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们不断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根据已有研究作出推测,不正确的是()
A.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C. 在现有条件下地球上还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D. 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2. 古生物学家在如图所示不同地层中发现单细胞藻类、三叶虫和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地层
③中只发现单细胞藻类化石。

下列有关论述错误的是()
A. 化石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最直接证据
B. 越古老的地层发现的车物结构越简单,推测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C. 正常状态下,地层地质年代从古老到晚近排序是③、②、①
D. 因地层③中只出现单细胞藻类化石,地层①中一定没有单细胞藻类化石
3. 如图表示几种动物的进化历程。

其中与恐龙亲缘关系最近的爬行动物是()
A. 鳄鱼
B. 蜥蜴
C. 龟
D.大山雀
4. 细胞色素c测序结果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用于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生物名称黑猩狸猕猴狗响尾蛇金枪鱼果蝇酵母菌氨基酸差异/个011114212744
B. 人与猕猴的亲缘关系比人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远
C. 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
D.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高
5. 随着抗生素被滥用,有些病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关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叙述,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的是()
A. 细菌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B. 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C. 耐药性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D.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现象称为保护色。

央视《自然传奇》栏目播出了自然界中动物有奇特的保护色现象,如长颈鹿的花斑纹等。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析,
与动物保护色形成无必然联系的是()
A. 环境因素
B. 过度繁殖
C. 人工选择
D. 遗传变异
7.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 长臂猿
B. 森林古猿
C. 黑猩猩
D. 狒狒
8. 从南方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早能够两足直立行走和食用熟食的阶段分别是()
A. 南方古猿、直立人
B. 能人、直立人
C. 能人、能人
D. 直立人、智人
9. 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

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 水分
B. 阳光
C.空气
D. 温度
10. 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

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
11.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营养级别最高的消费者是鹰
B. 此食物网中能量最多的是鹰,能量最少的是绿色植物
C. 若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有毒物质最少的是绿色植物
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2. 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同学准备用河沙、池塘水、小鱼、小虾等材料制作生态瓶。

下列建议不宜采纳的是()
A. 材料应该进行严格地消毒和杀菌
B. 需要加入适最的植物作为生产者
C. 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D. 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
13. 蚯蚓以土壤中的枯枝落叶为食,能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由此可知,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无机环境
14. 山羊绒又细又软,价格昂贵。

于是一些牧民大量饲养山羊,但山羊连草根都啃食,导致草场退化。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草和山羊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
B. 此现象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 此现象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D. 该生态系统中山羊的数量比草多
15.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丁能制造有机物
B. 该食物链为:丁→乙→甲→丙→丁
C. 甲、乙、丙都是消费者
D. 乙大量减少时,短期内丙数量会增多
16. 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Z
B. 四种绿藻中W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 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D. 四种绿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7.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

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B. 甲是分解者
C. 流入图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甲固定的太阳能
D. 图中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乙和丁
18. 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上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值,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进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 箭头①⑤⑥⑦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循环利用
D.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19. 如图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及有毒物质相对含量的柱状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二中的四种生物构成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甲代表的生物是麻雀
B. 图一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C. 图一中的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蝗虫
D. 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是不断循环的
20.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是通过食物关系实现的
B. 二氧化碳是参与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C. ①②④⑤都表示呼吸作用
D. 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将各种成分联系起来
二、非选择题(共30分,每空1分)
21. (6分)有关生命的起源,绝大多数人认同化学进化说,科学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图一是米勒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二是生物进化树。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米勒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氢气、氨气、甲烷等气体代表__________,经过化学分析发现,在装置B中的液体中含有包括多种__________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2)由图二可以看出,鸟类和A都是由共同的祖先原始__________进化而来,B是由原始的__________进化来的。

(3)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环境,不断出现适应各种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22. (5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孤立的小岛组成。

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了13种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请分析并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在地雀的祖先中只有微小的、不定向的____________,为其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在不同岛屿的特定条件下,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地雀之间存在着激烈的____________,为不同岛屿上地雀的进化提供动力。

(3)地雀的进化表明,____________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定向选择作用,保留了____________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地雀进化的方向。

23. (7分)某生物小组同学利用暑假调查了某个生态系统的一些生物,根据他们的食物关系绘成了图一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

(2)图一的食物网中,蛇占第____________营养级;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若图二表示图一中含蛇的一条食物链,则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这种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现象叫____________。

(4)食草昆虫的体色往往和周围的环境非常相似,以躲避天敌。

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4. (6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图一为某林地中能量流动示意图,虚线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图二为碳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C获得的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二中的乙表示____________,碳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

(4)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

图二中①~⑤表示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量,用图中序号列出表示“碳中和”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堆肥制作
1. 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 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

(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 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依次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

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 观察记录
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散发出较强的酸味,从堆肥桶的龙头处收集液肥。

组别
实验步骤
甲乙
1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
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浇入与稀释液肥
_________的清水
3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1)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2)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______________(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____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4)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5CDABD 6-10CBAAB 11-15BACBD 16-20CDDAC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
(1)原始大气氨基酸(2)爬行动物蕨类植物
(3)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4)自然选择
22.(5分)
(1)南美洲地雀变异(2)生存斗争
(3)环境有利
23.(7分)
(1)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草(或生产者)
(2)三、四、五捕食和竞争
(3)青蛙生物富集(4)生物适应环境
24.(6分)
(1)A(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向B一部分,流向D一部分,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
(2)A→C→D (3)分解者有机物(4)②=①+③+④+⑤
25.(6分)
(1)分解者(2)控制单一变量(3)等量对照
(4)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5)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