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四) 以“水”为脉,辐射重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作业(四)以“水”为脉,辐射重难
[主题勾联·循图忆知]
一、选择题
1。
(2019·怀化一模)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D、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解析:选D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内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氨基酸形成多肽时,产物水由氨基中脱出—H和羧基中脱出—OH结合而成,故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用于将C3(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贮藏中的种子仍然在进行微弱的代谢,因此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①核酸→核苷酸②葡萄糖→丙酮酸③ATP→ADP
A。
①②ﻩB。
①③
C、②③ﻩD、①②③
解析:选B“葡萄糖→丙酮酸"是氧化分解反应,不是水解反应。
3、如图是植物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H2O)+O2错误!CO2+H2O+能量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B、过程②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中进行
C、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
D、过程①和②中能量可相互转化
解析:选C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时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时期发生在线粒体中;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能产生[H];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光合作用中光能最终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两个过程的能量不能相互转化。
4、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
10min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
A。
10%氯化钠溶液ﻩB、0。
9%氯化钠溶液
C、20%蔗糖溶液ﻩD、蒸馏水
解析:选D红细胞内K+含量较高,10%的氯化钠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会失水皱缩,细胞内的K+可不能出细胞,因此上清液中不含有K+;0、9%氯化钠溶液中的人红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不破裂;20%蔗糖溶液中的人红细胞会失水皱缩,细胞不破裂;蒸馏水中的人红细胞会吸水破裂,细胞内的K+会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5、下列关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渗出细胞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原生质层变薄
C、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选B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不断吸水,液泡体积逐渐变大,原生质层变薄;低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可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会使植物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可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导致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6。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乙、丙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甲、乙、丙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ﻩ
B、甲>乙〉丙
C、甲>丙〉乙ﻩ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甲到乙及从乙到甲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甲中溶液浓度大于乙中溶液浓度。
同理可知,丙中溶液浓度大于乙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甲中溶液浓度大于丙中溶液浓度。
7、科学家做过如此的实验:准备好含Ca2+、Mg2+和SiO错误!未定义书签。
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
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如图所示。
依照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Ca2+、Mg2+和SiO错误!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B。
细胞关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C、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不大
D。
番茄培养液中的SiO错误!未定义书签。
离子浓度增高是由番茄体内的SiO4-4外流
所致
解析:选B Ca2+、Mg2+和SiO错误!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是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的;水稻吸收的SiO\o\al(4-,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O错误!未定义书签。
吸收量少,体现了细胞对不同物质出入细胞具有选择性,且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较大;番茄培养液中的SiO错误!离子浓度增高是由于番茄吸收水的速率比吸收SiO错误!未定义书签。
的速率大。
8、红细胞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渗出的现象。
某科研人员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几种等渗溶液(蒸馏水除外)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红细胞在蒸馏水中溶血时间最短是因为红细胞与蒸馏水的浓度差最大
B。
不同溶液中红细胞溶血时间长短估计与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速度有关
C、乙醇、甘油、丙酮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甘油>乙醇>丙酮
D。
氯化铵、醋酸铵、草酸铵中阴离子的通透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估计呈正相关
解析:选C 红细胞在蒸馏水中溶血时间最短是因为红细胞与蒸馏水的浓度差最大,水分子迅速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依照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造成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不同,能够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从红细胞放入甘油、乙醇、丙酮溶液中溶血时间分别为7、17min、2。
04 min、1。
65 min可知:甘油、乙醇、丙酮通过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甘油;通过比较氯化铵、醋酸铵、草酸铵中阴离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与三组实验中的溶血时间可推知,阴离子的通透速率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估计呈正相关、
9、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 min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B、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相同
C、第2min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甲溶液
D、图2中曲线Ⅰ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解析:选D第4min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中溶质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能够被细胞通过主
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据图1分析,第2min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分析题图2可知Ⅰ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图1中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图1中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
10、正常情况下,人体食用过咸食物,机体排尿量会减少。
在此过程中会发生的变化是()
A、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产生渴觉
B、肝糖原和肌糖原直截了当分解成葡萄糖以升高血糖
C、抗利尿激素定向运输到肾小管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多
解析:选D人体食用过咸食物,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而渴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肌糖原不能直截了当分解升高血糖。
动物激素不能定向运输到作用部位、在此过程中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
11、(2019·临沂模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时期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时期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
时期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2)时期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能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时期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时期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解析:(1)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渗透作用(自由扩散);时期Ⅲ种子鲜重快速增加,细胞代谢比较快,此时细胞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2)赤霉素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生长素的分布受重力因素的影响,生长素浓度近地侧高于远地侧,故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而长得慢,远地侧长得快,表现为根的向地性。
(3)依照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进行计算,可得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6∶1。
(4)突然停止CO2供应会导致固定的CO2减少,因此消耗的C5减少,然而短时间内C5的生成速率不变,因
此C5的含量增加;由于生成的C3减少,故消耗[H]和ATP的量减少,因此短时间内ATP的含量增加;“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是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CO2,使CO2的浓度增加。
答案:(1)自由扩散自由水(2)赤霉素(或GA) 生长素(或IAA)抑制(3)6∶1(4)升高(或增加) 升高(或增加) 增加CO2浓度
12、(2019·南平质检)下图是某课题组研究大丽花中度缺水时绘制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曲线图。
实验过程中其他环境因素保持适宜且不变。
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如CO2、O2、水蒸气等)交换的主要通道,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的胞间CO2至少需要跨________层膜才能到达CO2被固定的场所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CO2还估计产生于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从第________天开始,影响Pn的主要因素不是Gs,此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除缺水外还估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水分正常供应时,大气中高浓度的CO2会导致大丽花胞间CO2浓度(Ci)升高和气孔导度(Gs)下降,据此分析,此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蒸腾作用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撕取新鲜的大丽花叶片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若干,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滴加清水,乙组滴加0、3g/mL蔗糖溶液,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推测气孔开闭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乙组________(填“能”或“否”)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解析:(1)叶肉细胞的胞间CO2进入细胞内的叶绿体基质才能被暗反应固定,CO2要穿过1层细胞膜、2层叶绿体膜才能到达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和自身线粒体有氧呼吸作用第二时期产生的CO2,有氧呼吸的第二时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2)据图分析12~15 d时间段内,胞间CO2浓度上升,CO2供应相对充足,说明此时影响Pn下降的主要因素不是Gs,此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除缺水外还估计有色素含量下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或活性降低等。
(3)胞间CO2浓度(Ci)升高会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Pn)升高,气孔导度(Gs)下降,会导致植物水分蒸腾作用下降。
(4)由甲组滴加清水,气孔开放,乙组滴加0。
3 g/mL蔗糖
溶液,气孔关闭,能够推测:保卫细胞吸水使气孔开放,失水使气孔关闭、保卫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此时乙组能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1)3 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2)12 色素含量下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或活性降低(其他合理说法也可)(3)提高下降(4)保卫细胞吸水使气孔开放,失水使气孔关闭能13。
(2019·湖南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其下丘脑可分泌__________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______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
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
(5)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受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受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解析:(1)婴儿出生后所处环境温度下降,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人体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生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通过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中,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3)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下降时,血糖调节中枢兴奋,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患者血液中生成了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该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由遗传物质所决定。
题干信息给出了此病涉及抗体和效应T细胞,由此推知,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导致的。
(5)人体的各种感受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胰岛 A 神经-体液(4)遗传物质(或基因) 自身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5)大脑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