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一句“活该”,让人心寒(民生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活该”,让人心寒(民生观)
李刚《人民日报》( 2010年08月04日 08 版)日前,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两名装修工人在讨薪过程中被殴打。

随后,该区政府信访办举行协调会,主持会议的信访办主任在与工人沟通中情绪激动,竟称工人被打是“活该”,拿不到工资是“交学费”。

如此气急败坏,如此冷酷无情,如此不通事理,让人断难相信,这话出自信访办主任之口。

人们也不禁要问:这位信访办主任在为谁代言?
信访干部的职责是什么?听取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

从更深层次讲,他应该是困难群体的保护者和代言人。

实际上这位信访办主任一开始也表现得比较恰当:工人讨薪被打,他主持召开协调会,也在推动事态朝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困难群体利益的方向发展。

但一句“活该”,不仅让工人心寒,也让之前的工作顿失颜色。

很多人可以为这位说“活该”的主任辩解:也许是工人们修养不够,蛮不讲理;也许工人们不知如何正确讨薪,做事出格,给解决问题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许是处理该事件时工人不太配合,导致这位主任一时情绪失控……这些或都可从工作方法的改变加以解决。

如工作可以更耐心、更细致,在遇到矛盾和不理解时,以更为建设性的态度加以对待。

怕只怕,这不单纯是个工作方法问题,“活该”一词的背后,更是工作态度出现了问题。

信访工作的确不易,每天需要直接面对许多矛盾,所需进行的调解、协调工作之多、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信访干部也以耐心、细致和诚恳的工作态度,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成为社会和谐有力的调解器。

但也有个别基层干部,工作的出发点不在听取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也不在如何科学合理
地化解矛盾,而是“别出事”、“别搞事”。

一旦出了问题,不是第一时间公平公正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是想着如何去掩饰矛盾,尽早结束争执。

这样的出发点,带来简单粗暴行事,不难理解。

所幸,这位信访办主任已被停职检查。

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否则,不仅寒了群众的心,更损了信访工作的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