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引言 (3)
1新会计准则在原有会计准则上的改进 (4)
1.1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领域产生的重要意义 (4)
1.2新会计准则对决策有用观、盈余认定的修订 (4)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化分析 (5)
2.1公允价值应用方面的差别 (5)
2.2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处理的差异 (5)
2.3关联方认定及相关交易披露的差异 (5)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7)
3.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 (7)
3.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形式与必要性 (7)
3.2.1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企业跨国发展与交流 (8)
3.2.2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益于降低财务报表的编制成本 (8)
3.2.3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国际会计服务的成熟态发展 (8)
3.2.4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资本市场全球化融合 (8)
3.2.5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助于发展我国企业国际贸易 (9)
3.2.6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 (9)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障碍分析 (10)
4.1资本市场欠发达 (10)
4.1.1受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态势阻碍 (10)
4.1.2现阶段我国市场主体不完善,股份制企业发展刚起步 (10)
4.1.3我国上市公司主体为国有控股企业 (10)
4.2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10)
4.2.1会计国际人才缺乏,发展缓慢 (11)
4.3我国现阶段缺乏完整会计框架体系 (11)
4.3.1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11)
4.3.2西方会计准则发展历史漫长,系统完善 (11)
5应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建议与对策 (13)
5.1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3)
5.1.1健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13)
5.1.2完善各项配套措施 (13)
5.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3)
5.2.1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活动 (14)
5.2.2强调会计人员国际业务能力培养 (14)
5.3增强外部合作,积极同国际会计准则的互动交流 (14)
5.4坚持保护符合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14)
结语 (16)
致谢 (18)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
摘要
伴随着我国特色经济市场化的深入改革,经济发展方向逐渐从国内向外围扩展,同国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交流的增多,必定带来诸多在会计计量,会计核算上的换算、磨合问题,在会计信息上的不统一。

规范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监管经济市场、完备成熟证券市场重要的一大组成部分,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并遵守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征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将为之不断努力。

新会计准则在我国的确立是一次对传统会计体系的改革,它的颁布变革了旧的传统观念并确立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是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一次完善。

修订后的新会计准则,宣告了资产负债观、决策有用观、全面收益计量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引入,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新定义,弥补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规范范围内的空白,是一次与国际会计准则规范在内容与形式相趋同的伟大尝试。

经过调整后的新会计准则在内容规范上更加贴近、符合会计要求,为我国新环境下的会计活动提供了准则依据。

此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的简单分析,对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会计环境跨国公司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ur Country’s Company
Accounting Standards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 of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is booming.The business accounting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compet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more distinc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ccounting process and financial report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a reform to our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ystem. It has changed the old accounting thoughts and built a new accounting criterion. It has perfected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standard. The new standard has added asset-liability view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the attention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income that has supplemente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After adjustment, the content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is more clos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our country 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standards of accounting activity .
Through he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our country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impl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A ccounting Standard Accounting Coordinatio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引言
为满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人员的工作需求,便利会计工作中的核算活动,制定必要的会计准则,完善会计标准体系,对企业日常核算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在1992至2011年的19年间,先后订立了13个会计准则,涉及到交通运输、金融营运、商品流转等会计标准。

1992年之后又进一步在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经营规模上对会计准则进行条款完善;2004、2007年先后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是分别针对核算难度较高的小微企业及核算较为复杂、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的大中型企业订立的企业会计准则,直至2011年,财政部考虑到考虑到简化核算,方便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建立了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会计标准体系。

2010年,我国财政部并制订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该路线图明确了会计准则未来发展方向,要求中国会计活动不断完善努力同国际交易接轨,在我国经济自开放以来不断累积的会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的中国会计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2011版会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健全了我国企业会计体系,它的面世是规范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延续,在原有的会计准则基础上,将使会计人员更加关注信息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同时加深了信息使用者间会计信息的交流、有效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避免在传递过程中过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度、透明度;在内容方面,从管理层面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进行引导规范,根据企业规模,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系统、统一财务报告数据口径、提高信息可使用度;此外,新会计准则降低了纳税申报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简化了账务处理程序和实务操作难度,同税法相互协调,降低区别。

2013年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调整方案,主要对对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职工薪酬、长期股权投资、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金融工具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合营安排这八个会计项目进行调整。

其中对公允价值、财务报表列报、金融工具列报的调整吸收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经验,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所趋同,更进一步贴近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下对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活动、会交易方便、操作性强的实际要求。

1新会计准则在原有会计准则上的改进
1.1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领域产生的重要意义
新会计准则在秉承原有会计准则的相同目标下,具有更实用、更系统、更精细的突出特点,对于我国会计税务工作领域相关法规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新会计准则在原有规范下增添了生物资产、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年金基金、金融资产转移及资产减值等项目,是对原有会计准则的一次补充,它的颁布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的诸多空白,对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研究范围有所扩大。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是在会计信息体系上的国际性趋同,其在会计价值相关性上的完善与改革,更加贴合我国实情,适用于我国特色市场经济环境,并且借鉴了西方科学会计理念,是我国会计准则规范的一次重大突破。

1.2新会计准则对决策有用观、盈余认定的修订
新会计准则新增有关于决策有用观的实施目标,使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与利润表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水平在会计实用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利润表能够获取到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远高于通过资产负债表获取到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有效提升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使用效率,增添了信息使用者依据会计信息,会计报告所做决策的有效性,充分体现了新会计准则在决策有用观上目标上的实现。

新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了非预期盈余和预期盈余与企业所有者、企业投资者三者间的相关性联系,它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原本预期盈余同企业资产投资者累计报酬率的微弱联系,促使企业投资者将关注重点置于企业长远投资收益和盈余状况上来,保证了市场环境中企业投资者的利益。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化分析
2.1公允价值应用方面的差别
新会计准则在对企业公允价值计入的相关性价值上也有一定提高,经过调查取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公允价值的引入有效提高了资产负债表的价值相关性。

由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欠缺性,相关衍生产品的稀少性,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引用一直保持着谨慎、关注的态度,虽然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一举措对我国企业金融计量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这一引入被明确为小范围的、适度的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企业投资者的利益,但由于公允价值专业评估机构发展欠缺大大减少了公允价值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使用效果。

我国2007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格作为基本计量属性,进一步保障了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这充分表明历史成本被公允价值计量所替代是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制定的一大重要突破。

2.2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处理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在一定前提下转回原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我国则采用了完全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在任何情况下的转回,这主要是基于我国管理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决定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尚不健全,高估资产价值、会计信息传递失真、损害企业投资者切实利益的情况屡有发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制定了禁止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为规范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秩序,规范我国金融投资环境,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

因此,这个准则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相关基础之上,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制定的,同国际财务会计准则有差异的利国规定,随着将来我国投资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对资产减值转回评估的专业技能提高,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式势必会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2.3关联方认定及相关交易披露的差异
在我国,关联方的认定表述为控制、双方共同控制、对另一方有重大影响的的双方企业间的关联交易,就从基础概念上说来,我国与国际贵方对比基本相同,即在国际会计的认定准则中,只要有一方能够形成对另一方的重点影响关系或是控制实质关系,则被称为关联方。

这说明了我国同国际趋同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而两者的区别则在于我国
并没有将两者或两者以上企业同受国家控制的情况纳入到关联企业之下,这与现行国际会计标准不同,但却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一方面,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环境下,大多数企业为国有控股资本,存在大量国有主导企业,而下行许多小企业同时受到国有企业控制的情况十分之多,如果按照国际标准一一进行视同关联企业并进行关联交易披露,那无疑是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增加了企业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要求对关联交易定价政策以及对关联交易的确认计量进行披露,进一步的保护了信息使用者的权益,扩大了会计信息透明度,这有利于我国市场交易原则的规范化。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3.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增多,而对交易双方来说,一门受双方认可的交易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用语言,其作用的结果至关重要,所以靠会计发挥交流共同作用是交易合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随着时代发展所需做出的改变是必然的,其国际化问题是每个市场人必须思考和面临的课题。

大环境发生改变,交易市场迫切需求上行政策的明确与认同,这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制定趋同成了相关部门制定会计准则必须考虑的重点。

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必须将我国现存市场环境,交易原则充分考虑进去,在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态势的情况下,进行趋同化研究靠拢,为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的会计发展态势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主体是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在会计国际化趋势下,政策制定部门对会计相关准则及惯例在实际实施、制定程序、相关认定上的标准明朗化,并且对建立与国际标准趋同的会计确认、计量方法和记录报告体系的考量。

3.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形式与必要性
2007版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出台实施,这版会计准则中共有39个重要准则被认定,是通过对原有会计准则的补充而形成的,并且于2007年首先在上市公司中试行推广。

这与国际上40余个会计准则的惯例差别缩小,一致性程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规范同国际管理相趋同的会计体系的正式建立,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发展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规范体系,并有助于企业投资者的有理决策。

2011版新会计准则新增《小企业会计准则》,加深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与规范,对小企业日常经营中开展会计活动与跨国会计交易进行规范。

2013年会计准则调整项目实施下,重点对公允价值的调整为跨国交易中会计认定提供规范依据。

另外,新增会计准则在充分考虑顾及到我国现行经济特点,根据我国企业发展实际制定相关准则,体现了会计理论中“实质重于形式”的重要特征。

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是一种充分考虑国家利益的建设趋同,是在充分考虑“中国特色”下的趋同。

是有利有必要的趋同。

3.2.1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企业跨国发展与交流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席卷下,跨国公司似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许多国内企业在向海外扩展业务的同时,成立子公司打理海外业务成了更有效率、更加快捷的管理手段。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方面同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项目增多,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向外延展趋势加快,子公司遍布全球,日益增多的商业合作,跨国公司的发展都促使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同国际会计标准趋同有利于子公司报表信息传达、财务状况评估、经营管理监管。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同时,需要考虑国际财政、税收、会计计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助于缩小差异,方便交易,另外,在报表信息方面,有利于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权益,有利于跨国公司子公司同总公司间合并报表的编制。

随着我过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向国外拓展业务是必然趋势,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有利于缩小国内国际准则差异,便于交易。

3.2.2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益于降低财务报表的编制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化标准的靠近可大大降低企业会计部门在财务报表编制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企业同国外企业交易增多,经济交流频繁,交易类型、项目日趋复杂,在各国会计计量与披露准则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企业往往需要编制多本财务报表,进而满足各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透明需要,这给企业会计部门带来了大量工作内容重复,管理成本增加的状况,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能有效减少会计部门不必要的工作重复,提高效率,并且降低会计报告成本,这也符合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国际化趋势下的必然趋同。

3.2.3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国际会计服务的成熟态发展
国际会计发展趋势影响着会计服务发展方向,跨国公司兴起、全球商业贸易增多、资金流动加快和会计准则革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会计交易经济圈,向经济圈中提供国际会计服务是许多注册会计师及会计机构的活动目的,而要得到国际审计的广泛认可,需要他们提供可信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服务,以此增强他们在国际投资者与债权人之中的业务能力认可,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国家中的一员,必须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保证我们在国际会计服务中取得话语权,积极提高我国会计师所提供的会计服务在国外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投资者间的认可度。

3.2.4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资本市场全球化融合
资本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全球化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鲜明体现。

资本
的全球化体现了市场在优化市场资源进行资源配置的良性作用,资本全球化是一种帮助企业在向外拓展进程中寻找低成本原料、低成本动力的有效措施,为帮助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适的投资土壤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在纽约、香港等国际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融资规模得到进一步进展与扩大,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用国际会计标准接轨,缩小差距,向国际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债权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比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

建立并完善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标准是促进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有利表现。

3.2.5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助于发展我国企业国际贸易
在国际贸易中,需要交易双方互相提供公允、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披露,来评估和了解双方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的真实情况,以做出合理判断和对自身企业有益的决策,在国际金融经济大融合的趋势下,任何国际都不能被排除孤立在外,我们必须寻求合理的通道致力于跻身到热烈展开的国际贸易交易中,双方依据相同的会计标准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并编制财务报表,加深双方的沟通与了解,推动彼此做出有利双方的贸易决策。

国际贸易越发展,相同的会计准则就越重要,因此,我国必须促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帮助发展国际贸易的企业取得同国际间沟通对话的权利。

3.2.6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
早在1985年,韩国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就加强了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研究,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趋势,这是金融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一大重要标志后对会计发展的重大考验。

研究金融发展常态,化解和减轻金融风险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冲击,是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的共同奋斗目标。

金融技术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昼新更替蕴含着无数金融危机与风险,只有参与国际沟通、国际合作,了解国际金融信息,才能尽快规避金融风险,这要求我们积极加强同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协调和沟通会计规范,作为互通信息的有效前提。

只有获得有效、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保证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有所防范,降低损失。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障碍分析
4.1资本市场欠发达
资本市场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发展土壤,它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培育肥沃的土壤条件,使健全完善、符合实际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植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之中。

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企业经济交易不够规范,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受到制约。

4.1.1受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态势阻碍
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发展起步阶段,具有市场体制不健全、不规范、资本市场规模小、金融衍生品数量少、开放度较低等突出特点,而西方资本市场在经过200多年的较高开放程度下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度、层次度的完整体系的资本经济市场规模,在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宜大刀阔斧的走上会计体系的改革道路,而更应该注重实际,迎合市场需求,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我国经济发展特色下的会计准则指导会计活动。

4.1.2现阶段我国市场主体不完善,股份制企业发展刚起步
我国企业发展规模较小,上市公司数量较少。

对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要求较高的多为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出于业务需要及信息公开原则的需要,国内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我国经济实际是,上市公司数量少,上市体系发展不健全,股份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尚未健全,这就显得对会计准则同国际趋同的要求较小,若要制定的相关会计准则同时满足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需求,难度较大。

4.1.3我国上市公司主体为国有控股企业
我国上司公司股权具有其特殊性。

我国国有企业占主导的经济发模式导致多数上市公司其实为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实为政府,这要求我们在制订和使用企业会计准则时更加谨慎。

同国外经济模式大不相同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模式下,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学习时要保持自身特色,充分考虑内在与外在条件,考虑我国财务报告披露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条件下,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

4.2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我国现代会计在中国落户发展仅有短短几十年,会计人员的发展良莠不齐,存在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