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优品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病毒血症→淋巴系统→第二次病毒血症→全身 各处
5.临床表现:发热等、柯氏斑、皮疹、亚急性硬化 性全脑炎
6.免疫性
柯氏斑
麻疹
腮腺炎
冠状病毒
三、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预防接种疫苗; 药物:盐酸金刚烷胺(抑制脱壳)、 干扰 素、板蓝根、大青叶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1)体积小,直径17——28NM、衣壳二十面体立
基质蛋白(M蛋白)
核衣壳 包膜
神经胺酸酶(NA) 血凝素(HA)
2
1 8
3 4
5
7

2.分型与变异 (1)分型:根据核蛋白抗原和M蛋白分甲、乙、丙
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分 为若干亚型。
(2)变异:核心抗原的抗原性稳定,很少发生变异, 包膜抗原易变异,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
抗原漂移:变异幅度小(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所致) 属量变、引起中小流行。
抗原转换:变移幅度大,属质变、引起大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转换
病毒亚型 原甲型
抗原结构 流行年代
H1N1 1918
亚甲型 H1N1 1947
亚洲甲型 H2N2
1957
香港甲型 H3N2 H1N1 H3N2
1968 1977
3.培养特性 (1)鸡胚 (2)细胞培养 4.抵抗力:较弱 (二)致病性
1.所致疾病:流感 2.传染源:病人 3.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4.致病经过:病毒→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细胞变性坏死
(二)致病性
1.所致疾病:脊髓灰质炎
2.传染源:病人及病毒拾携带者
3.传播途径:
4.致病经过:V→口→咽及肠壁淋巴组织(90%为隐性感染)

第一次病毒血症→全身淋巴组织增殖→入血
1‰↓

肌肉麻痹 ← 前角运动细胞 ← CNS
全身症状
5.免疫性:同型牢固免疫力,体液免疫为主,对异型有交叉
免疫;SIgA: 清除肠道病毒,阻止病毒入血;IgG、
抵抗力:较强、污水和粪便中存活数月,不耐热、耐胃
((23..培抗12))溶养原球结细特性形构胞性、病:核衣直只变心壳径能,::2在有7单2n0灵时m面股长形立正类成体链动包对R物涵N称A细体胞。中增殖,可出现典型的 三(抗培包(((传第第(抵↓流 致第致((核、5原养膜123播二二2抗行病二病31心) ) ) ) ) ) )呼 漂 特 : 途 十 十 力 年经 十 经 :主DC耐结耐D吸移性径六六:代 过六过核基抗抗抗要乙构乙道:::章章较:章:糖质原原原经醚醚病变只呼强病病核蛋:::呼呼呼核1粪、、9毒异能吸、毒毒蛋白完不完吸吸吸心1耐耐—的幅在道污白→→8(整含整道道道:酸酸—防度灵、水(呼上病病MR病病病单((囗治小长接和核N吸呼1毒毒毒毒毒股途PP1蛋A原(类触粪蛋道吸9HH颗颗,正径白433则基动传便白上道7粒粒是链--传)55因物播中包皮上无时R时组细存绕细皮N核仍仍A自胞活胞细R1酸不不N9发中数内胞空失失5A7的增月增增)心活活点殖,殖殖,衣))突,不→→核壳、、1变可耐细第酸9耐耐6所出热胞一分乙乙8致现、变节醇醇)典耐性段1属型胃坏9量的死77变脱、落引起中小流行。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1)形态:多形态,但一般为球形,直径80— 120nm
(2)结构: 核心:核糖核蛋白(核蛋白包绕RNA),核酸分节段 包膜: 基质蛋白(M1蛋白)
双层脂质(M2蛋白)、刺突 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结构图
(1)D抗原:完整病毒颗粒 (1)形态:多形态,但一般为球形,直径80— 120nm
(3)耐乙醚、耐酸(PH3-5时仍不失活)、耐乙醇
培养特性(:只2)能在C灵长抗类动原物细:胞中不增殖含,可R出N现典A型,的 是无核酸空心衣壳
4.抵抗力:较强、污水和粪便中存活数月,不耐热、耐胃
酸、胆汁、乙醚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IgM:阻止病毒进入CNS。
轮状病毒
二、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一)预防 (1)早发现、早隔离,注意饮食卫生,保护
水源不受污染,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加强 卫生宣传教育 。 (2)人工自动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 (二)治疗:对症治疗
脱落
5.免疫性
二、麻疹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球形、大小,120—200nm 2.结构:核心——RNA单链
衣壳——螺旋对称 包膜——血凝素和溶血素 3.特点:感染灵长类动物;多核巨细胞;包 涵体;抵抗力较弱;只有一个血清型。
麻疹病毒结构图
(二)致病性
1.所致疾病:麻疹 2.传染源:患者 3.传播途径:呼吸道、接触传播 4.致病经过:病毒→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第一
体对称,无包膜 (2)核型为单股正链RNA (3)耐乙醚、耐酸(PH3-5时仍不失活)、耐乙醇 (4)在肠细胞浆内增殖,并能入血,引起多样化临
床表现 (5)主要经粪——囗途径传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肌肉麻痹 ← 前角运动细胞 ← CNS
全身症状
(3)耐乙醚、耐酸(PH3-5时仍不失活)、耐乙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