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扯犊子的太空电梯,却有真正的科学依据!了解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电梯:实现梦想的科技神器
大家好,你们知道三体小说里提到的各种高科技神器吗?其中有一样神奇的东西其实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那就是太空电梯。
太空电梯是一种可以让人们逃离地球,真正掌控太阳系的工程。
想想看,进入电梯按下按钮,电梯就能带着你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直接送到离地面36000公里高的地球静止轨道。
这种体验简直让人兴奋,堪比在电梯里从大厅到二楼的刺激和期待。
然而,要建造这样的太空电梯并非易事。
首先,地球上目前最高的建筑迪拜哈利法塔高度只有828米,还不到一公里。
而太空电梯的高度达到36000公里,这差距可是相当大啊。
而且,仅仅建造一个哈利法塔就需要花费15亿美元,而太空电梯如果要建造36000个相当于哈利法塔高度的落梁就会需要无法计算的巨大投资。
可以说,这个难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大。
尽管太空电梯的建造难度很大,但并非像刚才所说的那么不可想象。
因为太空电梯的建造方法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早在1895年,被称为航天之父的俄罗斯科学家乔尔科夫斯基就提出了这个想法。
所谓航天之父,是指在大气层下飞行属于航空,而超过大气层之后则属于航天。
乔尔科夫斯基研究的正是如何脱离大气层的事情,他可以说是在这方面最早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要知道,1895年是清朝光绪年间,当时还没有人类发明出飞机。
在那个时候,人类的第一台汽车也刚刚诞生,而且只有后驱的三轮车。
在这种情况下,乔尔科夫斯基去了一趟法国巴黎,看到了埃菲尔铁塔。
当时他灵光一闪,想到如果将这个脚手架搭在太空中,就可以直接揽外星工程,不过尽管这个想法好,但是太空电梯的规模不能像埃菲尔铁塔这么大。
因为如果要保持稳定性,太空电梯的底部需要上窄下宽,类似金字塔或者山的形状。
但是太空电梯的高度达到36000公里,单靠地球底座是无法支撑它的。
而且,为了建造这个巨大的底座,需要大量的材料,甚至超过全球的铁矿储量。
因此,必须采用另一种方法来建造太空电梯。
在很多情况下,相同的物品能承受的拉力远远大于它提供的稳定支撑力。
就像在年会上表演节目一样,当你用一根筷子弯曲并断裂时,人们可能会认为你是个笨蛋。
但是如果你用双手执住筷子并将其与力量竞赛,那么你就真的很厉害。
于是,科学家们想到了一个方法,即让一根绳子从天上顺着地球往下延伸,这样太空电梯就可以顺着绳子爬上去了。
然而,有人就问了,你站在绳子的顶端,那你下方该系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地
球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会不停地自转,这就产生了一个离心力。
而且,这个离心力随着离赤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当高度达到35786公里时,这个离心力和地心引力正好相等,电梯就能悬停在那里,这就是地球静止轨道。
但是,如果超过此高度,离心力将超过地心引力,电梯就会飞出去。
这时,你需要继续向外甩绳子,直到绳子的高度达到9万多公里,即地球静止轨道的分界线。
在这个高度,上方受到的离心力和下方受到的地心引力相等,绳子保持平衡,这时太空电梯就可以顺着绳子向上爬了。
而底部,则可以添加一些重物来保持平衡。
然而,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种材料来制造这根绳子,因为它必须能承受36000公里的绳子本身质量的拉力。
直到1991年,这种材料才被发现。
这种材料叫做碳纳米管,是目前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
最早发现碳纳米管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发现碳原子之间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排列方式,形成了一个六边形的碳环,将这种碳环卷成桶状就是碳纳米管。
类似于我们平时看到的渔网袜或者蚊香灰的样子。
但是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非常优秀,它的强度是钢的100倍,但密度只有钢的1/6,既轻巧又坚固。
因此,碳纳米管非常适合作为太空电梯的绳子材料。
然而,目前的碳纳米管技术还有一些限制。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生产出来的碳纳米管最长也不到一米,而且价格非常昂贵。
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碳纳米管只有焦碳纳米管。
而真正的长条状、纤维状的管还无法量产,价格更是难以想象。
但如果成功实现大规模生产,那么太空电梯建设将会变得更加实际可行。
比如,穿上一件由这种材料制成的衣服,你就能穿着它走到地老天荒也不会损坏,而且还能抵挡刀枪。
因此,日本开展太空电梯项目,也就是所谓的“大林组”。
他们计划在2050年之前实现太空电梯的建设。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能否在技术上跟上碳纳米管的进展。
另外,即使建造了10万公里长的碳纳米管,还存在一个动力问题。
毕竟这个距离相当巨大,如果通过电力传输,能量损耗会很大,所以可能需要机械动力。
可以想象,就像英国那样,如果太空电梯遇到罢工,那么可能会导致电梯无法运行。
但是,如果可控核聚变技术得以实现,那么电力供应将不再是问题。
因此,按照指数级的科技发展速度来看,到2050年太空电梯并非难事。
我相信,到了2050年,太空电梯将成为现实。
就像今天人类遍布整个地球一样,未来人类也将遍布整个太阳系。
我们再次看到通向二楼的阶梯时,也许只能感慨万分,因为它将成为现实和梦想之间最遥远的距离。
但是我们可以坐上太空电梯,直接前往土卫二的
红浪漫202地区。
那里不仅宇宙景色美得让人陶醉,而且重力只有地球的1%,使我们的关节活动不再受限,仿佛成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离地球非常遥远,我们再也不需要担心那座冷酷无情的大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