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浅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浅论
作者:高静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
[内容提要]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涵盖了声乐、器乐等多个领域。
本文从他的创作思想的形成以及主要内容出发,论证其相对于作曲家所属时代的超前性以及这种特征对作曲家创作风格、内容、内涵的影响,进而分别从音乐本体、音乐与语言的契合观、文学材料的选择与创作衍射出的穆索尔斯基的美学观与价值观等个角度切入,结合作曲家的生活、思想进行阐述与梳理,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举例佐证论点,形成对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创作思想的分析结论。
[关键词]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声/语言与旋律/文学材料
中图分类号:J61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6)04-0178-4
作为“强力集团” [2]的成员,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对于所处的年代而言,他的思想是超前的。
现实主义、民主主义深刻的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从而赋予这些作品深远的历史影响,使其中的美学意义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一、穆索尔斯基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
创作思想的形成
(一)关于民族主义思想方面
穆索尔斯基出生于沙皇时期的俄国农村[3],十岁之前一直在这里生活。
这段儿时经历使其对于俄国农村生活与民间艺术有了深刻印象。
五岁开始学习钢琴的穆索尔斯基幼年时期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7岁就可以弹奏李斯特的小品,9岁就公开演奏了菲尔德的协奏曲,并进行即兴演奏和创作”[4] 。
这十年农村生活经历对穆索尔斯基创作观的影响,他本人曾在其自传中如此描述“……在我熟习钢琴弹奏的最初步法则以前,对于民间生活的体会就是我即兴作曲的主要动机” [5]。
1849年,十岁的穆索尔斯基移居彼得堡,并在阿·盖尔凯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音乐。
盖尔凯是引领穆索尔斯基进入音乐创作领域的人,他对这个学生的才华十分欣赏,并鼓励其尝试作曲。
四年之后,穆索尔斯基在老师的帮助下发表了第一首作品《钢琴波尔卡》,但他的音乐创作之路却因家庭的原因被迫中断。
在家长的主持下,穆索尔斯基进入一所军事学校读书,然后直接进入军队服役,他重拾音乐学习已经是1856年了,而也恰恰是这一时期的经历使他走上了民族主义音乐的创作之路。
这一年穆索尔斯基结识了达尔戈梅斯基,1857年又结识了居伊和巴拉基列夫,自此穆索尔斯基开始了与“强力集团”的联系,并慢慢成为其中的一员。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强力集团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其成员的背景与这一集团的成就有着密切关系。
当时大多数俄国音乐家热衷于学习以德国为中心的派音乐技法,当时西欧派的俄国音乐家代表即是俄罗斯音乐协会和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创始人安东·鲁宾斯坦,且当时距
俄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彼得堡音乐学院成立的1862年还有些时日。
除巴拉基列夫之外,该集团成员“都不是具有专门的音乐技能的职业音乐家,然而,正是这一点帮助了他们,使他们纯正地
发扬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点。
”[1] 巴拉基列夫曾回忆初识穆索尔斯基时“我向他解释作品
的形式。
为此,我和他四手联弹所有的交响乐和舒曼、舒伯特、格林卡与其他作曲家的许多作品;我向他解释所弹奏的作品的技术的逻辑联系,并要他做分析式的练习”[2],自此穆索尔斯基正式开始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学习。
(二)关于民主主义思想方面
穆索尔斯基出生前几年,发生了一件俄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十二月党人起义,这是一次
旨在推翻农奴制度和沙皇独裁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结果失败,但对于俄国意识形态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如在文学领域,雷列耶夫、马林斯基、拉耶夫斯基灯著名文学家皆是十二月党人,
还有虽非十二月党人却与之拥有相同观点的普希金等等,他们的创作观与政治观点拥有高度的
一致性,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果戈里、托尔斯泰等人。
不仅如此,“十九世纪俄罗斯
的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很大,……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也直接地指引着俄罗斯音乐的创作方
向。
”[3] 这样一个追求民主的时代背景必会对穆索尔斯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在1863年他写给巴拉基列夫的信号中可以看得出来“农民们在管理自己的事务的能力上远非地主所能及--
他们在集会时,处理事务直截了当,对于切身利益,能够恰当的商讨;而地主在集会时只是闹
意气、争吵不休、目的不明,反而把事情搁在一边不管。
然而这却是值得慰藉的,这正是我们
手里的一张王牌。
” [4]这段话清楚地看出了穆索尔斯基对旧统治阶级的厌恶和对农民阶级的
支持,侧面说明了他对社会民主的追求。
对于穆索尔斯基来说,他的政治观与艺术审美观是统一的,正因为其对民主的追求,所以
他的艺术歌曲所描绘的皆是人民大众的生活,从未将旧统治阶级作为正面描写对象。
斯塔索夫
曾针对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歌曲说到“这些罗曼斯任何时候也不会陈旧,并将永远成为俄国人民
珍贵的财富。
这一切都是来自人民的生活,来自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来自平凡的、日常的生活……”。
[5]
二、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音乐风格的特点
(一)钢琴伴奏和声风格的多样化
作为穆索尔斯基在创作上的引导者,巴拉基列夫向穆索尔斯基传授了大量音乐创作知识,
但其中却并不包含和声学[6] ,且就公开资料来看,他也并未从其他人那里系统地学习过传统
和声学知识,因此笔者推断其和声知识来源自巴拉基列夫引导其分析贝多芬、舒曼、格林卡作
品时所积累的和声运用经验体会。
而这种未系统学习和声学的经历却使得穆索尔斯基在和声写
作上呈现出强烈的多样化特征。
艺术歌曲《小星星,你在哪里?》调性为升f小调,全曲采用传统功能和声技法,功能连
结中规中矩,进行稳健扎实。
而另一首同为男低音创作的艺术歌曲《宝贝萨维什娜》中,和声技法却不那么“中规中矩”了,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有两小节前奏,每小节强拍皆从C大调属功能开始,弱拍处解决到主
功能,第三小节进唱后伴奏使用复功能手法创作,强拍左手声部使用主三和弦的根音和冠音构
成和声音程,右手却搭配属三和弦的五音和根音构成的和声音程,主和弦的根音与属和弦的三
音在伴奏中形成了一个大十六度不协和音程,凸显了主属复合功能造成的冲突感,更突出了主
人公对于心上人嫌贫爱富表现出的无奈与矛盾。
在调性布局上,《宝贝萨维什娜》由C大调开始,后转入c小调,然后再回到C大调,调性在C同名调系统转调徘徊,脱离了近关系调转调
的平滑性,使用剧烈的同主音大小调色彩对比加剧了歌词的矛盾感。
《儿童室-洋娃娃》中,钢琴伴奏的和声主干即是降D与降E两个音构成的半音音程,并且这个音程一直在伴奏中贯穿全曲。
大二度音程带来的不稳定感为全曲增加了一种梦幻感,与全
曲歌词中哄着娃娃睡觉的内容相得益彰,但也离传统和声技法越来越远,从另一种角度来说,
这也标志着穆索尔斯基在寻找一种新和声的过程中取得了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另一些后来创作的作品中穆索尔斯基更多的采用了半音化的和声技法。
如艺术歌曲《暗无天日-狂欢节已结束》中,作品第一小节的钢琴伴奏即是降A-C-D组成的人工和弦到降A-C-E组成的增三和弦的进行,后续部分人工和弦的痕迹愈加明显。
随着自己和声风格的明确,穆索尔斯基在探索和弦音响上迈出了独特的一步,而和声的运
用则直接作用到艺术歌曲情感表达的张力上,促进了歌曲抒情效果的提高。
(二)旋律与俄罗斯语言的密切咬合
1.语言化的音乐
穆索尔斯基创作的艺术旋律和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语调有极为紧密的契合度,形成了“语言
化的音乐”。
例如在《宝贝萨维什娜》中,主人公是一个口齿伶俐的农村男人,为了描写其语言的流利
程度,从旋律开始到结束,穆索尔斯基清一色地使用四分音符填满了每一个空隙,中间没有任
何空隙或节奏变化,形成了一种类似“连珠炮”的语言压迫感,既达到了使主人公的形象鲜明
生动的效果,又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主人公急切表达内心想法的冲动。
在艺术歌曲《叶辽姆什卡的摇篮曲》中,穆索尔斯基的旋律使用具有高重复性的节奏(每
两小节一个循环)与相似度极高的曲调相搭配,这种旋律写作方式与古老摇篮曲的曲调神似,
生动的表现出母亲哼着歌调摇着宝贝睡觉的情景。
旋律进行中节奏型多使用八分音符的连结,
小节末尾处以相对较长的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合收尾,这种节奏习惯由于人的日常语言习惯
相同,语言进行中往往速度均匀,收尾词句时间延续较长,因此使旋律兼顾了歌唱性和语言性,更加贴近生活,具有亲切感。
2.音乐化的语言
在创作中,穆索尔斯基尝试为每句歌词寻找契合语言语调的旋律,但他也明白过分严苛的
遵守这个原则会损失曲调的灵活性,因此作曲家也在另一个方向上尝试创造“音乐化的语言”。
如在他亲自作词的《儿童室-罚站墙角》和《儿童室-骑竹马》这几首作品中,他为歌词谱
写了旋律,但旋律却仅仅起到了指导语言朗诵语调音高的作用。
也就是说,歌者的演唱实际是
在朗诵,而旋律的音高仅是朗诵音调的参考。
这种创作效果类似于歌剧的宣叙调,但其语言化
元素在演唱中所占的比例则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宣叙调,形成了“音乐化的语言”。
此外,为了探索语言语调与音乐的高度结合,穆索尔斯基还曾创作了歌剧《结婚》[1] ,
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了旋律与歌词语调、内涵的统一,并形成了穆索尔斯基一种个人化的创作风格。
三、穆索尔斯基声乐作品的文学材料
审美价值取向
穆索尔斯基在创作声乐作品时,文学本有两种来源:第一是选择已有作家的成文作品,第
二是自作歌词。
但无论哪一种来源,其内容风格均须契合他个人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与
政治观。
本文第一部分曾提到穆索尔斯基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政
治与价值诉求,直接影响了穆索尔斯基声乐作品的选材方向。
以他最著名的歌剧《鲍里斯·戈
都诺夫》为例,这部作品取材于普希金的同名戏剧作品,而前文中已经提到了普希金与十二月
党人的关系及其政治观点,该剧文学本是俄罗斯第一步历史悲剧,描写了一个乱臣谋逆成为沙
皇后被一个修士掀起的革命推翻然后在恐惧中死去的过程,穆索尔斯基将戈都诺夫之死搬上舞台,而这一幕并未出现在普希金的原作中,但这样的处理使穆索尔斯基的创作更加突出了戈都
诺夫沙皇所代表的封建主势力必将失败冲击感,也道出了穆索尔斯基的爱国情绪。
在创作中它不仅使用他人现有的作品,甚至自己提笔创作,将自己对于沙皇制度的憎恶毫
无遮掩的描写出来。
如在他作词的《儿童室-与奶娘》中,歌词中写道“老沙皇一瘸一拐走路,拌跌摔跤鼓包像蘑菇,公主总是患感冒,一旦打喷嚏震碎玻璃窗!”[2] 。
除去政治观,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中也深深渗透着对人性的真挚赞美和爱。
如在他作词的
《儿童室-睡前》中,他藉以一个孩子的口中说出了睡前发自内心的祈祷“上帝,求你怜悯爸爸和妈妈……哥哥瓦辛卡和弟弟米申卡……年老的奶奶……娘娘卡佳、娘娘娜塔莎、玛莎阿姨、
帕拉莎阿姨、柳芭阿姨、瓦丽亚萨沙和奥里亚、塔尼亚、纳佳;叔叔彼佳和柯里亚,还有瓦洛佳、格里沙和萨沙老伯伯……费里佳、万尼亚、米季卡、彼季卡、达莎、帕莎、索娘、杜纽莎……奶娘……”最后说到“也请怜悯我--罪孽深重小姑娘”。
语言在抒情性的直观方面高于
音乐的曲调,在这首篇幅短小的作品中小姑娘的口中出现了除她之外27个人,这些人都是她爱戴并且祝福的人,而在这些人中仅有6人与她是亲属关系,这种出自孩子口中朴素的祈祷问折
射出的是一份孩子对她眼中整个世界的爱。
此外,同为穆索尔斯基作词的《乞儿》、库图索夫
作词的《被遗忘者》等歌曲也从不同切入点表现出对生命的怜悯,想必这也是穆索尔斯基这位
作者的心声。
虽然穆索尔斯基心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但他的生活却并没有给予他同等的照顾。
虽然穆
索尔斯基是一个拥有纯粹情感的人,但他一生却未收获爱情,这使得他艺术歌曲中仅仅出现了
对爱情的向往和悲观的情绪。
如艺术歌曲《小星星,你在哪里?》中“乌云阴沉沉,我的好姑娘,如今在何方?难道忘了我,忘了心上人?”《请问好姑娘》中“或是他炽热恋情变了心……或是他已忘怀了心上人?”再如艺术歌曲《对你说爱何益?》中“对你说爱何益?你只
当胡言乱语,对你流泪何益?不理解泪从何来。
”此外还有多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艺术歌曲均表
现出忧郁、伤感的情绪,而这却几乎是穆索尔斯基所有爱情主题艺术歌曲的唯一情绪。
长期受这种情绪的影响,再加上生活创作上的不如意,使得穆索尔斯基长期处于巨大的精
神压力下。
“穆索尔斯基痛苦地遭受了别人和他的朋友和居伊对于‘鲍里斯·戈都诺夫’的不
公正的批评……沉痛地忍受了创作上和朋友们的分歧状况,他觉得愈益孤立。
在他个人遭受到
诸多不幸的那个年代中--疾病、失去亲密的朋友、物质的贫困……” [1]这些不良情绪使其产
生了关于死亡的情绪变化,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大量出现了以死亡为对象的描写。
如《树叶沙沙》专门描写送葬结束后,送葬的人们散去,灵柩留在墓穴中的孤独感;《被遗忘者》描绘了战死
异乡的战士被胜利的伙伴们所遗忘,秃鹰吃掉它的身体后展翅飞回他的故乡,他的妻子在窗前
哺育他的孩子,对孩子说:“别哭,你爹就要回家……合家团聚但求得天伦乐”而被遗忘者却
横尸在异乡荒郊的凄凉悲惨画面。
而在声乐套曲《死神歌舞》和《暗无天日》中,则长篇累牍
式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毫无希望的死亡描写,笔者认为这可看做是穆索尔斯基对所遭受的精
神伤害的主观反应和对自己所面临压力的无奈。
但悲观的情绪并未压倒他对有积极意义情感方向的追求。
取材于果戈里小说的同名歌剧
《索罗钦集市》和自编剧本的歌剧《霍万希那》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主要探讨艺术歌曲,因此不做叙述。
结语
穆索尔斯基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生活也可以说是悲惨的,但他在创作上的追求和成就却
是超然的。
虽然他的命运作为一种带有时代印记的悲剧可能是无法避免的,但他的传世作品却
是留给世人最好的精神财富。
穆索尔斯基认为自己的音乐观点不属于任何现有的集团,他在自己的自传札记里写道:
“作为一个作曲家,其艺术任务是:艺术是与人民交谈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2] 正因
为他的这种看法,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美学思想正是深受一代精神巨匠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
基影响而形成的。
他曾在自己组织的一个公社里和青年进步学生共同生活过几年,而这种公社
就是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的直接影响下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兴起的。
也或许正因
为穆索尔斯基将音乐作为一种交谈手段来对待,其才能找到音乐与语言的平衡,以俄罗斯民间
生活为蓝本创作出大量如此精彩的艺术歌曲。
相对于他所处的时代而言,穆索尔斯基的观念无疑是前卫的。
他对于民主思想的追求赋予
他追求新题材的勇气,他与强力集团其他作曲家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挖掘为历史证明了民族属
性在音乐创作中的意义,他对人性之美的价值追求更使世人感受到音乐与原始情感有机结合之
后所迸发出的感染力。
虽然灰暗的生活为他的创作染上了一种忧郁和痛苦,但这种无奈的情绪
却也是作曲家真实情感的表露,有了这些才使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形象真正立体、鲜活起来。
虽然穆索尔斯基没有受过专业的作曲教育,但这也许是他的幸运之处,正因为如此穆索尔
斯基才能跳出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欧派”教学体系,而成为一位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宗师。
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创作思想的延伸并不局限于单纯意义上的旋律与钢琴伴奏上,可以说
从钢琴伴奏延伸到新的和声体系的创建;从旋律的语言化到歌词的音乐化加工;从选用他人的
文学材料到自创歌词,这一切都是为了音乐情感的更有效表达和传输。
他的创作思想不仅影响
了当时的俄国,其和声体系也直接催生了以德彪西和拉威尔为代表的法国印象派的诞生,而且
这种影响力度在时间的前进中并未减弱,还在影响着今天的世界人民,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作
曲技法层面,更多来自于作曲家及其作品先进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表现,只有这些元素能洞
穿技法跨越时间空间的维度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责任编辑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