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上十六位百年巨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上十六位百年巨匠
《百年巨匠》是一部视觉版中国现代美术史。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涌现出一批艺术大师,
他们或许没有救国图强的雄心壮志,
没有美术救国的历史使命,
但多多少少动了恻隐之心,
发奋图强,至少拯救自我。
美术,不是单纯的动手画画而已,
在某种程度上,
应该称为思想上的探究。
《百年巨匠》是中央电视台
有史以来第一部大规模、全方位
拍摄制作的关于近现代艺术大师的
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
也是经过文化部和国家权威学术机构
精心筛选的一代艺术大师。
他们是引领民族文化的艺术巨匠,
是影响几代人的绘画大师,
是书画收藏界关注的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大师的艺术风范。
黄宾虹
山水画一代宗师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
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霜容点碧岚》
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
等学花鸟。
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巴山夜雨图》
他的技法,得力于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
色。
齐白石
人民艺术家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荷塘蛙趣》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文化部曾授予齐白石先生“人民艺术家”称号。
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
《愚公移山》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
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三马图》
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
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张大千
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荷花》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广东省番禺,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
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
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山水四屏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潘天寿
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雁荡山花图轴》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
自署阿寿、寿者。
现代画家、教育家。
浙江宁海人。
《鹰石山花之图》
自幼自学书法篆刻,1915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受到文人画家经亨颐和著名艺术家李叔同的教诲。
1923年任教于上海美专,并与吴昌硕相识,自此潘天寿得吴昌硕启示,转归严谨沉稳,于不惑这年形成奇崛险峻的独异风采。
《灵岩涧一角》
上世纪50年代起,潘天寿一直任教于浙江美院,曾任院长,兼中国美协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等。
他以“骨法用笔”这笔墨之根,运笔果断强劲,主张“强其骨”、“一味霸悍”。
作品善从高、远、大处立意,以苔台贯通气脉,深得劲拨阳刚之美。
傅抱石
“往往醉后”有佳
山水人物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
山水
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以人民大会堂悬挂《江山如此多娇》国画最为有名。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在新余期间,听到许多关于傅抱石创作与酒的故事。
傅抱石,刻有一枚闲章曰“往往醉后”。
披露自己的大多数画作都得之于酒的帮
助,往往是在醉后,灵感顿发,浓彩重抹,一气呵成。
这说明,酒与傅抱石的画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林风眠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霸王别姬》
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
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
李可染
为祖国河山立传
《牧童戏鸟图》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
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万山红遍》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
《井冈山》
李可染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山水画家,并提出“为祖国河山立传”
的口号来进行山水画写生创作。
李可染的山水画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改造,他否定了元代以后文人绘画中注重表达个人感情和过分形式主义的表现,而是选择向北宋以前纪念碑式的山水画学习。
李可染在对传统的选择性学习下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山水画风格。
吴作人
第四任中国美协主席
《战地黄花分外香》
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
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
《骆驼》
吴作人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
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
《熊猫》
他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
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李苦禅
画鹰堪称一绝
《松鹰图》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
山东高唐人。
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
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鹰石图》
艺术上,他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画方面发展出独到的特色。
他的画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
李苦禅常言:“字画如其人,艺术及人品之体现,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苦禅尽管征途劫难环生,备历艰辛,但始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执艺不辍,及至老年。
花卉
李苦禅画鹰,李苦禅笔下的鹰在中国画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练鲜明的独特风格。
刘海粟
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黄山图》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
汉族,江苏常州人。
《黄山朝晖》
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群鹅图》
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
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
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
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
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关山月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报春图》
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
著名国画家、教育家。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
《雪梅俏笑报新春》
1948年任广州市艺专教授。
1958年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等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云山晨曲》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关山月先生禀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和“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他的创作实践,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之中。
石鲁
石鲁,原名冯亚珩,1919年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
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
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
擅长人物、山水、花鸟。
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
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1982年8月25日因病逝世。
黄胄(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 黄胄,名淦堂,字映斋,1925年3月出生于河北蠡县,是中国知
名当代画家、社会活动家、收藏家,曾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及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
黄冑擅于画出新疆人物,动物,人民生活,与风景之美。
2011年,黄冑荣获列名世界拍卖收入记录第13名宝座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
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有大量艺术作品及《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1997年4月23日,著名艺术家黄胄逝世。
蒋兆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蒋兆和(1904年—1986年),出生于四川泸州,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曾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当代画家王明明、纪清远、卢沉、姚有多、范曾等人都曾师从蒋兆和先生。
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中国绘画艺术大师。
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着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逝世,享年91岁。
来源:大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