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野生蘑菇因味道鲜美受到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一些村民的喜爱。
由于不能有效地鉴别野生蘑菇的有毒与无毒,从而导致中毒事件的频频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每年 4 至 5 月和 8 至 9 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据统计,野蘑菇中毒人数虽只占食物中毒人数的 5. 1%,但死亡人数却占到一半以上。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在我国可食蘑菇有 300 多种,有毒蘑菇约 80 多种,其中含剧毒的有 10 多种。
较多见的剧毒蘑菇为白毒伞菇、鹅膏菌、鹿花菌等,食用后死亡率极高。
由于毒蘑菇没有明显形态标志,其有毒无毒极难辨认,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非专业人士不易鉴别。
因此,告诫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切莫自采、卖买、自食野生蘑菇。
此外,为了尽量减少中毒几率,吃蘑菇时最好别喝酒,因为有些毒素在酒精作用下,会加重中毒症状。
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为预防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多次发出预警:
集体食堂、餐饮服务、旅游景区、集贸市场等单位或场所严
1/ 7
禁自采、加工、销售野生蘑菇,同时提醒广大人民群从千万不要吃野生蘑菇。
一、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基本症状人们在误食野生有毒蘑菇后,其中大多数在食后 1 小时到 2 小时即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腹泻米汤样或带血的水样便。
有的中毒后出现流涎、大汗淋漓、肌颤、瞳孔缩小;有的昏迷、抽搐、休克、肝肿大、黄疸、胃肠出血;有的谵妄、烦躁不安、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紧急处理措施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蘑菇中毒,还是其他食物中毒。
不管自己能否准确判断中毒类型,都应该保留已食物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其次,立即赶往医院。
在等待救护车赶到现场期间,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第三,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流失,防止休克发生。
第四,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应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第五,肝肾损害型患者在假愈期仍应采取保肝等一系列措施。
第六,可用甘草 1 两至 2 两,绿豆 1 两至 4 两,水煎
内服;或用带藤金银花4 两煎服,也可将鲜金银花或嫩叶洗净嚼服。
三、几种常用鉴别方法野生蘑菇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随意采食。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鉴别方法,但也不保险,野生蘑菇鉴别难度极大,易变异:
1、对照法:
按照当地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采摘的食用菌或毒蘑菇。
2、看形状:
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
菌柄上常有菌环,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3、观颜色:
毒蘑颜色鲜艳呈金黄、粉红、白、黑、绿。
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4、闻气味:
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
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
3/ 7
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6、做理化:
毒蘑菇遇蒜变黑。
无毒蘑菇没有变化。
四、野生蘑菇中毒病例六种类型(1)胃肠中毒型:
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 80 余种。
(2)神经精神型:
已知有 60 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
主要症状是在 1-2 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
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 20 余种。
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
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五、自然界七种致命毒蘑菇秋日小圆帽世界各地气候温和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纹缘盔孢伞(即秋日小圆帽, Autumn Skullcap) 的身影。
它表面看似光盖伞属的致幻真菌,事实上却具有相当大的毒性。
与本属中的深褐色或淡紫色袍子不同,纹缘盔孢伞的孢子是淡棕色。
不过要分辨二者的区别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些小蘑菇可能生长在同一区域。
死亡天使死亡天使(Death Angel) 学名Amanita bisporigera,是最常见的蘑菇杀手之一。
人们很容易将白色的死亡天使与可食用的蘑菇混淆,包括草菇和洋蘑菇。
死亡天使含有鹅膏毒素,可阻止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杀死细胞) ,通常始于肝和肾;几天内可致人于死地。
死亡天使一般发现于北美,而其同属鳞柄白鹅膏(A. virosa) 在欧洲更为常见。
毁灭天使毁灭天使 (Destroying Angel) 学名为 Amanita virosa,主要在欧洲出没,与北美有毒的双抱鹅膏(A. bisPorigera)
5/ 7
和赭鹅膏(A. ocreata) 同源性极高,以一种难闻的气味告诫人们不要靠近。
这并不能阻止一些人品尝其白色的肉。
但是,这种蘑菇在幼年看上去像鸡蛋,识别起来更加困难,因为人们常常会把它同另外两种食用蘑菇混淆。
死亡帽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
所以,千万不要将可食用的蘑菇种类同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 混淆,后者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菌素两种毒物,仅仅食用 30 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
症状可能会在食用以后 8 到 12 小时才出现,但可以在一周内引起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
大理石死亡帽大理石死亡帽(Marbled Death Cap) 一般出现在夏威夷、澳大利亚和南非,与死亡帽是同属,也含有鹅膏菌素。
这种伞状真菌常常生长在常绿乔木和桉树林。
据说是同别的树种一道从澳大利亚被引入夏威夷。
头套鹿花菌头套状鹿花菌(hooded false morel) 学名为赭鹿花菌(Gyromitra infula) ,人们可能会将这种褐色鞍状蘑菇与一种美味可口的可食用蘑菇(在食用前必须煮熟) 混淆。
赭鹿花菌含有 gyromitirin 毒素,这种毒素在人体会转化为甲基联氨,甲基联氨是火箭燃料的原料之一。
赭鹿花菌吃进腹中一开始或许没有其他蘑菇那么致命,但日子
久了,它会逐渐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是一种致癌物。
大脑蘑菇鹿花菌(学名 Gyromitra esculenta) 一旦生食足以致命。
它还因回旋状表面被称为大脑蘑菇。
在西班牙、瑞典等地,仍有人将其煮熟后吃掉。
鹿花菌通常被认为毒性不强。
它还含有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可以产生甲基联氨。
与其他许多种毒蘑菇不同,鹿花菌通常会引起神经性症状,包括昏迷和肠胃不适。
六、我们常见的 21 种毒蘑菇 1 致命白毒伞 2 铅绿褶菇
3 网孢牛肝菌
4 大鹿花菌
5 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
6 白毒鹅膏菌
7 毒鹅膏菌
8 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9 细环柄菇 10 摩根小伞 11 细褐鳞蘑菇 12 毛头鬼伞 13 半卵形斑褶菇 14 毒粉褶菌 15 介味滑锈伞 16 粪锈伞 17 美丽粘草菇 18 毛头乳菇 19 臭黄菇 20 白黄粘盖牛肝菌 21 粉红枝瑚菌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