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培育——以部编人教版“美国内战”一课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研究2021.15
“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培育
——以部编人教版“美国内战”一课为例
□郑志峰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凸现教育对学生整个人生发展阶段的积极影响,而不是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要求,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应只以培养“尖子生”为主。
为了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历史学科要围绕“核心素养”总指导目标,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培育学生的终身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受益终身。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所有历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美国内战
作者简介:郑志峰,福建省莆田市莆田青璜中学教师。
(福建莆田351111)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1)15-0058-02
学习历史是在站在现时时空探寻过去时空真相的行为。
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
文章以部编版课文“美国内战”为例,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出发,探究了历史课堂构建核心素养的三点有效措施。
一、打破空间僵局,构建清晰的时空观念
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无法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无法明白“实现中国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意义。
历史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真实事件,学生只有从主观意识上对“时空”的变化和特点产生兴趣,才能对历史课堂的文字和事件进行探索和理解,这正是初中历史课堂基础的教学目标。
[1]“美国内战”中讲述的历史事件,存在美国“南”和“北”两个空间的差异,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说,还存在地域和国情的差异。
因此,即便美国内战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不遥远,其从教学性质来说,也是学生需要攻克的难点,为了让中学生在了解美国内战这一历史事件之前,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教师可利用美国疆域图的变化,直观的引导学生对空间变化的认知。
例如,教师根据课文引言部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的领土扩张,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北方和南方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为何最终以战争的方式来表现激化的矛盾。
美国独立后,领土不断扩张,土地的增加使其经济发展越来越好,通过给学生展示星条旗的星数变化情况,让学生从演示图上看见美国的发展势头,从而了解土地作为内战爆发的因素之一,过度占领会引发矛盾的激化。
通过直观的领土扩张图,让美国土地的变化情况,更加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自主构建空间情境。
当然,仅仅是土地的问题,还不足以激化两地的矛盾,最终以战争的方式来一较高下,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两地的文化制度问题,当美国南方占领了大部分的土地,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南方主张在新扩张的土地上拓展奴隶制,而北方为了保证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劳动力提出反对意见,当两地执政者不能统一目标,就没办法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科学使用教学用具,进行正确的历史解释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课堂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仅以历史事件的重点知识的讲解为主,让学生掌握考试的要点是主要的历史教学目标。
[2]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事件在青年人的脑海中已经越来越淡薄,对过去发生的,对当今社会有极大贡献的历史事件毫不关心。
当然,历史课的存在不是让学生活在过去的历史里,而是通过学习历史激发学生的强大精神,不仅要强化个人精神,
--58
工作探赜
还要培养强国精神。
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明确历史发展历程,还有能解答历史疑惑、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让历史事件通过中学生的有力传播,辐射和警醒更多的群众,不忘祖国发展的艰辛与困苦。
[3]
在“美国内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讲解此次战争对美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还要通过学习讨论分享种族歧视的问题能否因为战争而完全消除,美国是否实行了完全平等的法律条例。
在讲授这些内容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应的事件发展过程,通过给学生播放有关美国内战的纪录片、历史影片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意识和观念,影像资料使历史具有画面感,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讲述历史。
关于战争是否完全消除了种族歧视的问题,在影像资料中难探究竟,教师可摘引有代表性的史料,用科学的、有据可查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在史料的阅读理解中,不仅看到战争带来的进步,还要分析战争的破坏力。
通过上面两个方式,让学生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的表象中发现问题。
三、结合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处于安稳舒适的环境中,对战乱、饥饿、贫穷都没有太深的感触。
因此,在学习历史课程时,难以体会过去艰苦时代的叛乱与艰辛。
初中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部分学生甚至缺少基本的生活常识,没有足够的生活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培养学生对国家强烈的情感,树立学生的社会意识。
[4]对此,历史学科需要承担树立学生家国情怀的重大责任,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探索,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美国内战”这一节的主人翁是美国总统林肯,其在执政期间,从个人情感出发,是反对奴隶制度的,但为了不加速南北双方的矛盾激化,林肯需要利用更有利的政策和文件来抚平居民的情绪,这是伟大总统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总统以国家利益为先的重要体现。
在进行美国内战历史事件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历史事件为主要依据,正面的塑造林肯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领会到时代精神和伟人品德,让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例如,在对林肯个人和事迹进行讲述前,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总结归纳美国内战爆发前后,林肯所做活动和行为的意义。
林肯作为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总统,他的政治生命与美国南北战争紧密联系。
在这场战争中,林肯顺应美国历史发展潮流,审时度势,采取各种灵活、现实的策略。
林肯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成功地取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联邦的统一。
一个正在经历磨难的国家才更能诞生出时代的伟人,也只有伟人的无私奉献,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学生要充分认识林肯受人民爱戴的原因,从而塑造自我的社会使命和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课堂要始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课堂设计,充分利用教学用具,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真正的培育学生符合时代需求的能力,也要引导学生体会历史的厚重感,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改变自身观念,使其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欧阳国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9,250(1).
[2]林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444(18).
[3]刘洁莹.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中的实施——以人民版《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J].文教资料,2016,(33). [4]朱学章.借助未来教室提升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以《美国南北战争》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No.340(6).
责任编辑胡江华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