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莲塘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冲刺试卷四(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莲塘一中高三历史冲刺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8分)
1.孟子说,舜是“东夷之人”,周文王是“西夷之人”,而他们都在“中国”(指华夏地区)行仁政,都成了圣人。
孟子认为()
A.以夷变夏是历史发展趋势B.文化是区别夷夏的关键
C.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民D.仁政主张源于舜和文王
2.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
3.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
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录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广B.世袭制度的没落 C.郡县制的实施D.井田制度的盛行
4.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
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基雨山洪的记录。
据此可知()A.经济严重衷退B.土地政策调整C.经济重心南移D.政府管理失控5.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
世纪才得以加强。
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
A.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B.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C.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D.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
6.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宣称“强国强种,惟教育者之功。
”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
这主要反映了()
A.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意探索B.民主革命促进民众素质提高
C.国人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D.教有近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7.陈独秀认为:“我们造国的程序是: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笫二步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第三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
”材料反映出陈独秀主张()
A.中国共产党放弃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B.国共合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C.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D.共产国际掌握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
8.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之大小而定。
第四等级()
A.能参加四百人会议B.可以担任低级官职
C.可以参加公民大会D.承担最大军事义务
9.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0材料说明西班牙()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10.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 19世纪中叶也没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
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A.经营方式 B.社会制度 C.工业革命 D.经济政策
11.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
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宜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
这一“心照不宣”()
A.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缓和 B.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 D.避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12.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脱欧派以2.8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获胜,公投结果在欧洲乃至全球市场引发“断崖”效应。
英国被称为欧盟中的“特殊成员”。
“特殊成员”的含义是指英国()
A.是唯一不需要寻求联盟的欧洲国家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
D.对以合作求发展的前景不乐观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总分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海上丝路产生的影响。
(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