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心理自传”——《马丁伊登》自传体小说文体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8
2019年16期总第456期
ENGLISH ON CAMPUS
作家的“心理自传”
——《马丁·伊登》自传体小说文体欣赏
文/何 萍 康 莉
是苍白的。

这些色彩带给读者美感,而且暗示露丝高雅、纯洁的品质。

而对于其他女性则是完全不同的:菜色或褐色的脸,是一种病态的颜色,透漏出衰老和粗俗。

通过对比显示出马丁对资产阶级的向往。

文中,作者对马丁也进行了色彩语言的描绘:像板栗一样棕色的头发,钢灰色的眼睛,青铜色的脸。

这些色彩的描绘给人以力量的感觉,说明马丁有着旺盛的精力。

马丁被太阳晒黑了的脸,是工人阶级的脸,联系到黑人美女以及特意晒黑的贵族的脸,不难判断出马丁渴望过上以白皙为美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他认为肤色代表着阶级也代表着生活方式。

而黑色是他过去野蛮而原始的生活的见证,白色则代表着资产阶级的生活。

其次,小说《马丁·伊登》在环境描写中也运用了较为丰富
的色彩语言。

通过语言的色彩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画
面,最终实现情景交融。

马丁向露丝表白之前,对秋景的描写十分绚丽,例如:金属色的海湾,彩色鲛绡般紫红色的薄雾,夕阳下的一脉淡金色的水道,银色的雾霭等等,在迷人的色彩中马丁文体分析是实现文学欣赏的前提,也是实现文学欣赏的必经
之路。

文体学是语言学和文学批评之间的主要媒介,通过对作品进行文体分析读者可以扩大自己的语言经验。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杰克·伦敦这部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的文体进行分析。

一、色彩语言运用
杰克·伦敦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美国作家之一,《马丁·伊
登》是他所著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马丁·伊登》中运用了鲜明生动
的色彩语言。

下面就小说的色彩语言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作出分析。

作者杰克·伦敦善于运用色彩语言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并
通过这些色彩语言的运用,刻画人物的形象,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

首先,作者运用色彩的语言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形象。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就通过色彩对比展示露丝的美,文种是这样描写的:露丝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茂密的金色头发,她是轻盈的也
【摘要】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是一部最能够代表他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风格的作品。

作为杰克·伦敦的半自传小说,特别是深刻的刻画了作者的心理的一部小说,本文展开对小说《马丁·伊登》的文体分析与欣赏。

【关键词】“心理自传”;《马丁·伊登》;小学文体;欣赏
【作者简介】何萍(1986.02-),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康莉
(1985.08-),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execution platform, Quasimodo was thirsty under the sun, and his lord of the Notre Dame, not only did not rescue him, but slipped away. In the desperate roar of Quasimodo, the crowds watched him laughing at him, and no one gave him a drop of water. Esmeralda forgave and forgot him, walking through the crowd who was sneering at him and sending him the water
by the mouth of Quasimodo. Claude’s inaction is in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warm sympathy of Esmeralda. Her water relieves his thirst and soothes his soul. The poor indifferent man who had never felt any warm from people of the world shed the first tear in his life. For the first time, he felt the beauty and goodness. For the first time, he felt the warmth from the people’s heart. The seeming vulgar and savage strange man transformed. The soul of his heart is beginning to recover, and the inner sleeping love has begun to recover. From then on, he has placed his entire life and enthusiasm on Esmeralda.
He can unhesitatingly went into the fire for her and sacrifice everything for her happiness.
Quasimodo had only loved two people in his life: his master and protector, Claude and Esmeralda.
The character of Quasimodo is a symbol of loyalty and
dedication. He can do anything for his benefactor and owner happiness. For the kind and beautiful Esmeralda, he can be pushed his benefactor downstairs and even sacrificed his life. His life is so beautiful, and his artistic charm is forever. This is an indwelling virtue.
The extreme contrast between beauty and ugliness,
absolute admiration and evil opposition, making the novel with a stirring power that can take away all our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is may be the charm of romantic novels.
【作者简介】Tang Ruolan(1998-), 2016undergraduate student of English major,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Liao Guangrong (1961-), professor and PHD supervisor of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19年16期总第456期
ENGLISH ON CAMPUS
和露丝收获了金色的爱情。

太阳落山以后,周围的天空是玫瑰色的,众所周知,玫瑰色是爱情的象征。

但是,玫瑰色的晚霞却在转瞬间就消失了,似乎意味着他们的爱情短暂。

再次,小说《马丁·伊登》中描写了马丁充满色彩感的幻觉,表现出马丁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他爱幻想的天性,对幻觉的描写造更为完满地塑造了他的性格。

在失去了露丝以及布里森登后,马丁产生了幻觉,那是白色的光。

而白色也成为了主人翁理想神家园的象征。

白色的背景下有色彩鲜艳的年轻人,他们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表明马丁在遭受种种挫折挫折之后的幻觉依然是温暖的,为小说的沉闷的结尾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比喻和夸张的运用
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展示了杰克·伦敦深厚的语言功底。

小说当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及夸张,深入精辟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

例如小说中写到:“外部世界对他的意识、思想、感受和情绪的最轻微的刺激也能使它像幽幽的火焰一样闪动起来”,展示出马丁敏感的特点,也表明他具有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而小说中有一处描写他的眼睛里有“一种野兽害怕陷阱的神气”,“带着未知的危险耸起了鬃毛”的刀叉等餐具,这些比喻是在马丁第一次到莫尔斯家吃饭时的描写,生动刻画出他第一次进入上流社会的无所适从,再一次展示了他敏感的天性。

同样,杰克·伦敦在描写露丝的美的时候,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美丽的露丝在马丁眼睛里既是精灵和仙子,也是女神与仙灵。

露丝的声音仿佛是“一串叮叮当当的银铃”,把露丝的手掌比作“清凉、柔软,像雪花一样的玫瑰花瓣”。

通过丰富的比喻,刻画出女主人公露丝无与伦比的美丽,同时也展示了露丝高雅、纯洁的品质。

一定程度上,比喻手法的大量运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杰克·伦敦在小说《马丁·伊登》中运用了象征手法。

其中“水手”的意象增经多次运用。

例如,“在漆黑的夜里登上了一艘陌生的船只”,马丁是出生在工人阶级的旧船上,凭借自己的奋斗他终于登上了资产阶级的航船,象征马丁的一生都是在勇往直前的航行。

马丁这艘航船永久的归宿最终只能是重新回到大海的怀抱。

小说中还把主人公马丁比喻成“火山”,象征着他旺盛的、燃烧着的生命。

这与马丁的爱情与写作都有联系,象征着马丁的爱情和写作的激情都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是有一定限量的,如果马丁的写作完成了或者爱情结束了,也就说明马丁这座火山的岩浆喷完了,成了一座死火山。

火山也就象征着马丁不可避免的结局,那就是死亡。

四、通感手法的运用
杰克·伦敦非凡的艺术天分还体现在小说《马丁·伊登》中通感手法的运用。

《马丁·伊登》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的许多感受来源于作者杰克·伦敦的感受。

小说《马丁·伊登》运用了大量通感的手法,表达了生动逼真的体验。

例如:描写露丝的笑声时,是听觉与触觉的通感:在马丁的脊梁上“唤起了上下闪动的酸麻”。

“仿佛从玫瑰花瓣的雾霭之中穿过,人与花瓣的馨香在他的脑海中洋溢”是触觉与嗅觉的通感:类似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文中还有很多。

巧妙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表明马丁的艺术天性和敏锐感受力。

五、对比手法塑造人物鲜明的形象
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人物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人物的性格是在矛盾冲突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

小说在生动、紧凑的故事情节中,合理刻画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同时也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如,在爱情经历中,马丁的性格逐渐发展并形成。

开始阶段,马丁将露丝神化了,他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露丝。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马丁逐渐看到了露丝凡人的一面,在矛盾与纠结之中,马丁继续着他与露丝之间的爱情。

但是到了后来,马丁发现露丝的爱情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是一种伪善的行为,至此,马丁的精神支柱终于断裂倒塌下来了,而马丁也选择了走向死亡。

马丁的性格通过他与露丝两人之间的爱情经历中塑造完成。

在这一过程当中,小说的情节紧凑,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变化。

除了马丁和露丝之外,杰克·伦敦在小说《马丁·伊登》当中还塑造了其他具有鲜明像个特征的人物。

有老谋深算的律师、有装腔作势的法官、也有心地善良的洗衣妇等。

这些人物来自于不同的阶级,接受不同的教育,成长与生活的环境也不一样,在作者的笔下,为他们刻画出来的性格特征也就不一样。

针对不同的人物,作者刻画了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服饰以及不同的动作和行为,着写不同之处,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差异,形成了强烈对比,具有很大的典型性特征。

综上所述,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在文体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特征。

文章通过对文体特征的具体分析,对小说《马丁·伊登》的文本展开全面的欣赏。

小说展示了杰克·伦敦非凡的艺术才能和高潮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马丁·伊登》这部小说其他的文体特征和艺术价值,还可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爱群.宁失生命-不失尊严——马丁和于连奋斗历程人生结局的比较与研究[J].名作欣赏,2011,27:145-146+154.
[2]虞建华.文学市场化与作为心理自传的《马丁·伊登》[J].外国文学评论,2011,03:149-158.
[3]陈鸿雁.文本的历史性——浅谈杰克·伦敦和他的《马丁·伊登》[J].作家,2013,18:67-68+266.
[4]兰波.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对比研究Martin Eden两个中译本[D].天津商业大学,2014.
[5]赵佩萌.对《马丁·伊登》中女主人公露丝的悲剧形象之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41-43.
[6]杨丽.杰克·伦敦三部“成长小说”中的性别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7]王慧.从权势与话轮转换角度看《马丁·伊登》中人物权势斗争
[D].华中科技大学,2011.
[8]段红玉,段红燕.论杰克·伦敦反成长小说《马丁·伊登》的文化政治书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32-137.
2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