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01T08:17:57.007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3期作者:孟颖燕
[导读] 其中BIM虚拟实践教学法就是中职建筑专业教师采用的重要新式教学方法之一。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
摘要: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中职学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活动中会按照“学科系统化”来安排教学内容。

虽然能够确保教学具备逻辑性、系统性,却将教学与实际应用训练分裂开来,学生在分裂式学习下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其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动手操作能力无法跟上理实一体化教育的新要求。

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实施教育改革,必须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理实一体化,以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
1引言
中职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育出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才。

学校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能力也随之能够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理论与实践双方相互影响之下,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影响,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教师要注意在开展理、实、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粉笔+黑板”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活动的结合。

教师更要积极响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教学课堂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虚一体化”的新式教学要求,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BIM虚拟实践教学法就是中职建筑专业教师采用的重要新式教学方法之一。

2《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与不足
2.1学生现状。

学生素质差异比较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由于以前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有所不同,动手实践能力也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课后绘图作业和课程设计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课上学习效率低,课下根本不学习的求知态度和习惯,缺少主动求知和潜心研究工程知识的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2.2教学现状。

师资结构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雄厚却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优势作用,教师也术业有专攻,但教学安排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通常是选择可以教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而不是考虑谁来教这门课最好。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通常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忽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课后联系少,实践锻炼少,使学生在实际工程制图中,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都无法满足要求,动手实践能力也较弱。

教学手段单一化,现在虽已改变传统黑板教学,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但现在出现了很多多媒体课件照搬、照抄课本内容,简单挂图,教学手段不够灵活丰富,无法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2.3实践现状。

此次教学改革,对刚入社会从事制图工作的工程人员做了相关的抽样调查,大多高校在大一阶段开设机械制图课程,此时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差较大,由于统一安排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产生一定差距。

部分工程人员缺乏相关基础,刚入行时对常见机械加工方式、工艺结构等实践应用知识缺乏初级阶段性认识,继而造成所学到的制图课程难以同产品设计开发、实际应用环节有机整合。

部分工程人员绘图能力、识图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非常薄弱,难以选取合理的表达方案绘制正确的投影图,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也不合乎标准。

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专业水平过低、临场应变能力弱、工程意识薄弱,再加上经验不足,这些对实际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就业行情一直竞争激烈导致自身压力过大、工作信心缺失等一系列严重影响。

3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制图》课程中含有较多、较抽象的内容,如果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学生就不能对课程内容有效理解。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当老师讲到剖视图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针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剖视图进行讲解。

使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整个剖视图的假想过程。

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容易对剖视图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促使学生展开讨论,使课堂的气氛得到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今后的实践能力。

4 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中职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强。

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对更好的进行实践。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量进行了解,对不同知识量的学生因材施教。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当学生理解了知识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讲授,并且让他们体会应用的方法。

这样的方式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素养,教师首先要能够深入理解机械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通过流利的方式表达出对机械知识的见解,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若学生没有理论基础就无法进行实践。

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学生掌握了足够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

理论和实践二者的作用同样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将二者交替进行,促使其相互发生积极影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比如,教师在完成一个课时的理论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在下一课时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教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常规的《机械制图》课程过于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其实用性和实践性往往被忽略,所以对教学内容要进行诊断与改进。

在进行“教诊改”过程中,要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将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各模块相对独立,通过完成相应模块的学习,具备相应岗位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关,融入企业项目,把实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把企业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有效地改进到《机械制图》教学内容中。

参考文献:
[1]张晓君.浅谈《机械制图》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思路[J].就业与保障,2016(07).
[2]牛春亮,马莉莎,姜忠爱,郜颖,安相华.机械制图微课建设中课程资源与整体规划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
[3]谢青萍.浅谈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J].科技展望,2016,26(10):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