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败故事精选_成败得失故事5篇优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败故事精选_成败得失故事5篇优选
⽆论成败都是⼈⽣的⼀场体验,机遇不知⼀次,要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去⾯对得失。
下⾯带给⼤家⼀些关于⼈⽣成败故事精选,供⼤家参考。
⼈⽣成败故事1
让失败成为你的亮点
⼀家外资企业招聘⼀名中国西北区域经理,任务是开拓公司在⼤陆的西北部市场,给出年薪五⼗万的优厚待遇,⾃然吸引了⼤批求职者,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有两名求职者进⼊最后环节,两名求职者中将有⼀名胜出。
李涛是进⼊最后环节的两名求职者之⼀,李涛毕业于湖北⼀所⼤学,学的是贸易专业,毕业后在⼀家公司做业务员,很快因业绩突出受到了重⽤,被提拔为业务部的副主管。
⼀年后,⼜成功当上了业务部的主管,负责全公司的业务⼯作。
他在这个岗位上⼲了⼀年多,业务部在他的带领下连创佳绩,业绩全线飘红,他也因此再次被提拔,兼任公司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
然⽽,就在他就任副总经理半年以后,因为在⼀次业务谈判中判断失误,未对对⽅提供的财产进⾏验证就擅⾃做主将货物发给了那家公司,结果那家公司⽼板拿到货物以后,转卖给第三⽅,然后携款出国,给公司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他也因此被公司免职。
这次来应聘区域经理,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的,他没有想到能进⼊到最后环节,当他了解了另⼀位竞争对⼿的情况后,对⾃⼰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另⼀位竞争对⼿是北京⼀所名牌⼤学毕业的管理学硕⼠,毕业后曾在国家某部委下属的国企⼯作,因业务能⼒强,很快被提拔为中层管理⼲部,此后⼜跳槽到了⼀家⼤型私企做业务主管,为那家私企做出了很⼤贡献,因为喜欢外资企业的⼯作环境,所以才来这家外资企业应聘。
与之相⽐,李涛感到⾃⼰的失败经历和对⼿的成功经历反差太⼤,所以觉得⾃⼰胜出的可能性⼏乎没有。
⾯试的时候,竞争对⼿先被叫进去,半个⼩时之后,满⾯春风地⾛了出来。
李涛随后被叫了进去,坐下来后,他按要求陈述了⾃⼰的⼯作经历,他如实地讲述,没有任何隐瞒,主持⾯试的领导⼜问了⼀些其他问题,诸如今后打算如何开展⼯作等等,他就按照⾃⼰的想法说了。
半个⼩时以后,⾯试结束,让他回家等待消息。
两天以后,他接到了这家公司的录⽤通知,告知他被聘⽤为西北区域经理!这消息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他有些不敢相信⾃⼰。
⼊职以后,他才知道,之所以⾃⼰能够胜出,正是由于⾃⼰曾有过⼀段失败的经历。
主管领导说:“我们看中的,正是你曾经的失败,因为有过失败的经历,所以你在⽇后的⼯作中才能更加认真,失败是⼀种教训,但也同样是⼀笔财富……”
有过失败的经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中⼀蹶不振。
如果能让失败成为你的亮点,那么完全有可能因为曾经的失败⽽胜出,因为失败也是⼀笔财富。
⼈⽣成败故事2
尊严也可以不值⼀⽂
这是发⽣在24年前的英国⽜津⼤学的⼀件事:布鲁奇诺斯学院正在开展新⼀届的主席选举。
戴维和特⾥两个⼈当选的呼声不相上下。
在⼀次竞选活动中,特⾥竟然爆料:戴维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曾经因为在中学⽣中间贩卖⼤⿇受过处分。
这⼀下,戴维的形象受损,谁会⽀持⼀个毒贩⼦呢?⼀向爱⾯⼦的戴维承认⾃⼰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曾经吸⾷过⼤⿇,为此学校关了他⼀星期禁闭,罚他抄500⾏拉丁诗⽂。
但他是因为好奇⽽吸⾷⼤⿇的,绝对没有贩卖过⼤⿇。
戴维⾃然要为⾃⼰讨回清⽩。
他和特⾥约定,如果他没有贩卖⼤⿇,特⾥就要当着学院全体学⽣的⾯给他道歉,为他恢复名誉。
如果他真的贩卖过⼤⿇,他将⾃动离开⽜津⼤学。
后来,经过伊顿公学当年的学校领导和众多师⽣证明,戴维仅仅是因为好奇⽽吸⾷过⼤⿇,并没有贩卖给同学。
当年的校长说:“如果贩卖⼤⿇,受到的处罚就是开除,戴维就不可能在伊顿公学继续读书了。
”真相⼤⽩,戴维⾃然要特⾥兑现诺⾔:当着学院全体学⽣的⾯公开道歉。
然⽽,特⾥是个⾃尊⼼很强的⼈,⾃知理亏的他私下找到戴维,表⽰歉意。
戴维并不买账,坚持要特⾥兑现诺⾔。
戴维觉得只有特⾥在全体学⽣⾯前向他道歉,⾃⼰才能找回丢失的尊严,挽回⾃⼰的声誉。
爱⾯⼦的特⾥始终没有⾜够的勇⽓公开道歉,如果公开道歉,以后还有什么脸⾯在⽜津待下去呢?为了⾯⼦,特⾥做出了退学的决定,他宁愿中⽌⾃⼰的学业。
就在特⾥收拾⾃⼰的⾏李,准备离开⽜津的时候,戴维来到了他的宿舍。
特⾥依然倔强:“想让我公开道歉,不可能,我宁愿离开也决不公开道歉!你可以骂我是个不讲信⽤的伪君⼦。
”戴维笑着说:“我不是来让你道歉的,是来劝你留下的。
如果我为了⾃⼰的尊严坚持要你道歉,⽽迫使你离开⽜津,那我岂不成了罪⼈。
”特⾥羞愧地低下了头。
最终的结果,戴维和特⾥谁也没有胜选,只是两个⼈此后成了好朋友。
这件事情过去24年后,2010年4⽉25⽇,英国的《太阳报》将这件事披露出来。
为什么《太阳报》要刊登这件旧事呢?因为当年的戴维此时以党魁的⾝份正率领保守党参加新⼀届的英国下院议会⼤选。
胜出者可以组阁,⽽党魁可以出任英国⾸相。
当年的戴维就是英国今天的⾸相戴维·卡梅伦,⽽特⾥则是《太阳报》的特约评论员。
特⾥勇敢地重提当年丑事,就是因为他
希望能助卡梅伦⼀臂之⼒,以回报他当年对⾃⼰的宽恕。
在特⾥看来,⼀个看重⾃⼰⾯⼦的⼈,为了维护别⼈的尊严,宁愿丢弃⾃⼰的尊严,这样⼼⾥有爱的⼈应该获得选民的⽀持。
⽽卡梅伦提起这件事时轻描淡写地说:“这没有什么,尊严⽆价,但同爱相⽐,它就可以不值⼀⽂。
”
尊严⽆价吗?如果和爱⼼相⽐,⼜算得了什么。
当尊严和爱需要你选择⼀个时,请毫不犹豫地选择爱。
如果为了维护⾃⼰的⾯⼦却让别⼈为之受伤,就算是讨回了⾃⼰的清⽩,这样的尊严⼜有什么意义呢?
⼈⽣成败故事3
⽐黄⾦更贵的,是智慧
他出⽣在印度班加罗尔附近的⼀个⼩镇,由于家境贫寒,他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了。
他家有3亩多⽥地,像众多的村民⼀样,也植遍了橡胶树,但由于产量有限,每年的收⼊,家家户户仅仅够勉强填饱肚⼦。
然⽽,他从⼩就不⽢于⼀辈⼦过这种贫穷的⽇⼦,每次割胶的时候,他总觉得那些橡胶树滴下的不是汁⽔,⽽是流⾃他⼼中的眼泪。
这个⼩镇有⼀个独特的景象,那就是这⾥的⼟壤呈⼀⽚褐红⾊。
在外地的旅游者看来,这的确是⼀种罕见的⾃然奇观,但在当地村民看来,这种糟糕的⼟壤正是造成橡胶树产量不⾼的主要原因。
⼀个周末,他在当地惟⼀的那家图书馆查阅得知,这种红⼟很可能含有丰富的氧化铜。
他的头脑⾥有了⼀个⽣财之道。
他⽴刻雇佣了⼀辆汽车,把⼀整车红⼟运到了⼏百公⾥外的⼀个铜矿⼚,经过检测,这种褐红⾊的⼟壤⾥确实含有极丰富的氧化物。
铜矿⽅还同意以较⾼的价格收购,并和他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回来⼀算,除去运费,他这⼀趟净赚了96个卢⽐。
从此,他砍伐了⾃家⽥地⾥的所有橡胶树,开始变卖那些在村民眼⾥看似⼀⽂不值的红⼟。
可以说,这是他为⾃⼰⼈⽣掘的第⼀桶⾦。
当村民们开始纷纷效仿,四处变卖红⼟的时候,他迅速在镇⾥开设了第⼀家铜矿⼚,⼤量收购红⼟,并且开出了更⾼的价格。
由于节省了往返的运费,他⼏乎垄断了所有的红⼟。
很快,他就成了镇⾥最富有的⼈。
然⽽好景不长,在当地电视台狂轰乱炸式的连续报道下,更多具有实⼒的铜矿⼚开始进驻到这个⼩镇。
同⾏间的恶意竞争,使红⼟的价格越抬越⾼。
到了最后,⼏乎⽆任何利润可图了。
⼀天,他⽆意间在电视上听到这样⼀句话:“卡邦科技部前副部长库尔卡尼表⽰,过去4年中平均每周就有⼀个公司来班加罗尔注册,这个速度在印度是独⼀⽆⼆的。
他马上敏锐地意识到,此时,在这个濒临班加罗尔的⼩镇上投资地产将会获得最⼤的收益。
说⼲就⼲,他迅速变卖了⾃⼰的铜矿⼚,并⽴即着⼿收购村民⼿⾥的⼟地。
由于⼟地遭到了村民们⼤规模且⽆限量的开挖,早已遍布深坑,满⽬荒夷,也不再适合种植任何的农作物,他⼏乎⽤相当低廉的价格就回收了镇⾥90%以上的⼟地。
他做出的惟⼀承诺就是给村民们免费建设⼀个封闭型的⼩区,并安排他们的⼦⼥在其新创⽴的公司就业。
两年后,果真印证了他的推测,由于扩建⼯业园区的需要,当地政府开始⼤规模收购⼟地,且每亩地的价格⾼出了他当初收购价的600倍。
他的举措,令那些⾄今还靠着开垦红⼟地做着发财梦的铜矿⽼板措⼿不及。
靠着这⼀⼤笔资⾦,他终于成功组建了⾃⼰的软件公司。
25年后,凭着⾃⼰不懈的努⼒,他从昔⽇那个整天围着橡胶树忙着割胶的穷⼩⼦,摇⾝⼀变,成了开创世界知名IT品牌的跨国公司总裁。
是的,他就是号称”印度⽐尔·盖茨“的普雷吉姆。
他⼀⼿开创的公司就是业务遍布全球的著名的维普罗软件公司。
2009年,他再次被评为印度⾸富,其公司也名列印度三⼤软件公司之⾸。
”敢为⼈先,他⾸先把红⼟卖出黄⾦的价格,然后再告诉我们:⽐黄⾦更贵的是⼈的智慧。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形容他的成功。
⼈⽣成败故事4
上帝为他蒙上了⼀只眼睛
16岁常被形容成花季,可是,对于英国少年布朗来说,16岁那年的遭遇却是⼀个沉重的打击。
在⼀场普通的橄榄球⽐赛中,布朗不慎被⼈踢中头部,左眼视⽹膜脱落,导致左眼彻底失明。
同时,因视⽹膜脱落接受⼿术,他的右眼视⼒状况也受到了牵连,只剩30%的视⼒。
医⽣说,视⽹膜⼩裂孔通常影响不⼤,但较⼤的裂孔则可能致使视⽹膜脱落,甚⾄导致失明。
当时,⼼⾼⽓盛的布朗快要⾼中毕业了,他渴望能考上⾃⼰理想的⼤学继续深造。
突然的打击让他⼼灰意冷,时常怨天尤⼈,恨上帝对⾃⼰不公。
他更觉⽆颜见⼈,独⾃躲在屋⼦⾥,整天都不出门,郁郁寡欢,甚⾄⼏度萌发⾃杀的念头,以便彻底解脱。
就在⾝边⼏乎所有⼈都对布朗的⼈⽣感到失望时,哥哥约翰却没有对弟弟失去信⼼。
这⼀年,他从⼤学回家休假,千⽅百计地帮助弟弟⾛出低⾕。
⼀天,约翰找到已经取下蒙在眼睛上绷带的布朗,欢天喜地地塞给他⼀把⼿枪和六发⼦弹。
布朗有些惊奇,⼩⼼翼翼地抚摸着⼿枪,问:“这是真枪吗?”约翰拍着弟弟的肩膀,说:“当然!我们到户外进⾏实弹射击,玩个痛快!”
布朗犹豫⽚刻,终于起⾝和哥哥⼀起出了门。
他们来到屋后的⼩⼭坡,将⽬标定于20⽶开外的⼀棵橄榄树。
约翰率先举枪,眯起左眼瞄准,却连开三枪都没有命中⽬标,只好把枪交给布朗。
布朗前两发⼦弹也射偏了,有些沮丧,约翰在⼀旁⿎励:“别放弃,你还有⼀次机会!”这⼀次,布朗屏⽓凝神,果然击中了树⼲。
约翰欢呼着抱住了弟弟,兴奋地说:“刚才我努⼒闭紧左眼,很吃⼒,所以没有瞄准。
你⽐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旁骛,专⼼瞄准⽬标!”
哥哥假装⽆⼼所说的话,深深打动了布朗。
第⼆天,他⼜回到学校学习了。
也就是在16岁这⼀年,布朗以全优成绩考⼊苏格兰著名学府爱丁堡⼤学学习苏格兰劳⼯史,成为该校当时年龄最⼩的⼤学⽣,并获得了奖学⾦,⽽且最终以第⼀名的成绩获得该校经济学博⼠学位。
24岁时,布朗发表了⾃⼰所谓的“苏格兰红⽪书”,俨然以英国⾸相的⼝吻对苏格兰的状况进⾏分析。
这位热⼼政治的青年,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难免会树⽴⼀些反对派。
他的对⼿们常常借他的盲眼嘲笑他,攻击他,但他总记得哥哥当年的⿎励。
在许多次演讲中,布朗激昂⽽⾃豪地宣称:“我的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专注于我毕⽣的事业,专注于我的⽬标!”
2007年6⽉24⽇,他当选为公党领袖。
三天后,他就接任布莱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52位⾸相。
有⼈说布朗冷漠、机智,有⼈说他热情、诙谐,表⾯强硬⽽内⼼怯懦;有⼈说他是操纵政党活动的政客,也有⼈说他是反对国家机器的知识分⼦;还有⼈说他是带有苏格兰民族主义思想的天才政治家等等。
这些说辞在布朗眼中都不重要,即使是上帝不慎蒙住了⾃⼰的⼀只眼睛,他仍⼀如既往地前⾏:“每⼀个经历都在塑造你。
我只能坚持信念,保持积极。
⼈⽣最重要的是要在逆境中坚持下去,不要让逆境击垮!”
⼈⽣成败故事5
阿伯拉罕的选择
我给蒂阿瑞讲了⼀个我在圣托玛斯医院认识的⼈的故事。
这是个犹太⼈,姓阿伯拉罕。
他是个头发⾦黄、⾝体粗壮的年轻⼈,性格腼腆,对⼈和⽓,很有才能。
他是靠着⼀笔奖学⾦⼊学的,在五年学习期间,任何⼀种奖⾦只要他有机会申请就绝对没有旁⼈的份⼉。
没有⼈不承认他才华过⼈。
最后他被选进领导机构中,他的前程已经有了可靠的保证。
按照世情推论,他在⾃⼰这门事业上肯定会飞黄腾达、名利双收的。
在正式上任以前,他想度⼀次假;因为他没有钱,所以在⼀艘开往地中海的不定期货船上谋了个医⽣的位置。
这种货轮上⼀般是没有医⽣的,只是由于医院⾥有⼀名⾼级外科医⽣认识跑这条航线的⼀家轮船公司的经理,货轮看在经理的情⾯上才录⽤了阿伯拉罕。
⼏个星期以后,医院领导收到⼀封辞呈,阿伯拉罕声明他决定放弃这个⼈⼈嫉羡的位置。
这件事使⼈们感到极其惊诧,千奇百怪的谣⾔不胫⽽⾛。
但是既然早就有⼈准备好填补他留下的空缺,阿伯拉罕不久也就被⼈遗忘了。
以后再也没⼈听到他的任何消息。
这个⼈就这样从⼈们的记忆⾥消失了。
⼤约⼗年之后,有⼀次我乘船去亚历⼭⼤港。
即将登陆时,⼀天早上,我被通知同其他旅客⼀起排好队,等待医⽣上船来检查⾝体。
来的医⽣是个⾐履寒酸、⾝体肥硕的⼈。
当他摘下帽⼦,我发现这⼈的头顶已经完全秃了。
我觉得仿佛过去在什么地⽅见过他。
忽然,我想起来了。
“阿伯拉罕。
”我喊道。
他转过头来,脸上显出惊奇的神⾊。
愣了⼀会⼉,他也认出我来,⽴刻握住我的⼿。
在我们两⼈各⾃惊叹了⼀番后,他听说我准备在亚历⼭⼤港过夜,便邀请我到英侨俱乐部去吃晚饭。
在我们会⾯以后,我再次表⽰在这个地⽅遇到他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他现在的职务相当低微,他给⼈的印象也很寒酸。
这之后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在他出发到地中海度假的时候,他⼀⼼想的是再回伦敦去,到圣托玛斯医院去就职。
⼀天早晨,他乘的那艘货轮在亚历⼭⼤港靠岸,他从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照耀下的⽩⾊城市,看着码头上的⼈群。
他看着穿着褴褛的轧别丁⾐服的当地⼈,从苏丹来的⿊⼈,希腊⼈和意⼤利⼈成群结队、吵吵嚷嚷,⼟⽿其⼈戴着平顶⽆檐的⼟⽿其⼩帽,他看着阳光和碧蓝的天空。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境忽然发⽣了奇异的变化,他⽆法描述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来得⾮常突兀,据他说,好像晴天响起⼀声霹雳,但他觉得这个譬喻不够妥当,⼜改⼝说好像得到了什么启⽰。
他的⼼好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下。
突然间,他感到⼀阵狂喜,有⼀种获得⽆限⾃由的感觉。
他觉得⾃⼰好像回到了⽼家,他当时当地就打定主意,今后的⽇⼦他都要在亚历⼭⼤度过了。
离开货轮并没有什么困难,⼆⼗四⼩时以后,他已经带着⾃⼰的全部⾏李登岸了。
“船长⼀定会觉得你发疯了。
”我笑着说。
“别⼈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才不在乎呢。
做出这件事来的不是我,是我⾝体⾥⼀种远⽐我⾃⼰的意志更强⼤的⼒量。
上岸以后,我四处看了看,想着要到⼀家希腊⼈开的⼩旅馆去;我觉得我知道在哪⾥能找到这家旅馆。
你猜怎么着?我⼀点⼉也没有费劲⼉就⾛到这家旅馆前边,我⼀眼就认出它来了。
”
“你过去到过亚历⼭⼤港吗?”
“没有。
在这次出国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英国。
”
不久以后,他就在公⽴医院找到个⼯作,从此⼀直待在那⾥。
“你从来没有后悔过吗?”
“从来没有。
⼀分钟也没有后悔过。
我挣的钱刚够维持⽣活,但是我感到⼼满意⾜。
我什么要求也没有,只希望这样活下去,直到我死。
”
第⼆天我就离开了亚历⼭⼤港,直到不久以前我才⼜想起阿伯拉罕的事,那是我同另外⼀个⾏医的⽼朋友阿莱克·卡尔⽶凯尔⼀同吃饭的时候。
卡尔⽶凯尔回英国来短期度假,我偶然在街头遇见了他。
他在⼤战中⼯作得⾮常出⾊,荣获了爵⼠封号。
我向他表⽰了祝贺。
我们约好⼀同消磨⼀个晚上,⼀起叙叙旧。
我答应同他⼀起吃晚饭,他建议不再约请别⼈,这样我俩就可以不受⼲扰地畅谈⼀下了。
他在安皇后街有⼀所⽼宅⼦,布置很优雅,因为他是⼀个富于艺术鉴赏⼒的⼈。
我在餐厅的墙上看到⼀幅贝洛托的画,还有两幅我很羡慕的佐范尼的作品。
当他的妻⼦,⼀个穿着⾦⾊⾐服、⾼⾝量、样⼦讨⼈喜欢的妇⼥离开我们以后,我笑着对他说,他今天的⽣活同我们在医学院做学⽣的时代相⽐,变化真是太⼤了。
那时,我们在威斯敏斯特桥⼤街⼀家寒酸的意⼤利餐馆吃⼀顿饭都认为是⾮常奢侈的事。
现在阿莱克·卡尔⽶凯尔在六七家⼤医院都兼任要职,据我估计,⼀年可以有⼀万英镑的收⼊。
这次受封为爵⼠,只不过是他迟早要享受到的⼀个荣誉⽽已。
“我混得不错,”他说,“但是奇怪的是,这⼀切都归功于我偶然交了⼀个好运。
”
“我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
“不懂?你还记得阿伯拉罕吧?飞黄腾达的本该是他。
做学⽣的时候,他处处把我打得惨败。
奖⾦也好,助学⾦也好,都被他从我⼿⾥夺去,每次我都⽢拜下风。
如果他这样继续下去,我现在的地位就是他的了。
他对于外科⼿术简直是个天才。
谁也⽆法同他竞争。
当他被指派为圣托玛斯附属医学院注册员的时候,我是绝对没有希望进⼊领导机构的。
我只能开业当个医⽣,你也知道,⼀个普通开业⾏医的⼈有多⼤可能跳出这个槽槽去。
但是阿伯拉罕让位了,他的位⼦让我弄到⼿了。
这样就给了我步步⾼升的机会。
”
“我想你说的话是真的。
”
“这完全是运⽓。
我想,阿伯拉罕这⼈⼼理⼀定变态了。
这个可怜⾍,⼀点⼉救也没有了。
他在亚历⼭⼤港卫⽣部门找了个⼩差事——检疫员什么的。
有⼈告诉我,他同⼀个丑陋的希腊⽼婆⼦住在⼀起,⽣了半打长着瘰疬疙瘩的⼩崽⼦。
所以我想,问题不在于⼀个⼈脑⼦聪明不聪明,真正重要的是要有个性。
阿伯拉罕缺少的正是个性。
”
个性?在我看来,⼀个⼈因为看到另外⼀种⽣活⽅式有更重⼤的意义,只经过半⼩时的考虑就⽢愿抛弃⼀⽣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
贸然⾛出这⼀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强了。
“当然了,如果我对阿伯拉罕的⾏径故作遗憾,我这⼈也就太虚伪了。
不管怎么说,正因为他⾛了这么⼀步,才让我占了便宜。
”他吸着⼀⽀长长的寇罗纳牌哈⽡那雪茄烟,舒适地喷着烟圈,“但是如果这件事同我个⼈没有牵连的话,我是会为他虚掷才华感到可惜的。
⼀个⼈竟这样糟蹋⾃⼰,实在太令⼈⼼痛了。
”
我很怀疑,阿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
做⾃⼰最想做的事,⽣活在⾃⼰喜爱的环境⾥,淡泊宁静、与世⽆争,这难道是糟蹋⾃⼰吗?与此相反,做⼀个著名的外科医⽣,年薪⼀万英镑,娶⼀位美丽的妻⼦,就是成功吗?我想,这⼀切都取决于⼀个⼈如何看待⽣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有什么要求。
但是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有什么资格同⼀位爵⼠争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