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案】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年级: 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 举例说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动手收集不同聚落的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举例说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激发热爱家乡传统民居文化的感情。

2. 通过学生分析城乡聚落的差异,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做到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聚落学校边和晋江市区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图片中展示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1:找出不同聚落形态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图中归纳并回答什么是聚落.结论:这些地方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就形成了聚落。

教师过渡:从图片中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么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种?它们具有哪些不同的景观特色?
学生活动2:观察学校边和晋江市区图片景观,找出两幅图片景观的差异,从中说出聚落的两种形态。

回答:“一个是城市聚落,一个是乡村聚落。


学生活动3:看景观——分辨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教师展示图片: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教师展示学校旁的农田和播出本地渔民捕鱼的视频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

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

乡村的
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

学生活动4 : 归纳城市与乡村差异过渡: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

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城市。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教师展示: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活动5:观察乡村发展为城镇图片,找出规模和建筑有什么变化?观看城镇发展为城市,找出景观、地理事物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看乡村发展为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教师展示:展示晋江(沿海)市区和安溪(山区)县城图片。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分析城市发展有利条件。

结论: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

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过渡: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

为什么呢?
完成课本第63页活动:寒冷地区的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和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了双层玻璃。

在冬季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学生找出两种民居的景观差异:“墙体厚、火炕、屋顶高耸”这种民居形成的原因是天气非常寒冷,下雪多。

“窗户大开、墙体薄”这种民居形成的原因是天气潮湿闷热,降雨多。

说明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气温、降水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讨论:把学生分成4组,展示课前搜集的“南方的骑楼”、“北京的四
合院”、“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渡:聚落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自然环境的体现,同时它也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学生欣赏一组聚落方面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等。

教师提问: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好它们,为发展与保护献言献策。

板书设计
一、乡村和城市
二、聚落与环境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