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D卷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D卷新版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6七上·裕安期末) “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属于()
A . 神话传说
B . 历史事实
C . 考古发现
D . 科学幻想
2. (2分)(2017·湛江模拟) 2014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放。
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A . 会种植水稻
B . 住干栏式房子
C . 过群居生活
D . 距今约7万年—2万
3. (2分) (2016七上·惠来期中) 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②制作弓箭、烧制陶器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
A . ④③①②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①②③④
4. (2分) (2016七上·张掖期中) 半坡遗址在今天哪个城市附近()
A . 余姚
B . 西安
C . 北京
D . 泰安
5. (2分) (2016七上·高台期中)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指()
A .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 . 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 . 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D . 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6. (2分) (2016七上·抚州期中) 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A . 犬戎
B . 匈奴
C . 鲜卑
D . 羌族
7. (2分)从夏朝建立到2007年约有()
A . 5000年
B . 4077年
C . 2050年
D . 4000年
8. (2分) (2015七上·鄂托克旗期末) 下列制度中属于西周的是()
①禅让制② 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等级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9. (2分)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
周武王灭商后,就在今陕西西安定都,当时都城叫()
A . 镐京
B . 长安
C . 阳城
D . 洛邑
10. (2分)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 . 城濮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马陵之战
D . 长平之战
11. (2分)战国时期,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到洛水流域,并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里的“九鼎”象征着()
A . 王权
B . 财富
C . 王宫
D . 武器
12. (2分)公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
这场战争是()
A . 马陵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城濮之战
13. (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开始于()
A . 夏朝
B . 商朝
C . 秦朝
D . 汉
14. (2分) (2016七上·纳雍期中) 著名古代文物司母戊方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哪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A . 陶瓷制造业
B . 玉器制造业
C . 青铜铸造业
D . 纺织加工业
15. (2分)可持续发展工程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 . 战国时的都江堰
B . 战国时的郑国渠
C . 秦朝时的灵渠
D . 两汉时的白渠
16. (2分) (2016七上·东莞期中)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 司母戊鼎
B . 四羊方尊
C . 青铜立人像
D . 青铜神树
17. (2分)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 . 奴隶消极怠工
C .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 .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8. (2分) (2017七上·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哪本书记载了老子的言论?()
A . 《道德经》
B . 《孟子》
C . 《荀子》
D . 《墨子》
19. (2分) (2016七上·深圳期中) 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20. (2分)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A .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 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C . 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 .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1. (2分) (2016七上·东营期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各地前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
请问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 . 金文
B . 甲骨文
C . 楷书
D . 小篆
22. (2分) (2016九上·新泰期中) 观察如图,你认为秦统一后,货币的标准样式是()
A .
B .
C .
D .
23. (2分)建议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是()
A . 董仲舒
B . 李斯
C . 蒙恬
D . 赵高
24. (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 牧野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涿鹿之战
25. (2分)(2016·娄底)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 . 颁布“推恩令”
B . 实行分封制
C .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6分)
26. (2分)相传________和________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27. (3分) (2016七上·微山期中)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时期。
小明对这一时期的国都和建立者很感兴趣,现请你帮其完成下列表格:
28. (1分)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________ 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9. (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 朝。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________ 。
30. (2分)(2019·冠县模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
31. (4分) (2016七上·西藏期中) 列举秦朝疆域四至的地域名称
东到:________;
西到:________;
南到:________;
北到:________。
32. (2分) (2016七上·常熟期末)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_ ,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________”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三、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
33. (20分)“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公元前2 070年启建立夏朝到秦始皇统一天下这段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先秦时期,在思想方面有许多体现“和谐”的思想。
请列举两位思想家,并谈谈他们思想中表现和谐的内容。
(2)人与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请列举先秦时期出现的两对和谐相处创伟业的君臣。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3)请列举在位期间实施暴政的国王一例。
请列举两例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4)综上所述,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四、材料解析题 (共1题;共20分)
34. (20分)材料解析: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
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
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
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两个人主持修建的?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3)
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16、答案:略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19、答案:略
20、答案:略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24、答案:略
25、答案:略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6分)
26、答案:略
27、答案:略
28、答案:略
29、答案:略
30、答案:略
31、答案:略
32、答案:略
三、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
33、答案:略
四、材料解析题 (共1题;共20分)
34、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