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3课后集训: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集训
基础达标
1.1959年,美苏会议时的两国领导人是()
A。

肯尼迪赫鲁晓夫 B.杜鲁门斯大林
C.艾森豪威尔赫鲁晓夫D。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
答案:C
2。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结果是()
A.美苏动武B。

双方谈判和解C。

在美、英、法三国的武力威慑下,苏联让步 D.修建柏林墙隔绝东西柏林
答案:D
3.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和解”的迹象,其主要表现是()
A.柏林墙的修建B。

美苏战略核力量的均势
C。

美苏戴维营会谈D。

尼克松出访苏联
答案:C
4。

下列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起
B.肯尼迪发出了战争威胁
C.结果苏联撤出了部分导弹D。

证明军事优势在美国一方解析:不是部分,而是全部撤出.
答案:C
5。

美苏间争夺激烈但没有爆发战争的原因是…()
A.双方势均力敌,没有最后的胜利者B。

世界人民的反对C.《限制核军备条约》的约束 D.联合国起到了重要作

解析:对峙的前提就是势均力敌,一旦打破均势就不可能再对峙.
答案:A
6.下列关于苏美双方核军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是美国
B.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

在原子弹的运载工具上,美国一直处于优势
D。

“冷战”高峰期,两国拥有的核武器能把地球毁灭数次
解析:苏联一度超过美国。

答案:C
7。

柏林危机( )
①加速了北约建立的过程②加快了德国分裂的步伐
③直接导致华约的建立④是美苏“冷战”的表现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8。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制演变的特点是()
A.逐渐形成美国与苏联对立的两极格局
B.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C.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D.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两大阵营的对峙,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

答案:B
9。

二战后初期美国的遏制理论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似点是()
①公开了美国、西欧与苏联及东欧之间的矛盾②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③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④反对共产主义
A.①②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
综合运用
10.阅读下列美国总统肯尼迪1962年12月17日发表的对当时美国面临的重要国际问题的广播谈话部分内容:
“现在,如果你翻阅一下本世纪的历史的话,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也是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可以夺取波兰,英国可能不会作战.如果英国作战的话,在波兰遭到失败以后就可能不会继续作战.在朝鲜,显然北朝鲜人没有想到我们会插手进去,而我们也没有想到中国会插手进来。

当你看到后来这些引起战争的错误判断的时候,然后你再看看苏联和美国在他们的信仰方面距离是如此之远。

我们信仰一个独立自由和各种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世界,他们信仰一个清一色的共产主义世界,而你又把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当中。

正如我以前所说过的,这就是使得现在成为这样一个危险时代的原因。

"
请完成:
(1)一战发生“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其中
的错误判断指什么?
(2)材料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3)对朝鲜,“美国人插手"和“中国人插手"各指什么?
(4)在肯尼迪讲话后,苏美各有什么重大举动?对世界影响是什么?解析:第(1)问要结合一战爆发的背景分析。

第(2)问中“材料认为……原因"在材料中有明确信息。

谈认识要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着手分析.第(3)问要联系朝鲜的历史和朝鲜、美国、中国的关系综合分析。

第(4)问要根据材料提供的“肯尼迪”、“1962年”、“核均势”等信息去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1)指德奥未能估计到俄英全力参战。

(2)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大战的爆发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是由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3)美国人插手指1950年6月朝鲜内战发生后,美国支持韩国进攻北朝鲜,并操纵联合国,组织了“联合国军”。

中国人插手指1950年10月,在中国多次警告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打击“联合国军”。

(4)肯尼迪发出战争威胁,赫鲁晓夫被迫撤走导弹。

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社会主义威信受到影响。

拓展探究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统先生!艾森豪威尔夫人!女士们和先生们:
我们在你们(美国)科学中心——农业研究所参观得很有意思。

这是你们的骄傲。

我们在那里参观了牲畜、家禽——非常好!我完全感觉不到,它们由于我们身在资本主义国家却代表社会主义国家而有什么抗议。

它们懂得共处的必要性.
——赫鲁晓夫在苏联驻美大使馆讲话(1959年9月16日)材料二我对您1962年10月27日信中所做的声明表示尊重和信任,这个声明就是不会对古巴进攻和入侵,不仅美国方面不会这样做,而且西半球的其他国家方面也不会这样做,正如您在信中所说的那样。

那么,促使我们对古巴给予这种性质援助的动机也就不存在了。

——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信(1962年10月28日)请完成:
(1)材料一表明赫鲁晓夫怎样的战略意图?他的话有何寓意?(2)材料二中所说的苏联“对古巴给予这种性质的援助"是指什么援助?
(3)为什么“这种性质援助的动机也就不存在了”?说明了什么?解析:本题的材料中隐含着很多象征意义的信息,如“牲畜,家禽”等,回答时要结合当时美苏关系的特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参考答案:(1)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暗骂美国的反苏政策连牲畜、家禽都不如.
(2)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3)美国和盟国保证不入侵古巴.说明核大国在国际斗争中都不敢直接发动针对对方的战争,它们之间时而对抗,时而妥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