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例
一、名词解释
土壤胶体:直径小于0.001mm的土壤固体颗粒。

土壤质地分类:
临界深度:
有机质聚集过程:是指在各种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结果在土体上部形成暗色腐殖质层的过程。

土壤碱化度:
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按照一定系统原则、指标体系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类过程。

土壤孔性:
土壤: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性:
土壤容重:
土壤活性酸:
专性吸附:是指离子通过表面交换与晶体的阳离子共用1个或2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而被土壤吸附的现象。

永久电荷:
母质: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便形成了新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风化产物覆盖在地壳表面的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称质地。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

孔隙比:它是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土壤物理机械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是土壤多项动力学性质的统称,它包括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以及其它受外力作用(如农机具的切割、穿插、压板等作用)而发生形变的性质。

最大分子持水量:膜状水的最大量称最大分子持水量,包括膜状水和吸湿水。

土水势:土壤在各种力(吸附力、毛管力、重力和静水压力等)的作用下,势(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称为土水势。

土面蒸发:在干旱期间,土壤水不断以水气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称土面蒸发。

凋萎系数(临界水分):当作物呈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

凋萎系数因土壤质地不同而异,粘土最高,壤土次之,砂土最低。

阳离子的交换作用:指土壤胶体表面能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扩散层中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阳离子的交换能力: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指pH值为7时每kg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

一般用CEC表示。

它直接反映了土壤的保肥性、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

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称为盐基饱和度。

土壤壤的供肥性:是指土壤供应作物所必须的各种速效养分的能力,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分布与热量的纬度地带性和湿度的经度地带性的关系,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发生的土壤演变规律。

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氧化还原交替进行的过程。

熟化过程:人类定向培育土壤的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聚的过程。

脱盐化过程:是指盐渍土中可溶性盐在降水、人为因素等作用下降低或排出土体或迁移到下层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程:指土壤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CO
2、H
2
O、NH
3
等),并释放出矿质营养的过程。

土壤剖面:自地表到母质层的垂直切面。

陪补离子: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着多种交换性阳离子,对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某一种阳离子来说,其它阳离子都是它的陪补离子。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能允许气体通过的能力。

土壤钙化过程:是指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淋溶、淀积的过程。

粘化过程:是指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

腐殖化过程:使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潮土:指在河流冲积母质和地下水的作用下,经过人为耕种熟化形成的农业土壤。

离子饱和度:是指土壤吸附的某一种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以土壤能态为纵坐标所做的相关曲线,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总碱度:以土壤中CO
32-和H CO
3
-的总和。

土壤导热性:指土壤接受一定热量后,除用于本身升温外,还将热量传给临近的土层或大气,这种性质称为土壤的导热性。

二、填空题
1.按照矿物的起源把自然界的矿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种类型。

2.沉积岩是按组成矿物颗粒的大小分为(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四类。

3.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砂粒、粉粒和粘粒三种质量分数的百分率把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壤土类)、(黏壤土类)和(黏土)等四类12个质地级别。

4.土壤腐殖酸主要是由 C 、 H 、 O 、 N 、P、S 等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 Ca 、 Mg 、 Fe 、 Si 等灰分元素。

其中含碳(58%)含N量平均为( 5.6% )。

5.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 0.25-10 mm)。

把粒径0.25mm 以下的 , 称 ( 微团粒 ) 。

生产中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为(2-3mm)。

6.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因素大体包括以下三种下:(电荷价数)、(离子半径和水化半径)、(离子浓度)。

7.土壤胶体上吸附的养分离子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完全决定该种吸附离子的绝对数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离和被交换的难易,通常应考虑以下三种因素:(离子的饱和度效应)(陪补离子效应)和(粘土矿物种类)。

8、土壤剖面的层次构造从上到下依次可分为以下三个基本层次:(淋溶层A)、(淀积层B)、(母质层C)。

9、土粒的矿物质组成可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0、土壤孔隙分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三类。

11、岩浆岩按二氧化硅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12、土壤是在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五大因素是:(母质)、(生物)、(地形)、(气候)、(时间)。

13、土壤物理机械性是多项土壤动力学性质的统称,主要包(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等,是土壤受外力作用后产生的性质。

1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可包括(有机质矿质化)和(有机质腐殖质化)。

15.土壤通气孔隙度的大小,可作为土壤通气性好坏指标。

土壤通气孔隙度应不小于(),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

16.团粒结构形成的必备条件是(多级团聚过程)和(胶结作用)。

17.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如下:(气候)、(地形)、(母质)、(植被)、(人类活动)、(盐基饱和度)和(氧化还原条件)。

18.潮土是(耕作层)加上(心土层)和(底土层)形成的一种农业土壤。

19、原生矿物包括(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类、磷化物类)四类。

20、次生矿物包括(硅酸盐类、粘土矿物、氧化物类、简单盐类矿物)四类。

21、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类型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

22、有机质的分解主要靠(水解酶),腐殖质的合成主要是(氧化酶)的作用。

23、腐殖酸的主要组成分是(胡敏酸)和(富里酸),通常占腐殖酸总量的60%左右。

23、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空隙)的烘干重,单位为 g/cm3。

土壤容重大体为(1.00-1.70g/cm3)之间,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4、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土壤通气性)、(土壤中易分解有机质)、(土壤中易氧化物质或易还原物质)以及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25、土面蒸发的强度受(大气蒸发力)和(土壤的导水性质)控制。

26、土壤空气的更新的方式是(整体交换)和(气体扩散)。

27、土壤脱氮作用包括三种,它们是:()、()、()。

三、判断题
(对)1.流纹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一种岩石。

(对)2.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和白云岩变质而成,矿物成分多为方解石。

(错)3.腐殖酸不溶于水,它于钾、钠、铵等形成的一价盐类溶于水。

(错)4.冲积物是岩石的风化产物经山洪侵蚀、搬运,而沉积山口处的沉积物。

(错)5.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所占的百分含量称为土壤机械组成,又可称为颗粒组成。

(对)6.土壤墒情是我国农民对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简称。

验墒时常把1m厚土层的墒情分为三层即:表墒、底墒和深墒。

表墒是指0~20cm土层的含水状况。

(对)7.临界深度是指含盐地下水能够上升达到根系活动层并开始危害作物时的埋藏深度,即这时的地下水面至地表的垂直距离。

(对)8.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中导热率的大小顺序是:矿物质土粒最大,其次是水,空气导热率最小。

( 错)9.石英岩是由石灰岩和白云岩变质而成,变质岩。

( 对)10.洪积物是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经山洪搬运而成的。

( 错)11.河南北部暖温带的水平地带性土壤是潮土。

( 对)12.土壤墒情是我国农民对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简称。

验墒时常把1m厚土层的墒情分为三层即:表墒、底墒和深墒。

底墒是指20~50cm土层的含水状况。

( 错)13.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一种岩石。

( 对)14.石英岩是坚硬致密,风化最困难,常会突起成为较高的山峰,风化时以机械破碎为主,沿节理形成陡峭的山坡。

(对)15.腐殖酸可与铁、铝、铜、锌等高价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形成沉淀。

(对)16.土壤碱解氮含量的高低是反应土壤近期的供氮水平,它是包括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以及易水解的有机态氮的总和。

(对)17.河南北部暖温带的水平地带性土壤是褐土。

( 对)18.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传递通过单位截面土壤的热量。

(对)19.土壤毛管断裂含水量叫土壤水分协迫点,此时应及时灌溉补墒。

(对)20.“滞后现象”是指土壤从干到湿与从湿到干所得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两者不重合的现象。

( 对)21.土壤容积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高,容积热容量就大。

(错)22.负吸附是指土粒表面的离子或分子浓度低于整体溶液中该离子或分子的浓度现象。

( )23.石灰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一种岩石。

( )24.洪积物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受河流经常性流水浸蚀、搬运,而沉积于河谷地区的沉积物。

( )25.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所占的百分含量称为土壤机械组成,又可称为土壤质地。

( )26.花岗片麻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一种岩石。

( )27.2:1型矿物和1:1型矿物对K的固定能力的顺序是:蛭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对)28.腐殖酸的主要组成分是胡敏酸和富里酸,通常占腐殖酸总量的60%左右。

( )29.凋萎系数(临界水分)是当作物呈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30.临界深度是指地下水面至地表的垂直距离。

()31.压力势是指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

()32.土壤容积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高,容积热容量就大。

()33.有机质的分解主要靠氧化酶,腐殖质的合成主要是水解酶的作用。

()34.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Al3+。

()35.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减少。

()36.在水田种植水稻的情况下,土壤pH都趋向于中性。

()37.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升高。

()38.潴育化过程是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

四、选择题:15分
1.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C )。

A 石英 B橄榄石 C伊利石 D 辉石
2.国际制中根据粘粒含量将质地分为四类即:砂土类、壤土类、粘壤土类、粘土类;粘粒含量>25%是( C )。

指点迷津:<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15%~25%者为粘壤组;>25%为粘土组。

当土壤含粉粒>45%时,在各组质地的名称前冠以“粉质”字样;当土壤含粉粒55% ~45%时,则冠以“砂质”字样,当砂粒含量>85%时,则为壤砂土或砂土。

A砂土类 B壤土类 C粘壤土类 D粘土类
3.土壤反应(pH)影响着微生物的类群且影响有机质转化的方向和强度。

适应于中性环境是( C )。

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原生动物
4.腐殖酸主要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a、Mg、Fe、Si等灰分元素。

腐殖质含N 为( B )。

A 55%-60%
B 3%-6%
C 30%
D 80%
5.土壤比重是指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土壤矿物比重通常取其矿物比重的平均值( A )。

A 2.65
B 1.00-1.70之间
C 2.0
D 0.8
五、论述题
1.论述土壤不同质地类型的农业生产特性(6分)
砂质土:砂粒多,粘粒少,粒间孔隙大,毛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好;养分含量少且保水保肥性差,热容量小,耕性好。

适宜种植生长期短,需水需肥少,块根块茎类的作物。

粘质土:粘粒多,砂粒少,毛管孔隙发达,大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差;养分含量多且保水保肥性好,热容量大,耕性差。

适宜种植生长期长,需水需肥量大,粮食作物以及果桑茶等多年生的深根植物。

壤质土:砂粘适中,兼有砂土和粘土的肥力优点,适种范围广,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

2.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3.影响土壤供肥的化学条件有哪些?
(1)土壤溶液的组成与浓度(2)土壤的酸碱反应
(3)土壤的缓冲性(4)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4.分析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
(1)同晶置换(2)表面分子解离
(3)断键(4)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
5.影响土壤温度状况的因素有哪些?
(1)天气及气象因素(2)土地位置(3)土壤的组成和性质(4)土面状况
6.论述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5分)(1)、土壤酸碱性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A 土壤中养分转化过程均有微生物参与下进行的,各类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的pH范围。

土壤细菌和纺线菌适于中性和微碱性环境,在pH〈5。

5的酸性土壤中,其活性明显下降。

真菌可以在广泛的土壤pH范围内生存,在强酸性土壤中真菌占优势。

pH6.5时各种元素的有效度都较高,适宜多数作物生长。

B 在微酸性中性土壤中,氮、磷、的有效度高,C 在pH6~7的土壤中,磷的有效度最高。

D 在pH〈5和pH〉7的土壤中,磷的有效性降低; E在强酸或强碱土壤中,有效性钙和镁含量低,在pH 6.5~8.5的土壤中,有效度较高。

G 在酸性和强酸性土壤中铁、锰、铜、锌等有效性高;会造成铝、锰协迫与毒害。

(2)、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其他性质的影响:对土壤胶体的影响,对土壤物理性质方面。

7.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1)土壤通气性(2)土壤中的易分解物质(3)土壤中易氧化物质或易还原物质(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
8.如何调节土壤的供肥性能?
(1)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供肥性能
(2)合理耕作与灌溉,促进养分的转化供应
(3)用养结合,进行合理的间、套、轮作
(4)消除有害物质,改善养分供应状况
9.土壤酸碱性影响到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中各种养分有效性最大时的土壤pH多少?(5分)
1、pH6~8时,氮的有效性最高;
2、pH6~7时,磷的有效性最高;
3、钾、钙和镁在酸性土上易淋失,在中性和碱性土上有效性最高;
4、硼是在pH4.7~6.7时,的有效性最高;
5、微量元素除钼在碱性土壤上有效性高以外,其它的铁、锰、锌、铜、钴等在酸性土上有效性高。

10.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有哪些?(4分)
环境条件:土壤酸碱性是受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的结果。

1、自然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起主导作用,南方高温多雨,土壤盐基淋失严重而呈酸性;北方干旱,土壤富集盐基而呈碱性;母质含盐基的多少,关系到淋溶后剩余盐基的数量;生物起到降低淋溶强度的作用;地形通过改变水、热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复盐基的程度;当其他条件比较稳定时,
成土时间越长,土壤向酸性或向碱性的发展越深。

2、农业土壤中人为活动影响土壤酸碱性。

如土壤淹水后土壤PH向中性发展。

土壤环境:在较短时间内,能导致土壤酸碱性发生明显变化的土壤性质主要有:1、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大于80%的土壤,一般呈中性——碱性反应。

2、土壤空气中的CO
分压;3、土壤含水量;4、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2
11.观察土壤剖面的意义及性态特征的鉴别项目有哪些?(4分)
1、观察土壤剖面可以了解成土因素、以及土壤内的物质运动特点、土壤肥力特征,是了解土壤、认识土壤、区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方法;
2、土壤剖面的性态特征鉴别项目主要有:颜色、质地、结构、孔隙与裂隙、松紧度、水分、新生体、侵入体、pH、石灰反应等方面。

12.简述土壤剖面的挖掘的注意事项(6分)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向阳,便于观察。

但观察面不可正好直对太阳,因为观察者阻挡光线,光线反而不能射到剖面上。

最好稍偏15°~20°角度。

此外,也要考虑太阳的偏转方向,使剖面挖好后,观察面与太阳处于合适角度。

在特殊情况下,采用不向阳的阴面。

如在森林中,日光穿过树冠射入呈网斑形,反而阻碍观察,选择背阳面更适宜。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剖面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而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用地更加重要。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坍塌,破坏表层结构,影响观察和采集标本。

4、观察面要垂直、平整。

挖坑时先在地面划出坑的范围(如图1-3)。

然后逐层向下挖,每挖完一次即在观察面以土铲垂直下剁,以保证垂直。

观察面对面可窄些,使呈阶梯状下降至坑底,如此既可省挖土时间,又可在坑内观察、采土。

13.论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6分)
1、土壤Eh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系土壤Eh高,微生物活性强;否则,反之。

2、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在还原条件下,铁,锰呈低价,有效性高。

强还原条件能形成S2-离子,S2与Fe-2-形成FeS沉淀,使铁有效性降低,强还原条件造成有毒物质积累,使植物中毒。

在氧化条件下,高价Fe3+、Mn4+呈难溶性,有效性降低
14.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什么能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4分)
1、有机质增加对磷的吸附(储备);
2、有机质可络合固定磷素的金属离子(铁、铝、钙、镁);
3、有机酸对磷有溶解作用;
4、腐殖质在土壤表面形成
胶膜,减弱表面固磷;5、有机质分解释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H2CO3对钙镁磷酸盐的溶解。

15.简述土壤中无机磷的供应机制。

(4分)
1、化学固定;
2、生物固定。

16.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有哪些?
1、协调土壤水、气矛盾
2、协调土壤有机养分消耗与积累矛盾
3、能稳定土壤温度,使温度状况适宜
4、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根系伸展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1型矿物和2:1型矿物的硅酸盐层有什么区别?
试述土壤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土壤空气与大气是如何交换的?
如何调节土壤的通气性?
土壤团粒结构如何对土壤肥力起调节作用?
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
土壤腐殖质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简述腐殖酸的特性。

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制质地分类标准是什么?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调节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