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通用6篇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三年级综合实践走进游戏世界

三年级综合实践走进游戏世界

走进游戏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主题共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4个活动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愉悦身心,还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懂得友谊,什么本身的灵活性、协调性、竞争精神、合作意识,都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得到培养。

(二)学情分析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会玩了。

课间学生们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就是在楼道里追跑打闹,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一些优秀的老游戏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了,我认为有必要让老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只要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

我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老游戏,认识运动的重要性。

学会老游戏,梳理老游戏的玩法,能把它介绍给别人。

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父母童年的快乐,激发学生喜欢老游戏、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课重难点:教学重点:老游戏的调查、探索、研究及创新活动。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老游戏的规则。

三、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

充分尊重学生。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本课教学资源建议:1. 教具准备:准备活动方案。

2. 学具准备:查阅资料。

3.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制定方案的各个环节及是否可行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网络游戏与传统游戏的不同》活动调查报告一、活动设计者基本信息10语文(2)班:冯丽珍覃文靖蒋毓珊梁佩玲二、活动背景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九成以上不爱参加运动。

他们不爱玩,不会玩,更谈不上创造性地玩。

闲暇时和节假日,他们热衷于看韩剧、捧超女,沉溺于上网、打电玩,偏爱于阅读动漫书、口袋书,出现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周围同学相处不和谐等不良倾向。

传统游戏多为集体活动,运动量大,富有情趣,游戏规则又可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如何与伙伴相处。

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矫正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因此,有必要让学习了解到网络游戏和传统游戏的不同及其利弊之处。

三、活动目标(一)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喜欢传统游戏,热爱生活的情感,多出来锻炼身体,不要沉迷于虚幻网络游戏中。

(二)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游戏有哪些,了解什么是网络游戏。

2、明确传统游戏、网络游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身心健康发展的益处及危害。

(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的实践能力,在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

四、活动准备:调查问卷、采访稿、照相机、记录本。

五、活动实施1、主题选择:《网络游戏与传统游戏的不同》2、活动方式:搜集材料法、调查问卷、访问法、体验法。

3、人员分工:采访人员:蒋毓珊、梁佩玲、覃文靖。

PPT制作:梁佩玲、覃文靖。

上台展示:冯丽珍。

调查报告制作:蒋毓珊、梁佩玲、覃文靖、冯丽珍。

4、活动时间:综合实践课以及课余时间。

5、活动开展:(1)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究课题《网络游戏与传统游戏的不同》。

(2)确立活动目标。

(3)根据探究课题展开讨论,并进行分组,做好活动准备。

(分组共同研究,共同讨论,由组长冯丽珍负责并记录活动过程,小组成员梁佩玲、蒋毓珊、覃文靖谈心得体会)(4)搜集传统游戏和网络游戏的资料。

①什么是传统游戏?什么是网络游戏?由冯丽珍和覃文靖搜集的材料所得:传统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动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儿童喜爱。

(完整版)《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

(完整版)《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

《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一.课题产生的背景.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懂得友谊,什么本身的灵活性、协调性、竞争精神、合作意识,都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得到培养。

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会玩了。

课间学生们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就是在楼道里追跑打闹,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一些优秀的老游戏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了,我认为有必要让老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设计开展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老游戏》。

二.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只要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

我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老游戏,认识运动的重要性。

学会老游戏,梳理老游戏的玩法,能把它介绍给别人。

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父母童年的快乐,激发学生喜欢老游戏、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老游戏的调查、探索、研究及创新活动。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老游戏的规则。

改编创新老游戏。

四.整体思路1.走近老游戏,了解老游戏。

2.走进老游戏,学玩老游戏。

3.分析老游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

改编老游戏,丰富新游戏。

五.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1.激趣导入:师:表演老游戏“玩沙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游戏。

在老师生活的年代,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但我们也非常快乐,因为我们有许许多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愿意走进老游戏,去体验我们童年的快乐吗?(引出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关于老游戏的问题?(还有那些老游戏?怎么玩?老游戏的玩具从何而来?老游戏的种类?玩老游戏的好处?为何现在人不玩老游戏了?-------)(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调查就怎样调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浓厚兴趣,也为今后活动奠定基础。

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

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

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中文摘要:传统游戏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一个强壮的体魄,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有利于培育一代具有民族责任感的和现代竞争力的“现代中国人”。

诱发孩子主动去玩,边玩边改造,使孩子在无尽的快乐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孩子主动将探索的经验和积极态度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从而获得各种素质的提高。

特别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的现象,引入传统游戏还可以帮助这一些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加强小朋友之间的沟通。

关键词:传统游戏幼儿现代价值目录前言 (3)一、传统游戏的界定 (3)二、传统游戏的特点及意义 (3)(一)传统游戏的特点 (3)(二)传统游戏的切实意义 (4)三、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实施现状 (4)四、传承和保护传统游戏的策略 (5)(一)对传统游戏观进行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6)(二)改变观念,科学育人 (6)(三)为儿童开展传统游戏提供一个适宜的场地 (6)(四)政府规范管理,适当支持 (7)五、总结 (7)前言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伙伴。

传统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以其独有的特点,深受儿童的喜爱。

许多传统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莫大功益,是发展儿童综合素质的宝贵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也日趋改变。

但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形式并没有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目前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电子游戏盛行、成人对儿童过度“保护”等原因,传统游戏濒临失传,这对儿童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传统游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努力开发传统游戏资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应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统游戏的界定“传统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

《走进传统游戏》(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1)

《走进传统游戏》(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1)

标题:走进传统游戏引言:传统游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娱乐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游戏逐渐被遗忘。

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了解传统游戏。

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传统游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但对传统游戏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传统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学会玩一些简单的传统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学会玩一些简单的传统游戏。

难点:理解传统游戏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传统游戏的资料和图片,制作PPT课件。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知识,准备一些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你们知道这些游戏是从哪里来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很多我们熟悉的游戏,其实都是中国传统游戏。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传统游戏的世界。

二、新授知识1. 教师讲解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包括棋类游戏、纸牌游戏、竞技游戏等。

2. 学生观看PPT课件,了解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特点。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传统游戏。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游戏,尝试玩一玩。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游戏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传统游戏和现代游戏有什么不同?你们认为传统游戏有什么价值?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传统游戏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现代体育知识竞赛 ,深入探 究传统 游戏的 文化 内涵和现代 体育 的竞技精 神。举行棋
文化 、 武术文化 、 文化 演讲 比赛 、 识竞 球 知
赛和沦文比赛 , 展示综合性学习研究成果。
4“ . 希望” 要让传统游戏进 入儿童 生 活, 还要发挥 学生 的创新精 仲 , 创编 、 创新 游戏 , 使学生玩 出新意 , 出成就感。 玩
维普资讯
教学 与管 理 》
20 0 6年 1 月 l 1 5日
《 传统游戏 回归儿童生活 》 综合 实践活动
◆湖北 松 滋市麻 水小 学 刘冠 军


主 题 的 生成
感 和 自信心 。最后 , 针对专家报 告 , 通过查
调查显示 , 国学龄儿童九成以上不爱参加运动 我 他们不 阅资料 , 调查走访 , 就传统 游戏 的文化 内
学 生 的创 新 町 以足 改 变 游 戏 的J 具 及
让品德课堂情境表演
融入教学

制造 方法 ( 如陀螺 山术制变成其他材 料制 作 ) ,也 I 叮以是改变游戏 的玩法 ( 如踢毽 f) ,或者 是将 几种游戏 结合创编 出新游 戏( 如跳皮筋 歌曲结合 类 ( 如奥运 操 , 不 看
首先 , 通过图书 、 影视 、 网络等现代传媒 , 收集 、 整理滚铁 生玩 , 全员训练 , 提高游 戏的训练水平 。 最 环、 跳皮 筋 、 陀螺 、 沙包 、 玩 丢 跳房 子 、 下对 角棋 、 舞狮 子 、 划龙 后 , 深人开展棋 文化 、 武术 文化 、 球文 化探
船、 舟、 赛龙 耍猴拳等 已消逝在学 生视野的传统游戏 , 以摘抄 究 , 传统游 戏故 事 , 讲 创作 新的游 戏歌谣
系, 协调城乡教育差异 , 促进农村非物质 文化遗产 的继承和发 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让他们在尝试 展,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 入了新的 内涵 。 二、活动的实施

大学生综合实践改革的参考文献

大学生综合实践改革的参考文献

篇名作者刊名年/期页码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兼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张华全球教育展望2007/0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辨析——对实践现象的回应李树培全球教育展望2007/01“布老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张振华中国电化教育2007/07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自然维度张华教育发展研究2007/2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赵华龙教学与管理2007/36《认识生肖》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李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2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关注意识徐亮教学与管理2007/35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观下的学习活动特点姚喜花教学与管理2007/3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思考刘堃当代教育科学2007/19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彭小明社会科学战线2007/06 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个案分析张倩苇教育导刊2007/11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基于安徽省阜阳市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现状的思考殷世东课程.教材.教法2007/0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李才俊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许应华教育探索2007/11 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维度开发的基本要求安桂清中国教育学刊2007/11 分享《昆虫记》——中高年级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周丽红语文教学通讯2007/30 勇于创新注重体验——南模初中理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陆忆娓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春日花语》课堂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宋炜小学语文教学2007/0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几点思考谢泽源江西教育科研2007/09 从几个教学现象谈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王俊当代教育科学2007/16 浙江省嵊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上海教育科研2007/09 自主实践发展——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运行机制研究张旗波上海教育科研2007/09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之整合余新树教育评论2007/04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乐素芬中国教育学刊2007/08方便实在的指导“宝典”——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有感李艳人民教育2007/Z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研究牛金成教育评论2007/03 小学生新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探索李雪梅上海教育科研2007/0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凌国驻上海教育科研2007/06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瞿国良上海教育科研2007/05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中的作为柳忠诚当代教育科学2007/10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刘南芬教学与管理2007/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对策追问张立东中国教育学刊2007/03 让夕阳红得更美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宋宝莉语文教学通讯2007/10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作文教学李继华小学教学研究2007/05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层级体系构建郑国祥当代教育科学2007/08 信息采集本: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伞家学教学与管理2007/11 试论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的价值体现武晋丽教育探索2007/0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全科教师培养李海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7甄别街头英文标识的综合实践活动孙晓燕教学与管理2007/0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乐素芬中国教育学刊2007/01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陈必聆上海教育科研2007/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钟启泉教育发展研究2007/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辨析——对实践现象的回应李树培当代教育科学2007/01 “家乡的阳澄湖大闸蟹”综合实践活动宋黎民教学与管理2007/02浅谈“自我”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李俊清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开放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褚荣华全球教育展望2006/02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及建议张小亚全球教育展望2006/02 利用网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郑志平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基于网络平台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唐晓勇中国电化教育2006/04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之新见——来自劣构问题的研究于冬中国电化教育2006/04篇名作者刊名年/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绿色食品》的WebQuest教学设计孙翠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刘冠军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32崇明举办《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研讨活动刘伟超上海教育科研2006/09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层面的价值研究武晋丽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3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的“五突出”黄赛芬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9让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效益顾立军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论李臣之课程.教材.教法2006/0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田景正中国教育学刊2006/06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原则张忠民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3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蔡慧琴江西教育科研2006/06 肥城市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剪影当代教育科学2006/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改中的一类新课程天津教育2006/06 让学生在“剪剪贴贴”中学做人——农村小学开展“布贴画”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施忠权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宽容与自由的出走——“与狼共舞”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滕云语文教学通讯2006/13论农村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俞静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4中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共性与差异赵桂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中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比较研究赵桂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瓶颈之探究周雪镛现代教育科学2006/0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王哲成天津教育2006/03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学教学的融合王卫星生物学教学2006/03 校园池塘生态系统污染治理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案分析李崇光生物学教学2006/0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学习应用的实践探讨方凌雁上海教育科研2006/02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万伟课程.教材.教法2006/02活动·综合·语文——语文学科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严华银语文教学通讯2006/02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体系的构建徐学俊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4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问题探析——杜威教学理论的启迪张丽玉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影响基于网络的校际综合实践活动的因素及其解决策略吴彦茹中国电化教育2005/01 略论综合实践活动对言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尹晓军上海教育科研2005/12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新理念程志龙现代教育科学2005/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刘丽群中国教育学刊2005/12综合实践活动“文本”开发的意义、定位和设计思路洪明课程.教材.教法2005/12给写作找一个诗意的切口——记一堂七年级作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周幼萍中学语文教学2005/11 从课程改革的目标看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价值石鸥中国教育学刊2005/09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程序及策略张建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4走进秋天——五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邹丰语文建设2005/10 理论反思与实践策略:交流与对话——第二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际研讨会综述刘万海教育发展研究2005/17 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学校举步维艰郭睿当代教育科学2005/15 课程创新与历险:喧闹之后再沉思——我国“综合实践活动”与日本“综合学习时间"之比较黄伟比较教育研究2005/07 老师,请放手——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感张春芳当代教育科学2005/12 对话与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唐晓欣当代教育科学2005/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分析和问题透视张华当代教育科学2005/12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价值、问题与对策王嘉毅课程.教材.教法2005/07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探讨黄淑珍现代教育科学2005/06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评析廖文婕现代教育科学2005/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策略与课程价值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课题组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01生物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李晶生物学通报2005/02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姜翠君辽宁教育研究2005/06 “线索引探”教学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张海洋化学教学2005/0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体育内容资源的开发蒋荣体育与科学2005/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与意义张华教育发展研究2005/01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蓄力量——山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开题会议综述张锐当代教育科学2005/02 利用地方生物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王慧欢生物学教学2005/01 综合实践活动应“常态”化——与广东深圳沙河小学汪洪校长的对话刘道溶人民教育2005/01。

综合实践活动,撑起农村孩子快乐天空

综合实践活动,撑起农村孩子快乐天空

综合实践活动,撑起农村孩子快乐的天空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正处于探索、没有教材可供参考的阶段,但它独特的课程价值有效弥补了原课程体系的不足,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农村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结合农村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风情和优势,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玩、有乐、有所学。

关键词: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民间游戏民俗文化农村家庭劳动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教师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在农村,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农村儿童的生活。

农村儿童见识少、知识面窄,同时农村小学音像资料缺乏、多媒体设备欠缺,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处于探索、没有教材可供参考的阶段,所以要使农村孩子全方位地动起来,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必须紧紧抓住农村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风情和优势,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玩、有乐、有所学。

农村孩子的生活有自己的特点:课间游戏虽然没有器材,但他们都能想尽办法使其变得丰富多彩;有特定的民俗活动,从小就受到熏陶;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孩子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比较艰苦;节假日会随父母参加一些田间劳动……细想这些“特点”,就是农村孩子一笔难得的财富,把这些孩子熟知的、亲身体验的生活,巧妙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就能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注入生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富有农村的新鲜气息与特色,实现课程总目标。

一、将民间游戏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好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农村孩子更加爱玩,玩起来恐怕能让城里孩子望尘莫及。

课间的时候细细观察,一天一个新玩法,而且玩的都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打祖辈、父辈中流传下来的游戏,令人不敢相信。

抓住学生的课间游戏,将其有针对性地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

春暖花开的时候,全校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折叠小风车,即做“抢风旋”,随便撕一张废纸折一根小棍,课间在操场上尽情地跑,风车呼啦啦地转,孩子们开心极了。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优质教案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优质教案

《传统游戏我会玩》教案教材分析:《传统游戏我会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包括第5课《健康游戏我常玩》、第6课《传统游戏我会玩》、第七课《我们有新玩法》和第8课《安全地玩》四课。

本单元通过健康的游戏玩法、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创造性地改进游戏的玩法以及安全地玩游戏等内容,引导学生更文明、更健康、更有创意、更安全的玩游戏,使他们有意识地通过玩游戏获得健康成长。

第6课《传统游戏我会玩》,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中外一些传统游戏及其玩法,并在尝试玩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乐趣。

通过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中各种游戏的玩法,初步了解游戏的文化性和社会性。

本课教材设置了两个栏目,分别是传统游戏知多少和看看他们怎么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话题,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非常高,乐于参与其中。

传统游戏经过代代相传,现在孩子们仍然在玩,只不过游戏规则、游戏道具等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

所以传统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当下的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电子游戏受到很多学生的追捧,不仅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休闲时光,而且也是他们交谈的主要话题。

传统游戏由于场地限制、存在安全风险等因素渐渐淡出儿童生活。

所以让学生真正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并且自觉在课后玩传统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教学场所的局限,有一些有趣的传统游戏无法在课堂上演示。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

2.体会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愿意在生活中玩一些传统游戏。

3.感受传统游戏所蕴含的文化性、差异性,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感受传统游戏的趣味性。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板贴字,剪辑采访视频,准备折纸小奖品。

学生:完成采访单和采访视频,带花绳、沙包、跳绳等玩具。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幸福拍手歌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儿游戏吗?那我们先来一起玩儿个游戏好不好?(好)小朋友们请起立,让我们一起看着视频,跟着老师动起来吧!(PPT出示视频,师生边跳边玩儿)(歌词: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快快怕拍手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回归幼儿原点,追随生活踪迹——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下的改革与实践

回归幼儿原点,追随生活踪迹——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下的改革与实践

回归幼儿原点,追随生活踪迹——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理念下的改革与实践摘要:一日生活课程是检验幼儿园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法的重要指标。

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下的改革中,回归幼儿原点,追随生活踪迹,就成教师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指标,本文提出了相关策略,可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深度学习;环境创设前言:日本幼儿教育家仓桥物三首次提出:幼儿教育应该“以孩子为原点”,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彻底理解幼儿、信赖幼儿,倾听幼儿心灵之声,走进幼儿内心世界。

他在《幼儿园真谛》一书中指出:既然与生活活力的整体发展为目的,就应该以生活为本位,保持生活的自然性,才是真正的幼儿园教育。

一、在生活中寻找与儿童深度对话的机会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走向以成人指导为中心,幼儿在成人铺就的轨道上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按照成人的意愿被调教,如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统一规格的零部件,缺乏生命力。

当幼儿园的小朋友看见成人不会打招呼,有很长的时间是在活动室内枯坐玩手指,而我们的教师懵头在电脑上敲文字,看不到背后的儿童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肯定出了问题;当我们的玩具高高搁置在幼儿够不着的地方灰尘密布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出了问题;当我们的游戏区域用围栏围隔,孩子不能靠近的时候,我们的环境建构也出现了问题……等等。

一系列问题的核心或许就是我们平时少了一些自问:我们的儿童在哪里?以成人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和实施课程?还是儿童才是幼儿园真正的主人?我们有没有和孩子进行深度对话的机会?也许有人说孩子懂什么?其实那是犯了经验主义的说法,真实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3—6岁的儿童,大脑发育成熟度是成人的90%,7岁时几乎接近成人,只是体力和技能技巧的缺乏而已,这样的儿童你能说他们什么都不懂吗?儿童天生就是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者,这一点有许多专家理论都已证明。

“是一招一式地教给儿童固定范式,让孩子们模仿学习和整齐划一地培养?还是更大程度给予每一个儿童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机会?”我们开展了这样深刻的研讨,大家一致公认我们给予儿童自由、自主的游戏时间太少,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需要优化,室内外游戏内容和幼儿游戏经验需要丰富等等成为大家的共识。

《2024年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范文

《2024年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范文

《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认识。

然而,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因此,回归生活课程的学前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背景及意义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是一种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化教学为手段的学前教育模式。

其背景源于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以及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关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儿童往往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忽略了他们在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体验。

回归生活课程的学前教育模式则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

回归生活课程的学前教育具有以下意义:1.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2. 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教学效率: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三、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教学策略为了实现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需求,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2. 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3. 多元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音乐、美术等,以满足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需求。

4. 实践性教学:鼓励儿童参与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社区服务等,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

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

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儿童教育的关注逐渐加深。

而在这个关注的过程中,有一种教育理念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那就是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分析和讨论。

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儿童保持对待世界的好奇心和天真烂漫的态度,追求真实的童年体验。

这种教育理念亲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教育相比,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更加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通过游戏、探索、亲近自然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成长。

这一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观念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相契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首先,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强调保护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轨迹。

传统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标准化的要求,使得儿童失去了对自己兴趣爱好的追求。

而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交互动的缺失。

儿童教育需要为儿童提供一个和其他孩子互动的重要环境。

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更加注重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尊重他人、分享和沟通,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此外,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强调与自然的亲近和关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往往生活在混凝土丛林中,远离了自然的环境。

然而,自然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主张鼓励儿童在自然环境中游戏、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实施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实施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实施民间传统游戏文化是中国民间民族传统游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民办幼儿园越来越多的注重了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回归,因此传统民间民俗游戏的在整个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的很多。

但总体而言,还是以我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游戏项目为主,语言体育游戏,益智体育游戏等等相对比较匮乏。

体育运动游戏与健康管理领域相互的结合,与其他健康领域的技术融合较少。

因此,民间教育游戏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并不均匀,当然,我们也认为没有必要盲目追求面面俱到。

游戏的持续传承与不断创新也可能是实际运用中也需要综合思考的一个问题。

取其精华,去其中之糟粕。

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这些民间教育游戏更好地适宜我国学前教育儿童成长发展。

民间音乐游戏在古代我国历史悠久,是我国幼儿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

与我们现代的各类电子玩具和传统电子游戏设备相比,民间电子游戏都具有着自己的基本特点和巨大优势,民间电子游戏的正常展开他用不着大量的精力时间和大量金钱,也不一定需要什么完善的基础设施,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比如一根跳绳、一张纸、几个毽子,就能讲我们幼儿园操场变成小朋友共同参与的游乐园而且简便易学易会,对我们的小朋友的兴趣开发有积极作用关键词:民间游戏;游戏合作;民间游戏教授民间开展游戏这些游戏在我们幼儿园的民间开展活动能够起到整体性地增强我们幼儿小朋友的心理体格力并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让我们小朋友在有趣的民间游戏活动情节中充分感受并得到欢乐、愉悦、舒畅,促进我们幼儿儿童身心和谐的愉快健康成长。

民间这种游戏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散适龄幼儿独立思维,对于于促进适龄幼儿身体智力的健康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

经过这次游戏,幼儿的肢体语言表达变得流畅,交往更为主动,想象更为丰富。

民间文艺游戏活动能利于陶冶情操,能利于使本班幼儿的整体个性素质得到很大发展,充分地学会表现自己。

民间文艺游戏的正常开展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需要注意一下几个基本问题:1.创新民间游戏有些好的民间教育游戏并不一定具有任何教育实践意义或教学价值,这就必然需要我国幼儿教师能够运用各种多方面的民间教学实践手法在这些游戏中的内容上不断进行各种改编或者创新,将这些民间教育游戏中所可能蕴含的优秀文化成分发掘出来。

幼儿园传统游戏:民间文化传承与学习案例分享

幼儿园传统游戏:民间文化传承与学习案例分享

幼儿园传统游戏:民间文化传承与学习案例共享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更是他们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

传统游戏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融会贯通,更是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就幼儿园传统游戏在民间文化传承和学习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具体的学习案例进行共享。

二、传统游戏的重要性传统游戏作为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的智慧和勤劳。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认识世界、了解文化的关键时期,而传统游戏正是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最直接方式。

通过传统游戏,孩子们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传承和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传统游戏的学习案例共享1. 抛沙包抛沙包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游戏,通过抛掷沙包的方式锻炼孩子们的力量、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抛沙包比赛,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增进他们对传统游戏的认识和热爱。

2. 扔沙包扔沙包是另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投掷技能和目标感。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让孩子们进行扔沙包比赛,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传统游戏在民间文化传承和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这些传统游戏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应该在传统游戏的传承和学习上下更多的功夫,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总结通过本文对幼儿园传统游戏在民间文化传承和学习中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组织传统游戏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民间游戏 幼儿园亲子游戏实践研究

传统民间游戏 幼儿园亲子游戏实践研究

摘要传统民间游戏历经时代沉淀且代代相传,其丰富有趣的游戏陪伴着历代幼儿的成长,是幼儿生活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外,在幼儿园亲子活戏中,传统民间游戏更是亲子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资源。

鉴于此,本研究以凯里市第三、第九幼儿园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在梳理国内传统民间游戏的脉络基础上,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主要方法,进行对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亲子游戏中的游戏类型、场地、材料游戏搜集与改编以及幼儿教师在相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等研究。

同时、在分析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亲子游戏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相应地提出三方面的解决策略:一是幼儿园方面,树立以幼儿为本的价值观念,要为游戏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加大对教师传统民间游戏素养的相关培训;二是教师方面,应多方面发掘和整理传统民间游戏资源,并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适度的改编与创新;三是从教育相关政策方面,当地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园本教材。

关键词:传统民间游戏;幼儿园;亲子游戏;实践研究AbstractTraditional folk games have settled down through the ages and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ir rich and interesting games accompany the growth of children throughout the ages and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ldren's life and education. In addition, in the kindergarten parent-child play, traditional folk games ar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parent-child play activities.In view of this, in this study, teachers of the third and ninth kindergartens in Kaili City were used as the survey object.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context of domestic traditional folk games, the traditional folk games were conducted through the main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Research on game types, venues, material game collection and adaptation in kindergarten parent-child game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preschool teachers in related game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traditional folk games in the kindergarten parent-child games, thre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one is the kindergarten, establish a child-oriented value concept, and create a good gam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increase the relevant training for teachers' traditional folk game literacy; second, teachers should explore and organize traditional folk game resources in many ways, and make appropriate adapt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folk games; third, from education related policies , The lo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hould formulate relevant garden textbooks.Key words:traditional folk games; kindergarten; parent-child games; practical research目录绪论 (1)一、选题缘由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实践意义 (2)二、文献综述 (2)(一)关于传统民间游戏的相关概念研究 (3)1、传统民间游戏 (3)2、传统民间游戏的分类 (3)3、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价值的研究 (3)4、传统民间游戏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4)(二)关于幼儿园亲子游戏的相关概念研究 (5)1、幼儿园亲子游戏 (5)2、开展幼儿园亲子游戏的意义 (5)3、幼儿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及策略的研究 (5)(三)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关系研究 (6)1、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园亲子游戏具有选材价值 (6)2、传统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 (6)(四)、对以往研究进行述评 (7)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7)(一)研究目的 (7)(二)研究内容 (7)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7)(一)研究思路 (8)(二)研究方法 (8)1.文献法 (8)2.问卷调查法 (8)3.访谈法 (8)五、研究创新点 (8)第一章传统民间游戏、幼儿园亲子游戏相关概述 (9)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9)(一)传统民间游戏 (9)(二)幼儿园亲子活动 (9)(三)幼儿园亲子游戏 (9)二、传统民间游戏的种类 (9)三、幼儿园亲子游戏的类型 (10)第二章、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中开展的现状 (11)一、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及相关认识 (11)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亲子游戏中开展的基本情况 (12)(一)幼儿园亲子游戏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类型 (12)(二)幼儿园亲子游戏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场地 (13)(三)幼儿园亲子游戏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材料 (14)(四)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收集与改编情况 (15)三、幼儿园亲子游戏中教师开展传统民间游戏遇到的困难 (16)第三章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中开展问题及分析 (17)一、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中开展的问题 (17)(一)游戏类型单一,缺乏地区特色 (17)(二)游戏缺少相应的条件支持 (17)(三)游戏资源的搜集方式单一,少有改编与创新 (18)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中开展的问题分析 (18)(一)传统民间游戏自身的发展瓶颈 (18)1、传统民间游戏类型本身的限制 (18)2、传统民间游戏具有区域性 (18)3、游戏材料和规则的限制 (19)(二)幼儿教师的传统民间游戏素养不够 (19)(三)幼儿园管理者的认识不足 (20)(四)难以获得家园合作的充分支持 (20)第四章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亲子游戏中开展的有效策略 (21)一、从幼儿园层面出发 (21)(一)树立以幼儿为本的价值观念 (21)(二)为游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1)1、场地 (22)2、材料 (22)(三)加大对教师传统民间游戏素养的相关培训 (22)二、从幼儿教师层面出发 (23)(一)家园合作,多渠道收集整合传统民间游戏资源 (23)(二)对游戏进行适当的改编与创新,发掘更多可能性 (23)三、从教育相关政策层面出发 (24)结语 (25)致谢 (25)参考文献 (27)附录A (29)附录B (31)绪论随着新一代父母思想观念的提升,亲子游戏具有增进亲子之间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意义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小学综合实践总结范例(2篇)

小学综合实践总结范例(2篇)

小学综合实践总结范例一,主题的生成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九成以上不爱参加运动。

他们不爱玩、不会玩,更谈不上创造性地玩,超重、肥胖、近视等现象屡见不鲜。

闲暇时和节假日,他们热衷于看韩剧捧超女,沉溺于上网络打电玩,偏爱于阅读动漫书、口袋书,出现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周围同学相处不和谐等不良倾向。

传统游戏多为____活动,运动量大,富有情趣,游戏规则又可潜意识地教育学生如何与伙伴相处。

因此,有必要让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矫正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传统游戏是农村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视发掘、保护、开发、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必将极大的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密切学校、家庭、社区的关系,协调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为____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活动的实施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要使传统游戏进入学生视野,让他们觉得好玩,就要用心地去挖掘整理带着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首先,通过图书、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收集、整理滚铁环、跳皮筋、玩陀螺、丢沙包、跳房子、下对角棋、舞狮子、划龙船、赛龙舟、耍猴拳等已消逝在学生视野的传统游戏。

以摘抄资料、绘示意图、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采访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玩法。

学生自拟采访提纲,写出采访笔记,整理游戏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三,请相关专家做报告,讲述体育、卫生、健康知识,了解游戏的健康价值;讲述游戏的起源、发展、变化、衰落的历史(如足球起源于宋朝的蹴鞠,武术起源于华佗的五禽戏),通过当小记者采访,写听后感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后,针对专家报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就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办奥运知识专刊,开疾病防御主题班会,进一步使游戏进入学生生活。

《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

《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

《走进老游戏》综合实践教案一.课题产生的背景.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玩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懂得友谊,什么本身的灵活性、协调性、竞争精神、合作意识,都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得到培养。

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会玩了。

课间学生们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就是在楼道里追跑打闹,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一些优秀的老游戏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了,我认为有必要让老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设计开展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老游戏》。

二.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只要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

我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老游戏,认识运动的重要性。

学会老游戏,梳理老游戏的玩法,能把它介绍给别人。

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父母童年的快乐,激发学生喜欢老游戏、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老游戏的调查、探索、研究及创新活动。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老游戏的规则。

改编创新老游戏。

四.整体思路1.走近老游戏,了解老游戏。

2.走进老游戏,学玩老游戏。

3.分析老游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

改编老游戏,丰富新游戏。

五.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1.激趣导入:师:表演老游戏“玩沙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游戏。

在老师生活的年代,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但我们也非常快乐,因为我们有许许多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愿意走进老游戏,去体验我们童年的快乐吗?(引出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关于老游戏的问题?(还有那些老游戏?怎么玩?老游戏的玩具从何而来?老游戏的种类?玩老游戏的好处?为何现在人不玩老游戏了?-------)(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调查就怎样调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浓厚兴趣,也为今后活动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刘冠军
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年第11期
一、主题的生成
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九成以上不爱参加运动。

他们不爱玩,不会玩,更谈不上创造性地玩,超重、肥胖、近视等现象非常普遍。

闲暇时和节假日,他们热衷于看韩剧、捧超女,沉溺于上网、打电玩,偏爱于阅读动漫书、口袋书,出现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周围同学相处不和谐等不良倾向。

传统游戏多为集体活动,运动量大,富有情趣,游戏规则又可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如何与伙伴相处。

因此,有必要让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矫正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传统游戏是农村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发掘、保护、开发、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必将极大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密切学校、家庭、社区的关系,协调城乡教育差异,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活动的实施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要使传统游戏进入学生视野,让他们觉得好玩,就要用心地去挖掘整理带着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首先,通过图书、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收集、整理滚铁环、跳皮筋、玩陀螺、丢沙包、跳房子、下对角棋、舞狮子、划龙船、赛龙舟、耍猴拳等已消逝在学生视野的传统游戏,以摘抄资料、绘示意图、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采访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玩法。

学生自拟采访提纲,写出采访笔记,整理游戏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

再次,请相关专家做报告,讲述体育、卫生、健康知识,了解游戏的健康价值,讲述游戏的起源、发展、变化、衰落的历史(如足球起源于宋朝的蹴鞠,武术起源于华佗的五禽戏),通过当小记者采访、写听后感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后,针对专家报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
走访,就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办奥运知识专刊,开疾病防预主题班会,进一步使游戏进入学生生活。

2.“我的游戏我做主”。

要让传统游戏在学生中流行,还要让他们会玩,善玩。

首先,引导学生对收集的游戏进行统计、整理和分类。

如弹跳类有跳房子、跳皮筋、跳绳。

针对学生的体质和兴趣,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保证人人参与。

其次,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做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游戏工具的制造方法。

至于玩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尝试中摸索,在体验中成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参与中感受幸福,在合作中学习相处。

再次,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道具制作方法,统一游戏规则,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放手让学生玩,全员训练,提高游戏的训练水平。

最后,深入开展棋文化、武术文化、球文化探究,讲传统游戏故事,创作新的游戏歌谣(如将“八荣八耻”歌谣融入游戏),写出小论文,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盛夏的果实”。

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玩得有收获,玩出成果,进而爱玩。

首先,举行传统游戏比赛,过传统游戏节。

学生自己想点子,自己策划组织,人人参与,改变以往运动会、艺术节只有骨干分子参与的局面,使人人得到展示的舞台,在合作游戏中享受游戏的快乐。

其次,将传统游戏带入社区,如春节期间组织舞狮队、高跷队给社区拜年,端午节参与社区划龙舟比赛。

学校的游戏节也可以采取亲子游戏的形式进行。

第三,举行传统游戏、现代体育知识竞赛,深入探究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

举行棋文化、武术文化、球文化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论文比赛,展示综合性学习研究成果。

4.“希望”。

要让传统游戏进入儿童生活,还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创编、创新游戏,使学生玩出新意,玩出成就感。

学生的创新可以是改变游戏的工具及制造方法(如陀螺由木制变成其他材料制作),也可以是改变游戏的玩法(如踢毽子),或者是将几种游戏结合创编出新游戏(如跳皮筋与歌曲结合),或者是自己创造出独特的游戏种类(如奥运操,看不见的跳绳等)。

要让传统游戏散发出时代气息,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此外,也要深入挖掘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使棋文化、武术文化、球文化等游戏文化形成独立的综合实践课程。

三、活动反思
1.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善于挖掘、整理“传统游戏”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及课程开发。

有了资源意识,漫山遍野都是可用之材,顺手拿来的短棍、石头,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工具。

2.要大力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使“传统游戏进入儿童生活”的研究系列化、系统化,使校本活动形成特色。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要把农村中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多采的风俗人情、掌握各种技能的人才等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最终开发以“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

3.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广泛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

学校应当冲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增强社区的教育意识,主动争取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