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宗教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佛教
第一次结集 迦叶 王舍城附近的七叶岩毕 波罗窟 所谓“结集”,就是指通过集体会诵经典而 确立佛典。 阿难和优婆离 《阿含经》
部派佛教
最初分为尊崇传统、保守旧规的上座部和较 为进取、强调改革和发展的大众部,史称 这次分裂是佛教的“根本分裂”。 第二次结集,在印度东部的毗舍离城。 第三次结集,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华氏城 组织 第四次结集,犍陀罗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
舍利
佛祖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 状宝石样生成物
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 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 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 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 奉。为保存而建立浮屠,即佛塔。
二、佛教在印度境内的发展
度佛教发展史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 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1 世纪中叶); (3)大乘佛教时期(约公元1世纪中叶-公元7世 纪); (4)密教时期(约公元7世纪-公元12世纪)。
2 3 4 5 6
三论宗 慈恩宗(法相宗、 唯识宗) 华严宗(法界宗) 律宗 净土宗(莲宗)
隋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吉藏 无者世亲 法藏 道宣 善导、慧 远 菩提达摩 弘忍
《三论经》 《一经二 论》 《华严经》 《四分律》 《三经一 论》 《大日经》 《金刚经》 《坛经》
7 8
密宗(真言宗) 禅宗(五宗七派、 各宗之最)
大乘佛教时期
公元1世纪中叶至公元7世纪,大约600年 的时间,改革派的部分部派佛教,随着时 间的演变而成大乘教 。把原始佛教和部派 佛教贬称为“小乘”。
密教时代
密教其实是大乘佛教、印度教和民间信仰相 结合的产物,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礼仪、 民俗信仰为其特征,后来逐步同化于印度 教。相对而言,其他佛教派别被称为显教, 即以佛祖释迦牟尼所说的种种经典传授。
西藏佛教主要教派
名称
格鲁派 宁玛派
别称
黄教 红教
创始人
宗喀巴 素尔波且、素尔穷 喜饶扎巴、素尔灌 巴 贡却杰波(宫曲赞 普) 阿底峡、仲敦
贡献
创建了甘丹寺 建立邬巴陇寺
萨迦派 噶举派
花教 白教
建立萨迦寺 建立热振寺。创建了活 佛转世制度 原始宗教
本教
黑教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 1956年中国佛学院 世界性的佛教组织有“世界佛教徒联谊 会”,简称“世佛联”,现有30多个国家 的佛教组织参加,总部设在泰国的曼谷。
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我国佛教徒为纪念
佛陀成道事,乃于此日以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嗣后遂演变成为我国民间习俗腊八节)。
鹿野苑 竹林精舍 袛园精舍(也称给孤独园精舍) “佛涅槃节” 在古印度埋葬舍利的坟冢,称“窣堵坡”, 是佛塔的雏形。
鹿野苑
在一个佛教典故中,菩萨 化现为鹿王,为了保护鹿 群,将自己献给了国王, 而国王也因此感动,而建 立了公园,以保护鹿群。 当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顿悟 后,向西步行3百里来到 了这里,寻找当年的五位 同修者,向他们阐述了生 死轮回、善恶因果、以及 修行超脱之道。这里被尊 为法轮初转之地。佛法传 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 三宝,在鹿野苑聚齐了。
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
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我国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团结广大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 族的团结
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优美的自然环境、 特殊的艺术文化、 独特的建筑艺术、 奇妙的哲理思想
优美的自然环境铁刹山
奇特的艺术
石窟艺术: 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 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菩萨像
甘肃麦积山石窟
独特的建筑——西藏布达拉宫
佛塔
佛塔是佛教的象征。 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火化形 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 奉。 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 “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 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 “佛图”、“浮图”、“浮屠”等,直到隋唐时, 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 名,沿用至今。
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1. 大乘教的传播 据记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 月氏国(今阿富汗和中亚一带)的景卢出使中国 敦煌,向博士弟子伊存传授《浮屠经》。从此印 度佛教开始经西域传入中国,但尚未进入内地。 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遣蔡愔、 泰景等18人去西域寻访佛道。他们在大月氏国遇 到天竺著名法师摄摩腾(又名迦业摩腾)、竺法 兰。在洛阳组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并命名为 “白马寺”。
竹林精舍、祗园精舍
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释迦时,有竹 林精舍,祗园精舍 竹林精舍: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是佛教 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它也 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是佛祖宣扬佛法 的重要场所之一
祗园精舍: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 是佛教史上第二栋专供佛教僧人使用的专 用建筑物,也是佛教寺院的早期建筑形式。
阿育王(公元前304-232)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位帝王 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 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 了印度。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 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 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 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 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 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 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山西应县佛宫 寺释迦塔,为 纯木结构楼阁 式建筑 ,建于 1056年
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妙应寺白塔
独特的思想
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 壁画中。已成为敦煌 艺术的名片 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 乐神紧那罗的化身, 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 歌舞神和娱乐神,他 们是一对夫妻,后被 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 众神之内。
印度佛教教团发展图
上 座 部 小 乘 佛 显 教
原 始 佛 教
大 众 部
大 乘 佛
密 教
藏 密
密 教
三、佛教向印度境外的传播
南传路线 北传佛教 藏传佛教
佛教传播路线图
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从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 以及中国的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南 传佛教以小乘佛教为主,其经典属巴利语, 故亦称巴利语系佛教。
天龙八部.是指护包括天.龙.阿修罗、夜 叉、迦楼罗、紧那罗、乾闼婆和摩喉罗迦 八类的佛教护法.因为以天部和龙部为首 领,故统称为“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人 数众多,掌管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 距离我们最近的佛教神明.同时也是最容 易使修持者获得加持的神明。
一、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一)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唐代 唐代
小乘教的传播
小乘教在隋唐时期,经东南亚的泰国、缅甸、 传入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德宏、 思茅、临沧、保山地区,在傣族、布依族、 德昂族、阿昌族以及部分佤族中广泛传播, 对这些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习俗 均有深远的影响。
藏传佛教传播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佛教 从内地、尼泊尔和印度传入西藏,对藏区 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较大的影 响。
北传佛教
公元1世纪到7世纪,印度佛教向北传入中国, 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北 传佛教以大乘教为主,包括密宗佛教,其 经典用汉语写成,故亦称汉语系佛教。 在北传佛教中又可分为汉地佛教和藏传佛 教两部分。
藏传佛教
公元7世纪至1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 地传入我国的西藏地区,并与西藏地区古 老的宗教——苯教融合而形成具有西藏地 方特色的佛教,俗释迦牟尼八十高岭,传教已 四十五年,佛教已被南亚大多数人所接受, 各地均建立了寺庙,出家的和在家的信徒 倍增,这时,释迦牟尼背疾复发,自知将 要谢世,便来到拘尸那伽的跋提河边,在 两棵婆树间弟子阿难系好绳床,释迦牟尼: 头朝北,面朝西,侧卧于绳床上,他的右 手支着头,左手放在身,双足并拢,在农 历二月十五,进入“涅磐”,心脏停止了 跳动
东汉严佛调削发出家,成为中国最早的僧 人。其后三国时期魏国的朱士行是中国第 一位“西行求法”的学者。曹魏嘉平二年 (公元250年),天竺沙门昙柯罗来中国传 经,并创行“羯磨戒”,中国才有正式受 戒的沙门,而朱士行则是中国汉僧登坛受 戒的第一人。
中国佛教主要教派一览表
编 号 1 宗派名 创立 年代 隋代 创始人 名师 经典 宗教祖庭
天台宗(法华宗)
智yi
钑
灌顶、湛 然 鸠摩罗什、 僧肇 窥基、玄 奘 澄观、宗 密 鉴真 昙鸾、道 绰 善无畏、 金刚智 慧能、神 秀
《法华经》
国清寺(浙江天 台山)、玉泉寺 (湖北当阳) 栖霞寺(江苏南 京) 慈恩寺及兴教寺 (陕西西安) 华严寺及草堂寺 (陕西西安) 大明寺(扬州)、 丰德寺(终南山) 东林寺(庐山)、 玄中寺(山西)、 积香寺(陕西) 大兴寺及青龙寺 (西安) 少林寺(河南)、 光孝寺(广州)、 南华寺(韶关)
旅游宗教文化
——第一节 佛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就是感到
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人们,崇拜异己力量,
寻求命运依托和精神归宿的自我意识以及
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行为。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有:佛教、
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宗教的本质
马克思:“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
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恩格斯:“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 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
所谓“瓦尔纳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以后,推行 的一套与奴隶社会相适应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也称为 “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婆罗门瓦尔纳 第二等级 刹帝利瓦尔纳 第三等级 吠舍瓦尔纳 第四等级 首陀罗瓦尔纳
(二)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至前486年)是佛教 的创始人,原名悉达多,姓乔达摩。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 子。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 蓝毗尼园(今尼泊尔境内)佛诞日 拘利城公主耶输陀罗结婚,生子罗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