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c27e9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c.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以下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注重了朗读教学,特别是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以不同的方式来朗读,以加深学生对每个小动物爪(蹄)印不同形状的印象,如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
最后,我还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每个小动物走过的脚印,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
在指导朗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时,先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时的心情,再指导他们用自豪的语气来读,教师再范读,学生做动作读,在活跃的气氛中体会朗读的快乐,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课文内容,我采用逐句讲解,学生逐句消化的教学手法,使课文内容易于学生接受。
授课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在教学时,我适当的补充一些内容,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冬眠,这就更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说完整话能力的培养,因为时间没有把握好,练习不多。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抓的不够细,学生的说话练习不多,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教学过程:篇二1、引出诗歌(课件--序)秋天里,枫树爷爷画了一幅很美的画,染红了大地,染红了天空(课件展现出秋天枫树景象,枫树爷爷满脸笑),冬来了,北风呼呼地吹,吹走了枫树爷爷的画,枫树爷爷伤心极了(课件出现北风吹来,树叶卷走,枫树爷爷皱了眉头),天越来越冷,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同时伴有风雪声)。
2、学习诗歌a、观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雪绒花音乐停,踏雪声起),他们来干什么?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课件逐一出现小鸡、小猫、小鸭、小马,分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三《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有趣的课文,充满童真童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323e8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a.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1《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结束后,我想了很多,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我整节课的设计包括各环节的细微之处,都遵循了这一理念。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的内容。
本课的教研主题是兴趣识字,自主识字。
我认为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开课之出我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导入新课:“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都是谁?来干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从识字教学来讲,字理识字重在学生掌握学习汉字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运用能力。
在识字中学生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规律去观察、分析、推理、发现,进而认识新的生字,掌握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学生基本掌握了偏旁部首含义和一些独体字知识,以及部分汉字构字方法,音、形、义相联特征,就能实现学习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新的汉字。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识字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巧识巧记方法,如:采用动作直观演示的形象记忆识记字形;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识字字形“用、几”;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等等。
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识记字形,初步感知汉字字形的规律,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思路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字以动物的脚印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亮点,对这些字充满了无限的喜爱,更愿意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去愉快地学习。
多种练习形式也起到了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如“小小邮递员”,人人参与,人人体验,学生积极性较高,“这样的加减法你会做吗?”形式新颖,使语文与数学知识巧妙融合,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
雪地里的小画家反思总结(通用20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反思总结(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9662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e.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反思总结(通用20篇)雪地里的小画家反思总结篇1一、课前游戏铺垫巧设伏笔。
上课前我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的手印,并引导观察这手印像什么。
这一设计,一方面为理解“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提供思维借鉴,使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而且游戏的形式,畅所欲言的氛围又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奠定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
一下子就把学生从课间玩耍的情境中吸引了过来。
二、电化激趣导入新课。
大理学家朱熹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我乐意,我喜欢”的心境下和老师一起活动,能使整个课堂的教学受到良好的效果。
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随着录像播放,我说:“下雪了,下雪了!大树披着雪,房屋披着雪。
雪天雪地,好一个白雪的世界!孩子们,厚厚的雪地在召唤着你,你最想做什么呢?”这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借学生兴奋之时,我问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会在雪地里做什么吗?”进而导入新课。
三、讲授重点,巧用电教。
孩子对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认识,他们的熟悉来源于生活、电视、动画片和书本等,但对这些动物们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却不怎么清楚。
同时,了解这几个动物脚印的形状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在讲授这段时,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准确地理解了所谓“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实际上不过是小动物们把自己的脚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而已。
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点,从而也准确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
这些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体会了小画家作画时的高兴自豪感,很轻松的读出了文章的基调。
在孩子深深地被小画家们的作品感染的时候,我巧妙设问:“他们能轻轻松松的画出这样美丽的画,这是谁的功劳呀?”接着我回头来学第一句,不用多加指导孩子就读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高兴、欣喜、若狂之情。
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26bf2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9.png)
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6篇)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以下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注重了朗读教学,特别是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以不同的方式来朗读,以加深学生对每个小动物爪(蹄)印不同形状的印象,如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
最后,我还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每个小动物走过的脚印,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
在指导朗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时,先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时的心情,再指导他们用自豪的语气来读,教师再范读,学生做动作读,在活跃的气氛中体会朗读的快乐,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课文内容,我采用逐句讲解,学生逐句消化的教学手法,使课文内容易于学生接受。
授课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在教学时,我适当的补充一些内容,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冬眠,这就更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说完整话能力的培养,因为时间没有把握好,练习不多。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抓的不够细,学生的说话练习不多,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学期第17课的内容,是一首儿童诗。
它处处体现着诗情画意,深为学生所喜爱。
现反思如下: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互动的“快乐教学”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自主学习语文,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我就很重视“快乐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21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40773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f.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一、什么是反思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
又译为反省、反映。
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
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21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2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1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精灵的一分厚礼。
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
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情绪怎样样,想做什么?由次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
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情绪。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就应重视它。
”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潜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节课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都能大胆、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读才华。
如在读最后一句时,有同学推荐要将这句读轻点,理由是青蛙还在睡觉,不要惊醒了它。
他还将小食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一声后轻轻读,并读得很有感情,很有韵味。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7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5ea4c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0.png)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7篇)教学反思一:《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黑板上创设了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我鼓励学生质疑,并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认识、研究和记忆生字。
我还注重将课内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了问题来开发课外研究资源。
最后,我利用图画板书,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了动物与它们的脚印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些动物是小画家。
教学反思三:在农远资源达标课验收活动中,我讲授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儿童诗。
这篇课文处处体现着诗情画意,深受学生喜爱。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研究方式,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创设了宽松、自主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用心、自主地研究语文,产生了研究语文的兴趣。
这是新课标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研究方式的转变需要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互动的“快乐教学”课堂形式。
我非常注重“快乐教学”,并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
在本课堂教学中,我利用了欣赏雪景的课件,通过搞笑的雪地游戏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这种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个用心展现自我的氛围中,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处于最佳研究状态,从而在快乐中体验研究语文的乐趣。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体验。
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培养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因此,在每堂课中,我都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美丽之处。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例如,在研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中,我降低了教学难度,先出示一只小鸡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群小鸡吗?然后出示两只小鸡的图片,最后出示一群小鸡的图片,让学生理解“一群”的数量很多。
这种教学方法避免了老师的灌输式讲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一群”这个词语,从而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7620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7.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10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以下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总结与反思: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导问:下雪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此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
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
二、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对于这一点,我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的形式找到“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2、在学生找到并读出对应句子时,同步多媒体展示四种动物的脚印,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3、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几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让学生做“找脚印”游戏。
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在课外延伸环节中,针对青蛙冬眠一事,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并出示其他动物图片,作为课外知识拓展。
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抓的不够细,学生的说话练习不多,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我将积极弥补自己的缺点,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4c863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7.png)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我教上一届学生在学校上的一节公开课,这次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又把上次的备课拿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略作了一下修改。
下面就来说说上这一课的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我乐意,我喜欢”的心境下和老师一起活动,能使整个课堂的教学受到良好的效果。
上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学生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把学生带入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导问:“看到此景,你想说些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鼓励质疑,自主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教学中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学习、记忆生字。
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加强对生字的认识。
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别人识字的方法,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主识字的愿望。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到喜欢的方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探索识字方法奠定了基础。
三、读懂课文,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先让学生通过情境感受下雪这样的环境,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找到“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什么画”?在这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四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以及相对应的植物叶子,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就能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然后指导朗读,这节课,我引导学生体会各句话所表达的感情,第一句要特别读出感叹的语气,将对雪的喜爱表达出来;第二、三句把小动物们的可爱和顽皮读出来;第四句要读出你对小画家们的称赞;第五句的问句要读出上扬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轻轻地读,可不要把青蛙吵醒哦。
就这样,我将每句话所要表达的情感告诉孩子们,他们自己体会,最终把这篇课文读得声情并茂,非常到位。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6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4dfb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f.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6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一、成功之处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带学生们欣赏雪地里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一说下雪了,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做什么游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
让孩子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效率提高。
2、图文结合,让孩子们更清楚的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动物”与“小画家”的联系,通过对比脚印图案和梅花、竹叶、枫叶、月牙,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课文。
学生面对的不只是汉字,而是生动的图画,兴趣大大增加。
3、教师合理的开发了课外学习资源。
让孩子们思考“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要冬眠?”并且鼓励他们换动物名称仿写句子,在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不足之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给孩子们自主体会的时间较短,时间没有把控好,没有充分体现出生本课堂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闻堰镇小贾燕群今天我们一年级举行了教研活动,分别由我和孙老师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
活动中大家能够直言不讳,有啥说啥,让我收获颇多。
尤其是同年级的孙老师跟我一起执教这一课,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孙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很丰富,适合低年龄的学生。
在教学"一个"和"一群"这两个词时,孙老师不仅能够让学生能理解,还能结合课文教诲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设计得十分巧妙。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像孙老师多多学习。
《雪地里的小画家》, 这篇课文总共6句话,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文章生动优美,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背诵。
我在设计本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些教学目标:学会"啦,梅,用,几,成"五个生字,会写"几"字;情景回忆下雪时的情景,读出"下雪啦,下雪啦!"高兴的语气;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用上"像"说一说;读通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前四句,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fd4e90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8.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
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语言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次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
因为课文里有冬天,又有小动物,所以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采用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将5个要认的字有侧重地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新课开始“啦”的教学,结合标点指导朗读到位。
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中解决字义的重点,并通过看图理解,组词,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使学生学习的方法灵活多样,兴趣盎然。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如演示法,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图片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
其次针对几个关键句子训练学生朗读的意识。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请不同学生的个别朗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素材,在课前需要备的内容很多,但是那毕竟是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有疏忽。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0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b4c5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9.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1一、成功之处: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带学生们欣赏雪地里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一说下雪了,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做什么游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
让孩子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效率提高。
2、图文结合,让孩子们更清楚的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动物”与“小画家”的联系,通过对比脚印图案和梅花、竹叶、枫叶、月牙,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课文。
学生面对的不只是汉字,而是生动的图画,兴趣大大增加。
3、教师合理的开发了课外学习资源。
让孩子们思考“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要冬眠?”并且鼓励他们换动物名称仿写句子,在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不足之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给孩子们自主体会的时间较短,时间没有把控好,没有充分体现出生本课堂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2《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
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语言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次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
因为课文里有冬天,又有小动物,所以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63340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9.png)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0篇)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今天,我们一年级举行了ipad教研活动,我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活动中我收获颇多,通过ipad课前设计以及课上实践,预设效果和实际效果差距不是特别大,总体较为满意,以下我就从教学设计和ipad运用两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一、画廊创设,走进雪地首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总共6句话,内容相对比较简单,__生动优美,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背诵。
我在设计本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些教学目标:学会“啦、梅、用、几、成”五个生字,情景回忆下雪时的情景,读出"下雪啦,下雪啦!”兴奋的语气。
通过本课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用上“像”说一说。
学生读通课文,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体会出向往冬天,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
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猜谜语让学生说出“雪”,再联系上个月杭州的一场大雪让孩子慢慢走进情境。
紧接着,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森林雪景的场景,让孩子们变成森林里的一只只小动物,看到鹅毛大雪后会如何发出“下雪了,下雪了!”的感叹!孩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感情明显没有那么强烈,读得较为通顺但是体会不到如此开心的心情。
于是,我创设了一个ipad画廊,放进了许多美丽的雪景图,孩子们在看的时候忍不住发出了“哇~~~”的感叹声,从他们的表情中教师看到了孩子此时此刻兴奋的心情,于是立马提问:“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孩子就能马上回答出:开心、兴奋、激动、惊讶等词。
于是我告诉孩子,人在激动的时候声音容易响,语速容易加快,你能再读一读吗?孩子再次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加快加重语气,于是第一个句子很好地落实下来了。
二、寻找脚印,学习儿歌在巩固好字词后,我采用了学生读,寻找四位小画家究竟画了些什么。
孩子们对着ipad开始自由的朗读,期间会有小组成员进行讨论问题。
紧接着,我出示了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填空:小鸡画了(),小狗画了(),小鸭画了(),小马画了()。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efbdd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0.png)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精选8篇)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我执教的课文是课文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课文浅显易懂,充满童趣。
我设计的第二课时是让孩子们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动物脚印的特点,以及动物冬眠的特征。
上课的大致思路是先复习课文生字,通过摘苹果的游戏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下雪的图片来导入课文,让孩子们先读通课文,再去发现课文,理解课文,最后做一个课文的延伸,发挥想象,想想其他动物的脚印像什么。
可是课前想的是这些步骤到了真正实践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首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在前一天试教的时候,汪老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课文与识字课之间的区别,应加强学生的朗读、说话训练等等。
所以把课文思路,教案都改了,有很多训练,比如上到像“说说其他动物的脚印像什么?”得时候,在挑选动物脚印的时候就选了恐龙恐龙,这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违背了“课堂联系学生生活”这一原则,而且大象的脚印也不够形象,孩子们很难做出想象,以至于造成课堂的“冷场”,只有几个孩子举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其次,课堂各环节的衔接很生硬。
在复习完生字后我出示了一副下雪的图片随后出现“下雪了,下雪了!”这句话,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课时在出示雪景后却又出示课题,着实有些“格格不入”。
还有就是让学生再去观察其他的脚印,形成画什么的这句话,选材上的问题,造成这个环节似乎没什么意义,而且在孩子说了脚印像什么的时候我还应该让他把句子完整地说一遍。
最后,是细节上的问题。
第一,上课时间没有把握好。
在教完生字“几”之后,下课铃声就响了,还有课文最后一句话没有引出来,以至于课堂是在急急忙忙中度过的,学生的收获也不是很大。
第二,在朗读上对学生的指导比较少,只是生硬地让学生一个一个站起来读,而没有指出他的优点或者是缺点,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三,在范写文中的两个生字的时候,我把黑板都遮住了,学生都没有看清字的笔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4篇)精选全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4篇)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ef6c9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0.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14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生灵的一份厚礼。
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
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
哎呀!怎么没有青蛙?他正在睡觉呢?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述的画面。
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子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
教学本课时,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下面谈谈教学这一课后的一些感想。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我就问学生:早晨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当我们拉开窗帘,你发现了什么?听到这个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激活起来,同学们露出兴奋的神情,惊喜地告诉我:下雪啦。
因为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
然后我又问道:你们最喜欢在雪地里玩些什么游戏?学生们的思绪立刻被拉到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那热闹非凡的世界里。
接着我说:雪地里这么好玩,也引来了一群小画家,适切的引入了课题。
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教学本课时我主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
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识字。
然后,把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己认读,再逐字教学。
教学中我采用个别认读、集体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识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效果。
我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记忆生字。
他们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生活中识字”等好的识字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优选15篇.docx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优选15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eba1c7ffc4ffe473268ab37.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选15篇【导语】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选15篇由***整理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4: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5: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6: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7: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8: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9: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0: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1: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4: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15: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正文】篇1: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子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让学生都能主动愉悦地去获取新知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用心性,下面谈谈教这一课后的一些感想。
一、读懂课文,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让学生明白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先让学生透过情境感受下雪这样的环境,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找到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在这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四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让学生进行连线,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就能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认识了四位小画家之后,同时进一步引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让学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动物,所以它没有参加雪地里画画。
并向学生介绍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学生的知识面一下子扩展了许多,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效果。
二、灵活多样地识字一年级的识字是重头戏,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
我采用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如:摘苹果、做游戏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效果。
我还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记忆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文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文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980f5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d.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文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该页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文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案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案一、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7课。
是本册教材的较后一组课文之一。
这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和他们不同,正在“睡觉”呢。
课文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课文共有9句话,含11个生字及两个没学过的偏旁。
由于课文是一篇韵文,具有儿童特点,而且内容又不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利用该教材还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是相关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如:动物的冬眠等。
因此,预计学生学起来会有兴趣的。
教学本课计划用2课时。
二、设计理念1.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引导、指导、点拨。
2.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学,从而培养自学能力。
3. 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合理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只教教材”。
三、教学目标利用本课教材资源,将完成下列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注意保护小动物。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实施“以学定教”的策略。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10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0fd0bcfc789eb162dc817.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10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一):《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以诗的形式描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却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利用课件出示美丽雪景图,伴随着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随即,我问学生,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你的情绪怎样样?你想怎样表达你的高兴情绪呢?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经过,无法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于是,我就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把自己的高兴读出来。
学生在教师一次次的引导中,最后体会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兴情绪了,“这美丽的雪景吸引了一群小动物来作画,他们是谁呢?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些什么呢?”带着疑问,学生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雪地世界里。
二、自主学习,合作识字。
在初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识字。
然后,把生字圈出来自己认读。
再同桌互助,互相检查读音。
最后是大家交流识字的方法。
在识字环节中渗透了多种的识字方法,如:加一笔、换一笔、换部首、形声字规律识字等方法。
我还设计“开小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巩固识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要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读的时间,以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引读、男女问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四句时,我利用贴画让学生了解了动物作画的成果。
我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小动物,你什么都不用就画出了这么美的画,你的情绪怎样?带着你的情绪来读一读。
这样不但让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7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06c21990c69ec3d5bb75d2.png)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7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一):《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于童趣的课文,全文只有六句话,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资料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我再黑板上再现了情境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质疑,自主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教学中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学习、记忆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难记,难读,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好吗?请小老师带读。
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主识字的愿望。
学生透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到喜欢的方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探索识字方法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
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潜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四、板书简洁形象。
一年级小朋友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老师的板书,也要力求简单,形象,直观。
这课的板书,我利用图画板书,突出了重点--四种动物及它们的脚印。
教师以图画的形式画下与脚印相像的事物,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忙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说这些动物是小画家。
利用板书,让学生很快就背诵出了'谁画什么'这个句子。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三):前几天,我校进行了农远资源达标课验收活动。
在活动中,我讲了一节语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学期资料,是一首儿童诗。
它处处体现着诗情画意,深为学生所喜爱。
现反思如下:一、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互动的“快乐教学”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用心、自主学习语文,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一):《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以诗的形式描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却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利用课件出示美丽雪景图,伴随着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随即,我问学生,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你的情绪怎样样?你想怎样表达你的高兴情绪呢?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经过,无法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于是,我就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把自己的高兴读出来。
学生在教师一次次的引导中,最后体会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兴情绪了,这美丽的雪景吸引了一群小动物来作画,他们是谁呢?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些什么呢?带着疑问,学生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雪地世界里。
二、自主学习,合作识字。
在初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识字。
然后,把生字圈出来自己认读。
再同桌互助,互相检查读音。
最后是大家交流识字的方法。
在识字环节中渗透了多种的识字方法,如:加一笔、换一笔、换部首、形声字规律识字等方法。
我还设计开小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巩固识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要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读的时间,以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引读、男女问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四句时,我利用贴画让学生了解了动物作画的成果。
我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小动物,你什么都不用就画出了这么美的画,你的情绪怎样?带着你的情绪来读一读。
这样不但让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
四、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树立开放意识是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
于是我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动物的名字。
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潜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这课时设计的资料较多,虽然是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还能够,但总觉得教学过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够实。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于童趣的课文,全文只有六句话,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资料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我再黑板上再现了情境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质疑,自主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教学中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学习、记忆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难记,难读,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好吗?请小老师带读。
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主识字的愿望。
学生透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到喜欢的方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探索识字方法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
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潜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四、板书简洁形象。
一年级小朋友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老师的板书,也要力求简单,形象,直观。
这课的板书,我利用图画板书,突出了重点--四种动物及它们的脚印。
教师以图画的形式画下与脚印相像的事物,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忙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说这些动物是小画家。
利用板书,让学生很快就背诵出了谁画什么这个句子。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三):前几天,我校进行了农远资源达标课验收活动。
在活动中,我讲了一节语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学期资料,是一首儿童诗。
它处处体现着诗情画意,深为学生所喜爱。
现反思如下:一、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互动的快乐教学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用心、自主学习语文,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我就很重视快乐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如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利用欣赏雪景的课件,说说在雪地里的搞笑的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个用心展现自我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在快乐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落实双基,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新课标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积累,加强感悟,加强体验。
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培养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因此,在每课教学中,我都力求透过多种形式充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到祖国文字的美丽所在。
在本堂课中,我个性注重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如在学习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中对一群的理解时,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了教学难度。
我先出示一只小鸡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群小鸡吗?(学生答略)然后出示两只小鸡的图片让学生决定,最后出示一群小鸡的图片,学生说这是一群了。
这样教学,避免了老师的灌输式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一群指数量很多。
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带有一群短语,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朗读训练,重视朗读评价1、以读代讲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就应重视它。
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潜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节课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都能大胆、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读才华。
如在读最后一句时,有同学推荐要将这句读轻点,理由是青蛙还在睡觉,不要惊醒了它。
他还将小食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一声后轻轻读,并读得很有感情,很有韵味。
听着他们的童稚的声音,让人觉得他们仿佛就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
2、特色评价重视教师的评价,这种激励性评价,会给学生一个努力的目标,让学生在成功后再创成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
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巧妙地运用评价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在评学生读第一、二行诗下雪啦!下雪啦,我说:读得真高兴,谁能比他读得更高兴。
说完,小手都举起来了,大家都兴致昂扬地读了起来。
这时全班的同学都陶醉在其读书声中,并绘声绘色地跟读起来。
三、遗憾处1、捕捉学情信息不够敏捷,如学生说小鱼也会冬眠时,我引导得不很到位。
2、课堂上自己的开放意识还不够强,为了让学习环节完整,课堂上让孩子们说还不是很充分。
如生字教学落得不实。
上完这一课,我深有感触:成功也好、遗憾也罢,这些都是我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资源。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四):雪地里的小画家本课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从整节课下来,好的地方主要体此刻这么几个方面:1、学生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透过合作认识雪娃娃。
2、学生对雪娃娃十分感兴趣,所以很高兴去认识它们,没有感觉这是在认读生字,十分累,能够说学生学得简单。
3、从最后的课堂检测来看,80%的学生在这节课上对生字的掌握还是比较能够的。
但是在这堂课的识字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仔细分析一下,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1、在开火车以及个别认读的过程中,由于把识字放在了这堂课的后半节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
别人在读的时候,他们没有好好地听。
2、没有充分思考中下学生,这节课下来,还有部分学生对这节课的生字没掌握,在课上缺少了让这部分学生读并能够比较有效掌握的环节。
3、在识字中,缺少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让学生对学生的识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
4、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对学生的及时表扬与鼓励。
另外,在这节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歌曲。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更好的朗读和记忆课文,为第二课时,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做铺垫。
以上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反思,可能一些不足已经是我认识到的,但更多的可能还是我没有认识到的。
有待于我学习更多的新课标理念,有待于我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思索。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五):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精灵的一分厚礼。
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
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情绪怎样样,想做什么?由次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
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情绪。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就应重视它。
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潜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节课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都能大胆、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读才华。
如在读最后一句时,有同学推荐要将这句读轻点,理由是青蛙还在睡觉,不要惊醒了它。
他还将小食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一声后轻轻读,并读得很有感情,很有韵味。
听着他们的童稚的声音,让人觉得他们仿佛就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
在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时候,我给学生做了范读,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读得真好,很有感情,声音也很大,还做了动作,我很佩服你。
我也想学你的样貌读一读。
说完,性质昂扬得读起来。
这时,全班同学都在学老师的样貌边读边做动作,读得绘声绘色,将朗读推向了一个高潮。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很多遗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