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实现(C)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确保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A 宪法B 宪法、法律、法规C 宪法和法律D 法律2、“为政以德”所反映的“以德治国”理念,是我国古代(A)的经典部分,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3、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C)。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B 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C 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D 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4、(D)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A 安定和有序B 公平和正义C 诚信和友爱D 民主和法治5、(B)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A 诚信友爱B 民主法治C 公平正义D 安定有序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C)。

A 国家机关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负有法定义务B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C 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是否体现了人民意志D 法律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7、(A)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 职权由法定B 有权必有责C 用权受监督D 违法受追究8、(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 依法治国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9、(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A 服务大局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10、(D)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A 依法治国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11、(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也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A 依法治国B 公平正义C 执法为民D 党的领导12、(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A 服务大局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13、(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A 依法治国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14、(D)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今中国,法制已渗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也越来越强调依法治国,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建设国家,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内涵,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

学习法律,了解法律,首先需要树立法律意识。

树立意识先从了解法律开始。

中国的法制体系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法制体系。

不同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要谈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体系的特点,首先就要从中国的国家性质开始,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可知,社会主义是服务于人民的,强调的是所有人的利益,而非个人。

因此,中国的法律应当服务于人民,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法律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依法治国包含了四项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严格执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不滥用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司法,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实行司法权;全民守法,所有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自觉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

执法为民包括三项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文明执法。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题库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正当程序
答案:A
30、()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A、法治思维
B、法律权威
C、守法
D、法治
答案:B
31、(),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唯一正确道路。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A、程序的正当
B、人权保障
C、权力制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
37、()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
A、风俗习惯
B、社会舆论
C、道德
D、法律
答案:D
38、()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A、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养成守法习惯
答案:A
39、()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25、()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人权保障
答案:C
26、()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答案:D
27、大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旁听法院庭审,了解案件审判过程。这是参与法律实践的哪种途径()。
B、法律的内容总是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变化
C、法律是全体民众的全部意志的体现
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答案:ABD
14、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要讲法理。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的特殊之处在于,理由必须()

2015年普法考试参考答案讲解

2015年普法考试参考答案讲解

以下仅供参考,大概还有6—7题题目为无参考答案,请自行解决。

第一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一、判断题(5题)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国家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2、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C )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执政B.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人民依法办事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D.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4、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 A )。

A. 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B. 以情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C. 以情代法、以权压法、贪桩枉法D. 以言代法、以权抗法、徇私枉法三、多项选择题(5题)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要做到哪几个方面?(ABCD)A.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B. 完善立法体制C.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D.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做到哪些方面?(ABCD)A.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B.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C.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D.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5、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ABCD)的法治政府。

A. 执法严明B. 公开公正C. 廉洁高效D. 守法诚信第二部分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判断题(5题)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司法独立的主体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判断15题单选17题多选17题)范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判断15题单选17题多选17题)范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判断题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

( )答案:√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答案:√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答案:√4、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洽而不是人治。

( )答案:√5、执法为民理念,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理念,其核心是政法工作必须坚持做到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 )答案:√6、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答案:√7、公安民警在执法中要做到平等对待,就要做到反对特权,禁止歧视。

( )答案:√8、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答案:√9、严格依法办事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

()答案:√10、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答案:√11、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答案:√12、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答案:×13、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答案:√14、法律是政法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也是作出判断的准则。

()答案:√15、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

()答案:×二、单选题1、()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C.宪法至上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答案:A2、()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执法为民B.依法治国C.民主自由D.服务大局答案:A3、()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普法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习教材-含答案

普法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习教材-含答案

普法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习教材-含答案普法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习教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建设在线考试(2015)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选题】第(1)题()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

【2分】A. 社会治理创新B. 社会管理服务C. 公共法律服务D. 法治文化活动本题答案: D【单选题】第(2)题()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问题,法治政府必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法治政府履行职能必须依法进行,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

【2分】A.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B. 提高行政立法的质量C.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D. 坚持严格执法本题答案: D【单选题】第(3)题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分】A. 党也有利益B. 党没有利益C. 党有自己的特殊利益D. 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本题答案: C【单选题】第(4)题文化立法多集中在()方面,其他领域的立法少,同时立法质量不高。

【2分】A. 文化遗产保护B. 文化产品服务规范C. 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D.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产品服务规范本题答案:C【单选题】第(5)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

【2分】A.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B.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D. 以上都是本题答案:C【单选题】第(6)题在我国,发展中国的民主在宏观上是()的三位一体;微观上是()的三位一体。

【2分】A.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协商民主、自治民主、选举民主B. 协商民主、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C.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协商民主;依法治国、自治民主、选举民主D. 协商民主、自治民主、人民民主;党的领导、选举民主、依法治国本题答案:B【单选题】第(7)题社会治理创新是()。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2、该案虽然属于个案,但说明有些大学生法律素质亟待提高,有些 大学生缺乏法制观念,不能按照法律规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从而导致违法甚至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该案的发生提醒我们,大 学生不仅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努力提高自身 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法治: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 人治的否定。 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 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 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 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
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 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 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各 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法治建设各领域的 工作,确保党的意志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领导 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具体实践中。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党 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 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从严治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题库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题库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 )。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C)A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B有约束力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D规定制裁措施3.法律主要体现的是( B )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政党D整个社会4.法存在于( B )。

A整个人类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D)。

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6.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 A)。

A 法律体系B法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7.关于法律部门(即部门法)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形式上表现一致法律规范的总和B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法律规范的总和C在调整对象为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D在形式上表现不一致法律规范的总和8 国家的根本法是( C )。

A 行政法B 刑法C 宪法D 民商法9.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是(A)。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10.下列关于我国规范性法律档效力从高至低排列正确的是( B )。

A行政复议法→宪法→物权法B宪法→刑法→枪支管理办法C物权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D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著作权法11.《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属于( B )的范畴。

A民法商法 B 行政法C经济法 D 社会法12.调整民事和商务活动的法律规范总称是(A)。

A民商法B公司法C商标法D保险法13.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不属于部门法的是( C )。

A民商法B经济法C立法法D行政法14.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B)。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法院D检察院15.( A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A国务院B地方政府C法院D检察院16.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B )。

2015法制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套)

2015法制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套)

(一)一、单选题1、在行政强制执行过程中,行政机关依法与甲达成执行协议。

事后,甲应当履行协议而不履行,行政机关可采取下列哪一措施?A、申请法院强制执行;B、恢复强制执行;C、以甲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D、以甲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参考答案:B2、依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

在补选以前,应由谁暂时代理主席职位?A、最高人民法院院长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C、国务院总理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参考答案:D3、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论处。

A、贪污B、受贿C、私分国有资产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参考答案:B4、下列哪一举措违反了法治精神,无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C、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D、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参考答案:C5、下列哪一权利不属于宪法规定应由公民享有的权利A、受教育权C、休息权D、批评建议权参考答案:C6、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

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参考答案:B7、关于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党内法规不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B、党内法规的效力高于国家法律C、党内法规可以经过正当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D、党内法规的要求比国家法律更加严格参考答案:B8、下列哪些情形不成立挪用公款罪?()A、国家工作人员甲将公款借给其弟炒股B、国家工作人员甲挪用公款从事赌博活动C、国家工作人员甲将公款借给某企业使用,以安排其子在该企业就业D、国家工作人员甲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案发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参考答案:D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保护法》中的“三同时”制度?()A、同时设计B、同时监督C、同时施工D、同时投产使用参考答案:B10、下列做法符合《公务员法》的是?()A、公务员甲服从并执行上级乙的任何决定和命令,将公款转到乙的炒股账户B、公务员甲擅自在微信朋友圈中公开不准公布的军事秘密C、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某机关要求全体员工于法定节假日期间全天上班D、公务员赵某将无法当场退回的“红包”于收受次日全额存入廉政账户,并领取相关凭证11、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2015年司法考试试题(宪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5年司法考试试题(宪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下列各案件中,依法不需要回避的是:( )A.王某2002年1月辞去在某县人民法院的工作,2003年4月作为被害人某房地产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出庭参加该县人民法院的审理,被告人李某要求王某回避B.王某作为检察人员参与了刘某涉嫌盗窃案的审查起诉工作,待王某调到人民法院后,又作为审判人员参与该案的审理,被告人刘某申请王某回避C.王某作为合议庭的审判长审理了刘某涉嫌盗窃案,该案件上诉到上一级法院后,上一级法院作出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裁定。

由于该法院刑庭人手有限,王某再次参加法庭审判,不再担任审判长,被告人刘某要求王某回避D.王某2002年1月辞去在某县人民法院的工作,2005年3月担任其弟弟的辩护人,出庭参加该县人民法院就其弟弟涉嫌盗窃案的审理,被害人李某申请王某回避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任职回避的规定由于《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对任职回避的规定比较零散,因此容易忽略选项A中需要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离任后2年内,不能在任何法院辖区内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选项B中需要回避,同一个人不能在诉讼的不同阶段分别作为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参与刑事诉讼选项C中需要回避,这是刑事诉讼法关于另行组成合议庭的规定,其实质也是有关回避的问题选项D中不需要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离任2年后,也不得担任原单位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但要注意,作为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的除外因此,选项D中,王某作为其弟弟的辩护人参加诉讼是法律所允许的2、甲将一套房屋转让给乙,乙再转让给丙,相继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

丙翻建房屋时在地下挖出一瓷瓶,经查为甲的祖父埋藏,甲是其祖父唯一继承人。

丙将该瓷瓶以市价卖给不知情的丁,双方钱物交割完毕。

现甲、乙均向丙和丁主张权利。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有权向丙请求损害赔偿B.乙有权向丙请求损害赔偿C.甲、乙有权主张丙、丁买卖无效D.丁善意取得瓷瓶的所有权3、乙欠甲货款,二人商定由乙将一块红木出质并签订质权合同。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核心是以法律为准绳,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

法律权威既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因此,要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制的健康发展。

首先,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法律意识是公民充分认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要加强法律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使全体公民明白法律的普遍适用和权威性,树立为法律服务、遵守法律的意识,不仅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公民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只有全民树立法律意识,才能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其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执行力。

法律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法律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

要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法律执行评估机制,强化对法律执行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纠正。

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素质,确保法律得到贯彻执行。

只有加强法律执行力,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再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律权威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

要加强司法独立,确保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依法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督,建立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决策公正合法。

只有实现司法公正,才能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最后,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宣传。

法律宣传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让公众了解法律,知道如何维权、遵纪守法。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树立法律权威,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要通过法治实现; 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据的是宪法。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 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 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一)讨论: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法治,又称法律的统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法。
法治就是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法治的两个核心要素: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 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法治的配套环境,是与法治理想相适应的政 治、经济、文化系统。一般来说,现代法治 要求实施民主政治,实行市场经济,以及要 求个人同时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文化。
柯克法官:不错,陛下具备伟大的天赋和渊博的学识。 但是陛下并没有研读英格兰领地的各种法规。涉及臣民 的生命、继承、所有物或金钱等的诉讼的决定,不是根 据自然理性,而是根据有关法的技术理性和判断。
詹姆斯一世:如此则国王被置于法律之下,汝等的主张 应当以叛逆罪论处!
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的特点。
体现原 体现等级与特权原则

体现平等原则
亚里土多德首次系统论证了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越: 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
即是说要求由神祗和理智来统治; 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 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 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圣才出品】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圣才出品】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7.1 复习笔记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1)党的领导①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坚持党的领导a.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b.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法治建设各领域的工作,确保党的意志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具体实践中。

c.要切实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从严治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①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国家的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政治制度。

c.要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①地位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将普遍性的法治原理同中国具体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成果,深刻揭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观点第一,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第二,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四,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第五,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六,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第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第八,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第九,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第十,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第十一,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碰触;第十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第十三,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十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第十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信仰 B.宣传法律知识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A.调整社会关系类型相同B.调整方法相同C.保障权利途径相同D.调整机制相同3.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应当坚持( )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4.国家的根本法是:()。

A.行政法 B.刑法 C.宪法 D.民商法5.以下哪个不属于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 )A.讲法律B.讲证据C.讲程序D.讲法学6.讲法理,不要求:( )A.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B.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C. 提供结论D.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 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 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8. 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信仰 B.宣传法律知识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9.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A.调整社会关系类型相同B.调整方法相同C.保障权利途径相同D.调整机制相同10.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应当坚持( )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11.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 )A.法的国家强制性B.法德普遍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的不可违抗性1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A.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 B.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13.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法律的()A.政治建设方面的作用B.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C.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D.对外建设方面的作用14.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检察机关C.监察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5.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

A.1982 年宪法 B.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16.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首先是()A.农民意志的体现 B.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C.中国共产党意志的体现 D.各阶级意志的体现17.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18.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地方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19.法律义务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B.必须做出或不做一定行为C.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一定行为20.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是()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B.资本主义民主法治C.共产主义民主D.政治民主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法律制度有:( )A.宪法B.经济法律C.民商法律D.行政法律2.依法办事包括( ):A.依法享有权利B.依法行使权利C.依法承担义务D.依法履行义务3.以下属于法律不作为义务的有:( )A. 依法纳税的义务B.依法服兵役的义务C.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D.不得挪用公共财产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包括以下( )基本内容:A.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B.公民在执法上一律平等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D.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5.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它要求( )A.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分情况给予保护B.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分情况区别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 ):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B.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C.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D.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7.以下哪些属于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 )A.讲法律B.讲证据C.讲程序D.讲法学8.讲法律,要求( )A.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B.某种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C. 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D. 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可以抛弃或搁置法律。

9.讲法理,即要求:( )A.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B.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C.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D. 提供结论10.讲程序,要求( )A.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B.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C. 关心行为的实质D.注重内心的想法11.大学生可以通过( )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A.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B.掌握法律方法C.参与法律实践D.了解和分析法律问题12.法律知识通常包括( ):A.关于法律规定的知识B.关于法律的原则C.关于法律的原理D.关于法律的规范13.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来源于( )A.法律合乎情理、通俗易懂B.维护正义、促进效率C.执法公平D.司法公正14.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应当( )A.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B.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C.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5.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 )A.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B.事中和事后制止C.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D.看情况而定是否制定违法行为三.简述题1.简述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2. 简述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3.简述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2.论述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C 5D 6C 7A 8C 9A 10D 11D 12C 13C 14B 15D 16B 17A 18B 19B 20A二.多项选择题1 BCD2 ABCD3 CD4 AC5 BC 6ABCD 7ABC 8ABC 9ABC 10AB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三.简述题1.简述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因此,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2. 简述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依法办事习惯等,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养成科学的法治思维方式。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3.简述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尊重法律权威是其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

就大学生而言,作为一个公民,要在尊重法律权威方面加强砥砺,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作为,养成敬畏法律的良好品质,努力成为尊重法律权威、信仰宪法法律的先锋。

信仰法律。

遵守法律。

服从法律。

维护法律。

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没有领导核心;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失去了目标和内在依据;离开了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就不能有序进行。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代表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具有大公无私.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优秀品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就是要求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之中;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必须保证人民的广泛参与,决不搞西方国家少数入主导的精英法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价值追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时代的呼唤。

只有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基本方式,才能用法律凝聚人民和全社会的共识,全面.持久地调动人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及时、准确地反映各个群体和各个阶层的意愿和诉求,保证依法治国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和参与。

要从制度和法律上始终保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始终保证人民在依法治国当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人。

2.论述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