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专题复习之创新驱动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到,创新 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 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等。
同时,也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须加快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 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 制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以扩大国 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 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学.科.网
二、主要视角 1.关键词梳理:
创新驱 动战略
Hale Waihona Puke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自主创新
2.专题解读:学.科.网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什么 ?
• 世界上真正第一个阐述“创新”并以“创新”作为核心 概念和立论基础来构建经济理论体系的人,是美籍奥地 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 熊彼特指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有内部和外部两种: 外部力量是指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外来资本、工商业 政策以及战争等突发事件,但这些并非主要力量;
•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经 济发展阶段理论并认为,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 划分时,既要考虑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还应关注产 业结构及其科技内涵。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不同, 在要素驱动阶段,以煤炭开采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 导;在投资驱动阶段,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 导;在创新驱动阶段,以医药、ICT等技术密集型产 业为主导。为此,该课题组将经济发展阶段划为要素 驱动、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投资驱动、投资驱 动向创新驱动过渡、创新驱动5个阶段。
• 必然性:
• (2)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是继发展乡镇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之 后第三个发展机遇(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 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 但是,很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钢铁、水泥等 行业的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 期,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 展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 件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都在提高,旧 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单纯靠规模扩张推动发展会 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中国经济 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 靠创新。
• (4)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 就,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 世界第一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 居世界第三位,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居世界第七位,已经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怎么办 ?
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就深化科技体
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6点意见:
• 第一,进一步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摆在优 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 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 新的重大跨越。
• 第二,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推进基础前沿 研究。
• 2012年10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这是我们党在我 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开启了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 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距离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还剩下不到10年,时 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在科技改革创新上切实加大攻坚克难的力度, 切实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 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 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 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 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 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
十八大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 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建设发展,创新是根本。要重视化解资源、能源、土地、 环境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制约。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创 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 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 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什么 ?
• 必然性:(1)近几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 中,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都对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更 加重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目前,新技术 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已初现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 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一代技术群和新产业增长 点,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 时代。
2013年高考备考专题复习之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一、专题背景 • 二、主要视角 • 三、高考反思 • 四、合作探究
学.科.网
一、专题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接连有三处地 方强调“创新驱动”:第一处是在强调四个“着力”时, 其中第二个“着力”就是“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 力”;第二处是在强调五个“更多”时,其中第三个 “更多”就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驱动”,第三处则是明确地提出了“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
•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 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 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
•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 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 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 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 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 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
• 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 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 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 创新型国家:第三产业(服务业)发达,以科技创新 作为基本战略,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 优势和强大的经济竞争力。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 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 家。
• 内部力量是指社会的时尚、人民的爱好、生产要素数量 或质量的变化等,尤其是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 变革,才是主要的推动力。因此,在这个理论背景的溯 源下,我们才能更加准确领会“创新驱动”的涵义。
• 创新驱动: 最早使用创新驱动概念并把它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
出来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他把经济发 展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 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 这里使用的驱动概念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就 创新驱动阶段来说,不是说创新驱动就不需要要素和投 资,而是说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
•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底蕴深厚、前途广阔的中国特色自 主创新道路。
•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 略决策,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 科技工作指导方针。
经济体制创新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科技创新 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把两种变革结合起来,有利于促 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理论创新: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继承一切科 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思想而 向前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原理、新方法。理论创新 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学.科.网
• 可见,“创新驱动”就是指驱使和推动经济发展的 动力和引擎主要依靠自主设计、研发和发明,以及 知识的生成和创造。尤其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 位。
• 实践创新:即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面的体制。
科技创新就是在科技方面要有新的发明和创造,使 科学技术成为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 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 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 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新。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
• 波特曾提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创新 驱动”阶段时,“许多产业已出现完整的钻石体系。 锐不可挡的竞争力出现……各种产业和产业环节中的 竞争开始深化与扩大……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也由相 关产业中产生……企业除了改善国外技术和生产方式 外,本身也有创造力的表现……企业也能持续创新; 它们的创新能力又形成其他新产业出现的原动力”。
中国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实现由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突破,只有依靠创新驱动。
学.科.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什么 ?
• 重要性:
•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 优势、增强发展的持久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 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 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 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 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 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 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 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 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 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 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 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 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