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附答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
以下选项中,导致1870年至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是
A.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
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
3.它被后人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它真实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
这部作品可用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发展情况,这部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B.《人间喜剧》C.《英雄交响曲》D.《罗密欧与朱丽叶》
4.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这盏电灯稳定地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
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
这说明()
A.电力已经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B.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
C.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D.煤气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5.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6.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8.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
9.下列国家中,其科学家和发明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
①英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意大利⑤日本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10.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改良蒸汽机
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11.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
A.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他们都提出了进化学说
C.他们都是英国的科学家
D.他们都发现了万有引力
12.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
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
投票结果如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
A.12票B.22票
C.28票D.32票
13.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材料反映出( )
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倾向
B.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
C.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
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14.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15.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B.大众教育推广C.贫富加剧D.环境质量提高16.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
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
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17.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18.下列科技发明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A.
B.
C.
D.
19.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下表为1923年编制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上册第二编插图目录,该目录反映出编者
A.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B.相信上帝创造人类
C.受“生物不变论”影响
D.相信女娲造人
21.近代自然科学的殿堂中群星璀璨。
以下人物应列入其中的是()
①牛顿
②贝多芬
③巴尔扎克
④达尔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下列属于他的科学发现是()
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
C.地圆说D.万有引力定律
23.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
这种工业诞生于()
A.戴姆勒的发明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D.夏尔多内的发明
24.“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这里的“他”是()A.英国人牛顿B.英国人达尔文
C.法国人居里D.德国人贝多芬
25.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至1900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故C符合题意;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动力,而蒸汽动力使得煤成为重要的能源,故AB不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使得电力成为重要的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而《高老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故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ABD 搭配正确,排除。
故选C。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巨著,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A项不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C项不符合题意;《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导致煤气行业的股票下跌,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这说明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科学技术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B项符合题意;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依据题干“19世纪后期”,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教育的大众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从而得出上述内容体现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D选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
A选项不符合题意;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选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时间“1900——20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迅速增加,这与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密切相关。
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
②③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蒸汽机促进了煤炭的开采,故①不符合题意。
核能的利用与石油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珍妮纺纱机、“火箭号”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行者1号”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吸引其他一切物体,这种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无关,A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无关,B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光学分析”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意大利的马可尼于1894年发明了电报。
所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有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选线A符合题意,⑤日本没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做出突出贡献,故选A。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所以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故D符合题意;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明内燃机、改良蒸汽机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解析: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卡尔本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他俩得票总数是28票,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甘地的观点认为曼切斯特的工业导致了印度的贫困,导致了印度手工业的消亡,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体现他对工业化有一定的抵制倾向。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A
解析:A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法国的工业产量高于美、德;20世纪初美、德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二,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法国,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再是一支独秀,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乎同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美国和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完成的,故A符合题意;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表述错误,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带来了环境污染,D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英国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变化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数量,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大众教育得到推广;工业革命使工人越来越穷困,而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贫富加剧,ABC排除。
故选D。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
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表明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1801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故D符合题意;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在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AB;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违背了“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排除C。
故选D。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实质而言说明了什么”,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两大集团的对抗不但是相互勾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相互争夺,重新分割世界。
C项没有这层意思,此题要求回答的不是两大集团的实质而是两大集团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C项是不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D。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88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蒸汽轮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发明的,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C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项火车机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研制成功的。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早期汽车”,判断历史事件所指—“第二次工业革命”。
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1885年,德国人本茨发明了汽车,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而蒸汽轮船和火车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②③,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成果”,判断科技发明有汽车和电灯。
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目录反映出编者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近代自然科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符合题意;②贝多芬是音乐家,不符合题意;③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不符合题意;④达尔文是近代科学家,提出了进化论,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①②③④类型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类选择题做好的方法是排除法,需要学生抓住题干的限定词“近代自然科学”,以此为依据,排除不符合要求的人物,得出正确答案。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牛顿的科学发现是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领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领域创建微积分;在力学领域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故D符合题意;生物进化论、相对论、地圆说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古城他选D。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C项符合题意;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A项不合题意;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B项不合题意;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这里的“他”是英国人牛顿。
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
“现代科学之父”,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19世纪末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20世纪初期)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