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高三上·华安月考) 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
到了东周,则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
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A .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B . 反应可社会的转折变革
C . 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
D . 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
2. (2分)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
A .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 .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C .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 .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3. (2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
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
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A . 孟子
B . 董仲舒
C . 黄宗羲
D . 孙中山
4. (2分) (2019高二上·定远月考)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 .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B . 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 .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 .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5. (2分) (2020高三上·衡水模拟) 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12款规定:“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
”1903年的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中日《通商行船续约》也有
基本相同的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 . 要求逐渐摆脱列强的控制
B . 开始重视法律制度的构建
C . 已具有较为明晰的近代外交意识
D . 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6. (2分) (2016高二上·盐城期末) 陈独秀在《孔教研究》一文中说道:“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这表明他()
A . 转变成马列主义者
B . 彻底否定传统思想
C . 理性认识孔子本人
D . 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7. (2分) (2018高一下·长春开学考)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
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
由该报告可判断出()
A . 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B . 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
C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
D . 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过于乐观
8. (2分) (2017高三上·孝义开学考)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一则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其主要目的是()
A . 彻底放弃了反共主张
B . 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
C .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 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
9. (2分)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 陶片放逐制度
B . 陪审制度
C . 律师制度
D . 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10. (2分) (2018高一下·咸阳期末)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
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是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 .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 .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1. (2分)(2017·浙江会考)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
这类学校兴起于()
A . 古罗马时期
B . 文艺复兴时期
C . 启蒙运动时期
D . 工业革命时期
12. (2分) (2019高一下·淄博开学考)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 . 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 . 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 . 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
13. (15分) (2019高一下·册亨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
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
材料三:《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
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
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
《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
”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4. (5分)(2017·肇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启蒙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10分)(2017·合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
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
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宝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风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郁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
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
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
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一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
1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
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
材料三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
(2)材料一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美苏关系的认识。
17. (5分)(2020·德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訾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叔孙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耕犁,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后汉书·循吏传》
注:庐江郡,在今安徽省南部。
材料三:1958 1996年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制农具
——整理自蒋赴美《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
说明:时代后数字为该朝代京津冀地区发掘出土铁制农具的墓葬数量。
农具后数字是出土该种类农具的墓葬数量。
材料四据统计,1955年至2009年我国出土汉代铁犁铧201件、V形铧冠25件、铁犁29件、犁壁3件。
出土地域涉及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山西、福建、江苏、内蒙、新疆等15省。
其中出土数量较多的有山西襄汾出土汉代铧13件,山东枣庄出土V形铧冠15件,河南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出土西汉铁犁铧2件、东汉铁犁铧154件、东汉铁犁6件。
——摘编自包明明章梅芳李晓岑《铁犁牛耕对汉代农业深耕细作技术的影响探析》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
13-1、
13-2、
13-3、
14-1、
15-1、
15-2、
16-1、
16-2、
16-3、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