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遵义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获悉贵公司明天开业,甚喜,届时定拨冗
..出席庆典,特此告知。
B.拙作《皋城名人汇编》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
..,不吝赐教。
C.家慈
..大人今年高寿? 身体是否安康? 久在他乡甚为牵挂,适逢明日回乡,我一定登门看望。
D.明天小女周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
..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A项,“拨冗”是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用在这里不得体;B项“拙作”是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
“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套语)。
“赐教”,敬辞,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
三个词语使用都正确;C项“家慈”是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应改为“令堂”;D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故选B。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B.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
“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有误。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儒客大家、散文家的合称。
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我是干瘪的稻穗。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⑦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①秋风萧瑟②波撼岳阳城③无为在歧路④云生结海楼⑤惶恐滩头说惶恐⑥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
【详解】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萧瑟”“撼”“歧”“惶恐”“隧”“髫”“怡”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
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有了巨大发展,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了坚实基础。
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
在这里,文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
②纵观历史,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能量将成为宝贵的精神和思想的资源:一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具有完整连续性的伟大文明,虽然经过无数危机和困难,但从来没有中断过。
二是近代以来中国追求富强的努力和新中国发展奋斗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新的大平台,这些大平台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基础。
在这个大平台上,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力争上游、创造未来的决心和勇气也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
③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发展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可能持续,也不可能完整。
这需要深刻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关注影响文化的多方面因素。
④首先,对于文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应该更加全面。
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让世界了解中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都需要文化力量。
文化自信正是社会进步的不竭的精神源泉。
发挥文化力量,对外创造一个魅力中国,对内创造一个和谐中国,这正是“中国梦”新的展开。
⑤其次,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要创造富于生机、充满活力、
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的创造。
惟其如此,人们对于社会的认同才会更加充分,也更容易达成社会共识。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他们用于电影、演出、网络等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日趋提高。
如何提供更多能够满足这一群体文化需求的产品将是繁荣文化市场的关键。
⑥再次,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转型,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文化领域有新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新的产业和社会变化层出不穷,文化与科技融合日益深入,诸如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同时,文化的真正影响力来自于文化市场的活跃,这就要求未来在文化创意方面要有新进展。
⑦第四,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看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意义,也需要文化领域的新发展。
通过跨文化交流和沟通,通过“和而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对话,通过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持续传播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
⑧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
我们要善于向经典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一切先进文化学习,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
1.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甲)第①段主要论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巨大发展。
(乙)第②段阐释的是: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能量将成为宝贵的精神和思想的资源。
(丙)第③段统领第④⑤⑥⑦段,强调要关注影响文化的多方面因素。
3.下面链接材料,哪一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的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
A.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B.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
C.中国文化应该有一种自信和从容,没有必要去声嘶力竭地辩解。
【答案】1.中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
2.【乙】
3.A A项运用两个类比,强化了文化给人的精神力量,和第②段所阐释的“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吻合。
【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
可从论点提出的位置来判定中心论点。
如:文章标题;文章正文开头第一句话;文章正文开头的最后一句话;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文章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
通过阅读分析文章可知,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甲】有误。
第①段主要论述: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全球性大国,文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
【乙】正确。
【丙】分析不够全面。
应是:强调要深刻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关注影响文化的多方面因
素。
3.A项强化文化给人的精神力量,和第②段所阐释的“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吻合,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闻道①(节选)
刘慈欣
前情提要:在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即将启动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的时刻,宇宙的排险者出现了,并把爱因斯坦赤道蒸发了!在告诉科学家们大一统模型的证明会带来宇宙的毁灭后却因为“知识密封准则”没有说出大一统模型的真相!于是科学家们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他们,然后毁灭他们!排险者答应了!并且在戈壁滩上制造了一个“真理祭坛”……
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开始了。
第一批八位数学家沿着长长的坡道向真理祭坛上走去。
这时,沙漠上没有一丝风,仿佛大自然屏住了呼吸,寂静庞罩着一切,刚刚升起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沙漠上,那几条长影是这个凝固的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
数学家们的身影消失在真理祭坛上,下面的人们看不到他们了。
所有的人都凝神听着,他们首先听到祭坛上传来的排险者的声音,在死一般的寂静中这声音很清晰:
“请提出问题。
”
接着是一位数学家的声音:“我们想看到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
”
“好的,但证明很长,时间只够你们看关键的部分,其余用文字说明。
”
排险者是如何向科学家们传授知识的,以后对人类一直是个谜。
在远处的监视飞机上拍下的图像中,科学家们都在仰起头看着天空,而他们看的方向上空无一物,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外星人用某种思维波把信息直接输入到他们的大脑中。
但实际情况比那要简单的多:排险者把信息投射在天空上,在真理祭坛上的人看来,整个地球的天空变成了一个显示屏,而在祭坛之外的角度什么都看不到。
一个小时过去了,真理祭坛上有个声音打破了寂静,有人说:“我们看完了。
”
接着是排险者平静的回答:“你们还有十分钟的时间。
”
真理祭坛上隐隐传来了多个人的交谈声,只能听清只言片语,但能清楚地感受到那些人的兴奋和喜悦,像是一群在黑暗的隧道中跋涉了一年的人突然看到了洞口的光亮。
“……这完全是全新的……”,“……怎么可能……”,“……我以前在直觉上……”,“……天啊,真是……”
当十分钟就要结束时间,真理祭坛上响起了一个清晰的声音:“请接受我们八个人真诚的谢意。
”
真理祭坛上闪起一片强光,强光消失后,下面的人们看到八个等离子体火球从祭坛上升起,轻盈地向高处飘升,它们的光度渐渐减弱,由明亮的黄色变成柔和的桔红色,最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蓝色的天空中,整个过程悄无声息。
从监视飞机上看,真理祭坛上只剩下排险者站在圆心。
“下一批!”他高声说。
在上万人的凝视下,又有十一个人走上了真理祭坛。
“请提出问题。
”
“我们是古生物学家,想知道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
古生物学家们开始仰望长空,但所用的时间比刚才数学家们短得多,很快有人对排险者说:“我们知道了,谢谢!”
“你们还有十分钟。
”
“……好了,七巧板对上了……”,“……做梦也不会想到那方面去……”,……难道还有比这更……”
然后强光出现又消失,十一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飘起,很快消失在沙漠上空。
……
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走上真理祭坛,完成了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在强光中化为美丽的火球飘逝而去。
一切都在庄严与宁静中进行,真理祭坛下面,预料中生离死别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全世界的人们静静地看着这壮丽的景象,心灵被深深地震摄了,人类在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灵魂洗礼。
一个白天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太阳已在西方地平线处落下了一半,夕阳给真理祭坛撒上了一层金辉。
物理学家们开始走向祭坛,他们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有八十六人。
就在这一群人刚刚走上坡道时,从日出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寂静被一个童声打破了。
“爸爸!!”文文哭喊着从草坪上的人群中冲出来,一直跑到坡道前,冲进那群物理学家中,抱住了丁仪的腿,“爸爸,我不让你变成火球飞走!!”
丁仪轻轻抱起了女儿,问她:“文文,告诉爸爸,你能记起来的最让自己难受的事是什么?”
文文抽泣着想了几秒钟,说:“我一直在沙漠里长大,最……最想去动物园,上次爸爸去南方开会,带我去了那边的一个大大的动物园,可刚进去,你的电话就响了,说工作上有急事,那是个天然动物园,小孩儿一定要大人们带着才能进去,我也只好跟你回去了,后来你再也没时间带我去。
爸爸,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事儿,在回来的飞机上我一直哭。
”
丁仪说:“但是,好孩子,那个动物园你以后肯定有机会去,妈妈以后会带文文去的。
爸爸现在也在一个大动物园的门口,那里面也有爸爸做梦都想看到的神奇的东西,而爸爸如果这次不去,以后真的再也没机会了。
”
文文用泪汪汪的大眼睛呆呆地看了爸爸一会儿,点点头说:“那……那爸爸就去吧。
”方琳走过来,从丁仪怀中抱走了女儿,眼睛看着前面矗立的真理祭坛说:“文文,你爸爸是世界上最坏的爸爸,但他真的很想去那个动物园。
”
丁仪两眼看着地面,用近乎祈求的声调说:“是的文文,爸爸真的很想去。
”
方琳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丁仪说:“冷血的基本粒子,去完成你最后的碰撞吧,记住,我绝不会让你女儿成为物理学家的!”
物理学家们走上了真理祭坛那圆形的顶面,在圆心,排险者微笑着向他们致意。
突然间,映着晚霞的天空消失了,地平线处的夕阳消失了,沙漠和草地都消失了,真理祭坛悬浮于无际的黑色太空中,这是创世前的黑夜,没有一颗星星。
排险者挥手指向一个方向,物理学家们看到在遥远的黑色深渊中有一颗金色的星星,它开始小得难以看清,后来由一个亮点渐渐增大,开始具有面积和形状,他们看出那是一个向这里漂来的旋涡星系。
星系很快增大,显出它滂礴的气势。
距离更近一些后,他们发现星系中的恒星都是数字和符号,它们组成的方程式构成了这金色星海中的一排排波浪。
宇宙大统一模型缓慢而庄严地从物理学家们的上空移过。
……
当八十六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升起时,方琳眼前一黑倒在草地上,她隐约听到文文的声音:
“妈妈,那些哪个是爸爸?”
……①小说题目化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
(初读梳理)根据选文的阅读,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2)(细读鉴赏)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中划线的语句。
这时,沙漠上没有一丝风,仿佛大自然屏住了呼吸,寂静庞罩着一切,刚刚升起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沙漠上,那几条长影是这个凝固的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
(研读分析)选文在情节设计中,别具匠心地设计了物理学家丁仪的女儿文文、妻子方琳的出现,作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猜读想象)选文中写道:“方琳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丁仪说:‘冷血的基本粒子,去完成你最后的碰撞吧,记住,我绝不会让你女儿成为物理学家的!’”如果让你进行小说的续写,你会让丁仪的女儿最后成为一个物理学家吗?为什么?
【答案】(1)表达真诚的谢意(兴奋和喜悦的交谈);十一个古生物家;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家人的挽留(不理解)
(2)“没有一丝风”“寂静庞罩着一切”渲染了当生命与真理交换时庄严、凝重、肃穆的气氛,“那几条长影是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则突出了科学家悲壮的形象。
(3)作者这样的设计,使科学家们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崇高,他们为获得真理而选择放弃了家庭。
同时,也在对话中揭示了科学家愿意付出生命、亲情等代价的原因:真理对于科学家们有着无法抗拒的吸
引力。
(4)示例一:会。
其一,选文中妈妈不让文文成为物理学家,但作为一篇小说,情节的发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让其女儿成为物理学家,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呼应。
其二,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真理对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会让人愿意为之付出代价,会让人前赴后继。
其三,小说题目“朝闻道”化用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揭示了小说所蕴含的“为真理、为正义事业不惧代价”的价值观。
让丁仪的女儿文文也成为一个物理学家,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价值观的再次确认,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同时,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求,也是文明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科幻小说不仅仅是对未来科技的幻想,更应该是价值观的引领。
示例二:不会。
其一,选文中妈妈不让文文成为物理学家,这是后面情节发展的伏笔。
其二,丁仪放弃了生命和亲人,文文失去了父亲,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
小说也可以在文文身上设计另一种人生,在比较中,让读者去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去思考每个人所需要拥有的不同责任和担当,去思考究竟什么是宇宙的目的,什么是人生的目的。
这样会让小说的主题更开放,让思考更有碰撞。
【解析】
【详解】
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辨析。
⑴ 八个数学家要求:想看到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态度表现:交谈声、只言片语、兴奋和喜悦,勇敢滴变成等离子体火球从祭坛上升起。
十一个古生物家要求:了解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热烈讨论后,化为十一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飘起消失。
丁仪等八十六人走上坡道时,受到女儿文文和妻子方琳的劝阻和挽留,结果同样走向死亡。
⑵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环境描写作用有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⑵环境描写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即内容和结构,内容上是环境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物的烘托作用,对社会环境的暗示。
“没有一丝风”“寂静庞罩着一切”渲染了当生命与真理交换时庄严、凝重、肃穆的气氛,“那几条长影是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则突出了科学家悲壮的形象。
⑶分析小说情节写法的道理,题目实际是分析安排情节的好处,结合上下文和表现人物的需要,处理情节等方面作答。
设计了物理学家丁仪的女儿文文、妻子方琳的出现,一家人的争执,妻子女儿的极力劝阻,挽留,是无数科学家的一个代表和缩影,他们为获得真理而选择放弃了家庭和自己的生命,因为真理对于科学家们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超越了亲情的家庭的幸福,这样安排情节,使科学家们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崇高。
⑷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进行小说的续写,从对未来科技的幻想,价值观的引领角度,妈妈会让文文成为
物理学家。
从家庭亲情,丰富文章主题的角度妈妈不会让文文成为物理学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地沟油”一飞冲天
①11月21日12∶00,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被加注到波音787型飞机上,11月21日14∶31,由孙剑锋驾驶的HU497航班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腾空而起。
这架航班搭载186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飞行11小时41分的万里航程,见证了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一项重大自主研发成果的最新突破。
②生物航煤是什么?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
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可减少50%以上。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本次用于跨洋商业载客飞行的生物航空煤油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并以15∶85的比例与常规航煤调和而成。
③生物航煤低碳环保,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还有可能改变餐饮废油流向餐桌的扭曲走向,探索其变废为宝的绿色通道,意义重大。
但“地沟油”上天,万里远航,安全性到底怎样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
④2006年,中国石化启动生物航煤研发工作;2009年,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2011年9月,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在下属生产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业示范装置及调和设施。
12月,该装置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由东航成功完成技术试飞,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2015年3月21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由海航执飞上海至北京首次商业飞行成功。
⑤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背后有着严格的考核,中国民航局将生物航煤作为航空零部件进行管理,把对航煤生产过程及质量保证的要求提高到航空器及发动机制造的标准,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所有的努力都直指一个目标:确保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⑥201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可投入商业化应用。
⑦继2013年技术验证试飞、2015年国内商业航班首次应用飞行,2017年11月22日HU497航班跨洋飞行的圆满成功,表明我国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对我国生物质能源研发应用和绿色空具有重要意义。
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空燃料总量的30%。
对于航空业来说,生
物航煤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之一
..,可以实现自2020年起碳中和增长。
但业内专家指出,虽然生物航煤已经
获得商业化应用的“门票
..”,但距离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主要问题是过高的生产成本。
1.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文章第④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说明了什么内容?
3.第⑧段中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