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表达的影响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醒脑静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表
达的影响观察
张迪
【摘要】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 5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病毒性脑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7 d的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7 d,观察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及硫化氢(H2S)水平分别为(11.12±1.45)、(0.20±0.03)μg/L及(33.43±4.64)μmol/L及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4.56±0.60)、(0.31±0.06)μg/L及(36.11±4.5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3.46±1.65)、(0.35±0.06)μg/L及(38.91±5.42)μmol/L,(7.10±0.87)、(0.54±0.09)μg/L及(40.98±4.6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表达的影响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8(012)020
【总页数】2页(P96-97)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
【作者】张迪
【作者单位】112000 铁岭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病毒性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 患者的脑部呈现弥漫性炎症反应状态, 脑损伤情况明显, 其中神经生化指标表达增强, 其中NSE、S100B及H2S等在此类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中均呈现显著升高的状态, 对其表达的控制是治疗的目标。

临床中近年来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研究增多[1, 2], 但是关于醒脑静注射液对神经状态的直观反应研究不足[3]。

因此, 本研究就醒脑静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表达的影响进行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9例。

对照组男15例, 女14例, 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3.9±6.9)岁, 病程0.5~4.5 d, 平均病程(1.5±0.4)d,轻型24例, 重型5例。

观察组男16例, 女13例, 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4.1±7.2)岁, 病程0.5~5.0 d, 平均病程(1.6±0.5)d,轻型24例, 重型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病毒性脑炎治疗。

给予患者抗病毒、降低脑水肿及镇痛退热等治疗, 另针对患者表现进行对症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将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检测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7 d的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表达情况。

于治疗前后7 d, 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与脑脊液标本送检, 均进行离心处理, 取血清与脑脊液进行神经生化指标表达情况的检测, 包括NSE、S100B及H2S三项指标, 以上述三项指标的酶联免疫法试剂盒进行检测, 由固定的检验人员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
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神经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前, 对照组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18.45±2.68)、(0.60±0.07)µg/L及(42.45±5.99)µmol/L;观察组的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18.52±2.75)、(0.61±0.08)µg/L 及(42.65±6.02)µmol/L。

两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0.51、0.13, P>0.05)。

治疗后 7 d, 对照组的血清 NSE、S100B及
H2S水平分别为(13.46±1.65)、(0.35±0.06)µg/L及(38.91±5.42)µmol/L;观察组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11.12±1.45)、(0.20±0.03)µg/L 及(33.43±4.64)µmol/L。

两组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明显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12.04,、4.14,P<0.05)。

2.2 两组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前, 对照组脑脊液NSE、S100B 及H2S水平分别为(11.21±1.68)、(0.94±0.12)µg/L及(50.42±6.69)µmol/L;观察组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11.35±1.59)µg/L、(0.95±0.13)µg/L及(50.56±6.75)µmol/L。

两组患者的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39、0.08, P>0.05)。

治疗后7 d, 对照组的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7.10±0.87)、(0.54±0.09)µg/L及
(40.98±4.69)µmol/L;观察组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
(4.56±0.60)、(0.31±0.06)µg/L 及(36.11±4.51)µmol/L。

两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的脑脊液NSE、S100B及H2S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2.94、11.45、4.03、P<0.05)。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的危害明显, 病毒感染后, 患者的脑实质受损明显, 中枢神经相关的生化指标也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波动, 而临床中的神经生化指标较多, 其中NSE、
S100B及H2S等在本类损伤中具有损伤程度反应与损伤应激性保护等作用, 且影
响受损程度, 因此对上述指标的监测价值较高[4-8]。

另外, 有研究显示, 血清与
脑脊液中的上述指标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均呈现显著升高的状态, 而随着疾病的控制 , 其表达水平降低[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对照组的血清NSE、S100B及 H2S 水平分别为(18.45±2.68)、(0.60±0.07)µg/L 及(42.45±5.99)µmol/L;观察组的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18.52±2.75)、(0.61±0.08)µg/L 及
(42.65±6.02)µmol/L。

两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0.51、0.13, P>0.05)。

治疗后 7 d, 对照组的血清 NSE、S100B及
H2S水平分别为(13.46±1.65)、(0.35±0.06)µg/L及(38.91±5.42)µmol/L;观察
组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11.12±1.45)、(0.20±0.03)µg/L 及(33.43±4.64)µmol/L。

两组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明显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血清NSE、S100B及H2S水平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4、12.04,、4.14, P<0.05)。

治疗前, 对照组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11.21±1.68)、(0.94±0.12)µg/L 及
(50.42±6.69)µmol/L ;观察组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
(11.35±1.59)µg/L、(0.95±0.13)µg/L 及(50.56±6.75)µmol/L。

两组患者的脑脊液 NSE、S100B及H2S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39、0.08,P>0.05)。

治疗后7 d, 对照组的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
(7.10±0.87)、(0.54±0.09)µg/L 及(40.98±4.69)µmol/L;观察组脑脊液NSE、
S100B及H2S水平分别为(4.56±0.60)、(0.31±0.06)µg/L 及
(36.11±4.51)µmol/L。

两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的脑脊液NSE、S100B及H2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2.94、11.45、4.03、P<0.05)。

表明醒脑静对患者的神经受损情况具有直观的改善作用, 这可能与醒脑静的清热解毒、开窍醒脑及镇静等作用有关。

因此, 对病毒感染的辅助控制的基础上, 对脑部状态的改善也有较好作用[10]。

综上所述, 醒脑静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生化指标表达的影响较好, 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李元塔.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14(1):55. [2]黄蔚.联合应用醒脑静与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价.当代医药论丛, 2014(2):82-83. [3]欧阳强, 韦英海, 陈阳.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内科, 2009, 4(6):883-884.
[4]曹喜连.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80例疗效观察.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13):123-124.
[5]王新杰.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2):220-221. [6]张玉松, 谢亚军.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2008,
30(12):1319-1320.
[7]杨楠.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0):247. [8]冯杰, 朱小莉, 吴悦.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报告.贵州医药, 2004, 28(5):423-424.
[9]邓斌, 梁日标, 李杰斌.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病毒性脑炎.华夏医学, 2012, 25(3):304-306. [10]陈少川, 刘特炯, 许琳婷.醒脑静、更昔洛韦和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当代医学,2014(17):12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