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人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https://img.taocdn.com/s3/m/732d4c68e009581b6bd9ebe8.png)
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这也实在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 1.文题解说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浩 然之气,是一种由于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 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课 文选录了有关浩然之气的含义、如何养成浩然之气 等方面的章节。
• 2.背景解读
• 在战争频发、社会动乱的战国时期,孟子并不是像 苏秦、张仪一样向时代风气妥协,为了自己本身的 现实利益,随便地放弃原则迎合贵族的意见。孟子 非不能也,是不肯为也。他宁可为真理正义受尽穷 困,也不愿苟且现实,追求功名富贵。作为极少数 的圣人,他始终漠视现实,同孔子一样为崇高的理 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修养“浩然 之气”,就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
• 1.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孟子的回答是“其 为气也,至大至刚……”何为“至大”?何为“至 刚”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答案】(1)孟子说,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 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宽广 的道路上”,天下最宽广的住宅是“仁”,天下最 正确的位置是“礼”,天下最光明的道路是“义”,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做到“仁”,做到“礼”,做 到“义”,就是“至大”。
• 3.知识链接
•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 分居多。《孟子》一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 的见解,也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人必 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吸取教训,得 到锻炼,然后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这说明客观世 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恰恰是孟 子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 1.文题解说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浩 然之气,是一种由于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 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课 文选录了有关浩然之气的含义、如何养成浩然之气 等方面的章节。
• 2.背景解读
• 在战争频发、社会动乱的战国时期,孟子并不是像 苏秦、张仪一样向时代风气妥协,为了自己本身的 现实利益,随便地放弃原则迎合贵族的意见。孟子 非不能也,是不肯为也。他宁可为真理正义受尽穷 困,也不愿苟且现实,追求功名富贵。作为极少数 的圣人,他始终漠视现实,同孔子一样为崇高的理 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修养“浩然 之气”,就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
• 1.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孟子的回答是“其 为气也,至大至刚……”何为“至大”?何为“至 刚”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答案】(1)孟子说,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 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宽广 的道路上”,天下最宽广的住宅是“仁”,天下最 正确的位置是“礼”,天下最光明的道路是“义”,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做到“仁”,做到“礼”,做 到“义”,就是“至大”。
• 3.知识链接
•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 分居多。《孟子》一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 的见解,也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人必 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吸取教训,得 到锻炼,然后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这说明客观世 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恰恰是孟 子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54ecd18df46527d3240ce0fc.png)
第二页,共31页。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惬”,快心,满意) (2)往送之门,戒之曰(“戒”,通“诫”,告诫) (3)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4)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 (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助)
第三页,共31页。
第十一页,共31页。
(3)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 有译一文个:_(y__ī_ɡ_è_)_忧__虑___自__己___的__禾__苗___不__长___而__去___拔__苗__的___宋__国_ 人。 (4)行有不慊于心。(状语后置) 译文:做_一___件__问__心___有__愧___的__事___。_ (5)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 译文:_舜__从__田___间__(t_i_á_n_j_i_ā_n_)劳___动__者_ 中兴起。
第十二页,共31页。
[整体·感知]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 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 之间。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强,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 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能够振作。处在磨难中的时候,要把磨难 转变成提高自己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 的意志。
第十九页,共31页。
3.请探究“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 安乐也”一段的语言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说课课件(19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说课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e9ed8db8f67c1cfad6b86d.png)
❖ 韩愈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
(二)以“读”明意
❖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感知大意,勾画疑难 字句。学生结合勾画的字句,再读课文,相互解答 疑难点。
(三)以“悟”明气
❖ 1.何为“浩然之气”? ❖ 2.怎样养成“浩然之气”? ❖ 3.哪些人具有这种浩然之气并值得我们学习? ❖ 4.孟子觉得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 “浩然之气”是孟子“养气说”的重要内容,它对后代 仁人志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本课将会加深学生对 孟子思想的认识,领悟“养气说”在当代的意义,启发 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使之人格健全地发展
,达到“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 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学习积累,已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但阅读先秦诸子散文依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 已学过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孟子及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孟子在文中提出的 “养气说”较为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在 重视学生的文言知识建构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孟 子的“养气说”,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 贤大师的人格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以“言”明志
❖ 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此浩然之气?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
❖
❖ 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 信念。
作业
❖ 1.背诵第二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 夫”和第三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了解孟子气人,理解孟子的“养气说”。
三、目标定位
❖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 ❖ 2.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
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二)以“读”明意
❖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感知大意,勾画疑难 字句。学生结合勾画的字句,再读课文,相互解答 疑难点。
(三)以“悟”明气
❖ 1.何为“浩然之气”? ❖ 2.怎样养成“浩然之气”? ❖ 3.哪些人具有这种浩然之气并值得我们学习? ❖ 4.孟子觉得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 “浩然之气”是孟子“养气说”的重要内容,它对后代 仁人志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本课将会加深学生对 孟子思想的认识,领悟“养气说”在当代的意义,启发 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使之人格健全地发展
,达到“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 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学习积累,已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但阅读先秦诸子散文依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 已学过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孟子及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孟子在文中提出的 “养气说”较为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在 重视学生的文言知识建构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孟 子的“养气说”,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 贤大师的人格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以“言”明志
❖ 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此浩然之气?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
❖
❖ 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 信念。
作业
❖ 1.背诵第二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 夫”和第三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了解孟子气人,理解孟子的“养气说”。
三、目标定位
❖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 ❖ 2.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
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人教版语文高二《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人教版语文高二《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https://img.taocdn.com/s3/m/9a1636a51ed9ad51f01df2e1.png)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
浩然之气
(比喻)
配义与道
富贵不能淫
大丈夫 贫贱不能移 (类比)
威武不能屈
圣贤之成
生于忧患
(举例、对比)
国家存亡
-12-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H 核心归纳 E XIN GUI 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长于譬喻,形象生动 孟子常常借助形象来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触手可及。如:“今有 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 知类也。”(《孟子·告子上》)他用人们手指有病懂得求医的事例,说 明了心灵有病更需医治的道理。又如:“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 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 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告子上》)这里用一曝十寒 的自然现象说明了人们受外界的影响的重要性。还有他的五十步与 百步之喻、日攘其邻之鸡之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喻、缘木求鱼 之喻等等,或两两相比而其理自显,或设为反诘而答案自明,或想象奇 特发人深省。他的比喻,既贴切简明,用浅显简洁的语言说明复杂深 刻的道理,又形象生动,于警策中具幽默之趣,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孟子》中的许多妙喻因而成为成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 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 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 出论点。
-11-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高中语文 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5b4d9304a1b0717ed5dd21.png)
①养浩然之气是勿集揠义苗所助生长
我善养吾
富贵不能淫
浩然之气 ②此之谓大丈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节选的《孟子》这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哪些观点? 给人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浩然之气 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 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 会充满于天地之间。真正的大丈夫不是阿谀苟容,窃取权势, 逞个人智慧和能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人物,而是那种执 着于道义,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充满浩然正气的人。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表递进,而且,连词 (4)而宋人连有词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表因果,因而,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连词 其子趋而.往视之表修饰,连词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动词 举 吾.头不拿望能,明 举.动月全词,吴 低之头地思,故十乡万之抬众起,,受动制词于 人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荐,动词 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提拔,任 (5)举南取用汉,中动,词西 举.巴蜀攻占,动词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发动,动词 中江举.帆挂起,动词 杀举.人世全如混,不浊形能而容举我.词独尽清,,形众容人词皆 醉而我独醒
孟子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一方面也要经 得起安乐。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 折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振作。处在磨难中的时候,我们要把 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或者受到荣华 富贵诱惑的时候,我们要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
2.本课文第一、二两部分都运用了对话或问答的形式, 有什么好处?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bdf1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8.png)
•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 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的宫女的哀怨。《竹枝词》 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主张诗歌要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这首诗就 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成的。借“子规”来讽刺世道不公,反 映百姓中冤魂太多。
【主旨感悟】 这首诗前两句先写杜鹃啼血的悲情;后两句则说明如果所 有冤魂都化做子规的话,人间冤魂将无处安息。全诗意在表明 人世间的冤魂何其多。委婉地指明世道的不公、受冤普遍的社 会现实,很有批判力量。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 经典晨读
2 高考导航
5 课堂互动
3 学习目标
6 随堂练习
4 课前预习
7 课后强化作业
经典晨读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作者背景】 顾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 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登进士第。贞元五年, 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 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在贬途经苏州时, 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隐居茅山。
•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 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都与积累有关。只有 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我们才能面对困境不悲观,不沮丧, 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 4.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 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充满浩然之气的人格。第2则选 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景春是跟孟子同时代的人,大概信奉纵横家的学说。 他推崇的公孙衍、张仪都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问孟子:公孙衍、张 仪难道不真正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 下就没有战事。“熄”指战争平息。孟子的看法大不相同。他说:“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顾况主张诗歌要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这首诗就 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成的。借“子规”来讽刺世道不公,反 映百姓中冤魂太多。
【主旨感悟】 这首诗前两句先写杜鹃啼血的悲情;后两句则说明如果所 有冤魂都化做子规的话,人间冤魂将无处安息。全诗意在表明 人世间的冤魂何其多。委婉地指明世道的不公、受冤普遍的社 会现实,很有批判力量。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 经典晨读
2 高考导航
5 课堂互动
3 学习目标
6 随堂练习
4 课前预习
7 课后强化作业
经典晨读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作者背景】 顾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 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登进士第。贞元五年, 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 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在贬途经苏州时, 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隐居茅山。
•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 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都与积累有关。只有 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我们才能面对困境不悲观,不沮丧, 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 4.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 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充满浩然之气的人格。第2则选 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景春是跟孟子同时代的人,大概信奉纵横家的学说。 他推崇的公孙衍、张仪都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问孟子:公孙衍、张 仪难道不真正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 下就没有战事。“熄”指战争平息。孟子的看法大不相同。他说:“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同步教学课件:第2单元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同步教学课件:第2单元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https://img.taocdn.com/s3/m/3596fa5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6.png)
天下之 不 助 苗 长 者 寡矣。以为
无 益而舍 之
天下之人不帮助禾苗生长的是很少的。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
者,
不耘苗者也;助 之 长 者,揠苗 者也,——非
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
徒 无益,而 又 害 之。” 至:极,最。刚:刚强。塞:充满。 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 4.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曰:“难言也。其 为 气也,至 大至刚,以直 养 孟子说:“很难说。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
而无 害,则 塞于天地之间。其 为 气也,配义与道; 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上下四方。它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相配;
无 是, 馁 也。是 集 义所 生者, 非 义 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而不是偶然
七、熟语积累 1.浩然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áo něi qiè yà yuè ɡé quǎn ɡǎo yǎn wū chánɡ
——夏衍
夯基础
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b9de2a9dbceb19e8b8f6ba26.png)
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之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例:故患有所不辟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
为: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介词)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 词) 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此、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 呼尔而与之(给予)
鱼我所欲也(第二小节)
举例证明: 1,不屑嗟来之食的平民: 说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者: 以三个对比批判了这种不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 说明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这一中心论点。
总结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 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就是从这种 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 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他对比了两种 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 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 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设置比喻,生动形象; 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文笔的特点。
鱼我所欲也(第一小节)
(1)(2):比喻说理,提出舍生取义的问题。 由常情推出定理 (3)(4):对比说理,阐明舍生取义是人的本 性 (5)(6):假设推理,反面说理 (7)在两个“由是……”推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8)“是故……”,说明义比生命更重要,人们 都应做到舍生取义 (9)申述性善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舍生取义
与《论语》相比较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31d625f12d2af90242e6fe.png)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 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 ,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 “连横”,就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 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土 地的目的。
景春和孟子对待公孙衍、 张仪的态度有何不同?(小 组讨论)
景春:大丈夫 孟子:妾妇之道
浩然之气有什么特征? 1、至大至刚 2、塞于天地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1、直养 2、配义与道 3、集义所生 4、勿急于求成
寓言:用带有讽刺或劝戒性质的故事来说明某 个道理或教训。
揠苗助长
养浩然之气不可急于求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确实 )大 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这 )焉(怎么 )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 男子)之冠(加冠礼 )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告诫 )之曰:‘往之女(你 )家,必 敬必 戒,无违夫子(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使迷乱),贫贱不能移 (使改变 ),威武不能屈( 使屈服),此之谓大 丈夫。”
战国之时,圣贤道否,天下不复见 其德业之盛。但见好巧之徒得志横行, 气焰可畏,遂以为大丈夫。不知由君子 观之,是乃妾妇之道耳,何足道哉? (朱熹《四书集注》)
谈谈谁是你心目中
真正的大丈夫
共(什么 )乎长 ( 擅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用 )直 ( 正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 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 有不慊( 满意)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 以其外( 以为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预期),心 勿忘,勿助长也。无若(不要像 )宋人然。宋人有闵 (忧虑 )其苗之不长而揠(拔出 )之者;芒芒然归,谓其 人曰:‘今日病( 疲惫)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 视之,苗则槁(枯干 )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 ( 认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高二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高二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https://img.taocdn.com/s3/m/d856f46a5ef7ba0d4b733b4f.p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策 略。 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白对译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 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处世之道。住在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天下最大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礼上,走天下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最宽广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跟百姓一同遵循仁礼义,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的时候独自一人实践自己的主张;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通假字 1.行有不慊于心(“_____慊___”通“_惬_______”,快_心__,__满__意_) 2.往送之门,戒之曰(“_____戒___”通“_诫_______”告,诫________) 3.曾益其所不能(“_____曾___”同“_增_______”) 4.困于心,衡于虑(“_____衡___”通“__横______”)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拂___”通“__弼______”,辅_助_______)
1.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您擅长什么?”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盛大的正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盛大的正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
孟子说:“很难说啊。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 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当作心外之物。一定要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质课件(34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质课件(34张)](https://img.taocdn.com/s3/m/43f276bcb9d528ea81c779f7.png)
评
“慊”通“惬”,快心、满意
3、词类活用 以其外之也 名词作动词,把……看成身外之物
4、特殊句式 (1)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判断句 (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定语后置句
展
评
齐读《孟子·公孙丑上》: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形态
“配义与道”
(3)至大至刚
极、最
(4) 以直养而无害
正义
(5)非义袭而取之也
用义偷袭
展
(6) 无是,馁也
(7)必有事焉 ,而勿正
评
饥饿,引申为丧气, 萎靡不振
预期
(8)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忧虑;拔起
(9)今日病矣
疲累,困倦
(10)不耘苗者
除草
(11)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仅仅;表递进,而且
展
2、通假字 行有不慊于心
所谓 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 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 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 精神境界。
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长:擅长
B、必有事焉,而勿正 正:预期
C、则塞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D、今日病矣
病:生病
2.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 的一项是( D ) A.今日病矣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C. 人恒过,然后能改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3、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https://img.taocdn.com/s3/m/3ec7b7c926fff705cc170af8.png)
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 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介词,用 连词,因为 介词,把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丈夫之冠 也,父命之 . (2)人恒过 ,然后能改 .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其外 之也 . 外:把„„作为外物 冠: 举行加冠礼 过: 犯过错
[基础· 夯实]
一、通假字 1.行有不慊 于心 . 2.往送之门,戒 之曰 . 3.曾 益其所不能 . 4.困于心,衡 于虑 . 5.入则无法家拂 士 . 6.往之女 家 . 7.无 若宋人然 . 通 惬 ,满意 通 诫 ,告诫
增加 同增,
通 横 ,横塞 通 弼 , 辅佐 通汝 ,你 通 毋 , 不要
[课文· 译注]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评析] 我善于培养我的盛大的正气。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满正义、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 人们具有了它,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是一种处于高 尚道德境界的精神状态。这种浩然正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 响。无数的仁人志士,把孟子的浩然正气当成反抗外侮、捍 卫民族尊严的重要精神武器。他们面临艰难危险能刚直不 阿,视死如归,英勇捐躯,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可歌可 泣的正气歌。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者,„„也”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三)省略句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第一个“居”和“立”“行”之后均省略了介词“于”)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移”和“屈”后都省略了代词“之”) (动词“举”直接表被动,被提拔)
从第2则孟子的论述看,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不是阿谀苟容,窃取权势,逞个人智慧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拓展丰富实用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拓展丰富实用课件(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6ecdab770bf78a6529549f.png)
(《孟子•告子上》)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翻译: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 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 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 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 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君位, 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 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 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 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
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 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 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 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 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3、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1、何为妾妇之道?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以顺为正者,妾 妇之道也。"
妾妇之道,成语,指对上司或同僚绝对服从的 卑劣作风,出自于《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妾妇:这里指小妾奴婢这类地位低下 ,没有资格进言劝谏的最新人。后扩大至谗 言媚上,一味顺从的人。指对上司或同僚绝 对服从的卑劣作风。
真正的大丈夫,
不是像
那样
而是像
那样
的人, 的人。
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笔,屈 原诗,苏武节,嵇康琴。忍辱负重,司马千秋 史;鞠躬尽瘁,诸葛五丈原。鉴真东渡,玄奘 西游。盛唐魏征直谏,衰明海瑞上疏。太白佯 狂,金銮醉卧;东坡豪迈,赤壁放歌。草堂悲 愤,一部诗史;岳阳忧患,百代名篇。才女李 清照,巾帼敢作鬼雄颂;戏圣关汉卿,梨园怒 写窦娥冤。岳飞满江红,文山正气歌。虎门禁 毒,英雄股肱壮华夏;菜市捐躯,君子肝胆比 昆仑。鉴湖女侠,秋风秋雨;广州烈士,黄土 黄花……壮哉,民族脊梁!伟哉,中国性格! ——魏明伦《中国性格赋》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翻译: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 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 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 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 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君位, 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 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 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 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
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 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 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 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 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3、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1、何为妾妇之道?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以顺为正者,妾 妇之道也。"
妾妇之道,成语,指对上司或同僚绝对服从的 卑劣作风,出自于《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妾妇:这里指小妾奴婢这类地位低下 ,没有资格进言劝谏的最新人。后扩大至谗 言媚上,一味顺从的人。指对上司或同僚绝 对服从的卑劣作风。
真正的大丈夫,
不是像
那样
而是像
那样
的人, 的人。
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笔,屈 原诗,苏武节,嵇康琴。忍辱负重,司马千秋 史;鞠躬尽瘁,诸葛五丈原。鉴真东渡,玄奘 西游。盛唐魏征直谏,衰明海瑞上疏。太白佯 狂,金銮醉卧;东坡豪迈,赤壁放歌。草堂悲 愤,一部诗史;岳阳忧患,百代名篇。才女李 清照,巾帼敢作鬼雄颂;戏圣关汉卿,梨园怒 写窦娥冤。岳飞满江红,文山正气歌。虎门禁 毒,英雄股肱壮华夏;菜市捐躯,君子肝胆比 昆仑。鉴湖女侠,秋风秋雨;广州烈士,黄土 黄花……壮哉,民族脊梁!伟哉,中国性格! ——魏明伦《中国性格赋》
高中语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749aba6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d.png)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 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 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为:作为。 是:代词,这样(配义与道) 慊:通“惬”。快心、满意。 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书下注释 2、翻译不通之处同桌相互研究 3、积累重要词句,疑问处标注
课堂检测:
翻译文句: 1、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文化经典阅读思路:
1、疏通文意。 2、理解思想。 3、学会评价。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5日星期六2022/3/52022/3/52022/3/5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52022/3/52022/3/53/5/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52022/3/5March 5,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52022/3/52022/3/52022/3/5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疏通文意,并掌握第一则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③学习孟子论辩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教师示范 ②学生自主学习。 ③诵读法。 ④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
魅力。
回顾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 (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奉为仅次于孔 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孔孟 ”。 孟子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1.练笔:《我眼中的“大丈夫”》 2.推荐:
杨伯峻《孟子译注》
梁涛《孟子解读
谢谢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文天祥《正气歌》
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
《孟子》
明气之义
朗读第2则:景春与孟子的对话
1.孟子眼中的大丈夫具备什么人格特点?
2.对话中的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吗? 景春和孟子的观点有何不同?
明气之义
1.孟子眼中的大丈夫具备什么人格特点?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出入是门也。”
至大 人格伟大
明气之义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能淫 不能移 不能屈
至刚 人格坚定
明气之义
2.对话中的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吗? 景春和孟子的观点有何不同?
展气之新 两千年前孟子的“浩然之气”和“大丈 夫”学说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价值?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结束语
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 读了《孟子》之后你就会感到振奋,你老想站起 来做点什么事,实在没事找个人争辩也行,找个 人辩论也行,孟子是很好辩的。所以,读《孟子》
我是读到了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 易中天
妾妇之道
阿谀奉承 顺从君王 执掌权势
先破后立,设喻立论
明气之义
3.历史上哪些人践行了大丈夫之道?
舜 傅说
浩然之气 胶鬲 民族脊梁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养气之道
பைடு நூலகம்
朗读第1则: 公孙丑和孟子的对话
思考: 大丈夫所具备的这种“浩
然之气”如何获得?
养气之道
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 集义无馁 内养非外 勿正勿忘勿助长
寓言说理
养气之道
孟子提出“养气说”,以塑造大丈夫人格, 最终目的是什么?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 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告子上》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