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带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165b683c1ec5da50e2705f.png)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六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20世纪40 — 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A.九十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B.两极格局导致地区分裂加剧C.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解析】选C。
从表格数据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故A错误;1996 年两极格局已经瓦解,B不能解释联合国成员国数量的增加,故B错误;随着更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成员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无关,故D错误。
2.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变化示意图。
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 )A.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B.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向日益明显C.“冷战”结束后将会出现五极格局D.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较为复杂【解析】选A。
根据图片可知,联合国和欧、中、日、俄、印等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故A正确;政治多极化在材料图中只是一个结果而非过程,故B错误;五极格局表述错误,故排除C;材料中并没有对两极格局解体过程的相关表述,故D错误。
3.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
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C.有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选C。
材料中“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信息表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故选C。
4.1971年,尼克松提出当今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含2019届新题):第五单元 2 第20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含2019届新题):第五单元 2 第20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c6ef5694c77da26925c5b056.png)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 民主改革 ,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①进行__________ 为发展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朝鲜战争 爆发后, ③___________ 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刺激 了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订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 育。 (2) 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提出成为 政治大国 的目标。 __________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的结束 (1)东欧剧变 ①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社会制度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实质:_________
(2)苏联解体 ①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
独立国家联合体 成立。 ②标志:1991 年底,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1999 年美国轰炸南联盟;2001 年发生“9· 11”事件。 3.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 趋势进一步发展。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 过程。
【图解历史】 欧共体的形成
【轻巧识记】 欧洲“一体化”
【误区警示】 不结盟运动的实质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参加 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对 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 代替“冷战”,实现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
命题点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图证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解读】
图中显示了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了中国、日本、
西欧、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力量中心。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佛山星火教育:高三一轮历史汇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https://img.taocdn.com/s3/m/4737e656a417866fb84a8e3b.png)
佛山星火教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共体的形成(1)背景: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①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这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上述三组织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①欧洲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2.日本的崛起(1)发展的原因:①“冷战”爆发后,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堡垒,转而扶植日本。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
③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
④日本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地位,采取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进经济的发展。
⑤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有利时机,接受美国大量的军事订货。
(2)经济发展状况:1956~1972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影响:①外交政策: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和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但它们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强烈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状况。
(2)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政府首脑会议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中国的振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史料论证考向1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史料思考:请分别写出以上图片的寓意,指出它们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生版+解析版)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生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1d835cfab069dc5122011c.png)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汇编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1.(2020·宁德模拟,35)从1959年起,法国采取一系列步骤逐步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先是将海军撤出北约组织,并拒绝美国在其领土储存核武器。
1966年,法国最终退出北约组织。
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B.法国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C.西欧与美国关系初现裂痕D.法国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2.(2019·太原一模,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3.(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35)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
下表是按地区分配情况。
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C.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D.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4.(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35)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
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
”其根本目的是(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5.(2019·济南一模,35)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
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c40f23581b6bd97f19ea5c.png)
第14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真题速递1.(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
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答案】A【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再结合题干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324ba5f61fb7360a4c6540.png)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由“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由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为了争霸进行了冷战,政治上表现是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军事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本题答案选A。
联合国的成立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B项和C项;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摆脱美苏控制进行的,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C项和D项。
2.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答案】B【解析】材料表格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
美国的欧洲政策主要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美苏结束战时同盟关系不是影响美国欧洲政策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美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欧洲,是因为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故B项正确;材料表格反映的是美国把欧洲作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不能体现“全方位”,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程度,美国并没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故D项错误。
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刷题本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刷题本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91bf4627284b73f24250f1.png)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刷题本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1.斯大林在20年代后期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引进技术和设备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生产力,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而不是使苏联变成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小螺丝钉。
”这些观点( )A.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B.强调独立自主和维护经济主权C.与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初衷一致D.旨在防止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再次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二战后能体现摆脱国际混乱局面、避免战争发生的方法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C.通过《联合国家宣言》D.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4.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的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
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A.保护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B.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C.促进了国际贸易法制化进程D.使缔约方丧失了立法自主权5.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6.下图是“过去20年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变化”,其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B.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D.两极格局的加快瓦解7.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007-2018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解析版)
![2007-2018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64684d58fafab069dc0298.png)
考点24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点图解】【名师点拨】1.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1)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
(2)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3)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4)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2.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
3.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
(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
(3)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
(4)随着欧共体的建立和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
4.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改革,完全控制了日本。
(2)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
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加强。
(4)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
【历年真题】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6dc843c281e53a5802ff9e.png)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真题2013—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在全国卷高考中近两年的命题率较高,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时期;考查的方式侧重于主干知识的灵活考查和方法能力的迁移考查。
在历史情景中理解材料,并做出合理的推断,符合素养立意命题发展趋势。
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情境灵活考1.(2017·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 D【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这幅漫画出自苏联时期而不是苏俄时期,A项错误;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不能反映出“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所在,B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
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2.(2015·全国卷Ⅱ)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美苏关系发展演变的史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瓦解。
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苏联综合国力也空前提高,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双方势均力敌,出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在美苏对峙中,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后来经济发展进入停滞状态,戈尔巴乔夫改革时,经济不断下滑,而后政治改革失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两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相同,A 项表述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故B项错误;美苏双方的敌对意识没有淡化,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长期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故D项错误。
【学生版版】2020年高考历史10年真题3年模拟:考点24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
![【学生版版】2020年高考历史10年真题3年模拟:考点24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11143f70cc17552706220865.png)
考点24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十年真题】1.(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
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图1 图2①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7年天津卷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3.(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4.(2014·重庆文综·12)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5.(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6.(2013·浙江文综·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https://img.taocdn.com/s3/m/d40ecd2f02020740be1e9b5e.png)
第五单元
第17讲
真题体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4-
易错提醒有关多极化的几个误区 (1)世界格局由两极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 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明多极化 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 (3)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 展。
第五单元
主题一 主题二
第17讲
真题体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6-
材料二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 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上述国家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 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7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 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2年,法国、德 国、意大利等欧洲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 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 个。 ——摘编自《欧洲一体化:神话与现实》
第五单元
第17讲
真题体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0-
教材补遗美苏冷战中“中间地带”崛起的三个重要表现 “中间地带”即在美苏冷战中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世界”。 (1)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间地带”崛起 的第一个重要表现。 (2)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是“中间地带”崛起的第二个重要 表现。 (3)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间地带”崛起的第三个重要表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23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解析.docx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23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解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7e1f258b7360b4c2e3f645e.png)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安阳模拟)1956年初,美国黄金储备为219亿美元,国内法定储备基础为115亿美元黄金(不能动),可兑换的自由黄金为104 亿美元,美国以外流动的美元为161亿美元;1956年底,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到100亿美元,国际流动美元为165亿。
据此可预测A・美国经济迅速走向衰落B.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保C・美元难以充当国际货币D.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解析「'一固定两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必然导致对固定汇率的冲击,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在全世界始终处于前列,排除A、B 两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D2.(2019-晋城模拟)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并非是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
这表明()A.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B.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C.欧洲联合增强了抗衡美国的实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解析:由材料“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可知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受到挑战,故A项正确;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国提议下创立的特别提款权而非欧洲的联合,故C项错误; 布雷顿森立体系瓦解于1971年,故D项错误。
答案:A3. (2019-茂名二模)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
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
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际领域广泛活动。
这说明(A. 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美国首当其冲,表现为美元多次贬值,其他国家纷纷宣布与美元取消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最新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含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38a1a6a5e9856a5612608c.png)
最新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十年真题】1.(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
……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
”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
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
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
这说明(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
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b8acacbe23482fb5da4c53.png)
课时作业 ( 二十二 ) 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作:月日1.1950 年 5 月,法外国交部部伯特·舒曼提出的“舒曼划”公之于世。
他提将法德两国所有的煤生置于一个共同的高机构的管理之下,一机构同向欧洲其余国家开放。
其直接目的在于()A.利施歇划B.促法国和邦德国的和解C.束德国的分裂场面D.欧洲一体化确立基答案:B分析:本考1950 年法国提出的“舒曼划”的目的。
资猜中“他提把法德两国的所有煤生置于一个共同的高机构的管理之下”体了当法外国的直接目的是促成法德在域的合作,进而促法德政治上的和解,故 B 正确,A、C两;欧洲一体化确立基当是舒曼划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目的,故 D 。
2.20 世六七十年月,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国数目大幅增添,合国大会的作用著提高,美国代表指是“多半暴政”,甚至声称愿意看到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
出种状况是因()A.民族独立国家蓬勃起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C.全世界化的不停冲D.美国霸地位的衰败答案:A分析:本考20 世六七十年月的民族独立浪潮合国的影响。
20 世六七十年月,好多非拉国家得民族独立,第三世界国家兴起,在国事中的作用愈来愈大,正因这样,才出了干中的象,故 A 正确; 20 世六七十年月,世界多极化的出,不是形成,故 B ; C 与史不符,故;“美国霸地位的衰败”不切合史,故 D 。
3.英国前首相麦克米指出:“假如我留在共同体以外,不行防止的事是,的力致我的美国朋友将愈来愈重( 欧洲 ) 共同体的点和利益,而少关注我的声音和利益⋯⋯意味着我将同失掉欧洲和盛的影响,而重害我的国地位。
” 从面反应了()A.美国实行霸主遇到欧洲抵制B.一体化提高了西欧国地位C.西欧兴起形成了多极化国格局D.欧共体的力已超美国答案: B分析:本考欧共体西欧国家的影响。
资猜中述的是英国于要不要加入欧共体的剖析和度,没法得出欧洲美国霸主的度,故A;依据资料“的力致我的美国朋友将愈来愈重( 欧洲 ) 共同体的点和利益,而少关注我的声音和利益”得出美国欧共体的重程度逐渐超英国,合当的背景可知,因为欧洲一体化提高了西欧的地位,因此促进美国度生,故 B 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多极化是一种,还没有形成多极化格局,故 C ; D 所述与史不符,故。
通用高考历史备考双练之政治史考点20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十年真题练含解析
![通用高考历史备考双练之政治史考点20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十年真题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c8a80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f.png)
通用高考历史备考双练之政治史: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2020全国Ⅲ卷·35)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
这种状况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答案】B【解析】据材料“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意见基本一致”并结合所学亚非拉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因而主要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故选B项;当今世界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多极化格局,排除A项;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受到遏制应该是在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项;七十七国集团成立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排除D项。
2.(2020山东卷·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
这是因为A. 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 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 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 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力,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来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B;美国联邦制确立时间是在1787年,与库登霍夫—卡来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C;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国家,而且德国在1926年才加入国联,排除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十年真题】1.(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
……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
”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
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
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
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
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
5.(2018·江苏高考·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解析】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末”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以美国为主导而非欧洲,故B 项错误;材料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是缓和矛盾,故C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D项正确。
6.(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
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图1 图2①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①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②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③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④错误,故④错误。
只有A项符合题意。
7.(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C【解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
8.(2015·江苏单科·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
”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C【解析】“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不是指经济方面,而且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也与“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旨在加强和平”,“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与“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相符,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但该会议不可能从此“消除了”亚非国家的政治分歧,故D项错误。
9.(2013·四川文综·1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因此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做为旧的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即得的殖民利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但在世界非殖民化趋势下的不得不投了弃权票,因此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同苏联冷战的国家主要是美国,④也不正确。
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10.(2013·海南单科·21)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
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答案】A【解析】这里的“第三世界“是1952年法国学者的提出的概念,不是七十年代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划分,答案选A。
11.(2012·海南单科卷·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答案】D【解析】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国,二战时,是法西斯国家,曾经入侵波兰,而波兰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说明局势趋向缓和,因此,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B项说法错误;C项无从体现。
12.(2011·山东文综·1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选A。
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或预算,所以不能算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瓦解,而不是1964年,所以C不符合题意,排除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
所以选A。
13.(2011·海南单科·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