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动态存储管理
课后习题答案第8章_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课后习题答案第8章_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090a340b4c2e3f5727631c.png)
第8章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8-1存储器按读写功能以及信息的可保存性分别分为哪几类?并简述各自的特点。
解答:存储器按读写功能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在工作过程中,既可从其任意单元读出信息,又可以把外部信息写入任意单元。
因此,它具有读、写方便的优点,但由于具有易失性,所以不利于数据的长期保存。
只读存储器在正常工作时其存储的数据固定不变,只能读出,不能随时写入。
ROM为非易失性器件,当器件断电时,所存储的数据不会丢失。
存储器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可分为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
易失性存储器在系统关闭时会失去存储的信息,它需要持续的电源供应以维持数据。
非易失存储器在系统关闭或无电源供应时仍能保持数据信息。
8-2什么是SRAM?什么是DRAM?它们在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和读/写操作上有何特点?解答: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为静态随机存储器,其存储单元是在静态触发器的基础上附加控制电路构成的。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为动态随机存储器,常利用MOS管栅极电容的电荷存储效应来组成动态存储器,为了避免存储信息的丢失,必须定时地对电路进行动态刷新。
SRAM的数据由触发器记忆,只要不断电,数据就能保存,但其存储单元所用的管子数目多,因此功耗大,集成度受到限制。
DRAM一般采用MOS管的栅极电容来存储信息,由于电荷保存时间有限,为避免存储数据的丢失,必须由刷新电路定期刷新,但其存储单元所用的管子数目少,因此功耗小,集成度高。
SRAM速度非常快,但其价格较贵;DRAM的速度比SRAM慢,不过它比ROM 快。
8-3若RAM的存储矩阵为256字⨯4位,试问其地址线和数据线各为多少条?解答:存储矩阵为256字⨯4位的RAM地址线为8根,数据线为4根。
8-4某仪器的存储器有16位地址线,8位数据线,试计算其最大存储容量是多少?解答:最大存储容量为216⨯8=524288=512k bit(位)8-5用多少片256⨯4位的RAM可以组成一片2K⨯8位的RAM?试画出其逻辑图。
国开电大 操作系统 形考作业1-3答案
![国开电大 操作系统 形考作业1-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e7b61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0.png)
国开电大操作系统形考作业1-3答案文章中未出现段落格式错误或明显有问题的部分。
1.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其基本职能是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的运行。
操作系统对缓冲区的管理属于设备管理的功能。
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是系统调用。
2.UNIX操作系统核心层的实现结构设计采用的是层次结构。
UNIX命令的一般格式是命令名[选项][参数]。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运行的操作系统最好是实时系统。
3.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只能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
程序是静态概念,进程是动态概念。
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发来信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关系是进程间的同步关系。
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不一定死锁。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循环等待着,而且都不释放已占有的资源,是系统出现死锁的原因。
4.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的原因是输入或输出事件发生。
如果信号量S的值是0,此时进程A执行P(S)操作,那么,进程A会进入阻塞态,让出CPU。
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1个等待进程。
5.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失去了交互性。
为了描述进程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了一个与进程相联系的进程控制块,根据它而感知进程的存在。
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是存储管理的功能。
实时操作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快速响应。
6.该操作系统应该是分时系统,以使系统中所有的用户都能得到及时的响应。
系统调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内部调用,它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
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
因此,引入线程的好处包括:提高系统的并发性、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好地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
进程状态的转换包括:从创建到就绪、从就绪到运行、从运行到阻塞、从阻塞到就绪、从运行到结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课后答案(全)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课后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493ee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c.png)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课后答案(全)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一章1.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以方便他们的使用。
2.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进程管理:负责创建、执行和终止进程,并管理它们的资源分配。
- 存储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虚拟内存和页面置换等。
- 文件系统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包括文件的存储、读写和保护等。
- 设备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如打印机、键盘和鼠标等。
-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的接口,如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
3. 操作系统的类型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一系列预先定义的指令集来运行任务。
- 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计算机系统。
- 实时操作系统:对任务的响应时间要求非常高,用于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 分布式操作系统:在多台计算机上分布式地管理和调度任务。
第二章1.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进程是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例,而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执行单元。
进程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而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
多个线程可以在同一进程内并发执行,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可以处于以下状态:- 创建状态:进程正在被创建。
- 就绪状态:进程准备好执行,等待分配CPU资源。
- 运行状态:进程占用CPU资源执行。
- 阻塞状态:进程等待某种事件发生。
- 终止状态:进程完成执行或被终止。
3. 进程调度算法操作系统使用进程调度算法来决定哪个进程应该被执行。
常见的调度算法有:-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按照进程到达的顺序进行调度。
- 最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选择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进行调度。
数字电路第8章存储器
![数字电路第8章存储器](https://img.taocdn.com/s3/m/87475a74b0717fd5370cdc8a.png)
说,它的存储容量为2 n×m位。
存储器的容量=字数×位数 或门阵列来实现。
ROM的容量由
JHR
数字电路第8章存储器
2. 4×4ROM的电路结构和简化框图
JHR
数字电路第8章存储器
JHR
数字电路第8章存储器
单位有位、字节、字、字长等的基本概念。
(1)位
计算机系统中,一个二进制的取值单位称为 二进制位,简称“位”,用b表示(bit的缩写),是表 示信息的最小单位。
JHR
数字电路第8章存储器
(2)字节
通常将8个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即连续8个 比特,就是一个字节。简称B(Byte的缩写),是 表示的基本单元。在微型计算机中,往往以字节 为单位来表示文件或数据的长度以及存储器容量 的大小。除此之外,还可用K,M,G或T为单位。 例如,一台电脑的内存是128兆字节,就是说这台 电脑有128个百万字节的内存。
3. 4×4ROM电路的工作原理
(1)当使能控制S=1时,A0、A1在“00~11”中 取值,W0~W3中必有一根被选中为“1”。此时,若 位线与该字线交叉点上跨接有二极管,则该二极管 导通,使相应的位线输出为“1”;若位线与字线交叉 点无二极管,则相应的位线输出为“0”。
存储器(Memory ):是数字系统中记忆大量 信息的部件。
存储器的功能:是存放不同程序的操作指令及 各种需要计算、处理的数据,所以它相当于系统存 储信息的仓库。
典型的存储器:由数以千万计的有记忆功能的 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位二进制数 码和信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技术的发展,半导体 存储器因其集成度高、体积小、速度快,目前广泛 应用于各种数字系统中。
操作系统复习总结
![操作系统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fdd331ee06eff9aef80744.png)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主要特征是什么?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2.“操作系统是控制硬件的软件”这一说法确切吗?为什么?不正确,因为操作系统不仅仅是控制硬件,同时它还控制计算机的软件。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1.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为了实现并发进程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方面要做哪些工作?①为了从变化角度动态地分析研究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真实的反应系统的独立性、并发性、动态性和相互制约,操作系统中不得不引入进程的概念。
②为了防止操作系统及其关键的数据结构受到用户程序破坏,将处理机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
对进程进行创建、撤销以及在某些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控制。
2.假设系统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300ms轮换一次,CPU在进程切换时所花费的时间是10ms,试问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多少?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进程的运行时间是300ms,切换另一个进程所花费的总时间是10ms,隐刺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时间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10//(300+10)=3.2%.3.试述线程的特点及其与进程之间的关系。
答: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单元,是操作系统调度和分派的单位。
线程只拥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资源(一组寄存器和栈),但可以和铜属于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拥有的资源。
关系:1>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必须有一个线程。
一个线程只能在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内活动;2>进程资源的拥有者,同一个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该进程占有的所有资源;3>处理机分配给进程,线程是系统的调度单位。
1.这种策略一方面照顾了短进程,一个进程如果在100ms运行完毕它将退出系统,更主要的是照顾了I/O量大的进程,进程因I/O进入阻塞队列,当I/O完成后它就进入了高优先级就绪队列,在高优先级就绪队列等待的进程总是优于低优先级就绪队列的进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536001af45b307e871975e.png)
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第一节文件的物理结构和外存的分配方式一、概述磁盘是一种可直接存取的随机存储器(这一点与内存相似),一个逻辑盘可以看作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
确定外存空间的分配方式(组织文件的物理结构)主要考虑:提高文件的访问速度、有效地利用外存空间。
常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配。
二、磁盘存储空间的结构磁盘说明图1盘块(扇区)是磁盘上的最小存储分配单位,每个盘块有唯一编号;地址是:磁道(柱面)号+扇区号+盘面号;从盘块编号到地址的转换由硬件完成,在OS中一个盘块的地址就是盘块编号。
一般一个盘块的大小与内存分页中页(内存块)的大小一致,一页存放到一个盘块中。
三、连续分配1、思想方法为每个文件分配一组位置相邻接的盘块(磁盘上的地址连续/盘块编号连续的盘块),文件中的逻辑页被顺序地存放到邻接的各物理盘块中。
这保证了文件中的逻辑顺序与文件占用盘块顺序的一致性。
这样物理结构的文件称为顺序文件;每个文件都从分配给它的一个盘块的第一个字节开始存放。
文件地址:在文件的目录中,存放该文件的第一个记录所在的盘块号和文件的长度(共占多少块)。
1230567491011813141512171819162122232025262724list29303128mailcountfile start length coun t 02tr 143mail 196list 284f62????tr f图 8-1 磁盘空间的连续分配2、优缺点◆存取容易,存取速度较快;◆必须事先知道文件的长度,不利于文件的动态增长; ◆存放一个文件要求足够大的连续存储空间; ◆存储空间的管理存在“碎片”问题,须定时整理。
四、链接分配1、思想方法:为每个文件分配一组位置离散的盘块,每个盘块中存放文件的一个逻辑页;通过给每个盘块设置一个指针,将属于同一个文件的盘块链接在一起,链接的顺序和文件的逻辑页的顺序一致。
这样物理结构的文件称为链接文件。
数字电子技术第8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习题及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第8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d4b89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c.png)
第8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8.1存储器概述自测练习1.存储器中可以保存的最小数据单位是()。
(a)位(b)字节(c)字2.指出下列存储器各有多少个基本存储单元?多少存储单元?多少字?字长多少?(a) 2K×8位()()()()(b) 256×2位()()()()(c) 1M×4位()()()()3.ROM是()存储器。
(a)非易失性(b)易失性(c)读/写(d)以字节组织的4.数据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中。
(a)读操作(b)启动操作(c)写操作(d)寻址操作5.RAM给定地址中存储的数据在()情况下会丢失。
(a)电源关闭(b)数据从该地址读出(c)在该地址写入数据(d)答案(a)和(c)6.具有256个地址的存储器有( )地址线。
(a)256条(b)6条(c)8条(d)16条7.可以存储256字节数据的存储容量是( )。
(a)256×1位(b)256×8位(c)1K×4位 (d)2K×1位答案:1.a2.(a)2048×8;2048;2048;8(b)512;256;256;2(c)1024×1024×4;1024×1024;1024×1024;43.a4.c5.d6.c7.b8.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自测练习1.动态存储器(DRAM)存储单元是利用()存储信息的,静态存储器(SRAM)存储单元是利用()存储信息的。
2.为了不丢失信息,DRAM必须定期进行()操作。
3.半导体存储器按读、写功能可分成()和()两大类。
4.RAM电路通常由()、()和()三部分组成。
5.6116RAM有()根地址线,()根数据线,其存储容量为()位。
答案:1.栅极电容,触发器2.刷新3.只读存储器,读/写存储器4.地址译码,存储矩阵,读/写控制电路5.11,8,2K×8位8.3 只读存储器(ROM)自测练习1.ROM可分为()、()、()和()几种类型。
操作系统第五版答案第8章复习题及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第五版答案第8章复习题及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97338e881c758f5f61f67ad.png)
虚拟内存8.1 简单分页与虚拟分页有什么区别?简单分页:一个程序中的所有的页都必须在主存储器中程序才能正常运行,除非使用覆盖技术。
虚拟内存分页:不是程序的每一页都必须在主存储器的帧中来使程序运行,页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读取。
8.2 解释什么是抖动。
虚拟内存结构的震动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器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交换块,而不是执行指令。
8.3 为什么在使用虚拟内存时,局部性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根据局部性原理设计算法来避免抖动。
总的来说,局部性原理允许算法预测哪一个当前页在最近的未来是最少可能被使用的,并由此就决定候选的替换出的页。
8.4 哪些元素是页表项中可以找到的元素?简单定义每个元素。
帧号:用来表示主存中的页来按顺序排列的号码。
存在位(P):表示这一页是否当前在主存中。
修改位(M):表示这一页在放进主存后是否被修改过。
8.5 转移后备缓冲器的目的是什么?转移后备缓冲器(TLB)是一个包含最近经常被使用过的页表项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它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从磁盘中恢复一个页表项所需的时间。
8.6 简单定义两种可供选择的页读取策略。
在请求式分页中,只有当访问到某页中的一个单元时才将该页取入主存。
在预约式分页中,读取的并不是页错误请求的页。
8.7 驻留集管理和页替换策略有什么区别?驻留集管理主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1)给每个活动进程分配多少个页帧。
(2)被考虑替换的页集是仅限在引起页错误的进程的驻留集中选择还是在主存中所有的页帧中选择。
页替换策略关注的是以下问题:在考虑的页集中,哪一个特殊的页应该被选择替换。
8.8 FIFO和Clock页替换算法有什么区别?时钟算法与FIFO算法很接近,除了在时钟算法中,任何一个使用位为一的页被忽略。
8.9 页缓冲实现的是什么?(1)被替换出驻留集的页不久又被访问到时,仍在主存中,减少了一次磁盘读写。
(2)被修改的页以簇的方式被写回,而不是一次只写一个,这就大大减少了I/O操作的数目,从而减少了磁盘访问的时间。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规定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e0e721050e2524de5187ede.png)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规定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秘密载体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照片、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和密品等各类物品。
磁介质载体含计算机硬盘、录像带等。
本办法所称涉密过程文件是指各种密件草稿、初稿、送审稿、征求意见稿、未归档的文稿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借阅、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等过程。
第四章涉密载体密级的拟定、审核、审批寓于涉密载体的审批的各环节中,体现承办人拟定,审核人核定,定密责任人审批的定密工作流程。
第五条国家秘密载体的保密管理,遵循严格管理、严密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
第六条公司涉密载体实行归口管理,其中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质量文件等技术类文件、资料、行政公文、函件、文书及光盘由公司综合部资料管理员负责管理;移动存储介质由计算机管理员负责管理。
第七条各部门指定专人建立涉密载体台帐,个人保管的涉密载体须统一登记建账,做到底数、账目清楚,并与部门的台帐相符(见附表1)。
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更新和备案。
第二章密件管理第八条本办法所称密件是指:纸介质国家秘密载体(含过程文件)。
密件必须统一登记、底数清楚。
第九条密件的制作1.公司内密件制作(1)制作密件,需办理审批和登记手续,按规定准确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统一编号,加盖印章标志,指定专人进行管理,严格履行收发、登记、签收手续。
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标注为:密件左上角“密级★保密期限”(已有固定格式、模板的,以固定格式和模板标注的为准)。
并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发放范围和制作数量,编排顺序号。
禁止雇佣临时人员参与密件制作。
(2)打印密件必须填写《国家秘密资料打印审批登记表》(见附表2),经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打印。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63ad1c0722192e4536f6b5.png)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进程管理12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存储管理12第五章设备管理10第六章文件管理8第七章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UNIX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和共享性、虚拟和异步性。
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
5. OS结构设计。
第二章进程管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的操作系统中程序并不能独立运行,作为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都是进程。
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四大特征也都是基于进程而形成的,并可以从进程的观点来研究操作系统。
第8章 计算机的发展与信息技术与答案
![第8章 计算机的发展与信息技术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41c322192e45361066f562.png)
第8章计算机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是在美国研制成功的,其诞生的年份是( B )。
A)1943 B)1946 C)1949 D)1950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是1946年研制成功的,其诞生的国家是( A )。
A)美国B)英国C)法国D)瑞士3.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美国研制成功的,该计算机的英文缩写名为( B )。
A)MARK-II B)ENIAC C)EDSAC D)EDVAC 4.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它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和继电器C)它是首次采用存储程序控制使计算机自动工作D)它主要用于弹道计算5.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以( B )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A)计算机应用领域B)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C)计算机的处理速度D)计算机的系统软件6.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是( B )。
A)继电器B)晶体管C)电子管D)集成电路7.第三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元件是( B )。
A)晶体管B)中、小规模集成电路C)大规模集成电子集成电路D)电子管8.当代微型机中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 D )。
A)电子管B)晶体管C)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9.按电子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 C )。
A)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B)晶体管计算机,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C)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D)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10.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过程控制,辅助设计以及( D )。
A)文字处理B)图形处理C)工厂自动化D)数据处理11.计算机数据处理指的是( C )。
A)数据的录入和打印B)数据的计算C)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的过程D)数据库12.目前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数据统计、办公自动化、情报检索等,这些应用可统称为(A)。
程序运行时的存储组织及管理
![程序运行时的存储组织及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a321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9.png)
函数返回值:有的隐式参数区包含此项;有的不包括;还有更好的处理返 回值的方法
2 显式参数:显式参数区是形式参数的通讯区
形式参数的传递有传值 传地址 传名等方法 有些语言如PASCAL语言即可传
值 也可传地址 C语言采用的是传值的方式;这种参数传递方法;实在参数的
值将赋给形式参数
13
2 Display嵌套层次显示表区
display区用于保存对当前正在执行的模 块来说是全局的程序变量区的信息;它由一 系列地址指针所组成;每一个指针指向一个 程序块的活动记录的开始位置;而这个程序 块对于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块来说是全局 的
参数区 局部数据 DISPLAY
例如;令过程R的外层为Q;Q的外层为P;则过程R运行时 display表的内容应为:
2 R的现行活动纪录地址
1 Q的最新活动纪录的地址
0 P的活动纪录的地址
14
图8 4给出了图8 2e的运行栈 中各活动记录的内容
块4的活动记录如下:
DISPLAY区:指针d1和d2;分别 指向全局变量区的地址Abp0和 Abp3
隐式参数区:有两个参数;第 一个是返回地址;因块4不是一 个独立的函数;是一嵌套的块 程序;所以;没有返回地址;同 样也没有形参;第2个参数Abp3 表示在运行栈中;前一个活动 记录是开始地址为Abp3的m2活 动记录
以过程为单位的动态存储 分配方案:
当一过程被调用时;就把 其活动记录压入运行时 存储栈顶;返回时弹出之
SP
临时变量 内情向量 局部变量
局部 数据区
形式单元
静态链 动态链 返回地址
连接 数据区
7
8 2 静态存储分配
若在编译阶段就能确定源程序中各个数据实 体的存储空间大小;则可以采用较简单的静态 存储管理
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电子技术第8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习题及答案 精品
![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电子技术第8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习题及答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a3a59a452ea551810a687cb.png)
第8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8.1存储器概述自测练习1.存储器中可以保存的最小数据单位是()。
(a)位(b)字节(c)字2.指出下列存储器各有多少个基本存储单元?多少存储单元?多少字?字长多少?(a)2K×8位()()()()(b)256×2位()()()()(c)1M×4位()()()()3.ROM是()存储器。
(a)非易失性(b)易失性(c)读/写(d)以字节组织的4.数据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中。
(a)读操作(b)启动操作(c)写操作(d)寻址操作5.RAM给定地址中存储的数据在()情况下会丢失。
(a)电源关闭(b)数据从该地址读出(c)在该地址写入数据(d)答案(a)和(c)6.具有256个地址的存储器有()地址线。
(a)256条(b)6条(c)8条(d)16条7.可以存储256字节数据的存储容量是()。
(a)256×1位(b)256×8位(c)1K×4位(d)2K×1位答案:1. a2.(a)2048×8;2048;2048;8(b)512;256;256;2(c)1024×1024×4;1024×1024;1024×1024;43.a4.c5.d6.c7.b8.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自测练习1.动态存储器(DRAM)存储单元是利用()存储信息的,静态存储器(SRAM)存储单元是利用()存储信息的。
2.为了不丢失信息,DRAM必须定期进行()操作。
3.半导体存储器按读、写功能可分成()和()两大类。
4.RAM电路通常由()、()和()三部分组成。
5.6116RAM有()根地址线,()根数据线,其存储容量为()位。
答案:1.栅极电容,触发器2.刷新3.只读存储器,读/写存储器4.地址译码,存储矩阵,读/写控制电路5.11,8,2K×8位8.3 只读存储器(ROM)自测练习1.ROM可分为()、()、()和()几种类型。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办法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8efef1aef8941ea76e0595.png)
第二十八条收发涉密存储介质,须履行清点、登记、编号和签收等手续;需使用涉密存储介质(含光盘)传递涉密信息的,按“一事一盘”原则,按规定封装,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部门或单位名称,通过机要途径进行传递,并采取相应安全保密措施。
不得露天生产、保存、放置外型或构造易暴露国家秘密的密品。
密品运输须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出门,同时须由二人押运。严禁无关人员搭乘或办理无关事宜。对运输的目的地、车辆编组、运行时间、路线等情况,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
第三十六条维护与检修密品,严禁由境外人员承担。
第三十七条密品交付方和接收方要履行交接签字手续,对照清单查点密品的种类、数量等,并登记备案。
年 月 日
附表4
机要发送申请单
申请部门
申请人
申请时间
资料名称
密级
□秘密□非密
发往单位
接收人
载体类型
份数(份)
页数(页)
涉密载体
来源
涉密载体
产生时间
部门领导确认意见:
签字:
日期:
□纸质
□复印
□打印
□光盘
□公司刻录
□外来
□U盘
计算机编号:
□其他
机要发送情况
时间
送件人
机要通信
编号
资料员确认签字
签字:日期:
第二十六条携带涉密存储介质外出必须履行审批、登记、备案手续。外出时,进行信息消除处理,保证涉密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信息和工作需求相一致;涉密存储介质与涉密计算机分开存放,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保证其安全,要使涉密存储介质始终处于携带人的有效控制下。外出返回后24小时内必须归还,并由综合部网络管理员及时进行信息消除处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a912a4d1f34693daef3e50.png)
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第一节文件的物理结构和外存的分配方式一、概述磁盘是一种可直接存取的随机存储器(这一点与内存相似),一个逻辑盘可以看作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
确定外存空间的分配方式(组织文件的物理结构)主要考虑:提高文件的访问速度、有效地利用外存空间。
常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配。
二、磁盘存储空间的结构磁盘说明图1盘块(扇区)是磁盘上的最小存储分配单位,每个盘块有唯一编号;地址是:磁道(柱面)号+扇区号+盘面号;从盘块编号到地址的转换由硬件完成,在OS中一个盘块的地址就是盘块编号。
一般一个盘块的大小与内存分页中页(内存块)的大小一致,一页存放到一个盘块中。
三、连续分配1、思想方法为每个文件分配一组位置相邻接的盘块(磁盘上的地址连续/盘块编号连续的盘块),文件中的逻辑页被顺序地存放到邻接的各物理盘块中。
这保证了文件中的逻辑顺序与文件占用盘块顺序的一致性。
这样物理结构的文件称为顺序文件;每个文件都从分配给它的一个盘块的第一个字节开始存放。
文件地址:在文件的目录中,存放该文件的第一个记录所在的盘块号和文件的长度(共占多少块)。
1230567491011813141512171819162122232025262724list29303128mailcountfile start length coun t 02tr 143mail 196list 284f62????tr f图 8-1 磁盘空间的连续分配2、优缺点◆存取容易,存取速度较快;◆必须事先知道文件的长度,不利于文件的动态增长; ◆存放一个文件要求足够大的连续存储空间; ◆存储空间的管理存在“碎片”问题,须定时整理。
四、链接分配1、思想方法:为每个文件分配一组位置离散的盘块,每个盘块中存放文件的一个逻辑页;通过给每个盘块设置一个指针,将属于同一个文件的盘块链接在一起,链接的顺序和文件的逻辑页的顺序一致。
这样物理结构的文件称为链接文件。
数据结构课件第8章
![数据结构课件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83e37ba9284ac850ad024229.png)
三种分配策略:首次拟合法;最佳拟合法;最差拟合法。
存储管理是一个既复杂而又重要的问 题。在后续课程——操作系统和编译技术 (或方法、原理)中,将对其作较深入的 研究。在数据库技术中,也涉及大量有关 存储管理的问题。本章仅就动态存储管理 方面的一些基本技术进行讨论。
返回目录
8.1 概述
● 动态存储管理的基本问题与解决途径 动态存储管理的基本问题
(1) 如何按用户提出的“请示”分配内存? (2) 如何回收那些用户不再使用而“释放”的内存,以 备新的“请示”产生时重新进行分配?
8.2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
8.2.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形式 ● 结构形式二:建立若干个可利用空间表,同一链表中的结点
大小相同。不同链表中的结点大小,一般成倍数关系。
tag type link
示例2 有三种大小结点 (设结点大小分 别为2,4,8个字) 的可利用空间表 的结点结构及其 可利用空间表。
18,000
分配给用户的占用块
1 7,000
8.2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
8.2.2 分配策略 ● 最佳拟合法:
从空闲块链表中找出能满足用户请求容 量的最小空闲块。 显然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为了满足某个请示分配,需要对 空闲块链表从头至尾扫描,时间开销大。 最佳空闲块 示例5 上例,若采用最佳拟合法,则可得
8.2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
8.2.2 分配策略 ● 首次拟合法:
操作系统概念复习资料【8-13章】
![操作系统概念复习资料【8-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9a5a3428192e45361066f58d.png)
结果分析:多分配一个物理块可有效减少缺页次数。
(3)分配给该作业3个物理块时,采用最佳页面替换算法, 进程执行过程中页面臵换如下表:
1 4 3 5 4 3 4 4 3 3 1 5 缺页次数为7,缺页中断率为:7/12。 f(2) f(1)
4 4
3 4 3
2 4 3 2
2 2 3 5 f(4)
1 5 1 3 5 f(2)
(2)分配给该作业4个物理块时,采用FIFO页面替换算 法,进程执行过程中页面臵换如下表:
4 4 3 4 3 2 4 3 2 1 4 3 2 1 4 3 5 5 3 2 1 f(4) 4 5 4 2 1 f(3) 3 5 4 3 1 f(2) 2 5 4 3 2 f(1) 1 1 4 3 2 f(5) 5 1 5 3 2 f(4)
2.在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某作业J的逻 辑地址空间为4页(每页2KB),且已知该作业 的页面映像表(即页表)如下所示。
页号 0 1 2
块号 2 4 6
3
8
试借助地址变换图(即要求 画出地址变换图)求出有效 逻辑地址4865所对应的物理 地址。
解:在本题中,一页大小 为2KB,即2048字节,则 逻辑地址4865的页号及 页内位移为: 页号: 4865/2048=2 页内位移: 48652048*2=769 通过页表可知页面2存放 在物理块6中,将物理块 号与逻辑地址中的页内 位移进行拼接,形成物 理地址,即: 6*2048+769=13057
综合分析计算题
1.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FIFO、最近最久未使用、 最佳页面臵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 3、2、1、4、3、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 的物理块数M分别为3和4时,试计算在访问过程中所 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并比较所得结果。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1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1](https://img.taocdn.com/s3/m/df3ece3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4c.png)
目录摘要第一章存储管理 (1)1.1什么是存储管理 (1)1.2存储管理的功能 (1)1.3虚拟存储器 (2)1.3.1什么是虚拟存储器 (2)1.3.2在虚拟存储器中要注意的三个概念 (3)1.3.3虚拟存储管理的三种方法 (3)第二章设备管理 (5)2.1设备管理概述 (5)2.2设备的分类 (5)2.3设备管理的目标 (6)2.4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的功能 (7)2.5设备管理的任务 (8)第三章处理器管理 (9)3.1 概念 (9)3.2 单用户处理器管理 (9)3.3多用户处理器管理 (9)3.3.1进程的概念 (9)3.3.2多道作业从进入系统到退出系统 (10)3.3.3作业调度 (12)3.3.4进程调度 (12)3.4 处理器状态 (13)3.4.1处理器状态分类 (13)3.4.2 处理器状态与资源和机器指令使用权限的关系 (13)3.4.3 INTEL PENTIUM的处理器状态 (13)3.4.4处理器状态之间的转换 (14)第四章文件管理 (15)4.1概述 (15)4.2功能 (15)4.3软件介绍 (15)4.3.1 PC软件大师 (15)4.3.2DIRECTORY OPUS (15)4.3.3Q-DIR (15)第五章用户接口 (19)5.1什么是用户接口 (19)5.2用户接口可分为三个部分 (19)5.2.1命令接口 (19)5.2.2程序接口 (21)5.2.3图形接口 (23)第六章作业管理 (24)6.1作业的概念 (24)6.2作业的组成和类型 (24)6.3作业管理的基本功能 (24)6.4作业状态及其转换 (24)6.5作业调度程序主要功能 (24)6.6作业调度算法的选择原则 (25)6.7作业控制 (25)总结 (26)II操作系统管理第一章存储管理1.1什么是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六大功能之一,主要是指对内存的管理,主要解决以恢复数据和历史信息归档为目的的联机与脱机数据存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3
8.2 边界标识法 双向循环链表的应用 边界标识法—双向循环链表的应用
8.2.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点结构 head (块头)
llink tag size rlink space uplink tag
foot (块尾)
标志位: tag= 1 占用块 0 空闲块
size size以"字"为单位, size以 为单位, head和foot各占一个字空 head和foot各占一个字空 间. 块尾的作用: 简化回收算法
分配2k
大小 2i-1 2i-2 ... ... 2k 起始地址 p+2i-1 p+ 2i-2 ... ... p+2k
插入相应的子表.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12
8.3.3 回收算法 p [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 考虑合并 q 设归还块的起始地址为p,大小为2k 1)计算p的伙伴块的地址q:q=buddy(p,k) 2)若q空闲,合并出起始地址为p=min{p,q}, q k+1的块; 大小为2 p 将q从k子表中删除; 修改k:k=k+1,转1) 3)若q被占用,则将起始地址为p,大小为2k的块插 入k子表中.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11
8.3.2 分配算法 (申请容量为n的存储空间) p [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 2i-2 1)计算k值:k=log2n 2i 2i-1 2)从子表k开始找可用的块 2.1)k子表有,取出分配,结束; 2.2)否则,若从k向下找到i (i>k)子表有可用块 (起始地址为p),则取出2k分配,剩余的块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14
[其它算法 其它算法] 其它算法
– Lazy-Buddy
解决申请/释放可能会导致连锁切块/合并.该合并时, 通过一定"lazy"策略,暂时不合并,在合适的时机合 并
– Slab 最早出现在Solaris, 在Linux中采用
避免了碎片问题,并且与内存的分页系统很好配合工作, 分配归还的效率很高. 基本思路:每次申请一个内存页面(4096字节)或者 多个,切割成所需要的固定大小.不同大小的内存申 请,使用不同的空闲队列.
8.3.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点结构 header (块头)
llink tag kval rlink
nodesize first
标志位: tag= 1 占用块 0 空闲块
0 20
space
[存储管理方式 存储管理方式] 存储管理方式 按k值索引,相同k值 的块构成子表(双链表)
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k
0 k
0 k
m 2m
注:存储块头部中大小域的值和申请分配的存储量均包含头尾 的存储空间.
802 0 56 0 pav
213 0 117 0
462 0 53 0
604 0 122 0
16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15
习题
假设利用边界标识法首次匹配策略分配,已知在某 个时刻的可利用空间表如下: (1)请画出当系统回收一个起始地址为559,大小为45 的空闲块之后的链表状态; (2)请画出系统在之后接受大小为 100的请求后又回收 地址为515,大小为44的空闲块后的链表状态.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9
["伙伴"的概念] 伙伴"的概念 伙伴 当把一个存储块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半时,则它们 互为伙伴. [大小为 k的伙伴的首地址之间的关系 大小为2 大小为 的伙伴的首地址之间的关系]
(0)0000 0000
22 22
23
(8)1000
0100 1000
0000 0010
分配算法 回收算法
无本质区别. 必须保持表的有序性 进行合并或在头指针处 插入即可
[边界标示法的问题 边界标示法的问题] 边界标示法的问题
查找适合需要的块,需要较多的时间 查找适合需要的块的策略(最先/最佳/最坏),每种都有缺陷 碎片问题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8
8.3 伙伴系统 伙伴系统—索引+双循环链表
21 21
22 1100 22 起始地址为p,大小为2k的内存块,其伙伴的起始地址为: 23
buddy(p, k)= p+2k =xx..x100...0 当 p mod 2k+1 =0 p-2k = xx..x000...0 当 p mod 2k+1 =2k
k个0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10
内存空间的初始状态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 内存的状态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2
[三种基本分配策略 三种基本分配策略] 三种基本分配策略 – 首次拟合法:分配找到的第一个不小于n的空闲块 的一部分.操作方便,查找快捷 – 最佳拟合法:分配不小于n且最接近n的空闲块的一 部分.尽可能将大的空闲块留给大程序使用 – 最差拟合法:分配不小于n且是最大的空闲块的一 部分.尽可能减少分配后无用碎片
4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8.2.2 分配算法 (申请容量为n的存储空间) 假设采用首次分配法,为避免过多碎片,设一常量e m-n ≤ e 将大小为m的块全部分出 > e 分出n大小,剩余留下 为使分配后剩余的小块均匀分布在链表中,可利用空 间链表的头指针pav在每次分配之后,指向被分配块的 后继块
[伙伴系统原理 伙伴系统原理] 伙伴系统原理 伙伴系统的空闲块大小以2k(k=0,1,2,…,m) 标定.按k 值不同组织成多个双循环链表. 系统起始时只有一个空闲块, 大小为 2m . 用户申请内存时,就将刚好满足用户需求的 2k大小的空 闲块分配给用户;若不存在 2k 大小的空闲块,就找到k 值更大的空闲块,将其分为两半(互称伙伴),按此直 至分出2k大小给用户,被分出的其它空闲块加入对应的 循环链表中. 回收时,只有伙伴才合并,并将合并后的新空闲块加入 上一级大小的空闲块链表中.
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8.1 8.2 8.3 8.4 8.5 习题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1
概述 边界标识法 伙伴系统 无用单元收集 存储紧缩
8.1 概述
[动态存储管理 动态存储管理] 动态存储管理 指系统随机地根据用户程序申请空间的大小,进行分 配空间和回收不用空间所进行的内存管理. [动态存储管理的一种方法 动态存储管理的一种方法] 动态存储管理的一种方法 建立可利用空间表(自由空间表/存储池),将所有可利 用的空闲内存块链接起来.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n
6
8.2.3 回收算法 设释放块的首地址指针为p,大小为n,分四种情况: 1) (p-1)->tag=1 且 (p+n)->tag=1 释放块的左右邻块均为占用块 p 将释放块插入到pav所指的结点之后或之前; 2) (p-1)->tag=0 且 (p+n)->tag=1 释放块的左邻块为空闲块,右邻块为占用块 将释放块合并到左邻块的底部,并修改相应的信息; 3) (p-1)->tag=1 且 (p+n)->tag=0 释放块的左邻块为占用块,右邻块为空闲块 将释放块合并到右邻块的顶部,并修改相应的信息 4) (p-1)->tag=0 且 (p+n)->tag=0 释放块的左右邻块均为空闲块 从链表上删除右邻块,将释放块和右邻块一起合并到 左邻块的底部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7
n
比较边界标志法分别采用最佳适配和首次适配策略时,在 数据结构,分配算法和回收算法上有何不同. 最佳适配 首次适配 数据结构 空闲块应由小到大顺 要使大小不同的块在分
序链接,头指针应始 终指向最小的空闲块. 采用单链表即可. 配时被随机选择,应采 用循环链表,并使头指 针经常移动.
pav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5
[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 从p=pav开始查找一块容量≥n的空闲块,结果有三种情况 1) p->size ≥n且p->size -n≤e :分配p整块 –置tag=1 –从可利用空间表中删除此块 –pav指向被分配块的后继块 2) p->size ≥n且p->size -n>e :分配p块高地址部分大小为n的块 ≥n p->size p n p –修改剩余块的头部 –设置剩余块的尾部 –设置占用块的头部 –修改占用块的尾部 –pav指向被分配块的后继块 3) 未找到,无法分配
数据结构---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2k 2k
2k 2k
13
8.3.4 Buddy算法分析 算法分析 – 多个空闲队列,可以立即找到空闲块 – 避免了碎片问题 – 申请内存总是以2n字节满足要求,块内浪费 例如:申请130字节,会分得256字节;申请1514字节, 会分得2048字节 – 申请/释放可能会导致连锁切块/合并,影响系统效率 例如:当前只有一块空闲,块大小1M, 申请40字节,会 导致12次切块,用完立即归还,导致12次合并.如果 程序循环式申请40字节,然后归还内存,会导致系统 频繁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