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训练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训练卷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2.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
”其所述现象表明()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3.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
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这反映出()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4.“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这幅对联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是
A.男尊女卑B.新旧并呈C.封闭保守D.自由博爱
5.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茅盾《愚公移山》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赵树理——《小二黑结婚》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
与张謇“兴国之梦”有关的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B.以创办大生纱厂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办汉阳铁厂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一战时期
8.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9.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
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中国社会各阶层生活全盘西化
10.某同学在学习“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课时了解到“社会习俗变化”,这表现在
A.火车、轮船的出现B.《申报》的创办C.照相、电影的传入D.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11.1897年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A.实业救国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
1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歌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俗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3.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
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
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上述现象主要表明A.中西文化融合B.习惯完全西方化C.天文学发展迅速D.汉语词汇丰富
14.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中日战争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6.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④《毕业歌》(1934年)④《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④《太行山上》(1938年)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④④B.④④④C.④④④④D.④④④
17.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18.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19.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他的代表作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A.《黄河大合唱》B.《义勇军进行曲》C.《春天的故事》D.《我的中国心》
20.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B.茅盾——《暴风骤雨》
C.聂耳——《义勇军进行曲》D.徐悲鸿——《愚公移山》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为此,奕忻要求设立同文馆。
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
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京师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具体举措。
材料二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冠……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之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材料三1931-1945年教课书部分章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此时教科书时代意义。
22.中国近代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思想表达了赤诚的爱国之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幅画的作者。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2和图3著作刊物宣传的主要思想。
材料三2021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历史剧《抗日风云》。
小刚和小强同学应邀分别扮演了剧中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
请帮助他们把下面的刷本补充完整。
(3)情景一:小刚奋笔疾书,创作了__________。
情景二:小强面对黄河,谱写了时代最强音——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杰出人物体现的精神品质。
23.新事物、新现象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生跟洋教头学外语1872年留学幼童在轮船招商局前合影
材料二: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
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
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近代化下的中国》材料三:“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
”
——1912年3月5日《申报》
(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列举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新变化的表现。
(4)综上谈谈你对这些新事物、新现象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7年秋,山东曹州的村民杀了两个传教士,德国……想租借胶州湾及青岛,要求在山东有修铁路和开矿的权利。
中国于1898年春答应了,山东就算是德国的势力范围。
……我们费三千万赎回来的辽东半岛,这时俄国又夺去了。
以后他在东北有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及大连、旅顺,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据蒋廷覷《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
哪次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
材料二中国自订约通商以来,国际贸易输入,往往超过输出,其偶尔出起之年,数亦无几。
中日战后,入超增加益甚,欧战时稍有减少,战后则又激增。
近数年来增加之额数,尤令人惊异。
——据陈恭禄《中国近代史》(2)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材料二中“中日战后,入超增加益甚”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
战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近代实业第一人》
材料二如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图”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那时民间有许多人认为开采矿山破坏了风水,男女同在一个厂房工作,有伤风化等等。
1873年,山东发现一处砂金矿,官府“恐其滋事”,禁止民间淘洗。
日本用借款作为套锁,使张之洞苦心经营的汉冶萍煤矿厂矿公司成为日本财阀的附庸。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的“兴国之梦”是什么?
(2)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是在材料二中的哪一阶段(写出序号)?这一阶段促使民族工业飞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回答两点)?
(3)材料三中两个商标从行业上看,两家企业都属于哪一工业部门?反映了民族企业家的何种情怀?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和自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
从1895年到 1911 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钢年产量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
中国早期兴建的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近代报刊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川教版义务教育教师参考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屹立的里程碑!——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根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中文报纸的名称。
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材料三,说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2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摘编自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洋货充积于厦口”对我国自然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
(2)材料二空白框应填写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和所学,简析该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
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并创办实业。
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
他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摘编自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及张謇关于创办实业的主张。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我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因素。
参考答案:
1.C2.B3.D4.B5.A6.B7.B8.B9.C10.D
11.A12.C13.A14.C15.C16.C17.A18.C19.B20.B
21.(1)特点:重视外语和自然科学。
举措: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2)以天朝上国自居变为中国不是天下之中(世界的中心)的转变。
社会性质: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民众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对于鼓舞中国人民战胜日本的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22.(1)作者:徐悲鸿。
(2)图2: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图3:宣传马克思主义。
(3)情景一:《义勇军进行曲》。
情景二:《黄河大合唱》。
(4)精神品质: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热爱祖国等。
23.(1)洋务运动;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传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
(2)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的推动;经济上,近代经济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
(3)出现了近代新式教育、易服装、剪发辫、废缠足、废跪拜礼、新的戏剧文化等。
(4)要解放思想;坚持对外开放;重视教育、科技等。
24.(1)租借海港;抢夺利权或修铁路和开矿的权利;划分“势力范围”等。
(任答2点即可)巴黎和会。
(2)《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步深入中国腹地,国际贸易输入增加。
(言之成理即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意思相近即可)
25.(1)张謇;实业救国。
(2)序号3;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轻工业;爱国主义。
(4)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26.(1)运动:洋务运动。
理由:生铁、钢年产量超过了日本;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2)名称:《申报》。
进步作用: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人才,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7.(1)冲击了我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实业救国;主张:听之民办(或允许民间兴办实业);引进外资;重点发展纺织和钢铁工业。
(4)列强的侵略;政府的政策;实业家的推动等。
(任写一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