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数学思想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思想方法(一)
(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一、中考专题诠释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在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习惯,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是指把研究对象的某一部分(或全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出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整体是与局部对应的,按常规不容易求某一个(或多个)未知量时,可打破常规,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把一组数或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2015•湖北十堰,第7题3分).当x=1时,ax+b+1的值为﹣2,则(a+b﹣1)(1﹣a ﹣b)的值为()
A.﹣16 B.﹣8 C.8 D.16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分析:由x=1时,代数式ax+b+1的值是﹣2,求出a+b的值,将所得的值代入所求的代数式中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当x=1时,ax+b+1的值为﹣2,
∴a+b+1=﹣2,
∴a+b=﹣3,
∴(a+b﹣1)(1﹣a﹣b)=(﹣3﹣1)×(1+3)=﹣16.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运用整体代入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应训练
1.(2015福建龙岩13,3分)若4a﹣2b=2π,则2a﹣b+π=.
考点:代数式求值.
分析:根据整体代入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因为4a﹣2b=2π,
所以可得2a﹣b=π,
把2a﹣b=π代入2a﹣b+π=2π.
点评:此题考查代数式求值,关键是根据整体代入法计算.
考点二: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转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已知与未知、数量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都可以通过转化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转机。

例2 (2015•山西,第5题3分)我们解一元二次方程3x2﹣6x=0时,可以运用因式分解法,将此方程化为3x(x﹣2)=0,从而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3x=0或x﹣2=0,进而得到原方程的解为x1=0,x2=2.这种解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A.转化思想B.函数思想C.数形结合思想D.公理化思想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上述解题过程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解答:解:我们解一元二次方程3x2﹣6x=0时,可以运用因式分解法,将此方程化为3x (x﹣2)=0,
从而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3x=0或x﹣2=0,
进而得到原方程的解为x1=0,x2=2.
这种解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对应训练
2.(2015•四川资阳,第9题3分)如图5,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 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 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A.13cm B.261cm C.61cm D.234cm
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
解答:解:如图:
∵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
此时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3cm与饭粒相对的点A处,
∴A′D=5cm,BD=12﹣3+AE=12cm,
∴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
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
A′B=
=
=13(Cm).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考点三: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

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例3 (2015湖北荆州第9题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B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着边BC﹣CD﹣DA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另一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边BA向A点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时间为x(s),△BPQ 的面积为y(cm2),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A.B.C.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首先根据正方形的边长与动点P、Q的速度可知动点Q始终在AB边上,而动点P 可以在BC边、CD边、AD边上,再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0≤x≤1;②1<x≤2;③2<x≤3;分别求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BQ=x.
①0≤x≤1时,P点在BC边上,BP=3x,
则△BPQ的面积=BP•BQ,
解y=•3x•x=x2;故A选项错误;
②1<x≤2时,P点在CD边上,
则△BPQ的面积=BQ•BC,
解y=•x•3=x;故B选项错误;
③2<x≤3时,P点在AD边上,AP=9﹣3x,
则△BPQ的面积=AP•BQ,
解y=•(9﹣3x)•x=x﹣x2;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对应训练
3.(2015•黑龙江省大庆,第9题3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2+c,当x=x1时,函数值为y1;当x=x2时,函数值为y2,若|x1﹣2|>|x2﹣2|,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y1+y2>0 B. y1﹣y2>0 C. a(y1﹣y2)>0 D. a(y1+y2)>0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分a>0和a<0两种情况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确定出y1与y2的大小关系,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答:解:①a>0时,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上,
∵|x1﹣2|>|x2﹣2|,
∴y1>y2,
无法确定y1+y2的正负情况,
a(y1﹣y2)>0,
②a<0时,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
∵|x1﹣2|>|x2﹣2|,
∴y1<y2,
无法确定y1+y2的正负情况,
a(y1﹣y2)>0,
综上所述,表达式正确的是a(y1﹣y2)>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主要利用了二次函数的对称性,难点在于根据二次项系数a的正负情况分情况讨论.
四、中考真题演练
1.(2015•黄冈,第10题3分)若方程x2-2x-1=0 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x1x2的
值为_________.
2.(2015•黑龙江省大庆,第21题5分)已知实数a,b是方程x2﹣x﹣1=0的两根,求b a a b +
的值.
3. (2015·黑龙江绥化,第21题分)在矩形ABCD中,AB=4 , BC=3 , 点P在AB上。

若将△DAP沿DP折叠,使点A落在矩形对角线上的A'处,则AP的长为__________.
4. (2015•山东日照,第22题14分)如图,抛物线y=x2+mx+n与直线y=﹣x+3交于A,B 两点,交x轴与D,C两点,连接AC,BC,已知A(0,3),C(3,0).
(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tan∠BAC的值;
(Ⅱ)在(Ⅰ)条件下:
(1)P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A,过点P作PQ⊥PA交y轴于点Q,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E为线段AC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DE,一动点M从点D出发,沿线段DE以每
秒一个单位速度运动到E 点,再沿线段EA 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A 后停止,当点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 在整个运动中用时最少?
五、中考真题演练参考答案
1. (2015•黄冈,第10题3分)若方程x 2
-2x-1=0 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x 1+x 2-x 1x 2的 值为_________.
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 1 +x 2 =2 ,x 1 x 2 = ﹣1,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 1 +x 2 =2 ,x 1 x 2 = ﹣1, 所以x 1+x 2-x 1x 2 =2 ﹣(﹣1)=3 . 故答案为3 .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 1 ,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0 (a ≠0 )的两根时, x 1 +x 2 =a b - ,x 1 x 2 = a
c
2.(2015•黑龙江省大庆,第21题5分)已知实数a ,b 是方程x 2
﹣x ﹣1=0的两根,求b a
a b
+的值.
考点: 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a+b=1,ab=﹣1,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得到
b a
a b
+==,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实数a,b是方程x2﹣x﹣1=0的两根,
∴a+b=1,ab=﹣1,
∴b a
a b
+===﹣3.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
时,x1+x2=﹣b
a
,x1x2=
c
a

3. (2015·黑龙江绥化,第21题分)在矩形ABCD中,AB=4 , BC=3 , 点P在AB上。

若将△DAP沿DP折叠,使点A落在矩形对角线上的A'处,则AP的长为__________.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分两种情况探讨:点A落在矩形对角线BD上,点A落在矩形对角线AC上,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可得答案.
解答:
解:①点A落在矩形对角线BD上,如图1,
∵AB=4,BC=3,
∴BD=5,
根据折叠的性质,AD=A′D=3,AP=A′P,∠A=∠PA′D=90°,
∴BA′=2,
设AP=x,则BP=4﹣x,
∵BP2=BA′2+PA′2,
∴(4﹣x)2=x2+22
解得:x=,
∴AP=;
②点A落在矩形对角线AC上,如图2,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DP⊥AC,
∴△DAP∽△ABC,
∴,
∴AP===.
故答案为: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解题中,找准相等的量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
4. (2015•山东日照,第22题14分)如图,抛物线y=x2+mx+n与直线y=﹣x+3交于A,B 两点,交x轴与D,C两点,连接AC,BC,已知A(0,3),C(3,0).
(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tan∠BAC的值;
(Ⅱ)在(Ⅰ)条件下:
(1)P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A,过点P作PQ⊥PA交y轴于点Q,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E为线段AC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DE,一动点M从点D出发,沿线段DE以每秒一个单位速度运动到E点,再沿线段EA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A后停止,当点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中用时最少?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
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专题:压轴题.
分析:(Ⅰ)只需把A、C两点的坐标代入y=x2+mx+n,就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然后求出直线AB与抛物线的交点B的坐标,过点B作BH⊥x轴于H,如图1.易得∠BCH=∠ACO=45°,BC=,AC=3,从而得到∠ACB=90°,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求出tan∠BAC的值;(Ⅱ)(1)过点P作PG⊥y轴于G,则∠PGA=90°.设点P的横坐标为x,由P在y轴右侧可得x>0,则PG=x,易得∠APQ=∠ACB=90°.若点G在点A的下方,①当∠PAQ=∠CAB时,△PAQ∽△CAB.此时可证得△PGA∽△BC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G=3PG=3x.则有P (x,3﹣3x),然后把P(x,3﹣3x)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就可求出点P的坐标②当∠PAQ=∠CBA时,△PAQ∽△CBA,同理,可求出点P的坐标;若点G在点A的上方,同理,可求出点P的坐标;(2)过点E作EN⊥y轴于N,如图3.易得AE=EN,则点M在整个运动中所用的时间可表示为+=DE+EN.作点D关于AC的对称点D′,连接D′E,则有D′E=DE,D′C=DC,∠D′CA=∠DCA=45°,从而可得∠D′CD=90°,DE+EN=D′E+EN.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当D′、E、N三点共线时,DE+EN=D′E+EN最小.此时可证到四边形OCD′N 是矩形,从而有ND′=OC=3,ON=D′C=DC.然后求出点D的坐标,从而得到OD、ON、NE的值,即可得到点E的坐标.
解答:解:(Ⅰ)把A(0,3),C(3,0)代入y=x2+mx+n,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
联立,
解得:或,
∴点B的坐标为(4,1).
过点B作BH⊥x轴于H,如图1.
∵C(3,0),B(4,1),
∴BH=1,OC=3,OH=4,CH=4﹣3=1,
∴BH=CH=1.
∵∠BHC=90°,
∴∠BCH=45°,BC=.
同理:∠ACO=45°,AC=3,
∴∠ACB=180°﹣45°﹣45°=90°,
∴tan∠BAC===;
(Ⅱ)(1)存在点P,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过点P作PG⊥y轴于G,则∠PGA=90°.
设点P的横坐标为x,由P在y轴右侧可得x>0,则PG=x.
∵PQ⊥PA,∠ACB=90°,
∴∠APQ=∠ACB=90°.
若点G在点A的下方,
①如图2①,当∠PAQ=∠CAB时,则△PAQ∽△CAB.
∵∠PGA=∠ACB=90°,∠PAQ=∠CAB,
∴△PGA∽△BCA,
∴==.
∴AG=3PG=3x.
则P(x,3﹣3x).
把P(x,3﹣3x)代入y=x2﹣x+3,得
x2﹣x+3=3﹣3x,
整理得:x2+x=0
解得:x1=0(舍去),x2=﹣1(舍去).
②如图2②,当∠PAQ=∠CBA时,则△PAQ∽△CBA.
同理可得:AG=PG=x,则P(x,3﹣x),
把P(x,3﹣x)代入y=x2﹣x+3,得
x2﹣x+3=3﹣x,
整理得:x2﹣x=0
解得:x1=0(舍去),x2=,
∴P(,);
若点G在点A的上方,
①当∠PAQ=∠CAB时,则△PAQ∽△CAB,
同理可得:点P的坐标为(11,36).
②当∠PAQ=∠CBA时,则△PAQ∽△CBA.
同理可得:点P的坐标为P(,).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11,36)、(,)、(,);(2)过点E作EN⊥y轴于N,如图3.
在Rt△ANE中,EN=AE•sin45°=AE,即AE=EN,
∴点M在整个运动中所用的时间为+=DE+EN.
作点D关于AC的对称点D′,连接D′E,
则有D′E=DE,D′C=DC,∠D′CA=∠DCA=45°,
∴∠D′CD=90°,DE+EN=D′E+EN.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当D′、E、N三点共线时,DE+EN=D′E+EN最小.
此时,∵∠D′CD=∠D′NO=∠NOC=90°,
∴四边形OCD′N是矩形,
∴ND′=OC=3,ON=D′C=DC.
对于y=x2﹣x+3,
当y=0时,有x2﹣x+3=0,
解得:x1=2,x2=3.
∴D(2,0),OD=2,
∴ON=DC=OC﹣OD=3﹣2=1,
∴NE=AN=AO﹣ON=3﹣1=2,
∴点E的坐标为(2,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求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函数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综合性强,难度大,准确分类是解决第(Ⅱ)(1)小题的关键,把点M运动的总时间+转化为DE+EN是解
决第(Ⅱ)(2)小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