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

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

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

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这两种幸福观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虽然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受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激发,从过去的羞羞答答走向了今天的大胆直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行为的普遍动机。

所有社会资源本身都是利益,而且可以作为带来更大利益的资本。

于是,在不少人那里,占有资源便不再是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自我实现的标志。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消费主义盛行.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以为欲望得到越多满足、得到越高层次的满足就越幸福。

于是,物质享受幸福观便流行起来。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

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

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

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之上的自我实现需要。

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

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节选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2017年1月23日
《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是当前在我国公众中非常流行的两种幸福观,但毋庸讳言,这两种幸福观都是不正确的。

B. 资源占有幸福观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就越幸福,把幸福与占有资源混为一谈,其错误在于把幸福的条件当作幸福本身。

C。

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

D. 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一个人如果达到这一状态,就是幸福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古已有之,这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在今天它们变得十分大胆直白,这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B。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本身就是利益且可以带来更大利益,故而不少人把占有更多资源当作人生目标与自我实现的标志. C。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对物质享受幸福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D. 资源占有幸福观容易导致人生异化,使人被占有欲控制;且占有欲会不断膨胀直至充斥人整个心灵,从而使人成为贪欲的奴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求物质享受并没有错;物质享受幸福观错在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满足人的其他需要,这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问题。

B。

除物质需要外,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情感满足、社会尊
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

C. 受物质享受幸福观支配的人难以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相反,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直至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D。

如果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生活充满乐趣、创意和魅力,那么他就是幸福的.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C。

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

“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理解有误。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

试题分析:C。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对物质享受幸福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对原文内容理解有误,原文“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


3. 试题分析:B。

除物质需要外,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情感满足、社会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

原文并没有表达物质需要和更高层次需要哪个更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证如山
刘春山
司马教授是个考古学家。

这天深夜,他突然接到一个越洋电话,是他的外国朋友打来的,说是国外有个拍卖行要拍卖一座中国的观音菩萨像,随后发来了照片。

司马教授一看,不禁打了个激灵。

原来,半年前有座古墓被盗,虽说盗墓贼被抓住了,可他们盗取的文物早就被倒卖得不知去向。

照片上的这座观音菩萨像正是出自被盗古墓,司马教授不禁又惊又喜。

他很快联系了有关部门进行交涉.因为按照国际公约,被盗古墓里的文物是不能拍卖的,而且还要原物归还。

但交涉结果很不乐观,拍卖行要求中方拿出证据,证明观音菩萨像确实出自被盗古墓。

眼看观音菩萨像就要被拍卖了,司马教授还是找不到证据,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忽然,他想起一个人──土拨鼠.
土拨鼠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儿,出身盗墓世家,江湖经验相当丰富,不过现在不干这个勾当了,还和司马教授成了好朋友。

民间向来高手多,没准他能有法子。

第二天,司马教授提了两瓶老白干登门拜访,土拨鼠就好喝两口,一喝起来嘴上就没了把门的。

三杯好酒下肚,司马教授说出来意,土拨鼠立刻不喝了,他脱鞋抠起了臭脚丫子,司马教授也不在意,知道土拨鼠碰到难题向来如此。

眼看脚丫子都抠红了,土拨鼠还是一言不发,司马教授知道没指
望了,起身刚要走,忽然土拨鼠光着脚蹦了起来:“慢着!"
“有办法了?”司马教授满脸都是期待。

土拨鼠说先看看古墓再说,于是两人驱车来到了被盗的古墓。

刚进墓门,土拨鼠就皱了皱眉,蹲下身细看,好半天才说:“这是绝户盗。


绝户盗?司马教授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土拨鼠指着地上被炸成齑粉的砖灰说:“看看,墓门是用炸药炸开的,这种盗墓方法最缺德,故称绝户盗.”
司马教授忙于找证据,便催促道:“快进墓室里边吧。

"可土拨鼠还是不动,两只耗子般精明的眼睛滴溜溜乱转,嘴里还喃喃自语:“这是盗墓老手,活干得真漂亮。


“老手?"司马教授惊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土拨鼠指指四周说:“墓门的封砖都炸成了这样,可墓室没一点损伤,炸药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是老手绝对办不到!”他摇了摇头,又接着说,“这下更难办了!老手盗墓后会把文物清理得不留一点痕迹,就怕被发现了。


司马教授忐忑地问:“这么说,我们找不到观音菩萨像出自古墓的证据了?”
土拨鼠想了想,说:“也不是找不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总会有蛛丝马迹的.”说着,他拿出放大镜细细察看起古墓来。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土拨鼠像是茅塞顿开,兴奋地大嚷:“有了!"
“在哪儿?"司马教授忙问。

土拨鼠弯腰抓起一把泥土,说:“这就是证据!”
司马教授起先一愣,紧接着恍然大悟: 还真有过这样的先例!原来,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一家国外拍卖行要拍卖一座盗自中国古墓的观音菩萨像,中方前去交涉,拍卖行也要求中方拿出出自古墓的证据,后来中方从观音菩萨像的脚趾缝里找到了一点残留的泥土,经化验正好和古墓里的泥土完全相同,最终观音像完璧归赵!
很快,司马教授带着土拨鼠一起飞到国外,来到了拍卖行。

经过一系列查验手续后,两人被带到了库房,见到了那座珍贵的观音菩萨像。

土拨鼠拿出放大镜仔细察看,终于在其脚趾缝里找到了一点残留的泥土,他偷偷分成了两份。

司马教授不解其意,土拨鼠低声说:“一份交给拍卖行,一份咱自己化验。

"土拨鼠不愧是个老江湖,他怕拍卖行偷偷做手脚。

可化验结果令他们大跌眼镜,两份化验结果完全相同,都证明观音菩萨像上的泥土跟古墓里的泥土不同,观音菩萨像上的泥土是黄土,而墓室里的泥土是红土。

看来真是盗墓老手,早有准备,连观音菩萨像上的泥土都换了!
这下,司马教授彻底绝望了.不料,土拨鼠却神秘地笑了笑,说他还留着一手,保证万无一失.说完,他们再次来到了拍卖行.
经过一番交涉后,拍卖行同意他们再次察看观音菩萨像。

土拨鼠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棉签棒,伸进了观音像的耳朵眼,边伸边说:“菩萨的耳朵堵住了,掏完就能听见了,我一问,她就会说话。


司马教授一听,吓坏了,小声说:“你是不是疯了?菩萨怎么会说
话呢?这是在国外,这样的玩笑可开不得!”
土拨鼠却镇定自若,嘿嘿一笑,说:“菩萨早就说话了,不过只有我能听到.”
事实证明,土拨鼠真不是开玩笑,这观音菩萨像真“说话”了。

原来,土拨鼠见古墓是被炸开的,他断定当时古墓内肯定砖灰弥漫,这盗墓贼虽然把观音菩萨像外面的砖灰擦拭干净了,可耳朵眼里一定有残留,于是他用棉签棒掏出了耳朵眼里的砖灰,化验之后,再和古墓里的砖灰一比对,成分完全相同。

最终,拍卖行不得不归还了观音菩萨像。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越洋电话展开故事,引出了司马教授和土拨鼠的交往,随后两人出国到拍卖行实地调査情况,最后以圆满的结局收尾,可谓首尾呼应.
B. 墓门的封砖被炸毁,但墓室没有任何损伤。

这种盗墓方法被土拨鼠称为绝户盗,可看出盗墓者极其疯狂,是盗墓老手,手段极其高明。

C。

土拨鼠出身于盗墓世家,虽干过盗墓的勾当,但改邪归正后却真诚地帮助司马教授解决文物保护中的棘手问题,贏得了司马教授的尊重。

D. 司马教授是考古专家,却重视土拨鼠这一民间人士的看法和意见,最终土拨鼠以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取得铁证,使拍卖行不得不归还观音菩萨像。

5。

小说中的土拨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文中插入了中方以前找回观音菩萨像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经验丰富,机智过人。

②热情助人,有爱国心。

③思维缜密,做事严谨.④不怕困难,镇定沉稳。

6. ①凸显土拨鼠经验丰富,让司马教授叹服。

②为写他们二人成功找回观音菩萨像,做了铺垫.③让两次找回观音菩萨像的过程做对比,因后者难度增大而推动了情节发展。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项“实地调査情况”不当,“首尾呼应”表述不准确。

5. 试题分析: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本题经验丰富,机智过人;热情助人,有爱国心;思维缜密,做事严谨;不怕困难,镇定沉稳。

点睛: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插入了中方以前找回观音菩萨像的故事的作用,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如凸显土拨鼠经验丰富,让司马教授叹服;为写他们找回观音
菩萨像,做了铺垫;让两次找回观音菩萨像做对比,因后者难度增大而推动了情节发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京剧名家孙毓敏:生命之火为国粹艺术燃烧
沈黎明
孙毓敏194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市民之家,幼年时由于父母离异,她和两个妹妹跟着母亲艰难度日。

孙毓敏的母亲喜欢京剧,经常在家中哼唱,耳濡目染,孙毓敏也喜欢上了京剧.1952年,孙毓敏考入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开始为期7年的学艺之路.孙毓敏学戏特别刻苦,每天凌晨4点多钟就起床练声,然后练基本功,风雨无阻;上课时则认真听讲,不懂就向老师请教.为了练好旦角的兰花指,她天天晚上打来热水,将手放进很烫的水中慢慢上弯到90度,无论冬夏从不停止。

1958年夏天,孙毓敏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然后拜荀慧生为师,唱念做表舞全方位得到荀慧生亲授,演出的《荀灌娘》《红娘》等荀派大戏,每年在200场以上.
1968年,她因所谓的“海外关系”罹祸,不甘屈辱的她推开三楼的窗户,一跳致残。

对一个演员而言,这原本意味着艺术生涯的终结,她竟又顽强地重新站立起来.最初腿不能动,手无力,她就先锻炼双手,平躺在床上帮人织毛衣,以平均每周一件的速度,一直织了近百件.手有劲了,她就用双手扳着两腿练翻身……一段时间后,她开始练站立,接着开始练迈步,她请人在床和窗户之间拉一根绳子,
然后抓着绳子一步步地挪动,每前行一点都像踩在刀尖上,疼得大汗淋漓。

经两个月不懈努力,她终于用一个多小时完成了从床边到窗前仅4米的行走。

逐渐能像鸭子一样摇摆着走路后,孙毓敏查阅大量资料,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脚跟骨有棱不平,多多走路把它磨平;膝关节弯曲困难、小腿肌肉萎缩,就爬楼梯锻炼。

走路好说,爬楼梯对她是有一定风险的。

为了实现愿望,她冒险脱去了保护腰椎的钢背心,抓着楼梯扶手向上攀爬.尽管每上一级台阶都疼得眼冒金星,肌肉萎缩的双腿不住颤抖,但她全然不顾,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孙毓敏的膝关节弯曲相对自如了。

爬只是第一步,接着是摸、滚、跌,终于走上了她难以忘怀和舍弃的舞台。

孙毓敏硬是凭着对京剧事业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经过长达13年令人难以想象的“残酷”锻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 1978年,孙毓敏的冤案得到平反。

重返阔别多年的舞台后,孙毓敏精湛的演技再度吸引了广大戏迷的眼球,获得大家的喜爱,她不仅赢得“活红娘”的美誉,荣获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及“梅兰芳金奖”等多项大奖,还在国际上获得了“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奖”.
作为戏曲艺术学校之长,她倾尽心力,秉承名校传统,顺应时代要求,曾率领师生四赴欧洲巡演,在巴黎创下连满27场的记录……
多年来,孙毓敏一直不忘恩师荀慧生先生,不忘荀派艺术的传承,在百忙中不辞辛劳地传授荀派艺术。

孙毓敏先后收了60多名入室弟子,对慕名请她指点的年轻演员她也从不拒绝,为数十人说过戏,
堪称桃李满天下,荀派艺术第一传人.
如今孙毓敏虽然已退休,但仍然关心京剧事业的发展、京剧人才的培养,并兼任多所大学和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生命之火一直为古老的国粹艺术燃烧着!
(选自《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第10期,有删改)相关链接:
当她终于可以“像鸭子一样”走路,在“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中她扮演了一个群众,站在舞台的犄角,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人看到她的面容,她却感到莫大的鼓舞.
(《孙毓敏:角儿就得宠辱不惊》)孙毓敏自传的书名起得贴切——《我这两辈子》,她的人生历经悲喜、穿越生死,除了一身傲骨,更有一片仁心。

在追寻荀派艺术的道路上,孙毓敏走得坦坦荡荡,无愧于心.
(《傲骨“荀"芳踪》)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孙毓敏喜欢京剧与家庭熏陶密不可分,后来她考取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在这个学校学习了七年的京剧艺术,为后来成为京剧名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孙毓敏在“文革”期间因为莫须有的“海外关系”问题遭受灾祸,受尽屈辱,后来她不甘忍受,从三楼跳下,造成腿不能动、手无力的结果.
C。

孙毓敏通过艰苦的锻炼能够像鸭子一样走路后就登上舞台,虽然是群众演员,没有台词,但她十分满足,这充分说明孙毓敏对京
剧的热爱.
D. 文本通过孙毓敏的“一跳致残”和她用13年的时间艰苦锻炼的对比告诉人们,只要对自己的目标充满执着,用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就能够成功.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在艺培戏曲学校学戏时,孙毓敏就体现出了执着、好强、不惧困境的品格,她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练功,为练好旦角的兰花指天天用热水烫手.
B. 孙毓敏凭借毕业时的优异成绩、荀慧生老师的言传身教,演出了荀派大戏《荀灌娘》《红娘》等,年纪轻轻就成为荀派艺术的传承人。

C. “脚跟骨有棱不平,用多走路把它磨平”中的“磨平”一词充满疼痛感,一个词语就形象地描摹出孙毓敏在锻炼过程中遭遇的艰难. D。

第四段主要交代孙毓敏锻炼自己的内容,第五段是过渡段,“爬只是第一步”总结第四段,“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引出下文的表述。

E。

孙毓敏的自传《我这两辈子》中的“两辈子”以她再一次登上京剧舞台为分界线,她认为过去是上一辈子的事情,这表现了她的宽容大度。

9. 重返京剧舞台的孙毓敏是如何让“生命之火为国粹艺术燃烧”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CD
9. ①担任戏曲艺术学校校长,率领师生赴欧巡演。

孙毓敏秉承名校
传统,顺应时代要求,率领师生巡演。

②不忘恩师荀慧生,传授荀派艺术。

孙毓敏收了60多名入室弟子,为数十人说戏。

③关心京剧事业发展、京剧人才的培养。

退休后兼任多所大学和艺术院校客座教授。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比”说法错误,文本主要通过孙毓敏历经13年的艰苦锻炼,从一个不能动的人重新走上舞台,表现了她对京剧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等。

8。

试题分析:A项,“不惧困境的品格”错误,这里还不能表现出孙毓敏不惧困境的品格.B项,“年纪轻轻就成为荀派艺术的传承人”错误,从后文孙毓敏重新站在舞台上传承荀派艺术可以看出,此时的孙毓敏最多可以称作“继承人"。

E项,“以她再一次登上京剧舞台为分界线”文中无依据,“表现了她的宽容大度”错误,孙毓敏认为过去的残疾经历是上辈子的事情,这主要表现了她对现在的珍惜,以及对京剧的热爱之情。

9。

试题分析:注意从“率领师生赴欧巡演”“不忘恩师荀慧生,传授荀派艺术”“关心京剧事业发展、京剧人才的培养”的角度分析。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

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
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

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少为县吏。

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①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

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

”父曰:“非尔所图也。

”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

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

坚追,斩得一。

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级以还,父大惊。

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
...
吏民亲附。

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

天下响应,
....
燔烧郡县,杀害长吏。

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

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

汝、颍贼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