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质量检测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
时间:
质量检测(六)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甘肃省民勤绿洲位于石羊河下游,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 mm,而蒸发量为2000~2600 mm。
近年来,上游来水量减少,加上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人地关系严重失调,绿洲系统处于崩溃边缘。
据此回答1~3题.
1.该绿洲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气候干旱
B.绿洲环境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C.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
D.水资源短缺及不合理利用
[解析] 由材料可知,水资源短缺及不合理利用是该绿洲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是次要原因;绿洲环境遭到破坏、生态恶化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从材料中无法得知。
[答案] D
2.由材料推测,主导该绿洲发展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人地关系协调论 D.可持续发展论
[解析] 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但人们仍然超量开采地下水,表明该地区仍然坚持人定胜天论。
故选B项。
[答案] B
3.协调该绿洲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①人工降水,增加水资源供给量②确定水资源合理承载力,使用水量控制在水资源合理承载力之内③重视生态保护,种植沙生植物④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及不合理利用的问题,应确定水资源合理承载力,使用水量控制在水资源合理承载力之内;重视生态建设,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种植沙生植物,有利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用水量增大,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该地区气候干旱,云量少,不适宜人工降水。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P环节最可能是( )
A.采矿 B.勘探 C.监测 D.采摘
[解析]读图可知,P环节需要依靠矿山,P环节下游为选矿环节,因此P环节最可能是采矿.
[答案] A
5.该循环经济模式的突出优势有()
①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②延长了产业链③实现了降耗减排④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发展了许多产业部门,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降耗减排,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但是该循环经济模式没有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故C项正确。
[答案]C
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此完成6~8题。
6。
该流域最有可能是( )
A.嫩江流域 B.汾河流域
C.闽江流域 D.伊犁河流域
[解析]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坝地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沟道里采用筑坝、修堰等方法拦截泥沙淤出的农田。
且黄土高原适宜种植表中的农作物,汾河是黄土高原上的河流,答案选B.
[答案]B
7.该流域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A.沙棘B.苹果园
C.坝地玉米D.苜蓿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坝地玉米的地上鲜生物量和地上干生物量大,经济效益最好;坝地玉米土壤储水量最多,生态效益最好,答案选C.
[答案] C
8.该流域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
A.玉米地 B.苹果园
C.沙棘地 D.铁杆蒿地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铁杆蒿的地上鲜生物量和地上干生物量最小,所以土壤有机质被消耗掉得少,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D正确.
[答案]D
“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
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据此完成9~11题。
9.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
A.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B.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C.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D.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 “第六产业”把单一的茶叶种植延长到了茶叶加工和销售及乡村旅游,增加了茶叶附加值,所以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故B正确。
[答案]B
10.下列关于“第六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基础是农业②适宜在城市推广③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④目的是美化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基础是农业,所以不适宜在城市推广,故①正确,②错误;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而不是美化环境,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B正确.
[答案]B
11.成佳镇“第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
A.增加旅游项目,兴建基础设施
B.扩大茶叶加工,提升茶叶产量
C.种植优质好茶,提升品牌美誉
D.展开网络营销,加快物流速度
[解析] 茶叶种植是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茶叶种植而建立的,所以成佳镇“第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种植优质好茶,提升品牌美誉,故C正确。
[答案]C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13题。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
1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考生判读、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读图可知,该地湖泊面积缩小,有大片湖泊被开垦为耕地。
湖泊面积缩小会导致空气湿度减小,干旱、洪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
辽宁省西北部处在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农业发展不合理会加剧土地次生盐渍化。
[答案] A
1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和区域农业发展.辽宁省西部地处于温带,不适宜种植甘蔗;该地地处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图中显示该地没有大面积的草场分布,且该地人口密度较大,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C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14~15题.
14。
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B. Ⅱ类、Ⅳ类、Ⅰ类、Ⅲ类
C。
Ⅱ类、Ⅰ类、Ⅳ类、Ⅲ类
D。
Ⅳ类、Ⅰ类、Ⅱ类、Ⅲ类
[解析]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广东省的酸雨、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四川的水土流失、酸雨问题较严重,故B项正确。
[答案]B
15.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西藏B.安徽
C.山西 D.黑龙江
[解析] M省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寒潮,综合选项中的各省份,山西省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下面是“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
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红色荒漠”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地区。
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图表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
第(2)题,“红色荒漠”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是使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等。
第(3)题,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也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答案] (1)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植树造林、种草,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材料二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生态农业是该地发展的循环经济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甲和乙的工业部门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即可判断.第(2)题,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区特点来合理安排。
第(4)题,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 (1)电力工业建材工业
(2)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了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础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质量检测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3)荒漠化地区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
(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