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CNP在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3
年9月-2017年5月治疗的10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应用效果,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51例,CNP组54例;运用常规外科护理模式干预C组手术患者,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
结果:CNP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均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行切除术时应用CNP可加快康复。
子宫肌瘤发病与内分泌紊乱、孕激素或雌激素水平过高、肌瘤素不良刺激有关,表现为体细胞的分裂、繁衍方式突变及细胞增生,可导致子宫内膜、宫腔形态异常。
子宫肌层疾病的广泛性、严重性与肌瘤个数呈正相关,肌瘤直径过大时可挤压直肠、膀胱,造成排泄不便。
服用避孕药、妊娠可造成肌瘤迅速增大,切除子宫肌瘤能保留子宫生育功能等其他生理机能,可维持盆底结构的完整性[1]。
本文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5例接受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分析CNP应用效果,均出现子宫出血、白带增多、血性或脓性白带、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紊乱、痛经、腰骶部或下腹疼痛、腰酸、贫血、难产早产、反复流产、肛门坠胀、便秘、排尿困难、尿频、下腹包块、直肠或膀胱压迫、不孕不育等症状。
双合诊、活体组织、宫腔镜、阴道镜、SHSG、B超检查确诊,输卵管的开口位置及两侧子宫角不对称、宫腔变形。
肌瘤生长迅速或怀疑恶变,运用药物疗法或期待疗法无法改善症状,术前血红蛋白≥80 g/L,体温正常。
排除内膜病变、宫颈恶性病变,排除凝血异常、血液病,排除有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排除腹腔粘连、子宫脱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排除交流困难、沟通障碍、精神疾病,排除滥用毒品、药物或酒精及手术延期者。
随机分为CNP组54例,常规组(C组)51例。
CNP组年龄31~55岁,平均(41.4±8.2)岁;有妊娠要求30例,家族史9例,合并腺肌症11例,卵巢肿瘤7例,盆腔炎6例;腹式切除术15例,腹腔镜下切除术29例,阴式切除术10例;肌瘤数为5~14個,平均(7.3±4.8)个;最大直径为6~15 cm,平均(9.2±8.1)cm;病灶位置:浆膜下18例,肌壁间12例,黏膜下17例,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2例,浆膜下+肌壁间5例;子宫增大近似妊娠7~11周,平均(9.3±
2.5)周。
C组年龄30~53岁,平均(41.2±8.4)岁;有妊娠要求28例,家族史7例,合并腺肌症10例,卵巢肿瘤5例,盆腔炎4例;腹式切除术16例,腹腔镜下切除术27例,阴式切除术8例;肌瘤数为5~15个,平均(7.1±4.5)个;最大直径为
5~16 cm,平均(9.7±8.5)cm;病灶位置:浆膜下15例,肌壁间11例,黏膜下16例,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3例,浆膜下+肌壁间6例;子宫增大近似妊娠6~12周,平均(9.6±2.1)周。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患者月经干净之后的卵泡期安排切除术,术前2~3 d擦洗阴道,术前30 min静滴抗生素,手术体位为头低足高位。
全麻后配合医生置入举宫器,建立气腹,将腹腔压力控制在12~14 mm Hg,随后在Storz腹腔镜操作系统视野下置放Trocar、手术器械、腹腔镜,根据肌瘤部位、大小及营养血管位置设计子宫切口,利用可吸收线套扎肌瘤蒂部,随后可切割、止血、剥出肌瘤、粉碎肌瘤,经粉碎后取出肌瘤组织。
术后补液,使用缩宫素、抗生素。
C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外科护理,术前检查全胸片、心电图、子宫附件、白带常规、血hCG、凝血功能、血生化及血尿常规等,同时清洁阴道、清洁灌肠、排空肠道,术中给予持续导尿,术后监测体温,告知门诊随访与复查,指导避孕或生育。
CNP组切除术护理方法如下。
1.
2.1 CNP制定由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科室医生共同依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切除手术特点制定CNP,制定CNP时利用了知网、万方、互联网等检索查阅切除手术护理文献,将国内、国际最新护理标准作为项目制定依据,制定原则为实现最佳外科护理效果,以保证CNP护理项目的科学性、特异性,确定患者认可护理项目后制定CNP表格或路径图[2-3]。
执行前需进行充分论证与完善,完成审核及定稿后方可实施。
责任护士在病房粘贴CNP表单,讲解表单内容及CNP含义、程序、目标,护理人员执行检查、治疗护理时需依据CNP,记录患者体征、生理指标、病情变化、护理偏差,交接班时需提醒与说明CNP完成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护士长负责检查评价CNP执行情况,标记已经顺利完成的护理项目,与医生共同查找CNP变动原因,持续改进与调整CNP文本[4]。
1.2.2 CNP实施术前1~2 d介绍病房作息制度、病区环境、医护人员,保证住院环境安静、干净、舒适,病房明亮、宽敞,减少气味、噪音、药物等刺激因素,保证被褥、衣物整洁,告知呼叫器使用方法。
为患者介绍切除手术常识,采用影像、文字及图片等为患者讲解医学知识,纠正错误认知,说明子宫、阴道生理功能与解剖结构,强调预后情况,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思想顾虑[5-6]。
如患者因情绪激动而造成入睡困难,可肌注或口服安定。
提供清淡、低脂饮食,清除脐部、术区污垢。
手术当天准备好旋切器、缝针、抓钳、生理盐水、纱布、缝合线、电凝器、冷光源、急救药品等,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师核查患者信息、身体状况。
配合实施插管全麻,摆放手术体位,正确放置脚架与连接手术器械,固定好患者的肩部,配合检查及消毒会阴部、腹部,探查子宫,及时落实医嘱与提供药物。
术中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随时安慰患者,指导患者配合麻醉与手术操作,避免高声喧哗;上肢外展应1周,需定时更换。
安排患者同事、亲友探视,探视时间控制在15~30 min/次。
出院日:告知术后6周避免盆浴,术后3个月避免性生活,尽量避免久站或跳舞,不可过度劳累、拖地、提举重物或运动,以免导致切口裂开,让患者丈夫了解妻子状态,理解与认可妻子,给予爱与关怀,配合妻子调适术后生活[11]。
可适当散步及进行缩肛运动,注意勤换内裤,禁止冲洗阴道,便后及睡前需清洗会阴,保证外阴干净清洁,记录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等,复诊时说明月经情况。
1.3 观察指标对比C组、CNP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初次排气、初次下床及切口拆线的时间。
术后随访1个月,对比C组与CNP组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
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维度包括MH(精神健康)、RE(情感职能)、VT(精力)、BP(躯体疼痛)、RP(生理职能)、SF(社会功能)及PF(生
理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Begg’s及Egger’s检验数据的偏倚性将术后恢复情况与SF-36量表评分录入,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在术后恢复方面,CNP组的初次排气、初次下床、切口拆线时间均比C组短,因此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C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术后评估CNP组与C组生活质量后发现,CNP 组的MH、RE、VT、BP、RP、SF、PF评分均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切除手术可对机体造成创伤,围术期护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应强化与完善外科护理,为手术质量、手術治疗效果、就医质量提供保障,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与声誉[12]。
CNP属于科学化护理模式,制定CNP时直接借鉴了可信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科学证据,同时考虑到了患者的个体价值、个体意愿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减少手术护理实施过程的盲目性,弥补常规外科护理存在的局限性,体现以人为本、护患交流,护理人员在执行CNP项目的过程中能随时掌控药物作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护理连贯性、针对性、连续性强,具有一体化的特点[13-14]。
因此,CNP能保证手术护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而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躯体功能,保证社会活动功能、精神功能完好,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及促进患者家庭稳定和谐。
本研究对比了CNP与常规外科护理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证实CNP组术后初次排气(40.13±4.91)h,术后初次下床(18.99±4.24)h,术后切口拆线(6.03±1.94)d,而应用常规外科护理的C组在术后(52.71±5.08)h、(29.07±5.25)h、(9.58±2.17)d才能排气、下床及拆线,提示CNP组术后恢复较快。
另一方面,本研究还比较了术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CNP组的SF-36量表中的各维度,包括MH、RE、VT 及BP等维度评分均比C组高,可认为CNP组生活质量较好。
因此,本研究证实CNP能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与生存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应用CNP时需在术前分析病情状态,运用心理干预与环境干预消除顾虑,改善心理状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需要严密观察监护病情与生命体征,为患者减轻痛苦[15],同时促使患者配合术后各种康复性治疗与护理,这就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
此外,实施CNP时可有效保证护理技术熟练精湛、护理态度积极主动、专业操作规范、工作态度和蔼,强化护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与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教训,围绕患者开展手术护理,让患者获益,持续改进外科手术护理质量。
利用高质量的外科护理方式全面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减少术后不适症状对生活造成的干扰,从而促使生活质量获得有效改善。
总之,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中应用CNP可改进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人宏,赵晓玲,朱莉.快速康复外科技术配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恢复效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0):74-77.
[2]黄锦华,赵若华,黄惠榕,等.消胀贴穴位贴敷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13):62-64.
[3]贾玉芳,马忠平,杨荣贵,等.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2):5769-5771.
[4]毛炎红.海藻酸钠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4):1425-1428.
[5]边立华,王楠,范文生,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3):199-201.
[6]潘伟,汪海霞,刘霞.转化生长因子-β3与纤维连接蛋白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内的表达水平与生物学意义[J].中国性科学,2016,25(4):60-62.
[7]张传琪,张怡舜,王敏.子宫肌瘤组织硫酸基转移酶1A3与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2):205-208.
[8]潘燕珍.P53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3):47-49.
[9]韦超,董江宁,方昕,等.DCE-MRI定量參数预测高强度超声消融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首次体积消融率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4):545-550.
[10]刘瑞枝.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92-94.
[11]杨德红,艾瑛,卢丽萍.初潮年龄及术后妊娠分娩次数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关系Meta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4):408-413.
[12]唐海英,陈锦云,胡亮,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的Meta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7):716-720.
[13]吴爱平.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0-31.
[14]翟一阳,林琼林.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水平的变化及与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5,36(22):3516-3518.
[15]潘成荣,王静娴,刘凤莲,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生育状况及影响妊娠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100-103.。