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事件排序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会考查这样一种题型——事件排序题,题干通常会给出一些打乱顺序的句子,让我们根据内在逻辑把句子间的正确顺序排出来。
遇到这种题型应该怎么解呢?它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两种:(一)首尾排序法:判断选项中给出的首句或尾句是否适合排在那个位置。
一般来说,首句是事件的起因,尾句是事件的结果。
(二)相对顺序排序法,如果有些选项的首句和尾句相同,这时可以通过确定两个句子的相对顺序来进行排除。
接下来通过例题来看一下。
【例题1】(1)放干湖水 (2)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3)清淤泥 (4)湖边风景更胜从前(5)挖坚冰A.(5)-(2)-(1)-(4)-(3)B.(2)-(1)-(5)-(3)-(4)C.(1)-(5)-(4)-(3)-(2)D.(5)-(1)-(4)-(3)-(2)【答案】B【解析】解析:同学们通过参加义务劳动改造湖边,湖边的风景才会更胜从前,放干湖水、清淤泥和挖坚冰都是改造的过程。
所以2应排在第一位,4排在最后一位。
故答案选B。
【例题2】(1)小王利用网络联系客户(2)小王主动学习运用互联网做业务(3)客户夸小王信誉好,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客户收到货物后,发现有受潮问题(5)小王及时更换产品A.(3)-(4)-(5)-(2)-(1)B.(2)-(1)-(4)-(5)-(3)C.(5)-(3)-(1)-(4)-(2)D.(1)-(2)-(3)-(5)-(4)【答案】B【解析】小王首先学习运用互联网,然后利用互联网联系客户,客户收到货物后发现问题,小王及时更换产品,客户夸小王信誉好,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故答案选B。
【例题3】(1)传回月面图像 (2)发射火箭(3)卫星进入月球轨道 (4)嫦娥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5)卫星进入地球轨道A.(3)-(1)-(2)-(4)-(5)B.(2)-(4)-(5)-(3)-(1)C.(3)-(4)-(5)-(2)-(1)D.(2)-(4)-(3)-(5)-(1)【答案】B【解析】只有先进入地球轨道后才能进入月球轨道,只有B符合这一顺序。
真题解读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事件排序解题方法
真题解读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事件排序解题方法事件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要求在每个问题中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词语或一句话表述的,接着给出的选项是表示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让考生选择一种最合理、最合乎逻辑的事件排列顺序。
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虽然简单,但它表示一件事或一个现象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尽管没有给出其他细节,但五个关键环节之间是必然存在的事件时间顺序或事件逻辑顺序或空间逻辑顺序等逻辑关系。
答题时,可根据选项的一些顺序来确立最先发生的事件或者最后发生的事件,根据已有的顺序和事实的逻辑顺序进行对照,比较看是否适合事实的逻辑顺序。
事件排序试题在2004年、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都有涉及,2006年-2009年,在公务员考试中事件排序的并不多,主要是北京、天津市公务员考试年年都考,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一般都是5题,天津市公务员考试一般10题。
从整体上来说,事件排序在判断推理这个模块中算是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可是其分值也较低,所有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做这类试题的速度非常关键,只有在这些相对简单的题上节约时间,才能为难题空出事件,这样才能做好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
解事件排序的题主要可以用代入法、首尾法、排除法和直接排序法,本文中QZZN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以2007年到2009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来讲解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方法。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事件排序练习1.(1)某公司推出送奶服务(2)李大妈发现奶箱是空的(3)获得赔偿(4)给奶品公司电话(5)发生车祸[2007年北京市应届生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1题]A.1-2-5-3-4 B.1-5-2-4-3 C.1-5-4-2-3 D.1-5-3-4-2【QZZN答案】B【QZZN解析】此题可以用首尾法解题。
行测排序题
行测排序题1. 什么是行测排序题行测排序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行政能力测试的重要部分之一。
在这类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对一组事物进行排序,以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2. 排序题的基本形式排序题通常以表格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出现。
表格中列出了若干个事物或事件,并对它们进行了描述。
考生需要按照某种规则将这些事物或事件进行排序,以满足给定的条件。
以下是一个例子:假设有5个人(A、B、C、D、E)参加了一个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下:A:80分B:75分C:85分D:70分E:90分请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这5个人进行排序。
3. 解答步骤及技巧步骤一:理清题意和条件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清楚要求和给定条件。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需要按照成绩从高到低对5个人进行排序。
步骤二:确定排列方式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用于排序的标准或规则。
在这个例子中,成绩就是我们进行排序的依据。
步骤三:排序根据确定的排列方式,我们可以开始对事物进行排序。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对5个人进行排序。
根据给定的成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E:90分2.C:85分3.A:80分4.B:75分5.D:70分步骤四:填写答案最后一步是将排序结果填写到答题卡或答案选项中。
4. 解答技巧和注意事项技巧一:理清题意和条件在解答任何问题之前,都要确保自己充分理解题目要求和给定条件。
仔细阅读并理解题目可以帮助你避免错误,并更好地把握解题思路。
技巧二:确定排列方式在解决排序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用于排序的标准或规则。
只有明确了排列方式,才能正确地对事物进行排序。
技巧三:逐步推导如果遇到复杂的排序问题,可以尝试逐步推导。
首先找出一些基本的关系或规律,然后根据这些关系或规律进行排序。
逐步推导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注意事项一:注意排除干扰项在选择答案时,要注意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公务员考试之事件排序
公务员考试之事件排序(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和对事件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做些补充或合理的假设,以填补缺欠的信息。
)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数字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例题】(1)收集书籍(2)购买材料(3)打造书架(4)雇用木工(5)排列书籍A. 4-3-1-2-5B. 1-4-2-3-5C. 4-3-2-1-5D.3-2-1-5-4【答案】 B【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B:收集书籍(1)——雇用木工(4)——购买材料(2)——打造书架(3)——排列书籍(5),这一顺序相对于其它顺序而言最合理。
请开始答题:1. ①月黑风高夜,杀人越货时②携宝乘孤帆,见财起贪念③推司细思谋,悬赏擒疑凶④误事因贪杯,俯首供其罪⑤浮尸漂江渚,惊煞夜路人A. ①-②-⑤-③-④B. ②-①-⑤-③-④C. ②-①-④-③-⑤D. ⑤-③-④-①-②2. ①植被被破坏,黄河泛滥②改堵为疏,治黄根本③泥沙沉积,水位上升④修筑堤坝,消除灾祸⑤增高堤坝,遂成“悬河”A. ②-①-③-④-⑤B. ①-③-⑤-④-②C. ②-④-①-③-⑤D. ①-④-③-⑤-②3. ①宫中多谄媚,宁不事权贵②仗剑思报国,高歌盛唐情③少时多乖蹇,老妪劝其行④寓情山水间,斗酒赋诗篇⑤十载凤不鸣,一鸣震九鼎A. ③-②-⑤-④-①B. ②-③-①-⑤-④C. ③-⑤-②-①-④D. ③-①-⑤-④-②4. ①原恒星收缩,核反应开始,恒星发光②恒星核收缩后最终爆炸,形成超新星,恒星结束③恒星膨胀,发出红光,形成红巨星④氢气耗尽,恒星核收缩,表面气体膨胀⑤气尘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形成原恒星A. ③-②-⑤-①-④B. ⑤-①-④-②-③C. ⑤-①-④-③-②D. ⑤-④-②-①-③5. ①艺术家对树根进行细致加工②发现奇形怪状的大块树根③对根雕价款归属产生争议④经过法院协商调解解决⑤根雕被拍卖,价值8万元A. ①-②-③-⑤-④B. ②-①-③-⑤-④C. ②-①-⑤-③-④D. ②-⑤-③-①-④6.(1)某地风景秀丽(2)某地成为旅游胜地(3)政府决定开发旅游资源(4)投资修建旅游景点(5)吸引大批游客A.3—1—4—2—5 B.1—5—3—2—4C. 1—3—5—4—2D.1—3—4—2—5 7.(1)鲜菜摆上货架(2)给西红柿浇水(3)建造玻璃暖房(4)给炉子添加煤炭(5)采摘成熟果实A.3—4—2—5—1 B.5—1—3—2—48.(1)有关部门将王村开辟为旅游景点(2)记者对王村的溶洞作了报道(3)王村的许多农民搞起了第三产业(4)王村发现了一个天然溶洞(5)许多人到王村来参观溶洞A.2—4—5—3—1 B.4—1—5—2—3 C.3—4—1—2—5 D.4—2—1—5—39.(1)同学们希望听到名家讲京戏(2)同学们对京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3)某高校开设了一门京剧课程(4)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5)学校邀请著名京剧艺术家来校办讲座A.3—4—1—5—2 B. 2—5—4—1—310.(1)足球滚入球门(2)对方前锋抬脚怒射(3)教练员愤怒地离开球场(4)报纸抨击球员打假球(5)守门员表现失常A.5—1—2—3—4 B.2—5—1—3—4C.3—2—4—1—5 D.1—4—5—3—211.(1)记者与当事人电话联系(2)记者听说一件资助失学少年的事情(3)一篇感人的报道引起了反响(4)当事人不愿将自己的事情“曝光”(5)记者到学校进行调查和采访A.2—1—4—5—3 B.3—4—5—1—2C.1—2—4—5—3 D.2—5—3—4—112.(1)大雁好几年未孵出雏雁(2)公园小岛上的雁卵常常被偷(3)大学生自愿为大雁巢值守(4)某企业捐资表彰大学生(5)小雁顺利诞生A.1—2—3—4—5 B.1—2—3—5—4C.2—1—3—5—4D.2—3—5—1—413.(1)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竹筷(2)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3)对生产木筷作出限制(4)生产木筷出口创汇(5)森林资源日趋萎缩A.1—2—4—3—5 B.2—4—5—3—1C.1—2—3—4—5D.2—4—3—5—114.(1)攀登比斯特峰(2)与队伍失去联系(3)被采药人抬下山(4)遇到雪崩(5)昏迷冻伤A.1—2—4—3—5 B.4—1—5—2—3 C.1—4—2—5—3 D.2—1—4—3—515.(1)去钓鱼(2)发现很多蚯蚓(3)向朋友借渔具(4)挖坑栽树苗(5)改变计划A.4—3—1—2—5 B.1—4—2—3—5C.4—2—5—3—1 D.3—2—1—5—416.(1)考古学家买了一个古陶器(2)一个古陶器被人发现(3)考古学家寻找一座古城堡(4)古陶器被卖给小贩(5)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古城堡A.2—4—1—3—5 B.5—3—4—2—1C.1—2—4—5—3 D.5—2—4—3—117.(1)洗脸涮牙(2)吃早饭(3)起床(4)做早饭(5)出门上班A.3—4—2—1—5 B.3—4—1—2—5C.5—4—3—2—1 D.3—1—2—4—518.(1)射门得分(2)玻璃被打碎(3)孩子们吓跑了(4)孩子们在踢足球(5)房屋主人寻找肇事者A.3—4—2—5—1 B.5—2—3—1—4C.4—1—2—5—3 D.1—4—2—5—319.(1)中场才至 (2)一人独往(3)久等不来 (4)约好看电影(5)电影已开演A.4—3—2—1—5 B.5—4—2—3—1C.4—3—2—5—1 D.5—2—3—4—120.(1)面试 (2)岗前培训(3)上岗工作 (4)通知录取(5)申请工作A.5—1—4—2—3 B.5—1—4—3—2C.1—2—3—5—4 D.1—3—2—4—5 21.(1)效益提高 (2)政企分开(3)国力增强 (4)上缴利税增多(5)企业活力增强A.1—5—3—4—2 B.3—4—1—5—2C、4—3—5—2—1 D.2—5—1—4—322.(1)打碎花瓶 (2)父母回家(3)清理卫生 (4)受到表扬(5)主动承认错误A.3—2—5—1—4 B.1—5—2—3—4C.1—2—3—5—4 D.3—1—2—5—423.(1)依法查处 (2)牟取暴利(3)建筑物倒塌 (4)判刑入狱(5)偷工减料A.5—2—3—1—4 B.2—3—1—4—5C.2—4—5—3—1 D.1—4—3—2—5 24.(1)小孩得救 (2)追认烈士(3)楼房失火 (4)冲入火海(5)伤重去世A.4—3—1—5—2 B.3—4—1—5—2C.2—3—1—5—4 D.1—3—5—4—225、(1)救治无效,家属告状 (2)身患重病,借款购药(3)企业胜诉,报社致歉 (4)药品鉴定,真伪不同(5)记者撰文,药厂蒙冤A、2-4-1-5-3B、5-2-4-1-3C、2-1-5-4-3D、5-4-2-1-326. (1)准备射门(2)恢复知觉(3)急救(4)防守队员犯规(5)比赛达到高潮A. 1-4-5-3-2B. 5-1-4-3-2C. 2-3-5-1-4D. 3-1-5-4-227. (1)中场才到(2)一人独往(3)久等不来(4)约好看电影(5)电影已开演A. 4-3-2-1-5B. 5-4-2-3-1C. 4-3-2-5-1D. 5-2-3-4-128. (1)点火(2)倒计时(3)腾空而起(4)准备就绪(5)进入预定轨道A. 2-1-5-4-3B. 5-4-3-2-1C. 4-2-1-3-5D. 1-2-4-3-529. (1)小孩得救(2)追认烈士(3)楼房失火(4)冲入火海(5)伤重去世A. 4-3-1-5-2B. 3-4-1-5-2C. 2-3-1-5-4D. 1-3-5-4-230. (1)下岗(2)优化组合(3)设备更新(4)重新上岗(5)学习新技能A. 3-2-1-5-4B. 2-1-3-4-5C. 1-2-4-5-3D. 4-5-l-3-23考古挖掘(2)绘制壁画(3)建造陵墓 (4)拼接图案(5)盗墓取宝A-5-1-2-4 -2-5-1-4C 2-3-4-5-1 -3-5-1-4救治无效,家属告状(2)身患重病,借款购药 (3)企业胜诉,报社致歉(4)药品鉴定,真伪不同(5)记者撰文,药厂蒙冤-4-1-5-3 -2-4-1-3-1-5-4-3 -4-2-1-3绿叶葱葱,森林茂密(2)厂房林立,马达轰鸣(3)钻机飞转,原油滚滚(4)燃气发电,远程送电(5)阳光明媚,百花齐放-4-5-1-2 -4-1-2-3-2-3-4-5 -1-3-4-2(1)融入异族自谋出路(2)一支残部向西突围(3)跨过界河向北征战(4)战火熄灭回国通商(5)青年男子被征入伍-5-2-1-4 -2-1-4-5-2-3-4-1 -3-2-1-4(1)嫌疑人聚焦在印恻刷厂一名职工身上(2)死者所穿衣服完好无损(3)工作服前襟上有一块补丁(4)战火熄回国通商(5)青年男子被征入伍-5-1-4-3 -5-4-3-1-2-4-1-3 -2-3-4-1(1)大量有机物积聚(2)形成石油(3)复杂的化学变化(4)剧列的质变化(5)古浮游生物残骸沉积海底-5-3-4-2 -4-1-2-3-1-2-5-4 -2-3-4-5(1)诸葛亮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2)三顾茅庐(3)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4)赤壁之战大败曹军(5)提出三分天下战略-4-5-2-3 -4-3-2-1-5-3-4-1 -2-3-4-5(1)商品经济出现(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3)生产力发展(4)资本原始积累(5)地球生物圈-5-3-4-2 -4-2-5-1-5-1-4-2 -2-3-5-4(1)生命单体(2)原始水生物(3)生物大分子(4)简单有机物(5)地球生物圈-1-2-3-5 -2-4-5-1-3-1-2-5 -4-2-1-5(1)工人失业增多(2)自由竞争(3)劳动生产率提高(4)贫富差距加大(5)采用先进生产技术-3-2-4-1 -5-3-1-4-2-3-4-1 -2-5-3-4事件排序(判断推理)答案:1-10:B、D、C、C、C、D、A、D、A、B11-20:A、C、B、C、C、A、B、C、C、A21-30:D、D、A、B、C、B、C、C、B、A31-40:B、C、D、D、C、D、C、C、C、B。
公务员考试中的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中的事件排序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事件排序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虽然看起来相对简单,但要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排序,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事件排序题的特点。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要求考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事件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索,也可能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先后。
在解题时,第一步是要快速浏览所有的事件选项,对整体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有助于我们初步把握事件的主题和大致的发展脉络。
接下来,寻找关键的时间标志词或事件发展的逻辑线索。
比如,“首先”“然后”“之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或者一些明确的时间点,如“2020 年”“春天”“月初”等。
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排序依据。
如果题目中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词,那么就需要通过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顺序。
比如,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准备工作在前,具体行动在后;先有计划,再有实施等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题。
先观察选项中开头和结尾的事件,判断其合理性,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缩小选择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例 1:①准备食材②点火烹饪③购买餐具④享用美食⑤清洗餐具首先,我们看到“准备食材”应该是整个过程的开端,所以可以先排除以其他事件开头的选项。
然后,准备好食材后“点火烹饪”,接着“享用美食”,享用之后“清洗餐具”。
而“购买餐具”这个事件相对独立,且一般会在准备食材之前发生。
所以,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③①②④⑤。
例 2:①制定计划②组织实施③明确目标④监督检查⑤总结经验在这个例子中,“明确目标”是首要的,然后根据目标“制定计划”,接着“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最后“总结经验”。
所以合理的顺序是③①②④⑤。
除了掌握上述方法,平时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加熟悉各种类型的事件排序题目,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2017四川公务员笔试行测备考:事件排序题解答技巧
2017四川公务员笔试行测备考:事件排序题解答技巧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行测考试中有一种特殊的题型是事件排序,题目比较简单,大家做题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
本文介绍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一、直排法事件排序的题目比较短,确定的就是前后之间的顺序。
所以在看到题目比较短、内容较简单时,我们就可以自己针对题目直接排序,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1)建立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2)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3)私家车越来越多 (4)经济高速发展(5)城市交通出现堵塞A.4-2-3-5-1B.4-5-3-2-1C.2-1-4-3-5D.1-3-4-2-5【答案】A。
解析:经济高速发展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导致私家车越来越多,进而出现堵塞,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控制系统,根据顺序确定为4-2-3-5-1,故答案选A。
二、首尾法在做题目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直排法是不能直接确定选项的。
那这个时候可以根据选项结合题干确定最优的答案。
2.(1)向农民卖种子 (2)小麦产量下降(3)互相推卸责任 (4)小贩收购假种(5)记者采访A.1-2-3-4-5B.2-5-3-1-4C.3-1-5-2-4D.4-1-2-5-3【答案】D。
解析:小贩收购假种后向农民卖种子,是事件的起因,对应的首句内容。
所以确定4为首句,进而确定答案为D。
三、相对排除法还有第三种解题方法,对应的也是比较难的题目,就是根据首尾确定完选项之后,但是还是有两个选项不确定,这个时候怎么才能保证题目的准确性呢?我们可以通过选项之间的相对顺序来进一步确定答案,排除错误选项。
(1)一份赔偿的生效 (2)一次事故的发生(3)一份判决地做出 (4)一个椰子的坠落(5)一场诉讼的提出A. (4) - (2) - (5) - (3) - (1)B. (2) - (1) - (5) - (4) - (3)C. (4) - (1) - (2) - (5) - (3)D. (2) - (1) - (4) - (3) - (5)【答案】A。
巧用解题技巧快刀斩乱麻速解行测语句排序题
巧用解题技巧快刀斩乱麻速解行测语句排序题近年来,在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排序题已经发展为了一种稳定题型,纵观近五年的国考试题,排序题每年必考1—2道,由于其阅读量大,看似复杂而成为很多考生放弃的对象。
然而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中,得分才能制胜,所以,对于此类“小众型”的题目,千万不可小觑。
在国考备考阶段,为各位考生“快刀斩乱麻”,揭开排序题神秘的面纱,几十秒锁定答案。
一、观察选项,首句排除排序题从首句入手是做题的一大法宝,直接可以帮助考生排除干扰选项。
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行文脉络,不难发现,以下所涉及的首句类型都是可以排除的:1.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不作首句。
例如“他(他们)”、“这(这些)”、“那(那些)”等。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不作首句例如“甚至”、“但是”、“也”、“所以”等。
3.含有总结性的词语不作首句例如“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意味着”等。
4.具体分析、无主语的句子不作首句例如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的句子。
二、抓标志词语,合并同类语句有些题目可以通过首句排除,有些题目第一步不好排除,那就可以通过寻找材料中的标志性词语,进一步合并同类语句,再进行排除。
标志性的词语主要涉及以下类型:1.关联词【真题示例】①演化性适应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多样性②维持世界秩序并保存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面临、但想象不出解决办法的问题③一旦去除了文化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④去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可能到最后会付出持续的意想不到的代价⑤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⑥但可能会使人类一切智慧和理想的源泉枯竭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④③①②⑥B.②⑤③⑥①④C.②④①⑤⑥③D.⑤⑥②③①④【答案】B。
解析:首先观察首句,②句提出问题,⑤句分析问题,所以②句应放在第一句。
可排除A、D。
③和⑥中有一对关联词“虽然……,但……”所以③⑥放在一起,并且③在前⑥在后,由此,答案选B。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心得经验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心得经验在即将到来的公务员考试中,但现在出现了另一种矫枉过正的状况,不少同学过分重视数学运算或其它自认为比较重要的模块,而忽视了全科的平衡,导致考场上虽然个别模块发挥较好,但整体来看是失常的。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次参加国考和联考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考场上每个模块解题时需要注意的不同点。
言语理解解决之后,再接下来应该做判断推理,类比推理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常见的题型。
笔者认为,具体的子模块做题最佳顺序是:类比推理——事件排序(个别省份)——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推理。
各个模块解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类比推理和事件排序要求你解答出80-90%,图形推理同学们解答出70%左右就可以考虑过渡到下一个模块了,因为图形推理虽然做得快,但难度较高,不值得做太深,始终记住,不要过分执着于任何一个模块的单科高正确率。
而定义判断需要解答出70-80%,因为这种题型的难度并不高,只是字数较多。
逻辑推理字数较多,难度较高,一般来说只需要解答出60-70%即可以考虑是否该进入下一个模块了。
切记,判断推理各个子模块题目的难度都不是完全按题号来提高的,只要整体解答的比例能达到刚才我提到的几个数字,那么这一模块你足以拿到70%以上的好成绩了。
还剩下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先做哪一部分呢?很明显的,资料分析。
理由很简单——资料分析,一篇一篇地丢分,一丢就是5题,而数量关系是一题一题丢分,且平均难度高于资料分析,题量却少一些。
资料分析一般要做出80%左右,对自己要求高的同学应该力图做出90%以上的题目。
因为这一个模块难度不是太高,但区分度很大,平均正确率只有40%多一点,所以做得高一点的话对自己的名次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多使用课堂上的估算方法,尽量减少死算。
同学们可以自己测试一下,这一个模块你应该要做出80-90%的题目,拿到70%甚至80%以上的正确率才是OK的,因为它题型变化不大,难度也不高,稳定性比较强,是我们拿高分的强大助力。
国考公务员行测速解解题答题技巧
以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为自己的优势部分为例,建议的做题顺序是:常识——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言语理解——数量关系。
为什么这么安排,主要是以下几点:①常识会就会,不会就不会,读完题直接选,想太多用处不大,一般15秒左右一道题。
②判断、资料是优势板块,资料分析需要进入状态,在最好的状态做题效率最高,所以先做判断推理找状态,再做资料分析。
③大部分同学的数量关系最差,能做几道做几道,不会剩下就全蒙一个。
大家的做题顺序,要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哪个板块优势,就尽量放前边,保证充足时间,捞取最多分数。
常识安排在前在后无影响,会就会,不会就蒙,没必要纠结,尽量读完题目就选。
资料分析最好不要放到开始做,找到最佳状态做题速度快,正确率高。
关于各模块的答题时间,可以按照以下的时间分配进行参考①常识判断,题量20题,建议5分钟。
②言语理解,题量40题,建议30分钟。
逻辑填空通过训练,最后凭借的就是自己的语感了,过于纠结你还是做不出来,所以花的时间少一点。
片段阅读属于理解类的题型,花的时间稍微多一点,去读一下。
所以这部分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
③判断推理,题量40题,建议35分钟这一部分规律性都很强,在掌握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基本上都能很快就能做出来,做不出来的可能就是对应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需要平时多去总结,保证正确率在80%左右。
④资料分析,题量20题,建议30分钟资料分析题目比较多分值也比较高,这部分只要平时有花时间去练习,那么在考试当中保证80%的正确率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资料分析没有做好,那么这次考试基本上不能考好,所以建议大家要把资料分析往前挪,一定不能放在最后做!⑤数学运算,题量10-15题,建议10分钟大家都知道,数学运算题,你全部做完可能需要半个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对,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所以最好把数学放在最后。
先迅速把所有的题目浏览一遍,看哪些题目看完之后就有思路,那么这些题目就是我们决定去做的,有些题目看完之后根本没有看懂的就一定不要看第二遍了,选择会做的,剩下的蒙。
如何快速解答事件排序题
如何快速解答事件排序题事件排序问题是事业单位推理部分相对简单的一部分题目。
从近年来的公考的规律来看,这部分题目会出5道,由于题目难度不大,多数考生能够做对多数题目,所以每道题占分也不多,但往往有个别难题失分率很高,主要是大家对事件本身感到不甚熟悉。
因此,对于这种大家正确率都不低的考题,考生们应该追求的不光是正确率,还要追求速度,并且这种追求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针对事件排序问题所特殊要求的,同时也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答事件排序题的过程是这样的,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数字序列,考生来选择其中很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在回答这种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对事件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做些补充或合理假设,但要以很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为了让大家对题目有个基本的认识,让我们先来看两道例题。
例1:①物业多次维修②购买新房③要求物业赔偿④泡坏家具⑤新房漏雨A.②⑤④①③B.③②⑤④①C.②④①③⑤D.④①③②⑤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
购买新房——新房漏雨——泡坏家具——物业多次维修——要求物业赔偿,这一事件发生的顺序相对于其它顺序而言很为合理。
例2:(1)林凯到电视台做实习记者 (2)采访在华外国留学生(3)暑期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结交很多外国朋友(5)感到自己的英语不好A.3—1—2—5—4B.3—5—4—1—2C.1—2—5—3—4D.3—4—5—1—2解答:此题正确答案为A。
暑期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林凯到电视台做实习记者(1)采访在华外国留学生(2)感到自己的英语不好(5)结交很多外国朋友(4),这一顺序相对于其它顺序而言很为合理。
第一个例题北京市09年公考第42题,第2道题是05年国家公考2类的76题。
通过这两道题,相信大家对事件排序有了基本的认识,可能有的考生会觉得非常简单,有的会觉得略花心思,相信很少有考生会觉得这两道题很难。
公考行测——新题型之事件排序解题方法指导
新题型之事件排序解题方法指导1.首先观察四个备选答案的第一个序号,要注意第一个开始序号相同的个数,一般应以序号最多的那个序号为事件排序的第一步,并以此作为推理的逻辑起点。
2.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某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直至最后选出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这里尤其提醒的是,选出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对于那些牵强的排序或者过于偶然性的排序,应仔细斟酌。
4.切忌以自己的思路作为判断正误的“唯一准绳”,当自己的思路与选项的思路不一致时,一般应以选项的思路为参考作出综合推理,选出正确答案。
1.(1)某公司推出送奶服务(2)李大妈发现奶箱是空的(3)获得赔偿(4)给奶品公司打电话(5)发生车祸A.1-2-5-3-4B.1-5-2-3-4C.l-5-4-2-3D.1-5-3-4-22.(1)责令店主停业整顿(2)追查熟食加工点(3)举行婚礼(4)出现多人食物中毒(5)核查各种菜品A.3-5-4-2-1B.4-3-2-5-1C.3-4-5-2-1D.3-4-1-5-23.(1)119接到报警(2)消防队赶到封锁现场(3)道路堵塞(4)运化学试剂的汽车发生遗撒(5)路边树丛突然起火A.4-5-1-2-3B.3-4-5-1-2C.4-3-2-1-5D.4-5-2-3-14.(1)摔倒(2)遗留废料(3)提起诉讼(4)上班(5)道路施工A.4-2-1-5-3B.5-2-4-1-3C.4-3-2-1-5D.4-5-2-3-15.(1)晕倒(2)领导探望(3)步入社会(4)工作任劳任怨(5)成为劳模A.4-2-1-3-5B.l-3-2-4-5C.5-4-1-3-2D.3-4-1-2-5参考答案解析1.B【解析】这是一道因奶品公司未如约履行送奶服务,最终给客户赔偿的排序题。
2.C【解析】这是一则食物中毒,并予以严查的经过。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方法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方法很多考生不知道怎么备考国考行测,上海华图分享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解题方法,语句排序犹如一个拼图游戏,每一片都有自己原来的位置,你要将它放在专属的地方,放对了,一个故事或一段话就有条理地展现在你眼前了,放错了,那将是一个不完整或逻辑混乱的片段。
通过统计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发现,语句排序题的考查题量一直稳定在2道,但是难度却在不断增加。
语句排序如果找不到头绪,那比片段阅读还浪费时间,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呢?办法是有的,就藏在下面的故事中,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吧!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一招搞定语句排序话说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
牧师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说道:“儿子,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陪你出去玩。
”牧师以为儿子肯定在短时间内不会来打扰自己了,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拼好了这幅世界地图,牧师感到十分惊奇:“儿子,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地图?”儿子说:“这很容易啊,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地图也就是正确的。
”故事结束了,大家知道方法了吗?其实道理很简单,在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说不定就有意外收获呢。
好比我们做一道语句排序题,从头到尾将所给句子看了一遍,却找不到什么头绪,眼睛盯着这些句子,脑子里快乱成浆糊了。
这时候,可以从选项入手,选项的排序总会给你一些提示的,例如对首句、尾句的判断,可以缩小范围;还可以寻找语句中的承接词,或者几个句子中出现的共同字眼,这些都可以给你提示,再对照选项,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下面结合一道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题来具体分析如何快速解答语句排序题。
【例】①戏曲只有以观众的需求为努力方向,依靠戏曲艺术的魅力才能获得市场竞争力②我们应该鼓励戏曲的方言版和普通话版进行竞争③语言改革是京剧和昆曲成为全国性剧种的关键因素④地方戏要扩大影响,语言上必须做出牺牲⑤地方戏走向衰亡,方言造成的理解障碍导致地方戏传播范围受限是不可忽略的因素⑥地方戏的特色体现在音乐、舞蹈、服装、化妆、绝活、剧情等多个方面,方言并不是唯一特色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③⑥①④B.⑤⑥③④②①C.①⑥④②③⑤D.③④⑥⑤①②通读完6句话后,满脑子都是“地方戏”,究竟哪一句是首句呢?看看选项,有4种可能,挨个看一遍,觉得都挺难排除的,看得脑袋晕晕,眼睛都变成了蚊香眼,为了不浪费时间,就随便选个比较顺眼的得了。
中公教育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排序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行测中的排序题目会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排序题目的类型和做题方法。
(一)事件排序的题型事件排序可分为表示五个事件的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和两组事件的两种题型。
1、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的题型[例1](1)藏羚羊被大肆捕杀(2)颁布保护藏羚羊的法规(3)藏羚羊数量有所回升(4)藏羚羊濒临灭绝(5)偷猎者被绳之以法A.1-4-2-5-3B.4-1-2-3-5C.2-3-5-1-4D.2-1-4-5-32、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两组事件的题型[例2](1)暑假计划回老家(2)学校举办夏令营(3)改变计划(4)回老家过春节(5)参加夏令营A.1-3-5-2-4B.2-3-5-1-4C.1-2-3-5-4D.4-1-3-2-5(二)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在了解了排序题类型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解题方法:1、解答有关事件排序题目时,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应试者应使用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部分,以便使你假想的程序推理更合理。
2、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要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
3、四个选项给出的四个顺序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不要先入为主,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
(三)例题与解析【例题1】(1)创作电影插曲(2)接到配音任务(3)歌曲被广为传唱(4)到基层体验生活(5)电影取得成功A、2—4—1—3—5B、1—3—2—5—4C、2—4—1—5—3D、2—1—5—4—3【解析】C本题叙述的是电影插曲成名的过程。
接到任务是创作的前提,即(2)在(1)前,排除B;而电影成功,又是歌曲传唱的基础,即(5)在(3)之前,排除A;先有体验生活,才有创作插曲,即(4)在(1)之前,排除D,因此,本题的合理顺序是2—4—1—5—3。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事件排序题解题思路和解答分析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事件排序题解题思路和解答分析事件排序已不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大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模块的主要题型之一了,但仍是广西等少数省(区)市公务员考试、部分省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模块的命题方向。
本文从事件排序题的解题原则入手,阐释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思路,并通过实例讲解进行说明。
公务员考试的事件排序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虽然简单,但它表示一个现象,或者一件事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尽管没给出其他细节,但五个关键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在解题时必须遵循这一逻辑关系。
下文中将从事件排序题的解题原则入手,阐释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思路,并通过实例讲解进行说明。
一、解题原则专家提醒考生解答时间排序类试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一般知识对事件作出排序,以便所选的选项最合乎逻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答题时,应试者可以结合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事件,以便使你设想的事件顺序讲得通;其次,正确的答案应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不要钻牛角尖,认为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应从中找到一个比较正确的;最后,当五个事件分成两组事件时,应仔细分析哪组事件在前,哪组事件在后,不要弄错了先后顺序。
二、解题思路一般来说,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思路如下:第一,照准逻辑关系,避免盲目排序。
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做题时往往在看完题干之后不看可选项,先入为主,直接在头脑中排出一个自以为对的顺序,然后根据这一顺序去查找与之相符的选项,结果却发现没有一个是符合的,这种做法使考生在做题时常会陷入误区,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分析题干的逻辑关系,然后结合选项来做题,避免不看选项便盲目排序。
第二,寻找首尾项,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在考题当中,有的试题只需找出首尾项,便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利用这个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真题解读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事件排序解题方法
真题解读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事件排序解题方法事件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要求在每个问题中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词语或一句话表述的,接着给出的选项是表示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让考生选择一种最合理、最合乎逻辑的事件排列顺序。
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虽然简单,但它表示一件事或一个现象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尽管没有给出其他细节,但五个关键环节之间是必然存在的事件时间顺序或事件逻辑顺序或空间逻辑顺序等逻辑关系。
答题时,可根据选项的一些顺序来确立最先发生的事件或者最后发生的事件,根据已有的顺序和事实的逻辑顺序进行对照,比较看是否适合事实的逻辑顺序。
事件排序试题在2004年、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都有涉及,2006年-2009年,在公务员考试中事件排序的并不多,主要是北京、天津市公务员考试年年都考,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一般都是5题,天津市公务员考试一般10题。
从整体上来说,事件排序在判断推理这个模块中算是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可是其分值也较低,所有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做这类试题的速度非常关键,只有在这些相对简单的题上节约时间,才能为难题空出事件,这样才能做好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
解事件排序的题主要可以用代入法、首尾法、排除法和直接排序法,本文中QZZN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以2007年到2009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来讲解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方法。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事件排序练习1.(1)某公司推出送奶服务(2)李大妈发现奶箱是空的(3)获得赔偿(4)给奶品公司电话(5)发生车祸[2007年北京市应届生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1题]A.1-2-5-3-4 B.1-5-2-4-3 C.1-5-4-2-3 D.1-5-3-4-2【QZZN答案】B【QZZN解析】此题可以用首尾法解题。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事件排序如何快速锁定答案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事件排序如何快速锁定答案通过宁夏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宁夏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首尾定位事件排序的题目之所以相对简单,一是因为给定的五到七个句子都较为简短,不会很长,再者就是因为有很多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首尾句直接锁定答案。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看看首尾定位法的运用。
【例1】①页岩变绿洲②治水土流失良方③石头上挖洞④广泛种植⑤塞进和了泥的百喜草A.①③⑤②④B.②③⑤④①C.②④①③⑤D.④①③⑤②答案:B。
中公解析:在通读五句话之后,我们大概知道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及步骤,这里面是有一个明显的结局的,就是①句的“页岩变绿洲”,因而①句应该是尾句,通过首尾定位,直接选择B选项。
二、前因后果这是事件排序在考试中的难点,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时候,原因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才发现的,所以大家容易把原因放到事件的后面,但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考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是要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利去排列,因而原因一定是在结果前面的,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直观的感受一下。
【例2】①村民拿到补偿款②种子纯度不够③交涉无果④法庭调解⑤粮食减产A.②⑤③④①B.⑤②③④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④①③②答案:A。
中公解析:在通读五句话之后,我们大概知道这是村民打官司的事件,这里面是有一个明显的结局的,就是①句的“村民拿到补偿款”,因而①句应该是尾句,通过首尾定位,可以排除C和D选项。
A与B项的不同,就在于“粮食减产”和“种子纯度不够”的先后问题,根据我们说的“前因后果”,选择A选项。
中公教育专家强调:在事件排序的做题过程中,有很多关键的词句可以让我们快速的锁定正确选项,后期我们会在判断推理的其他方面跟大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希望大家随时关注我们的网站,以便我们及时地沟通和交流。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排序”题目碰撞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排序”题目碰撞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排序”题目的碰撞在行测考试当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题目经常涉及到,那就是排序题目。
对于排序题整体分成了两种:事件排序和语句排序。
无论是哪种排序,都需要花费大家很多时间去做。
那么有具体可行的方法吗?跟着一起来看一下。
对于朴素逻辑而言,这种题目的核心就是寻找突破口,辅助一定的方法,从而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事件排序对于事件排序题目主要集中在行测考试当中,这类题题干不长,多是围绕着一个事件或者具体的流程开展的,做这类题目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锁定主题。
大体浏览事件内容,确定整个事件所讲述的话题。
第二步,首尾排序法。
在解决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观察选项差异,尤其是开头、结尾部分往往有明显的特征:开头部分一般是一个时间的开端或者是一个流程的准备、起始阶段;结尾部分往往是一个事件的结局或者是一个流程的结束、延伸部分。
根据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排除明显不符合的选项。
第三步,相对顺序排除法。
通过对符合首位顺序要求的选项进行比较,找到选项间的差异,并由此差异进行分析^p 推断,排除不合适选项。
第四步,通读验证。
例题一:①防灾重建②交通阻塞③暴雨袭城④八方救援⑤道路积水A.3-1-4-5-2B.3-5-2-4-1C.3-1-4-2-5D.3-2-4-5-1【答案】B。
解析:观察题干,主题为因暴雨重建。
第二步,选项尾句为1,2,5,其中1句是说的是主题的结果,应该放在句末,排除AC项,观察BD项,发现3后面分别是2和5句,暴雨之后导致的直接结果应该是道路积水,所以,3句后应该是5句,排除D。
故此题选B项。
语句排序这种题又叫做句子排序题,主要集中在省考以及国考当中,它的解题步骤:第一步,结合选项定首尾。
第二步,利用选项划句群。
通过【关键词】:^p 来分析^p 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句子之间的联系。
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的关联词有哪些。
代词:这,此,那;总结词:总之,因此,综上所述;顺序词: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等。
事件排序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①③⑤
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①③②
【解析】B。该题①②④句讲的是“动车组”的优越性,而依据④句开头的“同时”和①句开头的“并”,这个句群的内部排序应为②④①。而③句开头的“一旦”表明这是一种突发情况,⑤句中的“无需人为干预”照应的正是③句中的“自动减速或停车”。据此,横线上的五句话应排列为②④①③⑤。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⑥③②①B.③①②④⑥⑤
C.⑤③②①④⑥D.①③④⑥⑤②
【解析】D。由④的“所谓合理想象”可知,前文一定讲的是“合理想象”,③所以应该在④的前面,由⑤句的“这”可知,其前面一定叙述了一种悖论,排除A、C项。再从①③句的逻辑关系来看,③句中的“不仅……而且”表明此句应在①句之后,D项语序正确。
例3:(1)店主生气(2)小明得分(3)玻璃被打破(4)孩子们玩棒球(5)孩子们四处奔逃
A 1-2-3-4-5 B 5-2-4-3-1
C 4-2-3-1-5 D 3-1-2-5-4
〔解析〕答案为C。本题同样不易找出关键事件,先找联系紧密的两个事件,比如(1)店主生气,(3)玻璃被打破,可知顺序应该为(3)玻璃被打破——(1)店主生气。符合这一条的有B、C、D这三个选项。但至此还不能完全确知全部顺序,就需要再找一个事件来确定相互之间的顺序。比如,看(5)孩子们四处奔逃与(3)、(1)的顺序关系,可知应是(3)玻璃被打破——(1)店主生气——(5)孩子们四处奔逃这样一个顺序。对照答案,只有C相符。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语句排序题
排序题,也是行测文中的一部分,近几年来,其题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考试过程中也会花费比较大量的时间。
这类题也有技巧的,可以从多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能加快做题速度。
今天分享一些方法给大家。
技巧一:看选项,排除首句1、含有指代词、人称代词的句子不做首句。
比如:这,那,其,他,她,它等。
如果出现就会造成指代不明,故排除。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后者不会作为逻辑起点。
既然是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那么一对关联词后者是不会出现在首句的,因为在它之前,肯定还有另外一句话。
比如: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等。
3、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含有总结性意义的句子可以作为首句。
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比如:“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由此可知”“总之”等,这样的句子是起到总结全文,所以一般放在文章末尾,起到收尾作用。
含有总结性意义的句子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可以作为首句,比如: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
4、具体分析,详细描述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
这些句子往往是来佐证作者观点的,多为例子等,所以不适合做开头。
技巧二:找重复词,确定捆绑句做题时可以优先看含有重复词的句子,这样可以讲两句话进行捆绑,只需确定顺序即可。
技巧三:看选项,识破“心机”做题时切忌蛮干,一定去观察一下选项是否已经给我们排好了一部分,这样就可以省时省力,还有准确率了。
技巧四:找逻辑顺序,确定尾句做排序题时,要灵活掌握方法,当排序遇阻时,可观察逻辑顺序,确定尾句的方式来做。
做题掌握方法要灵活,学会变通。
【真题演练1】①根据财政部门的定义,这一模式通常由社会资本承担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②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③从融资模式创新升级为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政策取向④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这一合作模式兼具“引资”和“引智”的双重功能⑤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国际上流行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模式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④①③②B.①④③②⑤C.②①④③⑤D.⑤①②④③【答案】【D】解析:根据选项可知首句可能为⑤、①、②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事件排序
通过最新贵州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贵州中公教育整理了贵州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事件排序的做题过程中,有很多关键的词句可以让我们快速的锁定正确选项。
下面就来具体讲解。
一、首尾定位
事件排序的题目之所以相对简单,一是因为给定的五到七个句子都较为简短,不会很长,再者就是因为有很多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首尾句直接锁定答案。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看看首尾定位法的运用。
【例1】
①页岩变绿洲②治水土流失良方
③石头上挖洞④广泛种植
⑤塞进和了泥的百喜草
A.①③⑤②④
B.②③⑤④①
C.②④①③⑤
D.④①③⑤②
答案:B。
解析:在通读五句话之后,我们大概知道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及步骤,这里面是有一个明显的结局的,就是①句的“页岩变绿洲”,因而①句应该是尾句,通过首尾定位,直接选择B选项。
二、前因后果
这是事件排序在考试中的难点,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时候,原因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才发现的,所以大家容易把原因放到事件的后面,但是我们要注意的
问题是,在考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是要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利去排列,因而原因一定是在结果前面的,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直观的感受一下。
【例2】
①村民拿到补偿款②种子纯度不够
③交涉无果④法庭调解
⑤粮食减产
A.②⑤③④①
B.⑤②③④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①③②
答案:A。
解析:在通读五句话之后,我们大概知道这是村民打官司的事件,这里面是有一个明显的结局的,就是①句的“村民拿到补偿款”,因而①句应该是尾句,通过首尾定位,可以排除C和D选项。
A与B项的不同,就在于“粮食减产”和“种子纯度不够”的先后问题,根据我们说的“前因后果”,选择A选项。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贵州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