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调节铰刀改进QC成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 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本体铰孔调节铰刀改进
小组名称:XX五金质量改进QC小组
注册编号:TBH/PG201310-002
课题类型:技术革新型
发表人:向守泽
宁波X X五金有限公司
品质管理部/装配车间
2013年10月13日~12月21日
一、项目概况
XXX本体铰孔一直以来因为刀具质量差,经常性出现卡刀的问题。

新刀磨好装上去不到30分钟刀具磨损出现卡刀问题。

卡刀后无法生产,线上其它的塞轴套、检轴套、旋螺丝、装箱人员只好等待。

由于生产过程时常停线调整刀具,造成大量时间浪费,而且磨刀过于频繁,劳心劳力又做不好。

所以,QC小组决定立项改善这一问题。

二、小组概况
三、选择课题
1、课题名称:XXX本体铰孔刀具技术革新
2、选题理由
(1)公司质量方针:“不断创新、持续改进”的要求。

(2)为了提升装配车间生产铰链本体铰孔、塞轴套与旋螺丝的工时效率。

(3)为了降低刀具使用成本。

四、现状调查
为了对比改进效果,QC小组调取了10月份装配车间生产作业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刀具使用量:10月份,装配从仓库领用刀具14把,实际使用10把,经测算,每生产10000个产品左右需铰刀1把。

据查2012年度全年用量在50把左右。

现纳入当前生产成本计算,每铰1个产品,需要的刀具成本0.0098元。

五、设定目标
1改进目标:
1)、质量:避免因卡刀导致的不良品产生。

2)、效率:减少换刀、磨刀频率,提升生产效率15%。

3)、成本:节省刀具成本。

当前每铰一个产品需刀具成本为0.0098元,拟降低至刀具成本0.001元/只,隆幅90%。

2可行性分析:
(1)改进刀具,需要求寻找本铰刀的替代材料。

必需有线切加工机器、精密车床、精钢砂轮机等专业设备,因本公司有上述设备,所以
从技术上改进可行性高。

(2) QC小组成员的技术能力较强,组长精通车床加工、对刀具磨制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线切割师傅技术高,有能力按实样测绘和切割
加工同原刀一样的替代刀片。

结论: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发挥长处,实事求是,按PDCA循环扎
扎实实开展活动,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3、经费预算。

本次改进是利用工作空余时间来完成,故人工成本不作统计,材
料方面:第一种替代刀片的材料为白钢刀;第二种替代材料为钨
条。

预计改进2把刀具需要材料100元,其中白钢刀20元,合
金刀80元/条。

六、分析原因
对铰孔卡刀问题原因分析,详见下面关联图:
XXX 2013.10.16
从装配铰孔刀具使用情形来看,生产过程出现的卡刀现象主要原因是刀具磨损后,刀口不快导致。

刀口不快的原因是刀具的材质不良,硬度与耐磨性不达标造成。

另一方面,可能是电机马力不够导致的卡刀。

七、确定要因
要因确认表
结论:主要原因是:
1、刀具质量差,硬度不够,不耐用,说明是刀具材质不良。

八、制订对策
对策表
编制人:XXX 2013.10.15
九、对策实施
9.1实施一、机器精度检查并实施改进
A)电机马力
QC小组成员打开钻床,将皮带张紧。

试生产发现仍然卡刀,且电机过载而不转。

如果换大马力电机,成本更高,故不采用此方法。

B)铰刀转速调慢。

QC小组成员将转速由慢2档,调整至最慢档。

试生产,铰刀的寿命能提升到1小时左右。

试验结果:仍然会出现卡刀问题,而且出现加工表面精糙,手感轴孔内壁有明显印痕,故不采用此方法,只好把速度调回原速。

9.2实施二、刀具改良实施改进
第一步:检查刀具硬度
QC小组将用过的铰刀,拆下刀片到实验室测试硬度,结果显示:哈工刀具硬度为HRC62度。

如下图:
测试发现:刀具硬度不够和材质差是导致刀具过早磨损的主要原因。

第二步:决定采用白钢刀材质来代替现有刀具
10月16日,QC组长将合工刀具拆下,测绘草图,交由线切包师付按实样加工刀片(如下图),10月18日,第一把采用白钢刀作为刀片的铰刀制作完成。

如下图:
10月20日,QC小组将第一批改制的刀具尺寸调校好并进行了首次试生产,试生产结果发现:新磨快的刀,在铰了1小时左右再次发生了卡刀。

检查刀具刀口,出现有明显的钝痕。

其后,我们将白钢刀的材质进行了硬度确认,结果显示HRC60-64。

查询有关技术资料得出,进口超硬白钢刀最高硬度为HRC66-69度。

所以,再去购置白钢刀意义不大。

于是宣告第一次采用白钢刀为材质改进的刀具失败。

第三步,决定采用钨钢材质来做改进。

10月25日,QC小组与仓库和外协采购沟通后,获知库存中正好有一块没用的钨钢材料。

于是,将其领出来,自制刀具。

10月30日,刀片线切割加工完成。

经过3天的试配,磨刀和调方式,11月2日,第一把合金刀材质刀具完成。

11月2日,进行了首次试生产,全天没有发生卡刀现象。

第二次试制的刀具获得成功。

于是,立即投入第二把刀具的制作,到11月20日,已经完成了4把刀具的制作,如下图:
十、效果检查
10.1效率提升数据对比
为了确认改进的效果,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对比才能说明问题,QC 小组调取了10月份本体铰孔的生产数据,对比12月份(12月1日至20日)的实际生产数据情况如下表:
10月份为刀具改进前的生产实际数据,12月份为刀具改进后的实际数据,两者对比发现员工平均每小时的生产完成量由之前的576只/小时提升到613只/小时,员工实际工资收入由7.78元每小时增长到8.28元每小时,实际增长6.4%。

上述数据足以证明,本次刀具改进后,生产过程没有出现频繁卡刀停线的问题,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

10.2刀具领用情况
自QC小组成功改制合金刀具后,我们从机物料仓库统计了11月1日到12月20日止,仓库发给装配用于03本体和37本体且规格为15-18mm调节铰刀的数量为0。

调取生产数据:11月份至12月20日止铰孔总数:97724+91051 =188775只。

按改善之前正常生产用刀成本0.0098元/只测算,如果用原先的刀具生产则需要1849元刀具费用。

而改进的4把刀具后,使用至今,没有新增刀具费用。

因此,本次改的四把刀具节省了1849元刀具费。

10.3卡刀造成的不良品。

由于刀具改进后,卡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改进后没有发生卡刀造成的不良品。

平均每生产6-8天左右才需要磨刀。

十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本次改善行动为年度内第二次实际成功案例,改进的动机是车间员工生产效率低下,流水线停停等等,员工收入得不到保障,同时刀具质量差,机修疲于修、磨、换刀,时时刻刻都要守在现场才能维持生产。

所以,为了提升劳动效率,节省刀具成本,减轻磨刀的工作强度QC小组下定决心实施本次改进。

通过本课题活动,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革新意识、参与意识也都大大增加了。

另一方面,员工收入同比提升了6.4%,实实在在的增强了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提升后,他们主动加班,不愿提早下班,有部分员工甚至加班到10点以后……,年底用人紧缺,在保障生产交货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

十二、奖励
为了鼓励QC小组持续进行,进一步的找寻更多的与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为切入点的QC活动,切切实实为公司节省成本,保障生产质量。

QC小组恳请公司对本次QC改善小组成果进行再次确认,如确认效果后,建议通报表扬并现金奖励QC小组500元,由本次活动的QC组长李琼负责奖金的分配。

在今后的工作中,QC小组将不断的在现场探寻改善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持续不断的进行改善活动。

不知妥否,敬请公司批准。

完,以下空白。

XXX 2013.1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