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后作业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新人教版必修220200426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二十四)
一、选择题
1.到2002年,全球跨国公司大约有6.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大约有85万家。

国外分支机构分别占全球GDP的1/10和全球出口的1/3。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区域化的推动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两极格局的瓦解D.贸易自由化体制建立
[解析]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剂,故A项错误;材料和世界多极化无关,故B 项错误;两极格局的瓦解对经济全球化有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2.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

这一规定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
A.对各成员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B.消除了不同文明间的对抗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
D.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标志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成员国都要遵守世贸组织的条件和法律,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A
3.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

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
A.推崇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
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
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解析] 材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反对贸易报复,故A项错误;该争端解决机制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其宗旨是促进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该争端解决机制忽视法律功能,故C项错误;该争端解决机制促进贸易纠纷的解决,有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机遇,也面临挑战。

其中“面临挑战”指的是( )
A.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C.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D.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解析] 面临的挑战即面临的风险,A、B、C三项都是入世的积极作用,只有D项是面临的风险,故D项正确。

[答案] D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其中“中国需要世界”体现在( )
A.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
B.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C.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D.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解析] 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均是在强调“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但是并不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表明了“中国需要世界”,故选B项。

[答案] B
6.下图漫画名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该漫画反映了( )
A.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消亡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
C.文化多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障碍
D.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协调统一
[解析] 根据材料中“和而不同”说明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未完全消亡,故A项错
误;材料中并未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发展状况,并不是说文化多元阻碍经济全球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和而不同”说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之间是协调统一发展的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
7.“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

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

”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
A.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
B.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
C.不利于各国经济深度合作
D.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解析] 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

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可知,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也可能产生新问题,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新一轮扩张,但材料没有说明,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可以推进各国经济合作,但要注意防范风险,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各国人民的态度不一样,有的受益,有的受害,故D项错误。

[答案] A
8.有学者说:“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

”这是因为“区域自由贸易”()
A.以抵制全球化为主要目的
B.不利于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C.加剧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D.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解析] 据材料“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可以看出,材料讲的是“区域自由贸易”对经济全球化的危害而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可以看出材料要说明“区域自由贸易”对经济全球化的危害,而不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加剧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太绝对化,故C项错误;“区域自由贸易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从长远来说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9.有研究显示,1990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
800亿美元。

其中约有66%流到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流到撤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

上述材料表明( )
A.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利益失衡
D.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解析]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但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的能获得大量的投资机会,有的却被边缘化,呈现出了利益失衡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无意说明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

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

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是因为( )
A.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说明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特别点明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一带一路”得到了肯定,并未涉及其实施效果,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并不是因为其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发展阶段。

但有人认为全球化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
A.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B.两极格局下,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
C.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D.地区冲突阻断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
[解析] 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它加剧了世界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差距更加悬殊,所以有人认为全球化只是“半球化”,故A项正确。

B、C、D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答案] A
12.法国学者魏明德认为,在文化方面,全球化既可以产生最好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最坏的结果。

……我们可以重新发现我们的根源,通过与外部的接触经感应而再度发现,不是靠重复过去的文化形式,人类可以藉由这些文化形式的相互作用踏上追寻自然天性的种种潜能之旅,从而进行创造。

我们必须挖掘个性才能达到普通,但是,只有在我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个性时,才能够表达出自我个性的精华。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提出了挑战,挑战的结果是实现归于统一的“文化全球化”
B.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全球化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全球化在文化方面可以产生的最好结果是一定程度上弱化民族文化特质,实现“文化全球化
D.“文化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
[解析] 根据材料中“我们必须挖掘个性才能达到普通,但是,只有在我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个性时,才能够表达出自我个性的精华”等信息可知,不是对民族文化的挑战而是肯定,故A项错误;挖掘个性和尊重、欣赏他人的个性,促进自我个性的精神,是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故B项正确;尊重个性不等于弱化民族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从体现文化的全球化是核心,故D项错误。

[答案] B
13.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

下图漫画《追不上了》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张
B.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机遇
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张,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不是漫画的寓意,故A项错误;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越拉越远,也就是
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次机遇,这种说法也正确,但不是漫画的寓意,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这种说法也是对的,但不是漫画的寓意,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20世纪中叶以来,主权国家观念受到侵蚀和弱化,国家权力出现向更高组织形式让渡的趋势,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创造了“中美国”一词(另译:中美共同体、中华美利坚),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中美国”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

(1)根据材料一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概述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人们国家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对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中美国”,你有何看法?
[解析] 第(1)问,首先要明确问题,其次抓住设问时间要求结合史实回答。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主要有三个大的时段:第一段,二战后初期,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与体系化方向发展;第二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共体的出现,世界经济出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第三段,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可知人们对国家观念超过了国家界限,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可知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第二小问是开放型试题,可结合中美关系和当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局势,从支持和反对任一角度阐述看法,注意史论结合、语言准确。

[答案](1)历程:二战后初期,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与体系化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共体出现,世界经济出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2)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

(其他言之有理即可)看法一:我支持“中美国”的说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适度的让渡国家主权,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组织,融入全球化潮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

看法二:我反对“中美国”的说法,中国和美国既合作又激烈地竞争,由于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美国企图确立“单极世界”,中国不能让渡国家主权,陷入美国圈套。

(言之有理即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为避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GATT)于1947年建立。

关贸总协定是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

但由于“组织宪章”未通过,所以该协定并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年,GATT被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取代。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等材料二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20多倍,去年达151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成为第五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外国投资输入国。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

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的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

——《中国和世界贸易体制》
(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干事鲁罗杰在北大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GATT的宗旨。

(2)根据材料二,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鲁罗杰演讲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为避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

第(2)问,材料二中“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反映了鲁罗杰主张中国应加入WTO;原因应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两方面分析。

[答案](1)减少关税与贸易障碍,取消歧视性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2)核心观点:中国应加入WTO。

理由: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成果。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