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语文 学科期中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市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锤百炼(liàn)歉疚(jiū)嫣(yān)红无精打彩(cǎi)
B、酣(hān)然入睡慻恋(juàn)蹊跷(qiǎo)莫名其妙(míng)
C、娓娓(wěi)动听颓(tuí)唐懵(měng)懂热泪盈眶(yíng)
D、万籁(lài)俱寂狼籍(jí)褴褛(nǚ)壮志难酬(chóu)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
(1),乌蒙磅礴走泥丸。

(2)僵卧孤村不自哀,。

(3),儿女共沾巾。

(4)橘生淮南则为橘,。

(5),恨别鸟惊心。

(6)人生自古谁无死,。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8)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俱.病笃(都)弦既不调.(协调)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B、寡人反取病.焉(辱)习.辞者(学习)坐盗.(盗贼)
C、齐人固.善盗乎(本来)叶徒.相似(只)所以然.者何(这样)
D、今方.来(将要)晏子将使.楚(出使)其实.味不同(果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

B、全国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是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

此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A、凑成异曲同工表达
B、构成同心协力表示
C、凑成同心协力表示
D、构成异曲同工表达
6、材料探究: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

(2分)
(1)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

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从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7、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成语或谚语、一句诗词。

(2分)
成语或谚语:
诗词:
8、某班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活动,在“师恩似海”留言这个环节,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美术家,却调制着我们人生的底色;,。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分)
二、阅读与赏析(3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9-10题。

(3分)
雪梅
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阁③笔费评章④。

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①卢梅坡:宋诗人。

②降(xiáng):服输。

③阁:同“搁”,放下。

④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9、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1分)
10、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严母教读》),完成11—14题。

(12分)
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②,咿唔③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
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⑤?”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诗人。

②句读:这里泛指文章。

③咿唔:读书的声调。

④夏(ji ǎ)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

⑤乃尔:这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毕陈.左右()(2)儿怠.,则少加夏楚()(3)拥被覆.双足()(4)诸姨尝.谓母曰()
12、请选出与“解衣以胸温儿背”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以刀劈狼首
D、是以谓之“文”也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1)令铨坐膝下读之。

译文:
(2)铨张目视母面。

译文:
14、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9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
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碳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的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前者都是低碳生活,后者都是高碳生活。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
...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
...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
衣服。

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5、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16、“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
答:
17、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四)阅读《冬天的芭蕾》一文,回答18~21题。

(13分)
冬天的芭蕾(韩静霆)
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

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

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

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

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

“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

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

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

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

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

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遗憾吗?
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

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

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

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

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

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

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

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选自《花魂》,有改动)
18、文章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
19、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20、为什么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冰灯又带给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21、作者为什么“执拗地”“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请从文章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3分)
三、作文(40分)
22、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

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

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

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答题卷
2010.11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
(1)(2)
(3)(4)
(5)(6)
(7),
(8),
3、(2分)()
4、(2分)()
5、(2分)()
6、(2分)
7、(2分)成语或谚语:
诗词:
8、(2分),。

二、阅读与赏析(36分)
(一)(3分)
9、(1分)
10、(2分)
(二)《严母教读》(12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毕陈.左右( ) (2)儿怠.,则少加夏楚( )
(3)拥被覆.双足( ) (4)诸姨尝.谓母曰( )
12、(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1)令铨坐膝下读之。

译文:
(2)铨张目视母面。

译文:
14、(2分)
(三)低碳生活处处可为(8分)15、(3分)
16、(2分)
17、(3分)
(四)冬天的芭蕾(13分)
18、(3分)
19、(3分)
20、(4分)
21、(3分)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答案
2010.11
一、积累与运用。

1、C
2、略
3、B
4、 B
5、D
6、示例:A、我们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明证。

C、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而明知不对的赞誉又采取认同,同样是不可取的。

7、示例:成语:固若金汤、众志成城、万里长城、一字长城
谚语、歇后语:A、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B、不到长城非好汉。

C、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您不是雕刻家,却塑造着我们健全的人格。

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内容相应、句式相同各占1分)
二、阅读与赏析。

9、逊。

10、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要善于扬长避短。

11、①放,摆放,陈列②懈怠,松懈③遮盖④曾经
12、C
13、①(母亲)让我坐在她的膝下读书。

②我睁开眼睛看着母亲的脸。

14、示例:①认同。

文中母亲不辞辛苦,陪着自己的儿子读书,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和殷切的期待。

②认同。

文中母亲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对儿子的爱也是深沉的。

③不认同。

母亲对儿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儿子稍有松懈就责打他,夜深了,还把儿子摇醒了学习,这对儿子的身心是一种摧残。

④不认同。

母亲对儿子的学习管得太死。

不利于儿子的学习,也不利于儿子身心的自由成长。

⑤母亲对儿子的教育,其良苦用心令人感动,足见其对儿子成才的渴求心理,但是在教育中的方法近于残酷,有损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严母教读》参考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让我坐在她的膝下读书。

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

我松懈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过了一会儿,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睁开眼看着母亲的脸,泪水正淌落,我也哭起来。

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

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15、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每点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
16、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

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

(语意相近即可)
17、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

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哪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分)。

(语意相近即可)
18、温暖心灵;姿态优美;光彩迷人。

(3分。

每点1分)
19、采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3分。

修辞1分,分析2分)
20、冰灯虽然生命短暂,但它的美丽留在人们心里。

生命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

(4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21、内容:冰灯的美丽令作者难忘,冰灯带来的启示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写法:首尾呼应。

(3分。

内容2分,写法1分)
三、写作。

建议切入分为2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