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试题(精选刷题含答案)awl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地面不平,钢尺产生反曲,不得大于( )。

A .30cm B .20cm C .10cm D .5cm 答案:B
2.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为每公里测量误差为( )mm 。

A .±10 B .±5 C .±20 D .±15 答案:A
3.在三等水准测量中,仪器到尺子的距离不得超过( )米,四等不得超过( )米。

A .150 B .160 C .75 D .80 答案:D
4.地面点离开基准面的铅垂距离称( A )。

A .高程
B .绝对高程
C .相对高程
D .高差
5.下列关于测量记录的叙述中,( D )是错误的。

A .必须直接在记录手薄上记录,不能记在草稿纸上再誊抄 B .记录数据不允许擦刮 C .估读数不得划改
D .前、后视读数可以同时修改
6.下列关于罗盘仪使用的叙述中,( B )是正确的。

A .罗盘仪是用来观测直线坐标方位角的仪器 B .使用罗盘仪进行观测时,应尽量避免靠近金属器件 C .罗盘仪在倾斜状态下也可以正常使用 D .罗盘仪是用来直接测量磁偏角的仪器
7.在1:2000的地形图上,直接量取B-C 两点间距离为86.5mm ,则B-C 的水平距离应为( B )。

A .86.5m
B .173.0m
C .43.25m
D .432.5m
8.在A 、B 两点对向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两点间平距为100.00m 。

在A 点观测B 点:
'430, 1.50, 1.80i m m
αυ=+==。

;在B 点观测A 点:
'=-418, 1.40, 2.40i m m αυ==。

则A-B 的高差为( C )。

A .7.87m
B .-7.87m
C .7.57m
D .-7.57m
B
C
D ′
9.GPS 的静态定位一般用于( A )。

A .控制测量
B .角度测量
C .细部测量
D .地形测量
10.在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望远镜视准轴的检验时,已知地面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m ,仪器在中间测量的高差为1.635m ,仪器移至其中一点附近测量的高差为1.630m ,则该水准仪的i 角为( A )。

A .-17″
B .17″
C .-34″
D .34″
11.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距离时,须( D )。

A .先输入测站点的坐标
B .先输入测站点的标高
C .粗测距离
D .在目标处设置反光棱镜
12.利用一个高程控制点一次测设几个已知高程位置,最适宜的方法是( B )。

A .高差法 B .视线高法 C .视距法 D .测回法
13.如下图所示,在地面上测设∠BCD ′以后,精确地测量其角值为90°00′40″,应该( A )移动D ′才能使角度为90°。

A .向内
B .向外
C .不
D .必须
14.变形观测也称为变形监测,是测定建筑物及其地基在( B )作用下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空间位置变化的测量工作。

A .地震
B .荷重或外力
C .外力
D .破坏
15.竣工图在工程项目中起着积累、传递以及凭证作用,下列中的( C )不是竣工图所必须具有的特征。

A .原始性
B .记录性
C .差异性
D .准确性
二、多项选择题
16.划分图幅的方法有( )。

A .梯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答案:A B C
17.下列图示中,表示计曲线的有( )。

答案:B D
18.正多边形建筑物样的关键点位和关键数据是其外接圆的( )。

A.圆心坐标 B.半径长度 C.边长
答案:A B C
19.下表是某(支线水准)水准测量手薄,根据记录所作的叙述中(AD)是正确的。

点名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高程备注
BMA 1.265280.520水准点
1 1.85
2 1.640
20.986 1.500
3 1.456
Σ
A.1-2的高差是0.352m B.2-3的高差是-0.514m
C.BMA-A的高差是280.520m D.1点的高程是280.145m
E.1-2的高差是0.212m
20.下表是水平角测量手薄,下面根据表中记录所作的叙述(ACE)是错误的。

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N 左
C185 00 06
D25 30 36右
A 5 00 30
B205 31 18
A.这表是测回法测量竖直角的记录表 B.进行这次测量时,经纬仪安放在N点C.上半测回的半测回值为159°29′30″ D.盘右的半测回值为200°30′48″E.下半测回角值是205°31′18″
21.下图是水准测量的示意图,其中A点高程100.000m。

(BC)与图示不相符。

A.B点是前视点 B.视线高度1.685m
C.视线高度1.200m D.视线高度101.685m E.H B=100.485m
22.减少视距测量误差的措施,应包括下列中的(ABD)。

A.应格外注意望远镜的调焦和尽量减少读数误差
B.应使用装有圆水准器的标尺,以避免标尺的倾斜和晃动
C.尽量使用新水准尺
D.观测时,尽量抬高视线,以减少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E.计算时尽量多保留几位小数
23.水准测量时,尽量使仪器的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少(AC)。

A.水准管轴误差 B.水准尺刻划误差
C.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 D.读数误差 E.视差影响
24.外界条件对水准测量的影响主要有(BCD)。

A.阳光照射 B.地球曲率 C.大气折光
D.水准尺放置点地面下沉 E.距地面太近
25.角度测量的观测误差包括(ABD)、标杆倾斜误差和读数误差。

A.对中误差 B.整平误差 C.仪器误差 D.瞄准误差 E.外界条件的影响
26.单一的水准路线可以分为(ABE)。

A.闭合水准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
C.长距离水准路线 D.施工现场水准路线 E.支线水准路线
27.水准仪按照调平视线的方式划分,有(CD)。

A.普通水准仪B.精密水准仪
C.微倾式水准仪 D.自动安平水准仪E.工程测量水准仪
28.钢尺丈量直线AB的水平距离。

往测为357.23m,返测为357.33m;丈量直线CD的水平距离。

往测为248.73m,返测为248.63m。

下面说法中的(ABC)符合测量情况。

A.D AB为357.28m B.D CD为248.68m
C.D AB的相对误差是1/3572 D.D CD的相对误差是1/2488
E.AB与CD测量精度相等。

29.(ADE)就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

A.测量水平角 B.测量磁方位角 C.测量竖直角
D.测量水平距离 E.测量高程(高差)
三、填空题
30.钢尺检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两固定点的已知长度来( )另一种是( )来检定钢尺,建筑施工中测量所用的30米、50米钢尺,通常采用( )即在室外基线场上进行尺长检定。

答案:检定钢尺与标准尺进行比长第一种方法
31.管道的( )、( )、( )通称为主点。

答案:起点终点转向点
32.已知园曲线半经为R,偏角为α,则切线长为( )。

答案:Rtg=(α/z)
33.烟囟的定位主要是定出( )的位置。

答案:基础中心
34.( )是测设出两个已知角度的方向交出点的平面位置。

答案:角度交会法
35.按精度高低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均由( )和( )分一、二、三、四等建立,( )的精度最高,( )还等降低。

答案:高级低级等网二、三、四等网
36.导线测量和小三角测量是建立和加密小地区( )的主要方法。

答案:平面控制网
37.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fh=∑h i-(h8-h A).
38.用J6级经纬仪观测竖角,盘右时竖盘读数为R=260°00′12″,已知竖盘指标差x=-12″,则正确的竖盘读数为260°00′24″。

39.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用尺垫踩实后立尺。

40.圆曲线的测设元素是指切线长、曲线长、外距、切曲差。

四、判断题
4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相等,但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一定在同一条高等高线上。

( )
答案:×
42.等高线平距的大小是地面坡度的大小决定的。

( )
答案:√
43.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性符号,注记符号。

( )
答案:√
44.交会角γ通常应保持在60°到150°之间。

( )
答案:×
45.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测站数(或两点距离(km数)的平方成正比。

( )
答案:×
46.在△ABC中,测得a=51°10′20″±2.8″, b=47°38′30″±8.5″,则角C的中误差mc=8.5″。

( )
答案:×
47.普通光学经纬仪主要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
48.水准点一般用字母BM表示。

(√)
49.使用罗盘仪可以观测直线的磁方位角。

(√)
50.观测或瞄准已知方向称为后视。

(√)
51.施工测量的精度越高越好。

(×)
52.支导线测量方便简单,适应性很强,所以对其边长和总长都不设限制。

(√)
53.为了提高观测精度,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进行对向观测,取两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
54.用全站仪测定的高程,其精度远高于用水准仪测定的高程。

( × )
55.同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90°。

( × )
五、解答题
56.视距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案:(1)大气竖直折光的影响。

(2)视距丝的读数误差。

(3)视距尺倾斜的误差。

57.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地面坡度越大,相应等高线的平距愈小;反之,愈大。

58.为什么要绘制地面断面图?
答案:为了合理确定线路的纵坡和进行工程量的概算。

需了解中线方向上现状地面的高低变化情况,所以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绘制地面断面图。

59.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答:在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在工作步骤上“先控制后碎部”,即先进行控制测量,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在精度上“有高级到低级”。

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可以减少测量误差的传递和积累;同时,由于建立了统一的控制网,可以分区平行作业,从而加快测量工作的进展速度。

60.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站观测顺序是什么? 答:照准后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后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上述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后—前—前”。

61.微倾式水准仪有哪些轴线?
答:圆水准器轴——L L '',竖轴——VV ,管水准器轴——LL ,视准轴——CC 。

62.水准仪i 角的检验和校正过程是什么? 答:检验步骤:
(1)在较平坦的场地选择相距约为80m 的A 、B 两点,在A 、B 两点放尺垫或打木桩。

用皮丈量出AB 的中点C.
(2)将水准仪安置在C 点,测量高差h AB 。

由于前、后视距相等,因此i 角对前、后视读数
产生的误差都相等。

因此计算出的高差h AB不受i角误差影响,为了提高高差的观测精度,可采用两次仪器高差法。

当两次高差之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成果。

(3)将水准仪移到一个立尺点的附近,仪器与近尺的视距应稍大于仪器的最短视距,测量A、B两点高差h AB,若h AB=h AB,则水准管平行于视准轴,否则存在i角误差,不符合测量规范要求时,必须校正。

校正方法:仪器搬站后,由于与近尺点视距很短,i角误差对读数b2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因仪器距A点最近,i角误差对远尺读数上的影响X A最大,校正时首先计算视准轴水平时在远尺上的应有读数a2,然后保持望远镜不动,转动微倾螺旋,改变视线位置,使仪器在远尺读数为a2。

此时视准轴处于水平状态,但水准管轴不水平了。

最后用校正针拨动位于目镜端水准管上下两个校正螺丝。

校正时必须先松一个后紧一个,直至水准管气泡严密符合。

63.试述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方面 ?
答:(1)测量仪器。

由于测量仪器的制造不十分完善及检验、校正的残余误差,必然使观测值中包含有因仪器本身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2)观测者。

操作仪器的观测员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测量误差。

(3) 外界条件。

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例如,温度高低、湿度大小、风力强弱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产生测量误差。

64.光电测距法的原理是什么?
答: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D上往返传播一次所需要的时间t2D按D=1/2ct2D和c=c0 /n 来计算待测距离D(c为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0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n为大气折射率)
65.导线选点时注意哪些问题?
答: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导线点在测区内应分布均匀。

(2) 相邻导线点之间应互相通视,便于观测。

(3) 导线点周围应视野开阔,以利于碎部测量或施工放样。

(4) 导线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埋设标志和安置仪器。

六、名词解释:
66.定位依据
答案:指与新建建筑物有关的原有建筑物和红线桩。

67.固定桩
答案:用一保护其它桩的桩志称为固定桩。

68.接链桩
答案:在比较线或改线的起占上设置的桩志,叫接链桩。

69.图根控制点
答案: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

七、计算题
70.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HA=48.602m ,欲求B点高HB。

答案:解: h1=a1-b1=1.507-1.121=0.386m
h2=1.479-0.973=0.506m
h3=a3-b3=0.556-1.431=-0.875m
h4=a4-b4=1.112-0.773=0.339m
hΣ=0.386+0.506+0.339-0.875=0.356m
hB=HA+hAB=48.602+0.356=48.958m
答:B点的高程是48.958m。

71.现测量了AB和CD两段距离,得DAB=125.34m,DBA=125.29m,DCD=236.56m,DDC=236.61m, 求哪段距离测量的精度高?
答案:解:D`AB=1/2(125.29+125.34)=125.32m
DCD`=1/2(236.56+236.61)=236.59m
KAB=(│△D│/DAB)=(│125.34-125.29│/125.32)=(0.05 /125.32)=(1/ 2506)
KCD=(│236.56-236.61│/236.59)=(0.05/236.59)=(1/4732)
KABKCD
答:AB段精度高。

72.用黄金分割法作出半径为R的内接正边形并写出作图步骤?
答案:解:用园规作一半径为R的园,以园心O为两条互相垂直的xx`轴,yy`轴,在ox`上,以o 点为园心,大于1/2ox`为半径画弧,以x`为圆心大于1/2ox`为半径画弧,作ox`⊥MN交ox`为o`,分别以o`,x`为园心,以大于1/2o`x`半径画弧作M`N`⊥o`x`,交o`x`为p点,再分别以o`,p为园心.大于1/2o`p为半径画弧作EF⊥o`p,交o`p为p`点,以A点为园心,以pp`为半径,依次在园R上作出B,C,D,E,连接AB, BC,CD,DE,EA,得半径为R的正五边形。

73.如图4,设每一方格的面积为400m2, 求出挖方量和填方量。

答案:解: HAB12=(26.4+25.6+25.8+25.4/4)=25.80
HAB25=(25.6+25.4+25.2+24.8/4)=25.25
HAB34=(25.2+24.8+24.8+24.2/4)=24.75
HBC12=(25.8+25.4+25.4+24.8/4)=25.35
HBC23=(25.4+24.8+24.8+24.4/4)=24.85
H=(25.8+25.25+24.75+25.35+24.85/5)=25.2m
方格网各点挖填高度:
A1(1.2) A2(0.4) A3(0.0) A4(-0.4) A4(-0.4)
B1(0.6) B2(0.2) B3(-0.4) B4(-1.0) C1(0.2) C2(-0.4)
C3(-0.8)
V挖=1.2×1/4×400+0.4×2/4×400+0×1/4×400+0.6×2/4×400+0.2×400+0.2×1/4×400=120+80+0+120+80+20=420m3
V填=0.4×1/4×400+0.5×3/4×400+1×1/4×400+0.4×2/4×400+0.8×1/4×
400=40+120+100+80+80=420m3
答:填挖方量各为420m3。

74.如图9所示,设水准点A的高程HA=7.584米,如何测设B桩使其高程HB=8.263米?
答案:解:在AB两点间安置水准仪,先在A点上竖立水准尺,视线水平时读得读数a=1.268米,计算仪器高Hι= HA+a=7584+斟,268=8.852
根据Hι和H设计算B桩上应读得的前视读数
b=Hι-HB=8.852-8.263=0.589
在B桩处竖立水准尺使视线水平时沿B桩上下移动水准仪,当读数b恰为0.589时,在B桩上尺底位置划一红线,此线就是需测设的高程位置。

75.如图10所示,如何对教学持定位?(注:宿24墙,教学楼37墙)
答案:解:首先用钢尺沿着宿儒东西墙,延长出一小段距离L得a、b两点,用小木桩标定之,将经纬仪安置在点上,瞄准b点,并从b沿ab方向量出14.240m得c点,教学楼外墙厚37cm,轴线偏里,离外墙皮24cm),再继续量得25.800得d点,(d线就是对于测设教学楼面位置的建筑基线,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c、d两点上,后视a点并转90°沿祺线量出距离l+0.24m,得M、Q点,再继续量出15.000m得N、P两点,M、N、P、Q点,再继续量出15.000得N、P两点,M、N、P、Q四点,即为教学楼外廓定位轴线的交点,最后,检查NP的距离是否25.800m,<N, <P是否等于 90°,误差在1/5000和之内即可。

76.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③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77.如图,已知а12=49°20′,试写出公式并计算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12分)
x
2
а12
1 3
解:α前 = α后 + 180°+ β左 3分
α前 = α后 + 180°- β右 3分
α23 = α 12 + 180°-125°25′ 2分
=49°20′+ 180°-125°25′
=103°55′ 2分
α 34 = α 23 + 180°+ 136°10′ 2分
=103°55′+180°+ 136°10′
=147°45′ 2分
78.对某高差等精度观测了5次,观测值分别为-13.149m、-13.146m、-13.154m、-13.147 m、-13.134m,求该高差的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解:
79.完成以下水平角计算表格
80.在1:5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32.7厘米,其测量中误差m d=±0.1厘米,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及中误差m D。

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