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生物一轮知识精讲课件: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58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 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 (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 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 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 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 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储存能量②为消 循环②利于 解为无机物,
费者提供食物和 植物传粉和 供生产者重
栖息场所
种子传播 新利用
[想一想]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吗?自养生物也都是生产者吗? 提示: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也都是生产者。
(2)细菌都是分解者吗?举例说明。 提示: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连线]
三、能量流动的过程[填空]
1.概念理解
输入
源头: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
固定太阳能总量

传递 ⇓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 化学能 →热能

散失
形式:最终以 热能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1.(2019·南通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
确的是
( B)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病毒营寄生生活,但自身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 蚯蚓为分解者。 答案:B
解者的呼吸作用。 (8)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
(1)能量来源生消产费者者的的能能量量主来要自来于自上太一阳营能养级同化的能量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
(2)相关说明: ①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 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 二营养级。
②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 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③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
则其食物链增加4条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的 除丙和乙、丁和辛外,还有乙和丁;在复杂的食物网中, 丙的种群数量增多或减少,对最高营养级辛种群的数量影 响不大;增加“甲→戊”这一关系,食物链仍为14条;图 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答案:A
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下图: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 √ )
(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
大于20%。
(×)
(3)能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 )
(4)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
量。
(√ )
(5)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
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填表] (1)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 (2)生物群落:
营养 方式 主要 生物
生产者 自养
绿色植物
消费者 异养 动物
分解者 异养
细菌和真菌
地位 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 基础
生态系统最 生态系统的 活跃 部分 关键成分
①合成有机物, ①加快物质 将有机物分
形式散失
2.过程图解
[悟一悟] (1)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有哪些(最高营养级除外)? 提示:有三个去向:一是自身呼吸消耗,二是被下一营养级利 用,三是被分解者利用。 (2)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和粪便量之间有怎样的
关系? 提示: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四、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判断正误]
(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பைடு நூலகம்(3)数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
的全部太阳能。 (4)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6)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
2.下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
叙述,正确的是
( A)
A.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B.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只有丙和乙、丁和辛 C.若丙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辛种群的数量将会发生明显
的变化 D.此食物网中共有14条食物链,若增加“甲→戊”这一关系,
[特别提醒] 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
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
误区类型 细菌都是分解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 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特例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 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 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 于分解者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 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莬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 于消费者
(×)
1.生态系统的成分
营养 方式
生产者 自养
消费者 异养
分解者 异养
生物 种类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 绿色植物、蓝藻等 ②进行化能合成作 用的硝化细菌等
①绝大多数动 物②营寄生生 活的植物(如 菟丝子)和细 菌、病毒等
①营腐生生活的 细菌、真菌②腐 生动物,如蜣螂、 蚯蚓等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模型图示: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如右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 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 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 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 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 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 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特殊情况:在食物网中, 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 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 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