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之 岩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利水电工程:
渗漏、溃坝、诱发地震 据广西39 个岩溶山地 县统计,在 已建的260 座大水库中, 有明显渗漏 的(设计效 益与实际效 益相比低于 80%者)有 92座。
2.道路工程
路基、站场、桥梁地 基稳定性、地基塌陷 我国东部岩溶区, 铁路4010公里,岩溶 塌陷376处,近十年间 中断车1860小时,颠 覆列车3次。
三、我国岩溶分布特征
世界大陆75%为沉积岩,15%为碳酸盐岩,约 4000万km2为可溶岩。我我国碳酸盐分布面积334 万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36%。川、黥、桂、湘、 鄂等是我国主要的岩溶区。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气候区, 形成不同气候区独特的岩溶类型及特征。
我国南方地 区化学作用 为主,地貌 景观以石芽、 石柱峰丛、 峰林、大峡 谷,溶洞等 为特色。
我国北方地 区气温低, 溶蚀速度要 慢很多,水不 是参与作用 的主要原因, 而是以断裂、 崩塌等物理 因素为主的 破坏。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
三、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岩溶地区形成优美的自然风 景.充分利用岩溶洞穴作为地下工程等。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水旱及地 质灾害频繁发生。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建 设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有:岩溶渗漏,引发地面塌陷,造 成坑道涌水、突水、滑落。
6.3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具有可溶性岩石
岩溶发育的条件
具有溶蚀能力的水
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
凡是影响上述三个条件的因素均是影响岩溶 发育的因素。
一、碳酸盐岩岩性的影响
1、碳酸盐岩化学成分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碳酸盐岩能否被溶解或溶解程度如何,主 要取决于岩石的性质,如物质成分、化学成分、 矿物成分及结构。 碳酸盐岩是指碳酸盐矿物含量超过50%的 一类沉积岩。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 MgCO3 、 Sio2等。 常见的有: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硅质灰岩、泥质灰岩等。
研究表明: ★方解石含量越高, KV越大;反之白云石含量 越高, KV越小。
★酸不溶物含量(如硅质含量)越高, KV及KCV 越小。
2、岩石结构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矿物结晶越小, KV越大。一般而言,泥晶>粒屑>亮晶。
二、气候的影响
1.降水的影响:
(1)水直接参与岩溶作用,充足的降水是 保证岩溶作用强烈进行的必要条件。
区域地貌格局,宏观上控制了某地区的地表水文网及地下水 排泄基准面的性状,从而控制了地表地下水的运动趋势,进而 控制了岩溶发育的总体形式。

地形平缓地貌较之地形较陡地貌,地表径流缓慢,入渗量较 大,有利于岩溶发育。

不同地貌条件,因其垂直入渗带埋深和水平径流程度的不同, 垂直岩溶形态及水平岩溶形态的明显差别。
具有良好的水的循环交替条件;
参与岩溶过程的主要营力是水,水的侵蚀、 溶蚀作用是经常性、缓慢的长期作用过程。 主要作用有溶蚀、侵蚀、重力坍塌、堆积、 沉陷等。如地表水—侵蚀、剥蚀、堆积;地下 水—溶蚀、机械潜蚀、堆积、沉陷;重力、气 压—坍塌、冲爆、吸蚀。
一、溶蚀过程
碳酸盐为难溶盐,溶 解度很低,如250C 时, 溶解度为14.2mg/L。由于 水的化学成分复杂,且随 环境条件而复化,使得碳 酸盐岩石处于长期、多变、 多种溶蚀效应,溶蚀反应 由表及里,地下溶蚀优先 的复杂体之中。 涉及三相体系:固、 水、气。 主要九个离子平衡体系: CO2,H2CO3,HCO3-,CO32-,Ca2+,CaHCO3+,CaCO3,H+,OH-
2000年4月6日下午4时-8时,洪山区青菱乡烽火村地 面塌陷。陷坑18个,最大陷坑长63米、深6-7米;最小陷 坑长1-2米,深小于2米。陷坑带呈近东西向分布,散分 在东西300米、南北250米的范围内。有2栋民房完全倒塌, 有16栋民房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破损。
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的桂林至梧州市高速 公路与桂林市外环高速路段相接处,近期发 现大量岩溶塌陷。 这一罕见的岩溶地面塌陷群发生在位于 临桂县会仙镇马面村以南约2公里处正在施 工的路基。目前已发现有85个塌陷溶洞,分 布在2公里长新辟的路基上,直径最小为1米, 大至10多米,最浅的为1米,最深的3米多。
(2)水是溶蚀作用的介质和载体,充足的 降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证了水体的良好的循环交替条件,促进 岩溶作用的强烈进行。
2.温度的影响: (1)温度升高,水中的CO2的溶解度减小,不 利于岩溶作用。一般,水温升高200 -300 C,溶 于水中的CO2减少一半。 (2)温度升高,生物新陈代谢加快,释放更 多的CO2带入水中,同时温度升高,化学反映速 度大大加快,有利于岩溶作用。一般温度升高 100 C,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一倍。
不同岩石,其溶解性是不同的, 可用两个指标表示:
试样溶蚀量 比溶蚀度KV= (试验前后的质量差) 标准试样溶蚀量 试验溶解速度 比溶解度K CV= (单位时间的溶蚀量) 标准试样溶解速度
准试样:方解石,要求试样尺寸相同,粉碎的 粒度大小一样,溶蚀在高浓度CO2的蒸馏水中。
KV及KCV越大,说明岩石的溶蚀强度和溶蚀 速度也越大。
总体上: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
副热带
青藏高寒地区
我国气候分类
亚热带 温 带
三大特征地区
西北干旱地区
南部温热地区
温热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岩溶作用较强烈; 高寒干旱的地区:岩溶不发育; 不同气候条件下,岩溶速度、形态、类型都明 显不同。
如溶蚀速度:
广西:0.12-0.13mm/a ; 湖北:0.06mm/a ;
1.酸效应(acid effect)
任何酸解离出H+ 后,溶液中H+ 浓度增加,H+ 和CO32- 结合生成 HCO3- ,从而加速CaCO3 的溶解。如右反应式:
CaCO3 2H Ca 2 2HCO3
含硫酸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有较大溶蚀性。
2.同离子效应(common ion effect)
第 六 章
岩 溶
Chapter 6 Karst
6.1
概 述
一、概 念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 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岩 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 水文地质现象总称为岩溶,国际上通称 喀斯特(karst)。
二、岩溶现象
1、形成独特的地貌
大的地貌形态及蚀变:峰丛(溶蚀);峰林(溶盆); 溶蚀平原 地表形态 正形态:石林、石笋、峰林、孤峰。
溶蚀过程如下:(以CaCO3 的溶解和沉积为例)


CaCO3 Ca CO3
2
2
CO2 H 2O H 2CO3 H HCO3
2
由①及②
CaCO3 CO2 H 2O Ca 2HCO3

上述反应也可表示为离子平衡式:
Ca 2 CO32 H HCO3 Ca 2 2HCO3
在地质条件特殊的部位,因上述原因,常使岩溶作 用较之其他地方强烈。如,地下水面附近;断层交错等 地下水下渗流汇合点;河谷岸坡附近;温泉出露点附近 等。
三、其他离子的作用
天然地下水中成分较复杂,大致有两类离子:一类是 与碳酸盐岩溶解产生的相同离子,如Ca2+ 、Mg2+ 、CO32等;另一类是不同的离子,如Na+、Cl-、SO42-等。这些离 子对溶液的溶解性都有一定影响,即产生离子效应,如下:
河北:0.02-0.03mm/a 。
岩溶形态差别:

广西副热带—溶蚀为主,地表地下岩溶充分强烈,形态诸全;
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 岩溶发育,以溶丘、溶洞、漏斗 为特征。 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 不太发育,侵蚀为主,几乎不发 育封闭溶蚀地形,以地下隐伏岩溶为主。

三、地形地貌的影响
地形地貌条件通过影响水的入渗,循环交替条件,进而影 响岩溶发育的规模、速度、类型及空间分布。例如:
钟乳 状 集合 体
“天坑”是岩溶(又称“喀斯特”)地区地下河 运行形成大面积塌陷造成的,天坑则是四壁岩石 峭立,深度百米至数百米以上,犹如一个巨大无 比的“桶”。这个“桶”,口径从近百米至数百 米不等,容积从10万立方米至1亿立方米以上。 天坑在国内外均有发现。我国重庆开隆县、奉 节县,四川兴文县,广西乐业县、巴马县等地都 先后发现了天坑。
3.地下工程
突水、岩溶冒落
4.工民建
地基稳定性、塌陷问题
自1977年至今,武汉地区先后发生6次岩溶地面塌陷: 1977年,汉阳中南轧钢常堆料场塌陷; 1988年,武昌陆家街塌陷和阮家巷塌陷; 1999年,毛坦村小学塌陷; 2000年2月,武昌司法学校塌陷; 2000年4月,青菱乡烽火村塌陷 1988年5月10日,武昌陆家街地面塌陷,圆形塌坑,直 径22M,深10余米,十间民房、大树、电线杆等塌入坑中, 引起附近工厂、学校、住宅墙体、地坪变形、开裂。
负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
洼地、溶盆、溶原。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2、形成独特的水文地质现象 地表水系不发育,岩体的透水性增大,岩溶水 分布极不均匀,动态变化大,流态复杂多变, 地下水的埋深一般较大。
石 林
丽江黎明千龟山前的“情人柱”
贵州省毕节县的织金洞。位于县城东北23公里处织 金洞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高位旱洞。全 洞长12.1公里,两壁最宽处173米,垂直高度多在50至 60米,最高处达150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 。洞 内空间开阔,地形起伏迭宕,囊括了世界溶洞所有的 形态类别。
化简为:
CO3 H HCO3
2


上述表明:CaCO3 在水中溶解的实质是 CO32- 与H+ 结合生成HCO3- ,因此H+ 的浓度 是溶解的关键。天然水中, H+ 浓度很低, 故CaCO3 在天然纯水中溶解很少,形成岩溶 主要是因为水中含有过量的CO2 ,与水结合 电离H+ ,促使CaCO3溶解。任何能在水中产 生H+ 的物质均可能使CaCO3溶解。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饱和度 水溶液,在碳酸盐岩体内相遇,混 合后的溶液较原来的溶液溶解性增 强。
有利于水混合的地带:垂直渗入水与地下水相混合的地 下水面附近;大的溶蚀裂隙;不同方向的溶蚀裂隙交汇带; 河谷边岸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混合带。
2.不同温度溶液的混合溶蚀相效应
如果有两种温度不同而饱和度相同的水相混合,或 一种水溶液由高温变为低温,都可以加大CO2的溶解度, 从而加强溶液的溶蚀能力。这是因为温度由高降低时水 对CO2吸收系数增大,以及用于饱和CaCO3所需的平衡CO2 减少,多余的CO2转化为游离CO2 。
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的落水洞
(a)开 始沉下去 不久,注 意昂贵的 赛车掉入 坑内。 (b)从 空中看, 这个坑几 乎完全对 称。 (c)堵 塞后的景 观,落水 洞地区现 在成了一 个城市公 园。
6.2
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岩溶发育的的基本条件有四个: 具有可溶性岩石; 具有溶蚀能力的水;

水中CO2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的补给。如 大气、土壤的生物作用等。 大气、生物、岩石、水构成一个岩溶动态 系统,岩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动态过程。
不平衡,CaCO3溶解或CO2逸出 平衡,或析出 CaCO3 (沉淀) 不平衡 , CaCO3溶解
充 CO2
往复进行
二、混合溶蚀效应
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 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 应。 1.两种不同饱和溶液的混合溶 蚀效应
加入Ca2+ 或CO32- 等同等离子后,减缓水对碳酸盐的溶蚀 能力。
CaCO3 Ca
2
CO
2 3
3.离子强度效应(ionic strength effect)
水中增加与CaCO3不相一致的强电解离子时,它们会以较 强的吸引力吸引Ca2+ 及CO32- 离子,从而降低Ca2+ 与CO32-的引 力,从而增大水对CaCO3的溶解性。
几乎所有的塌陷洞内都涌积清澈的地下水, 水位埋深1~3米,可测水深达3米多,不少塌 陷洞内可见基岩出露。洞内的水位抽几天都不 见下降。经压路机碾压过的泥土路基,陷坑分 布密度惊人,仅在1处约100多米长的路段,就 发现有32个。在今年4月修路基时就陆续发现 塌陷,修涵洞时就遇到过2个溶洞,投了100多 立方石头才填满。现在看到的塌陷大部分都经 挖掘机车清理,准备填充石料。据了解随着工 程施工铺开,近日又新出现了10多个塌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