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课件(共5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 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 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 带雨林,故答案选C。
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适合发 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第三步:求出答案。
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
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 布规律。
↓ 降水量:沿海―递―→减 内陆
↓ 植被:沿海――森―林―、―草― 原― 、荒―漠―→内陆
↓ 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
1.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右图 所示。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C.①③④
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 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 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1题。 优化P91
1.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
A.横断山脉
C B.秦岭山脉
C.天山山脉
D.青藏高原
地带性分异规律
类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型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3.图中②为( A.草原
A )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
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D
考析点研(2014·上海卷)读以下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下列各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4.该现象常年出现 在
D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3.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 B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特征 更替方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向)
向)
地域分异规 律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经度地带 性)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 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森草荒草森 林原漠原林 带带带带带
优化P89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思路 进行:
思考:①同一种气候只能形成同一个自然带吗?②同一 自然带只能发育在同一种气候条件下吗?
注意: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 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①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 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 漠带。(还有亚寒带针叶林)区分的方法:水分
太阳辐射:赤道―递―减→两 极
↓ 热量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
↓ 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两极
针叶林、苔原、冰原
↓ 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递―→减 内陆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 坡低。
(4)雪线高度不同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
雪线分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②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温度
优化P91重难突破
③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降水
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 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 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 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 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考析点研(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 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纬度、海拔、相对海拔
6.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 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 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 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 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④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⑤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⑥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
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
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
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⑦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 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2.分异的基础:
水热组合
冰原
苔原
4.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
纬度低、海 拔高的山地
草原 森林
3.分布特征:
水平方向延伸,随 海拔变化而发生有 草规原律更替
山麓与水平带一致, 垂直带谱变化与由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相似
5.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普复杂程度的因素
读天山和秦岭的自然带普图,思考,影响山地垂 直自然带普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冰原带
高纬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 带沿 着纬 度变 化的 方向 做有 规律 的更 替
(1)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导致热量有赤道向两极递减
(2)分异基础: 热量
(3)分布特征: 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4)典型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低纬
低纬和高纬地区
•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内
沿
陆
海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
(1)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不同,从 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大
考点研 析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 宜发展农业。
C地位于热带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 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考点研
析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
第(1)题,A、B两地海陆位置相同,而纬度位置不相同。第(2)题,
B、C、D三地中,B、C分别位于大分水岭东西两侧,D位于大陆西岸。
③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 是热带荒漠带。
(2015•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 像。
1.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根据区域定位,判断气候类型, 推出自然带.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5湖南益阳)读南半球某区域气温、年降水量 随地势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按照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地形
剖面的排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B 2.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7月气温大约为 A A.-15℃ B.-5℃ C.0℃ D.10℃
3.对甲、乙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阳坡,且雪线低 B.甲为阳坡,且雪线高 C.乙为阳坡,且雪线低 D.乙为阳坡,且雪线高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2)特点
热量差异
气
候
类
水分差异
型
不
同
植被类 型和土 壤类型
陆 地 自 然
带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 成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点拨 各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而是存在一 个过渡带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注意区别:气候名称. 植被.自然带
(2)分异基础:水分
(3)分布特征: 东西更替,南北延伸
(4)典型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
【思考探究】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
更替吗?
提示: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_南___北___方 向延伸, __南__北___方向更替。
知识归纳
地域分异规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律
分异(纬度地带性) 分异(经度地带性)
主导因 素
___热__量___ (太阳辐射)
__水_分_____ (海陆位置)
影响 因素 成因总
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即以 ____热_量____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 的方向变化,即以 _水__分_____为基础
延伸方 分布 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第(3)题,C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
导致的热量不同。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降水量B>
C>D,原因是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
岸,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故降水稀少。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基带确定所在温度带 山麓基带与水平带一致
亚热带
温带
2.通过带谱数量判断纬度高低 带谱数量多,纬度低
请判断甲、乙、丙三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 甲、乙、丙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同一山体,阳坡自然带谱数量多
图为某山地等高线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题。 P92 5 5.该山地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 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 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 因。 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 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 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 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 因此降水量最低。
B.①②④ D.②③④
C
2.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 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D
(2013·山东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 分布。读图回答3~4题。
A
4. 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1)根据雪线高低判断 雪线高,为背风坡,雪线低,为迎风坡 (2)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判断
南北走向的山脉,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低为迎风 坡,分布海拔高为背风坡
(3)根据山地森林带的分布
有森林带分布的为迎风坡
提示:判读垂直带谱示意图应注意的要素
基带 自然带的数量 自然带的排列规律、 不同山地或同一山地两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 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考法: 1.结合区域地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及分布规律,以及影响自 然带形成和分布的地理因素。 2.以特殊的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等图文资料为地理背景,考 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及特点。 3.以模式图或各类统计图为载体, 考查不同的地带性因素对自 然带分布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 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 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 带雨林,故答案选C。
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适合发 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第三步:求出答案。
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
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 布规律。
↓ 降水量:沿海―递―→减 内陆
↓ 植被:沿海――森―林―、―草― 原― 、荒―漠―→内陆
↓ 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
1.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右图 所示。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C.①③④
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 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 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1题。 优化P91
1.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
A.横断山脉
C B.秦岭山脉
C.天山山脉
D.青藏高原
地带性分异规律
类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型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3.图中②为( A.草原
A )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
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D
考析点研(2014·上海卷)读以下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下列各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4.该现象常年出现 在
D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3.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 B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特征 更替方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向)
向)
地域分异规 律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经度地带 性)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 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森草荒草森 林原漠原林 带带带带带
优化P89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思路 进行:
思考:①同一种气候只能形成同一个自然带吗?②同一 自然带只能发育在同一种气候条件下吗?
注意: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 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①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 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 漠带。(还有亚寒带针叶林)区分的方法:水分
太阳辐射:赤道―递―减→两 极
↓ 热量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
↓ 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两极
针叶林、苔原、冰原
↓ 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递―→减 内陆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 坡低。
(4)雪线高度不同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
雪线分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②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温度
优化P91重难突破
③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降水
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 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 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 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 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考析点研(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 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纬度、海拔、相对海拔
6.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 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 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 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 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④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⑤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⑥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
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
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
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⑦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 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2.分异的基础:
水热组合
冰原
苔原
4.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
纬度低、海 拔高的山地
草原 森林
3.分布特征:
水平方向延伸,随 海拔变化而发生有 草规原律更替
山麓与水平带一致, 垂直带谱变化与由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相似
5.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普复杂程度的因素
读天山和秦岭的自然带普图,思考,影响山地垂 直自然带普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冰原带
高纬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 带沿 着纬 度变 化的 方向 做有 规律 的更 替
(1)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导致热量有赤道向两极递减
(2)分异基础: 热量
(3)分布特征: 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4)典型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低纬
低纬和高纬地区
•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内
沿
陆
海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
(1)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不同,从 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大
考点研 析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 宜发展农业。
C地位于热带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 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考点研
析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获取关键信息。
第(1)题,A、B两地海陆位置相同,而纬度位置不相同。第(2)题,
B、C、D三地中,B、C分别位于大分水岭东西两侧,D位于大陆西岸。
③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 是热带荒漠带。
(2015•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 像。
1.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根据区域定位,判断气候类型, 推出自然带.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5湖南益阳)读南半球某区域气温、年降水量 随地势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按照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地形
剖面的排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B 2.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7月气温大约为 A A.-15℃ B.-5℃ C.0℃ D.10℃
3.对甲、乙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阳坡,且雪线低 B.甲为阳坡,且雪线高 C.乙为阳坡,且雪线低 D.乙为阳坡,且雪线高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2)特点
热量差异
气
候
类
水分差异
型
不
同
植被类 型和土 壤类型
陆 地 自 然
带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 成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点拨 各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而是存在一 个过渡带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注意区别:气候名称. 植被.自然带
(2)分异基础:水分
(3)分布特征: 东西更替,南北延伸
(4)典型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
【思考探究】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
更替吗?
提示: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_南___北___方 向延伸, __南__北___方向更替。
知识归纳
地域分异规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律
分异(纬度地带性) 分异(经度地带性)
主导因 素
___热__量___ (太阳辐射)
__水_分_____ (海陆位置)
影响 因素 成因总
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即以 ____热_量____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 的方向变化,即以 _水__分_____为基础
延伸方 分布 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第(3)题,C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第二步:综合信息,分析解题。
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
导致的热量不同。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降水量B>
C>D,原因是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
岸,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故降水稀少。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基带确定所在温度带 山麓基带与水平带一致
亚热带
温带
2.通过带谱数量判断纬度高低 带谱数量多,纬度低
请判断甲、乙、丙三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 甲、乙、丙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同一山体,阳坡自然带谱数量多
图为某山地等高线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题。 P92 5 5.该山地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 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 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 因。 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 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 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 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 因此降水量最低。
B.①②④ D.②③④
C
2.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 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D
(2013·山东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 分布。读图回答3~4题。
A
4. 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1)根据雪线高低判断 雪线高,为背风坡,雪线低,为迎风坡 (2)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判断
南北走向的山脉,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低为迎风 坡,分布海拔高为背风坡
(3)根据山地森林带的分布
有森林带分布的为迎风坡
提示:判读垂直带谱示意图应注意的要素
基带 自然带的数量 自然带的排列规律、 不同山地或同一山地两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 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考法: 1.结合区域地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及分布规律,以及影响自 然带形成和分布的地理因素。 2.以特殊的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等图文资料为地理背景,考 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及特点。 3.以模式图或各类统计图为载体, 考查不同的地带性因素对自 然带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