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套种栽培实用技术与效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榧套种栽培实用技术与效益分析
摘要:在种植香榧时,种植户会应用套种栽培技术,为的是追加综合效益。
如何有效的利用香榧套种栽培技术,成为了种植户要思考的问题。
文章针对香榧茶园、板栗、黄精、旱稻、冬桃套种栽培技术加以分析,还分析了香榧套种栽培效益,分析表明,利用套种技术能增加生态效益、土地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种植户应立足实际有效的运用套种技术手段,达到助推香榧种植业稳健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香榧茶园套种;香榧黄精套种;生态效益;栽培技术
香榧系第三纪孑遗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
香榧又名小果榧,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有着耐寒、喜湿、喜光等特点,种子油有食用价值,还能制作蜡以及润滑剂。
香榧最适宜的栽培范围是海拔200-700的低山、中山区,宜选择光照充足的南坡、东南坡或缓坡地建园,最适宜在土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壤土中生长,最好选择坡度在15度以下的缓坡地带。
香榧造林需选用2-3年生良种嫁接苗,苗高35厘米以上,侧根和须根要旺。
造林密度每亩167-74株,视土壤、坡度、经营目标而定。
造林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进行,整地后挖植树穴,植树穴视苗木大小而定,大苗一般为80×80×60厘米,每穴施农家肥25千克,方法是回表土、施基肥、复表土。
栽植要掌握好深度,宜浅种高覆土,嫁接苗嫁接口略高于土表2-3厘米为宜,栽植时要确保苗木根系舒展。
香榧为雌雄异株,建园时要按3-5%的比例配置好授粉雄树,中晚花雄树的比例应占总雄树比例的80%以上。
雄树的栽植位置要根据4月中下旬花期的风向而定,宜栽植在上风方向或较高的位置,以利花粉的高效传播。
香榧在栽植的前三年,为防人畜和野生动物危害,还需设置植株保护圈和夏季遮阳。
后期还需进行锄草施肥、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等诸多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现有的荒山荒地越来越少,适宜发展香榧的成片宜林地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香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些地区使用套种技术栽培香榧,为的是追加种植效益。
有些种植户存
在整地效果欠佳、水肥管理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这就不利于提升香榧套种栽培水平。
基于此,为了助推香榧种植业稳健发展,探析香榧套种栽培实用技术及综合
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一、香榧套种栽培实用技术
1.香榧茶园套种技术
在茶园套种香榧种植户要合理选择地址建设茶园,通常要求土层深厚、交通
便利,海拔低于900米,土壤有肥力且利于排水,坡向适宜,阳坡不适合套种香榧,若茶林覆盖率超90%亦不适合套种香榧。
选择有适应性的香榧品种,如花生榧、和尚榧、米榧等,不建议种植未经审定的香榧,要挑选优良品种完成套种任务。
通常茶园套种香榧苗高40厘米以上,地径超过1.5厘米,根部土球是地径
的5倍。
根据茶园中茶树覆盖面积确定套种密度,若覆盖度超70%,则每公顷栽
植225株香榧,株行距不超过6.5米,若覆盖度低于70%且超过40%,则每公顷
种植300株香榧,株行距为5.5米,若覆盖度不足40%,每公顷香榧栽植量低于300,株行距小于5.5米。
从不挖、少挖茶丛以及优化荫蔽效果的角度出发确定
香榧栽植地点,栽植点的选择需从实际出发,若茶园较为空旷,可在相邻茶丛的
中间种植香榧,若茶丛荫蔽度较高,那么可在半阴向、阴向栽植香榧。
在挖穴前需清除地表杂物,栽植穴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而后在栽
培香榧前30日施加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若施加鸭粪、猪粪、鸡粪则每穴用量
5-10千克,而后回填表土,土肥混合后再次回填,厚度约为10厘米,地力较好
茶园可减少底肥。
11月至次年3月均可栽植,应选在阴天栽培,并规避寒冷天气。
种植户可用植苗法栽培,以浅栽为宜,栽培花期相近的雄树,1-2亩内有1株雄树,雄树的比例控制在5%,雄树栽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为的是高效传播花粉。
种植户要针对茶园、香榧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从香榧角度来讲,种植户要在
夏季温度较高、光照过强的时节搭建遮阴网,还要及时除草、松土,在旱季加强
水分管理,若坡度较小要挖掘排水沟,降低水涝的几率,还需根据香榧生长实况
修剪、摘顶,亦需每年追肥两次,在4月人工授粉;从茶园角度来讲,种植户需
依据香榧生长规律进行耕作,可保留深耕习惯,最好在香榧2次扩穴抚育时深耕,还要人工浅耕除草,每年2-3月施肥,以沟施为主,若香榧需要遮阳则可不对茶
园进行修剪,等到香榧无需荫蔽时再修剪。
分别针对茶树(见图一)、香榧(见
图二)进行病虫害治理,利用化学、物理等手段防治黑翅土白蚁、茶蚜、茶芽枯
病等病虫害[1]。
图一茶园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图二香榧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香榧板栗套种技术
香榧幼苗有着喜荫的特点,需要在荫蔽的条件下生长,从幼苗喜荫
角度出发推出套种板栗的栽培技术,发挥板栗阔叶乔木能优化荫蔽效果的优势。
种植户在了解种植地区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选种抗性较强的板栗,还要高效的翻整
地面,通常要先深耕、再浅耕,全面翻整土地,确保土质细腻,满足香榧根系健
康生长的需求,整地深度为30厘米左右,整地时施肥,施肥后整平,以80厘米
为间距挖排水沟,为后续的林地管理给予支持,从排水渠引入灌溉用水,要根据
地势设计水渠,充分利用水的重力。
浇水后要在地表覆盖一层薄膜,达到覆膜养
护的效果,使土地能保持水肥均衡的状态,为香榧套种板栗提供充足的养分。
拆
除薄膜后需开挖嫁接坑,在坑内施加底肥,而后嫁接香榧,嫁接后做好管理工作,种植户需及时移除弱苗、死苗,积极除草,还要根据长势施肥、浇水。
板栗林在
盛产之后会开始衰退,香榧林经过演替会成为主体。
板栗套种香榧时可在栽植区
域散养家禽,如鸡、鹅等,家禽能啄食害虫、野草,起到防控草害、虫害的效果。
从香榧套种板栗种植区绿色发展角度着眼,通过架设太阳能灭虫灯、高压汞灯达
到诱杀栗瘿蜂、桃蛀螟、栗实象鼻虫等害虫的目的。
实践证明,在诱虫灯内添加
不同的药剂还可用来诱杀香榧小卷蛾、瘿螨等对香榧健康生长无益的害虫[2]。
1.香榧黄精套种技术
在香榧林内可套种黄精,这就需要种植户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整地。
黄精
通常在9-10月栽植,基于此种植户可在秋季整地,还要去除香榧林内杂草,杂
草覆盖于地表,去除大粒径石块,深耕土地,深度超20厘米,在整地时施加腐
熟有机肥,而后做畦,通常畦宽不足1米,高度约为20厘米,沟宽不足0.5米,畦长度可根据林地面积自由调节;
第二,处理种茎。
为了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套种黄精,种植户需处理好种茎,
选择3-4年生长势良好、有明显顶芽的根茎完成套种任务,后续可选择无病虫害、健壮的根茎展开套种活动。
秋季挖出根茎,把根茎切成几段,晾干伤口,亦可在
伤口上覆盖草木灰,套种黄精区域覆盖一层稻草秆或松叶,厚度约为6厘米,起
到保湿的效果,腐殖质还能渗入土地为黄精、香榧生长提供养分;
第三,中耕除草。
4-10月除草1次,黄精为草本植物,化学制剂会影响其生长,很多地区都不可使用化学药剂除草,应人工除草,种植户需留意除草深度,
以免伤到黄精的根部,在除草时疏通排水沟,因为黄精不耐积水,所以需加大沟
道清理的力度;
第四,水肥管理。
通常情况下香榧无需额外补充水分,仅在干旱时节需要浇水,黄精的需水量较大,夏季可隔日浇水1次,土壤要保持湿润,种植户要从提
高黄精栽培质量的角度出发提升水肥管理水平,同时避免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等
情况。
一般不施加化肥,要根据黄精长势追加有机肥,亦可施加生物菌肥,在开
沟施肥时需保护好黄精的根茎。
虽然套种黄精需要追加林间水量,但要规避田间
积水的情况,主要源于水涝会造成黄精根系腐烂的后果;
第五,病虫害防控。
为了有效套种黄精,在防控病虫害时不可使用农药,要
推行综合防治手段,以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种植户需及时留意
黄精的生长情况,尽快清除染病或感染虫害的植株,感染病虫害植株需带出种植
区域焚烧处理,有效的消灭病原,为了减少虫源种植户要注重整地,清除野草,
翻晒土壤,还可拌入白僵菌,杀死地底的害虫与虫卵。
在防控病虫害时需有针对性,以防控地老虎为例,可用糖醋液诱杀,将装有糖、醋、水、酒的混合物放在
容器里,把容器放在香榧树下,打开盖子吸引害虫进入,要及时清除害虫尸体,
7日换一次液体[3]。
1.香榧旱稻套种技术
在一些地区可以实现香榧套种旱稻的栽植目标,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提升栽植水平:第一,整地。
从旱稻出齐苗、出壮苗的角度出发高效整地,确保
土壤松弛、表面平整,同时施足底肥,施肥方式有两种,即穴施、撒施;
第二,旱稻选择与栽种。
根据种植香榧地区的自然环境选择具有一定抗性的
品种,以百灵谷5号为例,有着耐贫瘠、抗旱等特点,通常在5月1-10日播种,以挖穴点种为主,穴深5厘米左右,每穴种子约为15粒,每亩需要种子1.5-2
千克,株距为40厘米×40厘米,覆土要薄,看不到种子即可。
播种前要通过水选、晾晒、拌种等方式处理好种子,降低种子携带病虫害的几率,提高香榧套种
旱稻的成功率;
第三,除杂草。
在旱稻生长不同时期除草,遵循除早、除小以及除了的基本
原则,以人力除草为辅,主要用化学药剂除草,在出苗前用化学药剂,实现土壤
封闭处理的目标,出苗后用混合药剂除草,避免野草产生抗性;
第四,水肥管理。
通常在3-4叶期追肥,还要检查幼苗生长情况,及时补苗,移除病害、虫害较为严重的幼苗,要从防倒伏的角度出发喷药,如多效唑可湿性
粉剂等,根据旱稻生长一般规律浇水,解决出叶速度较慢、生长期延长、结实率
下降等问题;
第五,病虫害防治。
为了防治纹枯病、百叶枯病及其他的病虫害,种植户需
处理好旱稻种子,不可施加过多的氮肥,在病害产生之初及时用药,还要有针对
性的应用化学制剂,例如在防治稻飞虱时,可以用扑虱灵兑水喷洒水稻;
第六,及时采收。
根据各地区水稻生长实况及时采收,采收后要秸秆还地,
因为香榧套种旱稻脱粒性欠佳,所以能延长收获期,依据林地条件割稻穗脱粒,
并做好轮作工作,如轮作黄豆、花生等,还可轮作其他品种的旱稻,其目的是解
决地力衰退问题,亦可降低病虫害的爆发几率。
1.香榧冬桃套种技术
有些地区在香榧种植区域同时套种油茶与冬桃。
种植户需关注植物
密度,通常香榧与冬桃间距为4米×5.5米,每亩可套种30株。
在种植时需合理
施肥,满足冬桃、油茶、香榧的生长需求,例如冬桃每株施加复合肥0.15千克,每年施肥3次。
在香榧套种冬桃、油茶时需修剪整形,针对冬桃进行夏剪与冬剪,辅助摘心、扭枝、扭梢,达到早成花、防控病害与虫害、丰产的目的。
种植户可
使用精细栽培技术,香榧幼苗穴植深度为0.5-0.6米,穴直径为0.8-1米,圆坑
栽植,土壤松软、细致,分层压实,还需浇透水。
栽前施足底肥,每株所需腐熟
有机肥30千克,5月15日前后围绕香榧树环施复合肥,每株约为0.5千克。
种
植香榧后可在地表覆盖枯叶,达到保湿、除草、增加土地微生物的效果,9月中
旬除草,以免野草与香榧树苗争夺养分,11-12月清园,做好清沟、除草等工作
[4]。
二、香榧套种栽培效益分析
1.香榧套种栽培能增加生态效益
使用香榧套种栽培技术能追加生态效益,主要源于香榧幼苗喜阴,
能够在荫蔽环境下生长,进而可套种茶树、板栗树等树木,营造层次性、立体性
兼具的生态体系,香榧与其他绿植和谐共生,达到增加生态效益的目的。
在香榧
套种旱稻时可秸秆还地,在地面覆盖秸秆能为微生物生存与活动提供有力的条件,提升林地生态自我修复水平。
在香榧林可套种黄精,因为黄精栽培期间不可用化
学药剂,所以能有效的恢复地力,解决化学制剂破坏生态的问题。
1.香榧套种栽培能增加土地效益
有些地区的茶园因管理不善出现了茶树密度较低的情况,那么可套
种香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因为旱稻、冬桃等作物与香榧的高度、形态不同,
所以能合理运用土地空间,以及光照资源、水资源、土肥资源等。
我国土地空间
有限,只有善用每寸土地才能实现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增加
土地效益。
1.香榧套种栽培能增加经济效益
据统计,香榧套种冬桃每亩能产冬桃约2960千克,按照每公斤冬桃
售价7.5元的标准进行计算,那么每亩香榧林可增收22200元。
除了冬桃、板栗、旱稻、油茶等套种作物能增加经济效益以外,香榧本身就有经济价值,木材能用
来做家具、造船,种子能榨油,还可制蜡或润滑剂,成熟种子有药用价值,能用
来治疗大便秘结、虫积腹痛等疾病,基于此种植户可通过采收香榧种子的方式获
取经济效益[5]。
1.香榧套种栽培能增加社会效益
现阶段各地区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农业融合是大势所趋,
香榧有观赏价值,能在园林景观中发挥造景的作用,游客可在香榧套种茶树、香
榧套种冬桃等种植区域参与采摘活动,了解农业文化,欣赏自然风光,达到带动
当地农旅产业发展的目的。
有些地区通过推广香榧套种技术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
成果的目标,人均收入增加,解决了就业与创业问题,吸引更多农业人才回归乡
村种植香榧,这使得农村能不断发展,民众可增强幸福感与归属感,有效共建和
谐社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香榧套种栽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可助推地域性种植业可
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香榧与旱稻、冬桃、黄精等作物和谐共生的优势,根据香榧
及套种作物的生长规律做好选种、整地、施肥、防控病虫害等工作,进而追加经
济效益,亦可打造生态化香榧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追加生态、社会等效益,使
香榧套种栽培技术更具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志平.茶园套种香榧复合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22,48(04):31-33.
[2]蒋淑君,姜创,俞云林等.不同生态栽培模式对香榧幼龄期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06):1507-1510.
[3]叶邦宣,张深梅,阙利芳等.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多花黄精复合经营生长状况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21,41(04):45-49.
[4]徐新快,孙薇,夏云飞等.油茶套种冬桃+香榧和套种西瓜高效生态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22(06):80-83.
[5]陈祖海,朱志栁,季良洪.香榧套种经济作物的效果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