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视角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发展路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0.9
65
产业经济
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并获取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实现筹资风险的防范。
最后,在筹资风险管理中,也可以采取筹资风险规避方法,也就是在衡量企业损失的情况下,主动放弃可能会出现筹资风险的计划。
并且,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筹资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及时找出存在风险问题并防范,扩充筹资渠道,减少筹资风险出现。
(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近几年,随着经济模式改革创新,大部分文商旅企业把流动资金运用到部分投资活动中,这给文商旅企业财务管理增添一些风险。
所以,为了实现风险防范和控制,需要强化各部门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对现有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创建,建设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文商旅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给予财务风险管理高度重视,加强预警机制建设。
对于异常数据信息,应及时更改,这样能够实现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以某文商旅企业为例,该企业在运营发展中,管理者要求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把资金流动和管理交由专人负责,在财务软件作用下进行资金筹划和管理,形成财务报表,便于上级部门制定管理方案,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在文商旅企业运营发展中,难免会出现资金流量比较大的现象,所以,在资金流动中,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
在财务管理人员分配上,应安排专业水平高的人员。
并且,通过使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实现现金流量控制与管理,避免在资金流动中发生计算疲劳的现象,引发不必要的资金管理问题。
结合之前文商旅企业资金管理
要求,对各种资金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制定可行性管理方案,规范资金管理,减少资金风险问题出现。
(四)正确估计财务风险。
要想实现文商旅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首要做的工作在于对财务风险类型有深入了解,只有在了解风险类型以后,才能实现风险科学评估和控制,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风险识别评估过程中,需要强化各级人员综合素养,在文商旅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配合下,对企业所处环境综合分析,及时找出企业运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处理,让企业处于理想运行状态,避免不利因素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控制企业资金支出,将产生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实现文商旅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商旅企业运营发展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财务风险,为了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需要从企业整体入手,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强资金管理,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运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减少财务风险出现,实现文商旅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子贵.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J].财会学习,2018(01):21-22.
(作者单位:厦门大嶝台贸特色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前言
在产业化视角下,体育产业从出现到初具规模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整合了与其互补的行业,同时也将这些行业引向了更加繁荣的信息经济发展环境。
在现代化社会中,传统体育在各个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体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不断促使其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以及资金投入力度。
体育行业是近几年经济市场中出现
的一种全新的产业形式,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受到了经济市场内部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尽管当前新时期背景下为体育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体育行业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随着人们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人们重点研究的话题之一。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各项资源的整合,发展在产业化视角下的集群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现象。
以往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体育从业工作者自身
孙加利
◆ 摘要: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省份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人文环境,使得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十分丰富。
通过对产业化视角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发展路径研究得出,当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开发服务型政府新职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高校体育中的课程中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引领公众自觉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性开发,才能实现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开发。
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行业工作者民族意识、加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力度、明确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在市场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化视角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发展路径
产业化视角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
开发与发展路径研究
产业经济
对民族文化意识淡薄、体育行业在发展中的对外交流渠道少、缺乏大量的新鲜血脉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注入源动力等。
对此,本文以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为例,对其在产业化视角下的开发和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二、产业化视角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
(一)开发服务型政府新职能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资源十分丰富,在对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转变传统政府的工作职能,开发服务型政府新职能。
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做好建设准备,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条件。
同时,政府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并遵循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长远发展需要,为其提供合理的公共场地进行对相关设施建设的完善。
其次,可建立针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综合服务型政府部门,将为公共提供体育服务作为部门建设的主要目的。
服务型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是针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在未来的开发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规划和调节,并为不同规划内容提供所需的必要条件。
此外,服务型政府部门不需要对社会形成的组织提供公共体育产品,但需要为社会生产提供纯公共体育产品。
同时,服务型政府部门在其开发的过程中还要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将政府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所有资源不统一整合到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细节当中,从而防止公共资源遭到浪费,并避免政府的工作效率降低,进而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
服务型政府还应当增加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资金投入,并制定一系列有关体育项目竞赛的规则和制度,从而培养大批广西运动员后备人才。
当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并不是现代社会中竞技比赛的主要内容,因此,民族特色体育中运动员的实际能力断层现象十分严重。
同时,具有民族特色传统体育的从业运动员竞技技术的发展也十分缓慢。
因此服务型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对运动员激励制度的完善力度,增加针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的梯队建设,提高与体育竞技相关科研内容的研究水平。
(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当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未单独列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当中,而是与民族传统习俗或民族传统庆典仪式等共同申报,因此,为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可间接推进非物质文化异常的申报工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保护。
并且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为公众更好地普及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有利条件。
立足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首先,在向社会公众传达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有效保护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理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对申报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宣传可以有效调动公众的热情,从而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实现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保护;其次,在进行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过程中,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可以进一步避免产生体制性的缺失问题,造成由多个领导部门共同管理的现象发生。
在进行申报时要将权责分清,并不断进行深入挖掘,拓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宣传力度,从而更加全面地展现广西文化遗产的风貌。
有关政府及高层领导也应当加大对申报工作的监督力度,让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被更好地保护;最后,在产业化视角下,还可以结合广西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体育产业的旅游项目开发,并结合广西省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旅游项目经营理念,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保留,打造全新的休闲体育旅游概念。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课程融合
针对当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也能够实现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同时还可以为高校学生树立更加良好的体育精神。
高校是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将传统体育项目转变为规划性的体育项目的重要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课程融合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第一,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可选择与体育教学专业性强的高校进行内容创新。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合作的高等院校学生对不同民族传统体育的喜好程度,并根据调查结果将最受欢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体育项目课程当中。
第二,根据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多种形式,采用校企结合的模式,由体育产业中的优秀企业负责建设校园内部的专业设施,并由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及自身特长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选修课程,结合在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将体育课程与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充分结合,提高学生在整个学期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提供推动力。
(四)引领公众自觉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性开发
当前,在民间社会团体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针对这一群体在基层中的优势,增加引领公众自觉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力度,可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提供帮助。
现有体育项目的管理中,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公众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度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通过社会团体的宣传,针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场地也会得到更好的利用。
为了使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意义,还需要在社会团体当中建立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体育项目进行充分的说明,让公众作为监督的主体,对项目的开发予以评价。
将重点放在宣传和支持社会团体的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志愿者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志愿者激励制度,并申请政府部门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激励,从而充分发挥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社团的纽带作用,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提供社会民众基础。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0.9 66
产业经济
三、产业化视角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一)强化广西体育行业工作者民族意识
为了更好地增加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行业市场中的占比程度,应当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民族意识。
当前欧美地区的体育精神逐渐影响到我国,并造成了我国体育产业形式的单一性问题产生。
针对这一现象,为了全年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当鼓励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节假期间参与到有关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公益项目当中,并由相关负责人指挥本行业的工作者参与到建设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当中。
根据公益项目的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奖惩机制,将自愿参与到公益项目中的工作人员纳入到年终奖的评选名单当中,并根据工作人员在节假日期间参与公益项目的时间,为其提供相应的额外假期。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群体的参与度,可由参与到公益项目中的工作人员带领社会群体中的代表,参与到体育产业的供应链当中。
政府部门也要根据产业的开发现状,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激发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不断创新,更深层次地对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并增加企业内部体育文化资源的储备力量,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扎实的发展条件。
(二)加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力度
体育项目产业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政府应当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激发群众热情,使其踊跃参与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宣传当中。
其次,借鉴情感宣传法则,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根据其不同需要,总结未来体育生产企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从而建立起以用户群体的需求为主的影响方式,拉近用户群体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同时,体育产业的相关企业部门还可定期带领用户群体中的代表参与到全新的体育活动当中,让用户充分感受到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将原本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渐转变为情感交流关系。
最后,还可从提高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产品在体育市场当中的知名度入手,进一步扩大广西本土体育产业的影响范围。
同时在宣传的过程中,还可以明星植入或影视植入的形式,增加宣传力度,进而提高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从而保护其不被现代化的体育项目取代。
(三)明确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在市场的定位
要想使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更好地发展,还需要充分明确其在市场当中的定位。
一方面,发展需要明确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内部需求:标定体育项目的衡量价值,提取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重组和精炼。
另一方面,还需要明确未来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外部需求:确定不同外界因素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结合上述两点,在产业化视角下,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出的要求,预测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风险问题提前设计解决策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文化载体,清晰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市场中的定位,明确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系项目发展的具体方向,从而保证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结语
本文上述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在产业化视角下的开发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除上述方式外,还可通过扩大广西省内部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影响范围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利用率,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并不是只有广西人民才可以参与,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可以参与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当中,促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还会不断加快,并且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渐提高,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将会与现代化的竞技体育项目产生更大的矛盾。
随着产业化背景的不断变化,对于未来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赵凡. 藏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实现路径的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20,41(15):010-011.
[2] 周彦宏,钟顺秋,李晓斌,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4):095-099.
[3] 陈悦柏. 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融合与发展——广西学校东盟大众体育多元教学研究[J]. 高教学刊,2019,14(25):010-012.
[4] 边景珍,魏晓芸,李剑政,等. 河北省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战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79(34):220-221.
[5] 姜俊. 武陵山片区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区返贫防控研究——基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视角[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1):062-068.
[6] 康誉昌.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藏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研究——以甘南州夏河县博拉中学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124-125.
[7] 余贞凯,孟青.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案例分析——以楚雄市紫溪彝村为例[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1):118-124.
[8] 张仕.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内涵及重塑——以桂东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个案[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6):079-083.
[9] 曹卫华,邵兵兵. 基于共词分析法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热点评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1):070-081.
[10] 高野,张渊. 互联网时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发展路径与语境[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0):229-232.
[11] 吴强.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共生的文化空间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1):056-060.
[12] 顾晓艳,纳光舜. 文化生态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06):070-073.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0KY63012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